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旧地故人
宣仁二年正月(公元961年),东京禁军十二万人马兵分四路出城(人越集中,行军越慢越容易拥堵)。郭绍率军走陈桥门,每道门都与一条驿道相通,陈桥门的路就是通陈桥驿。
郭绍部全是骑兵和骑马步兵,当天就到了陈桥驿。
大军路过这个驿站,仅仅只是路过,将士们没觉得有任何特别。只有郭绍到了这里额外关注,陈桥驿……在他的记忆里,能比陈桥驿更有名的历史地名没有几个(因为陈桥兵变)。
但是,这个世上陈桥兵变的事件不存在,郭绍称帝是在宋州,所以陈桥驿只是一个驿站而已。
郭绍部全部骑马,仅两天后、正月十五上午到达滑州,两天行程约二百四十里。
军队没有进城,过节已经变成不重要的因素。
当天大军就从滑州附近的渡口过黄河……各部在平坦的河滩上展开,分批跑马直接过黄河。此时黄河仍旧封冻,河面坚冰行车行马毫无动静。
又两天后,即正月十七上午,大军驰行二百三十里到达大名府。
四路大军分别从卫州、滑州等地渡黄河,都会经过大名府。但郭绍没有在大名府等候后续人马,也没有去见岳父符彦卿,而是继续行军。
十二万大军至此、将形成前后拉开极长的阵型,如此一来,总体行军度会更快。前段路都在内地行军,畅行无阻,连斥候都不必多派。
然后根据枢密院的部署,全军会在行军途中逐渐前中后三军。前军以史彦为前锋,约骑兵一万八千骑;中军主力郭绍亲率,七万多骑,包括全部骑兵和虎贲军骑马步兵;后军三万余众,走得最慢,包括龙捷军左右二厢、虎捷军左厢的步兵。
此次出征的禁军总兵力约十二万,骑兵和骑马步兵就接近九万。
大名府已是河北地界,大周军前锋和中军主力以机动迅的行军很快北上到达贝州,然后骑马渡过结冰的永济渠(大运河)。河北全是名城重镇,贝州同样是名城,(后)晋朝便是因遗憾地没在贝州挡住辽军,才被辽军攻陷了都、导致亡_国。
而今,同一个地方的人马换了个国号,浩浩荡荡的马群正在路过这座古城北上。
翼州、深州、雄州……大周军的行军路线,在地图上完全是一条正北方向的直线。然后趋近易州,行军路程一千二百余里,马军主力不到半个月完成行程。拒马河以北就是辽国控制的地盘。
……
郭绍和王朴等人带着侍卫跑马越过大军前锋,先到了拒马河南岸,不过什么也没看到,两岸还是冻土,连个人影都没有,只能观察到对岸的地形比南岸稍高。
就在这时,忽见易州方向一骑飞奔而来。先是被郭绍的侍卫在远处挡住询问,不多时那人就被带到了郭绍跟前。
那人单膝拜道:“卑职乃兵曹司幽州司的信使,奉上峰之命,前来上呈急报。”
“拿过来。”郭绍直接说道。
他接过一个漆封的信封,拿出一张加盖了印信的纸,浏览了一遍,神情微微一变。
王朴忍不住问:“是否是幽州军情的密报?”
郭绍不动声色地递给王朴看。
王朴看罢诧异道:“幽州现在还不知情?”
郭绍把京娘叫过来,让她查奏报的笔迹,这份奏报没有任何问题。兵曹司间谍在河北幽州的总站设在易州,奏报就是从易州急报过来的……至少幽州细作送回消息的时候,幽州城的迹象表明还对周军一无所知!
郭绍强压住兴奋的情绪回顾左右道:“看来情况比咱们预计的还要好!”
王朴道:“咱们出京到现在十几天了,十余万人马沿路藏无可藏,辽人竟然没得到消息,着实是意外,天助我也!”
一个武将高兴道:“要是咱们冲到幽州城下他们才知道,那便更省事哩!马队从城门口冲进去就了事!”
