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字体: 16 + -

第二卷 一班忠魂之苗王城_第十五章 狗头金

    “龙山,吃饭了。”龙山阿爸上山采药没有回来。

    家里就他阿妈在,不仅要照看家里的小药店,早上还要放牛水、送鸭、送鸡和喂猪食。

    山妮不在家,龙山阿妈一个人忙里忙外,忙得团团转。

    本来想龙山不当兵了,家里多一个壮劳力,怎么也能帮上自己一点忙。

    谁知龙山这小子当了几年兵心就变野了,这半年竟在外面耍。

    不过看着村里村外直夸龙山有本事,龙山阿妈也就不说什么,有什么事就自己多担着点了。

    可是一大早龙山和小刀风尘朴朴的从外面赶回家,脸也没洗一把,两人就钻进家里客厅关上门不出来。

    也不知他们俩又在倒腾什么。

    看着他们俩神情疲惫的样子,龙山阿妈心疼儿子,连忙放下手中的活,上下一阵忙乎,给他们俩煮上甜酒,里面一人两个荷包蛋。

    这可是龙山最爱吃的。

    可龙山阿妈叫了好几次两人就没有出来。

    小刀也没出来,这孩子,一直很懂事的,今天是怎么呢?

    龙山阿妈一推开客厅房门,只见两人正对着桌上一箱东西发呆。

    “吃饭了,你们俩在干什么?”龙山阿妈有点奇怪的问道。

    “阿妈,我们一会出去吃,你先出去。”龙山见阿妈推门进来,连忙起身拦住阿妈,一边站起身来边说边跟阿妈走出客厅。

    小刀趁机动作麻利的将箱子合上。

    龙山不想让家里人知道他生意上的事。

    他不想让家里人操心。

    龙山和小刀现在心里正憋气呢,哪还有心思听吃饭。

    弄不好俩人这半年来的辛苦可就全废了,谁还有心思吃东西。

    上次和小刀第一次出门自立门户,千小心万仔细,结果还是着了人家的道。

    明明是自己一块一块手表放进箱子的,却不知什么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给调了包。

    以龙山的功力和小刀的手法,竟然着了人家道却一直到了家才发现。

    对方手法不可不谓不高明。

    两人思前想后,就是在最后出门的时候,小姑娘撞入龙山怀里的时候调的包。

    如果不是开始三个人的表演太象了,两人也不会放松了警惕。

    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十几块的日本产的电子表。

    这最多值进货价值的一半。

    龙山和小刀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好在对方没有他们换成石块。

    生意场上就是这样,看你眼力劲了,打了眼,两清后只能自认倒霉。

    人呀一走运跌倒了都能捡起一块狗头金来。

    龙山和小刀就是这样。

    吃完早饭,两人也不休息,拿上二十来块手表和小刀推着二哥刚买的鲲鹏自行车就往外走。

    “刚回来,你们又去哪里?”龙山阿妈送完鸡正好回到屋前,见龙山和小刀正往外走问道。

    “我们出去一下。”龙山回头应到。

    “什么时候回来,我好做饭。”龙山有时出去也不和家里说上一声,家里总是多做一个人的饭,弄得家里动不动吃剩饭,这已经让龙山阿爸大为光火过好几回。

    “晚上不要做我们的饭,我们去溪口赶场,晚上去小刀家,明天回来。”龙山停下车说道。

    “哦,路上慢点。”龙山和小刀自从做上生意,隔三差五两边跑,龙山阿妈也习惯了。

    “大娘,我们走了。”小刀甜甜的和龙山阿妈打了一声招呼。

    “哎,路上小心呀。”龙山阿妈每次都这样说道,她倒是挺喜欢小刀的,只是不知龙山的意识,村子里和龙山一般的小伙子全都成家,好几个小孩都好几岁,龙山却还不着急。

    “今年怎么也得想办法让龙山将喜事给办了。”龙山阿妈看着俩人走出村外,心里想到。

    溪口是乡政府所在地,逢农历四九赶场,北方人称之为赶集。

    四里八村的谁家有个什么青菜、鸡蛋便拿到集上换点油盐钱。

    一些小商小贩则摆上日用百货,大家各取所需,物畅其流。

    溪口并不大,但从下到上零零落落的一下还看不到头,一条湾湾曲曲的洋须河从中间缓缓流过。

    一条马路两边错落十几间小店铺,外加河对面一家电影院,原本在马路的尽头还有一家不小的供销社,却因一场大火也萧条下去。

    溪口最气派的建筑当然要数建在半山坡上那唯一漂亮的同幢楼房,那就是乡政府所在地。

    从下面的公路走到上面去,要走好长好长的台阶才能爬到乡政府大楼前。

    龙山当兵和退伍都去过那儿,平时就很少去那儿,一介农民也没有什么事要去见那些干部呀。

    今天龙山和小刀却和陆干事正走在向上的台阶上。

    早上出门后,龙山和小刀两人花了快一个小时才来到集上,在半下坡集市人群最多的地方,已经人来人往。

    路边的米粉摊早早支起炉灶,诱人的香味四处漂荡,龙山和小刀也特喜欢这滑留强韧富弹性的本地米粉,加上五花肉精做的梢子,洒点葱花,想想都令人流口水。

    但两人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吃东西而是卖东西。

    “手表呀,日本最流行的电子表,不用上链最时髦的手表呀。”龙山还没喊上两嗓子,几个年轻人就被龙山和小刀手上的手表给吸引住了。

    “多少钱一块?”一个穿着花格衬衣的小伙子过来问道。

    “开个张,一百五,一口价。”小刀看那人手里提的录音机,一个有钱的主。

    “看看。”龙山递给他一块表,那人接过便爱不释手。

    比起老上海等机械表,这电子表刚一出现就以其漂亮的外表和各种各样的款式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少一点,我要两块。”那人开口就要两块。

