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一个人的意志
蓄恩殿书房内简洁古朴。中有一张橙黄色的木榻,那颜色却不是上的漆,而是金丝楠本身的颜色。光滑的木面看起来有些陈旧,仿佛磨损严重,却因此在纹理之中泛着好看的流光。
郭绍径直在那张塌上坐了下来,伸手从柔软细腻的黄色袍服里掏出一根木头模型。便是军器监上呈的火绳枪机关。
他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一番,大致的构造早已明白了,但他还是沉下心来继续细看。
一个东西,只要耐心下来观察,时间会让人看清楚很多东西。这是郭绍的生活经验。他的手指从机关一头摸上去,脑子里一面捉摸它的传动。
很快郭绍就现了个问题。扣动扳机,让夹着火绳的一头按下去点燃火药,这个过程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火药要将弹丸推出枪管,就有问题了!
气密性。要让火绳准确点燃孔内的火药,孔的开口是很大的;这个模型挖的孔也很大。这么大的孔没气密性,如何产生膛压?!
不久前还叫昝居润去铸造实物试验,就这么个设计,试验一百次都把弹丸打不出去。
而以前直接用明火点火没有这种问题,因为引线可以做得很细,引线孔比针眼大不了多少,膛压不会消失。
郭绍琢磨了良久,觉得直接用火绳点燃_射_药无法实现;还得在上面加一个引药锅,利用燃烧的引药来点燃射弹丸的火药。
不多时他又现另一个问题:这种点火方式,可能会造成孔道堵塞而哑火。枪管就不好清理了……或许应该把枪管尾部做成容易拆卸清理的部件。
郭绍以前以为火_药_枪是非常简陋落后的兵器,至今才现问题极多。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部件便突然复杂化;而且火门点火的火铳还没什么用处,要向复杂化的火绳枪进步显然没有动力,按理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但郭绍知道火绳枪更先进、无须任何理由,他一个人的意志强行推进了这种展。
郭绍站了起来,走到桌案旁边,将木头模型放下,提起毛笔开始图文并茂地描述自己现的问题,以及一些重新改进的设想。
这时门口的光线微微一暗,他感觉有人进来了。
郭绍微微侧目,现进来的人是董三妹。
郭绍没说话,犹自详细地书写。
“咯咯……”郭绍埋头听到一点细响,抬头看时,茶杯已经放在桌子上,盖子也揭开了,杯子里的水面在左右晃动。他又看了董三妹一眼,见她面带惧意。
“怎么了?”郭绍问道。
董三妹忽然跪倒在地:“我……奴婢听说陛下的大羿转世,我很害怕。”
郭绍当下便放下毛笔,伸手将她扶了起来,好言道:“这等传言,一般人没见过我轻信也就罢了,三妹怎么还信?你仔细看我,哪里是什么神怪?”
董三妹低着头。
郭绍又温言细语地说了几句好话,因为他丝毫没有暴躁的迹象,董三妹便果真抬头仔细打量郭绍……与皇帝对视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不过郭绍在这里显然不管那些规矩。
董三妹看了一会儿,郭绍微笑道:“我是不是和别人一样的?”
董三妹脸一红,说道:“都怪我傻,打搅陛下做大事了。”
“没有。”郭绍比较有耐心地看着她,似乎还在倾听她说话。他是觉得花费一小会儿认真对待身边的人,也许就能产生不同的气氛……特别是董三妹这种年纪不大的姑娘,可能心理抗压能力并不高。
董三妹小声道:“陛下对我真好,幸好遇到了陛下……”
……
次日郭绍大步走进金祥殿东侧的议事厅,留心回顾左右,感觉武将们的神态也与以前不太一样,那种姿态真有点拜菩萨一般的模样。不过郭绍相信能做到大将的人,都是有点见识的,不可能相信那些莫名的流言。
他在上_位的椅子上正身坐下来,说道:“都起来罢,坐下议事。”
这时王朴转头看向上_位,郭绍看了他一眼,开口道:“今日商议军机,除在座诸位外,不得泄露消息。”
众人纷纷应声。
郭绍沉默下来,侧目看向王朴。王朴起身拱手道:“枢密院奉陛下旨意,谋划攻取幽云十六州之事。诸公皆可表态,叙述理由……”
话音未落,史彦便道:“陛下想什么时候打?”
王朴愣了愣,与旁边的魏仁浦面面相觑。
史彦道:“我不相信有陛下打不赢的仗,末将请为前锋!”
杨彪拉着一张马脸,冷冷地看着史彦,一言不侧头看军职最高的李处耘。
李处耘这才开口道:“殿前司诸部将士士气很高,末将对继续用兵无异议。”
杨彪这才干脆地说道:“陛下说打哪,末将等就去哪儿!”