王朴笑道:“那倒不可能,幽州地界上那么多眼睛,并非人人都是瞎子。不过幽州辽人太迟知道,准备就会不足,城防也无法那么完善,对大周是极其有利的开局。”
他转头望向郭绍,等着郭绍下令。王朴掌管幽州前营军府,但有皇帝在,他还是要等郭绍金口玉言下旨。
郭绍坐在马上,眯着眼睛又看了一番前路,面前的拒马河像一条白绸缎一样搁在大地上,水流已经凝结一动不动,天地间因此一片沉寂。
正如王朴所言,北伐开局非常之好,不仅没有提前泄露军机,连大军都走到易州了还能瞒着辽军,奇袭的突然性、没有比现在的情况更好的!极佳的时机。
“守备涿州等地的人马大多都是汉军,可以不作理会,无论他们降不降,都不可能出城来与我大军决战。”郭绍声音十分平稳。
郭绍又抬头看了一下天空。天空黑沉沉的,仿佛天盖压得很低,虽然看不见乌云,但是云层很厚的景象。而且空中还刮着北风。
“这鬼天气!”郭绍轻轻骂了一句。
什么都很完美,这天气确实是唯一不尽人意的因素。阴天还刮风,怕气温太久不能回升;到时候在幽州冻土上修筑工事比较费力。
郭绍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王朴:“那么,此时可以命令史彦率军直奔幽州?”
王朴的声音很急,语极快地说道:“当然可以,前锋先逼幽州,中军再招降解决涿州等地,后续跟进。”
郭绍的目光一收,这才用毫不迟疑的口气道:“下令,史彦部立刻过拒马河。不攻城池,直驱幽州城;路遇抵抗,即可扫除,不必请奏。”
王朴抱拳道:“老臣领旨,即刻向史彦下达前营军府正式军令。”
他马上调转马头,在马腹上踢了一脚:“驾!”那马痛叫一声,一窜就奔了出去。
郭绍按剑坐在马上,迎着北风,久久看着北面的土地……河北的土地,现在却是敌国国境!
郭绍部全是骑兵和骑马步兵,当天就到了陈桥驿。
大军路过这个驿站,仅仅只是路过,将士们没觉得有任何特别。只有郭绍到了这里额外关注,陈桥驿……在他的记忆里,能比陈桥驿更有名的历史地名没有几个(因为陈桥兵变)。
但是,这个世上陈桥兵变的事件不存在,郭绍称帝是在宋州,所以陈桥驿只是一个驿站而已。
郭绍部全部骑马,仅两天后、正月十五上午到达滑州,两天行程约二百四十里。
军队没有进城,过节已经变成不重要的因素。
当天大军就从滑州附近的渡口过黄河……各部在平坦的河滩上展开,分批跑马直接过黄河。此时黄河仍旧封冻,河面坚冰行车行马毫无动静。
又两天后,即正月十七上午,大军驰行二百三十里到达大名府。
四路大军分别从卫州、滑州等地渡黄河,都会经过大名府。但郭绍没有在大名府等候后续人马,也没有去见岳父符彦卿,而是继续行军。
十二万大军至此、将形成前后拉开极长的阵型,如此一来,总体行军度会更快。前段路都在内地行军,畅行无阻,连斥候都不必多派。
然后根据枢密院的部署,全军会在行军途中逐渐前中后三军。前军以史彦为前锋,约骑兵一万八千骑;中军主力郭绍亲率,七万多骑,包括全部骑兵和虎贲军骑马步兵;后军三万余众,走得最慢,包括龙捷军左右二厢、虎捷军左厢的步兵。
此次出征的禁军总兵力约十二万,骑兵和骑马步兵就接近九万。
大名府已是河北地界,大周军前锋和中军主力以机动迅的行军很快北上到达贝州,然后骑马渡过结冰的永济渠(大运河)。河北全是名城重镇,贝州同样是名城,(后)晋朝便是因遗憾地没在贝州挡住辽军,才被辽军攻陷了都、导致亡_国。
而今,同一个地方的人马换了个国号,浩浩荡荡的马群正在路过这座古城北上。
翼州、深州、雄州……大周军的行军路线,在地图上完全是一条正北方向的直线。然后趋近易州,行军路程一千二百余里,马军主力不到半个月完成行程。拒马河以北就是辽国控制的地盘。
……
郭绍和王朴等人带着侍卫跑马越过大军前锋,先到了拒马河南岸,不过什么也没看到,两岸还是冻土,连个人影都没有,只能观察到对岸的地形比南岸稍高。
就在这时,忽见易州方向一骑飞奔而来。先是被郭绍的侍卫在远处挡住询问,不多时那人就被带到了郭绍跟前。
那人单膝拜道:“卑职乃兵曹司幽州司的信使,奉上峰之命,前来上呈急报。”
“拿过来。”郭绍直接说道。
他接过一个漆封的信封,拿出一张加盖了印信的纸,浏览了一遍,神情微微一变。
王朴忍不住问:“是否是幽州军情的密报?”