    “148,少一分也不行。”龙山正想优惠点,买两块八十也成呀,想不到小刀却抢着说到。

    少两块,真是少一点呀,龙山摇摇头到。

    看到对方手中拿着货,眼里只冒光,小刀当然不放过这种机会。

    龙山做生意,还是有当兵的傻劲,太实了。

    “那给我两块,一男一女。”

    “好嘞,你拿好。”龙山递过两块手表给他,小刀接过钱利落的两下点清,找给他四块零钱。

    用了不到半天,手中的表就没剩几块,龙山和小刀乐得嘴半天没合拢过。

    “龙山牙仔,龙山牙仔。”外面人群中一人大声喊到。

    “是陆干事呀,你有事吗?”龙山抬头一看,是下乡蹲点的陆干事。

    这陆干事下乡的时候住在楷家,喜欢下棋,没事时和龙山下过几盘象棋。

    龙山原来是一个臭棋喽子,当兵在山洞里磨练出来后,到村里居然成了数一数二的高手。

    陆干事下棋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龙山只是碍着面子和他下了几盘。

    他却好象和龙山很熟似的。

    陆干事有点急的和龙山低头说了一会,龙山点点头。

    他们乡里几个年轻干部也想买几块手表,让他过来说一下,看能不能优惠点。

    龙山和小刀看看手中的几块表,今天的收获已以大大超出俩人的想象,最后也就做一个顺水人情。

    到了乡政府,几个年轻人一边连连夸龙山会做生意,陆干事也只说龙山大方,一边却提出能不能以国库券付钱。

    龙山一高兴,每块表一百块人民币外加一百块国库券成交。

    什么叫世事难料,这就是吧。

    又有谁能知道市场忽然流行这种不用上链,外表漂亮的电子表,圈子里四处扑货也拿不着。

    两人回到村子里,上村下寨的知道信息的年轻人不断找上门来。

    连放牛的马三也要买一块。

    也是龙山早已成了村子里的能人了,这个年代能弄出货来,还是俏货的只有能人才能办到。

    村子里缺个啥,找龙山,总能相办法整点回来。

    整个村子里的盐呀,火柴什么的大部分都是龙山搞来的。

    谁叫李桦他有一个管后勤的老头子呢。

    龙山一个李叔一叫,送上几只新弄的山货,老头子一乐,给人打个电话,写个条龙山就能从桂城供销社拿到好多紧俏东西。

    “龙山哥,我也要买块表。”马三跟龙山说到。

    “你要表干嘛,放牛太阳下山回来就是。”龙山知道马三家不是太宽裕,手里活钱少。

    马三铁了心想买手表,是因为上次玩夜(侗族的一种风俗,青年男女聚到一起唱歌相会的一种方式),认识一个女孩,没有跟他,而是跟了杨家团的老七,他不就是有一块表嘛,他哪方面比我强?

    马三因此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也要买上一块手表。

    “我就想买,你卖不卖?”

    “当然卖,卖别人一百五,给你一个整数,够意气了吧。”

    “龙山哥,我只有五十块钱,还有一百块钱国库券,一起算一百块行不行。”马三有点怕龙山不答应,他家的国库券听说七八年后才能换成钱,现在一百块,五十都没人要。

    “好吧,没事,你拿去就是,别进水了,进水要换电池的,纯银的,好贵的。”龙山叮嘱马三道。

    又是国库券。

    但龙山并没有拒绝马三的国库券,这东西,哪家都有不少,任务摊派,谁家都得买。

    便变成活钱太难,老百姓少的就是活钱。

    龙山手头不紧,大不了帮村子里人保存一下,过个十年八年再用也成。

    但次却不一样。

    他和小刀不经意一结帐,一算,吓了一大跳,足足两千块钱的国库券。

    “这都怪你,收人家国库券,村子里都说你收国库券,所以才都给你国库券。”小刀数落龙山道。

    “我说,怎么有这么多人给我国库券,他们不都说家里没钱吗?”龙山还是有点不明白。

    “那是故意说给你听的,能换成活钱,谁不愿意呀。”

    “一百换五十,他们也愿意。”

    “那是十年期的,十年后的事,谁说得清,说不准就变成废纸了。”小刀有点埋怨道。

    “我相信国家,政府不会让它变成废纸的。”当兵出来的,还是觉悟高点。

    看到这么多国库券,龙山想起金,他想去趟广州,想了解一下国库券怎么弄,至少金能想办法把他手中的国库券处理掉吧。

    龙山想请水生他爹给起一个数,看看这次出远门利不利。

    谁知龙山还没有进水生家大门,水生他爹隔着堂屋门,说了一声“大吉大利。”就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龙山只好作了一个揖,谢过水生他爹。

    却不曾想,龙山这次远行,将他人生之路完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