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字体: 16 + -

第二卷 一班忠魂之苗王城_第八章 鬼伴行2

    平时有人听到阵阵喊杀声,也许是这些死去的鬼魂的不屈之声吧。

    水生慢慢站住,站在这个枯骨遍地的广场,有点思绪万千。

    一将功成万骨枯,到头来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是普普通通的战士。

    他想起了许许多多牺牲在南疆的战友,

    人类战争是终究是为了什么?

    人人都希望和平,但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得站起来,哪怕就是象眼前的白骨埋沙,也是一班忠魂。

    不管他们当年效忠的是哪一个王朝,或哪一个信仰。

    水生抬头看看前面。

    对面隐陷约约看起来好似两堵墙似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黑黑的山洞。

    难道那就是传说中阴山的入口吗?

    水生有点急切的想过去探个究竟,但仍然自控的慢慢的小心的淌过中间空地。

    除了尸骨,

    下面全是平整的大青石板。

    张家寨就盛产这种青石。

    没有机关,没有陷井,

    什么也没有。

    前面果然是两堵墙和一个足有三层楼高的山洞口。

    水生有点失落,

    他曾经千百次的设计和想象过阴山口和入口处如何难找,

    入口的机关将是如何的厉害。

    现在却如此简单的摆在他面前,

    是真真实实的摆在他面前。

    水生一眼就看出,山口的机关全被人破坏怠尽,

    是人力将山口强行开挖出来的,

    几乎开挖了半边山坡,

    面对这种蛮力,再精巧的机关也只能白瞎。

    这也许就是一拙胜百巧之意吧。

    当然这一拙背后的实力也许只有大军或皇家才有这等实力吧。

    水生并没有因为机关被破坏而放松警惕。

    水生最终还是看出洞口异常来。

    走近一看,整个山洞里竟然全是门,

    大大小小,圆的、方的、棱形,

    每一个门上都有一个巨大的铁环。

    水生举着火把,仔细的看了一圈,

    九九八十一扇大门。

    红色的大门经风吹雨淋后,大都已经斑驳陆离,

    更有不少大门颓废的倒在地上。

    但水生发现厚厚的大门,除了毁损的外,没有一扇出现腐烂的状况,

    水生轻轻敲了一下大门,

    一下令人水生乍舌不已,

    所以有大门全是上好的紫檀所做,

    这也难怪经因多少年后仍然完好无损。

    水生直觉告诉他,这里必有异常。

    水生不敢造次。

    小心仔细的找了一扇小门洞,慢慢探进洞,他要找一个避风之处,明天再做打算。

    忽然水生觉得毛骨悚然,

    他真切的看到右面墙上居然有两个十分清晰的女子身影。

    更让人恐怖的是居然有女子咯咯的笑声传来,

    这绝不是幻听!

    水生听得明明白白,空旷的广场上回声十分清晰恐惧,

    女子身影一晃就过了,这速度绝不人力之所为。

    难到真有鬼魂吗?

    水生同老头子也下过几回地宫,也从没有碰到过这种事。

    也没见过传说中的僵尸。

    老头子也从没有用什么糯米、墨斗和黑驴蹄镇什么棕子。

    老头子更多教的是如何破解各种人为的机关和防范腐毒什么的。

    老头子带的只是一把锋利无比的青龙刀,

    这是一把杀生无数的宝刀,

    是一把能让所有鬼魂胆寒的镇邪宝刀。

    这把刀现在就插在水生的腰上。

    水生摸摸刀,底气上来了。

    水生并不惊慌,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水生只是暗中戒备。

    但一回头却让水生真正大吃一惊。

    一个让水生汗毛直竖的事发生了。

    水生居然发现自己来的路上,积雪中居然有两行十分清晰脚印。

    到洞口就消失了,如果是人的话,以水生的功夫不可能不知道。

    没有谁能做到这样无声无息。

    除非真的有鬼,但不是说鬼是没有脚印的吗?

    从来不怕什么阴魂野鬼的水生也激凌了一下。

    水生暗暗加强戒备,息掉火把。

    这样,黑暗中自己就不会成为对方的把子。

    在水生心灵深处还不不太相信有鬼的存在,他更多的觉得对方也许是个敌我不分的高手而已。

    鸡鸣三遍,

    天渐亮了起来,一夜竟相安无事,

    对面墙上了除了满是青苔,什么也没有。

    雪地上的两行足迹却更清晰,

    是一个女人的足迹,水生仔细察看到确定到。

    水生能肯定的是这个女人的轻身功夫不错,步幅轻盈,落雪很浅。

    门洞里留下她淡淡的脚印,消失在山洞里。

    是谁,一个女人敢独自进阴山?还是她本就属于阴山的?

    水生百思不解。

    疑惑只能留在心里,现在能确认的是对方即便不是友也不地敌。

    要不然昨晚就可以对水生发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