郭绍不动声色地递给王朴看。
王朴看罢诧异道:“幽州现在还不知情?”
郭绍把京娘叫过来,让她查奏报的笔迹,这份奏报没有任何问题。兵曹司间谍在河北幽州的总站设在易州,奏报就是从易州急报过来的……至少幽州细作送回消息的时候,幽州城的迹象表明还对周军一无所知!
郭绍强压住兴奋的情绪回顾左右道:“看来情况比咱们预计的还要好!”
王朴道:“咱们出京到现在十几天了,十余万人马沿路藏无可藏,辽人竟然没得到消息,着实是意外,天助我也!”
一个武将高兴道:“要是咱们冲到幽州城下他们才知道,那便更省事哩!马队从城门口冲进去就了事!”
王朴笑道:“那倒不可能,幽州地界上那么多眼睛,并非人人都是瞎子。不过幽州辽人太迟知道,准备就会不足,城防也无法那么完善,对大周是极其有利的开局。”
他转头望向郭绍,等着郭绍下令。王朴掌管幽州前营军府,但有皇帝在,他还是要等郭绍金口玉言下旨。
郭绍坐在马上,眯着眼睛又看了一番前路,面前的拒马河像一条白绸缎一样搁在大地上,水流已经凝结一动不动,天地间因此一片沉寂。
正如王朴所言,北伐开局非常之好,不仅没有提前泄露军机,连大军都走到易州了还能瞒着辽军,奇袭的突然性、没有比现在的情况更好的!极佳的时机。
“守备涿州等地的人马大多都是汉军,可以不作理会,无论他们降不降,都不可能出城来与我大军决战。”郭绍声音十分平稳。
郭绍又抬头看了一下天空。天空黑沉沉的,仿佛天盖压得很低,虽然看不见乌云,但是云层很厚的景象。而且空中还刮着北风。
“这鬼天气!”郭绍轻轻骂了一句。
什么都很完美,这天气确实是唯一不尽人意的因素。阴天还刮风,怕气温太久不能回升;到时候在幽州冻土上修筑工事比较费力。
郭绍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王朴:“那么,此时可以命令史彦率军直奔幽州?”
王朴的声音很急,语极快地说道:“当然可以,前锋先逼幽州,中军再招降解决涿州等地,后续跟进。”
郭绍的目光一收,这才用毫不迟疑的口气道:“下令,史彦部立刻过拒马河。不攻城池,直驱幽州城;路遇抵抗,即可扫除,不必请奏。”
王朴抱拳道:“老臣领旨,即刻向史彦下达前营军府正式军令。”
他马上调转马头,在马腹上踢了一脚:“驾!”那马痛叫一声,一窜就奔了出去。
郭绍按剑坐在马上,迎着北风,久久看着北面的土地……河北的土地,现在却是敌国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