韩通、高怀德等将纷纷主战,大伙儿也不细说什么理由,却竟无一反对用兵!这场面让郭绍稍微有点诧异,他确定了结果,便是与辽国开战,禁军没有任何不愿意的情绪……大周整体制度依旧延续“五代十国”的局面,军事优先,只要军队拥护,动战争几乎不会有实质的阻力!
郭绍一向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周围人还是会影响他的权衡判断。因为他相信这些身居高位的文武大臣都不是头脑简单的人物。大将们从战场九死一生、又经历中原剧烈的权力角逐,里面大部分人至少是(后)汉时期就为将的人,没点能耐稳不到现在的地位。
这时魏仁浦起身拜道:“臣有一言。”
郭绍保持着语较快又镇定的口气:“魏副使有话但说无妨。”
魏仁浦淡然道:“幽云十六州本就是‘中国’之地,迟早要拿回来。
吴越、南汉等虽对大周已无威胁,却始终不愿奉诏归降,天下人仍未真正明白大周的武力,很多地方的事悬而未决。或许此时最强的辽军,咱们还没真正较量过的缘故。
先攻幽云之地,可一举两得。大周震慑天下,传檄而定,可更快地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郭绍径直在那张塌上坐了下来,伸手从柔软细腻的黄色袍服里掏出一根木头模型。便是军器监上呈的火绳枪机关。
他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一番,大致的构造早已明白了,但他还是沉下心来继续细看。
一个东西,只要耐心下来观察,时间会让人看清楚很多东西。这是郭绍的生活经验。他的手指从机关一头摸上去,脑子里一面捉摸它的传动。
很快郭绍就现了个问题。扣动扳机,让夹着火绳的一头按下去点燃火药,这个过程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火药要将弹丸推出枪管,就有问题了!
气密性。要让火绳准确点燃孔内的火药,孔的开口是很大的;这个模型挖的孔也很大。这么大的孔没气密性,如何产生膛压?!
不久前还叫昝居润去铸造实物试验,就这么个设计,试验一百次都把弹丸打不出去。
而以前直接用明火点火没有这种问题,因为引线可以做得很细,引线孔比针眼大不了多少,膛压不会消失。
郭绍琢磨了良久,觉得直接用火绳点燃_射_药无法实现;还得在上面加一个引药锅,利用燃烧的引药来点燃射弹丸的火药。
不多时他又现另一个问题:这种点火方式,可能会造成孔道堵塞而哑火。枪管就不好清理了……或许应该把枪管尾部做成容易拆卸清理的部件。
郭绍以前以为火_药_枪是非常简陋落后的兵器,至今才现问题极多。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部件便突然复杂化;而且火门点火的火铳还没什么用处,要向复杂化的火绳枪进步显然没有动力,按理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但郭绍知道火绳枪更先进、无须任何理由,他一个人的意志强行推进了这种展。
郭绍站了起来,走到桌案旁边,将木头模型放下,提起毛笔开始图文并茂地描述自己现的问题,以及一些重新改进的设想。
这时门口的光线微微一暗,他感觉有人进来了。
郭绍微微侧目,现进来的人是董三妹。
郭绍没说话,犹自详细地书写。
“咯咯……”郭绍埋头听到一点细响,抬头看时,茶杯已经放在桌子上,盖子也揭开了,杯子里的水面在左右晃动。他又看了董三妹一眼,见她面带惧意。
“怎么了?”郭绍问道。
董三妹忽然跪倒在地:“我……奴婢听说陛下的大羿转世,我很害怕。”
郭绍当下便放下毛笔,伸手将她扶了起来,好言道:“这等传言,一般人没见过我轻信也就罢了,三妹怎么还信?你仔细看我,哪里是什么神怪?”
董三妹低着头。
郭绍又温言细语地说了几句好话,因为他丝毫没有暴躁的迹象,董三妹便果真抬头仔细打量郭绍……与皇帝对视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不过郭绍在这里显然不管那些规矩。
董三妹看了一会儿,郭绍微笑道:“我是不是和别人一样的?”
董三妹脸一红,说道:“都怪我傻,打搅陛下做大事了。”
“没有。”郭绍比较有耐心地看着她,似乎还在倾听她说话。他是觉得花费一小会儿认真对待身边的人,也许就能产生不同的气氛……特别是董三妹这种年纪不大的姑娘,可能心理抗压能力并不高。
董三妹小声道:“陛下对我真好,幸好遇到了陛下……”
……
次日郭绍大步走进金祥殿东侧的议事厅,留心回顾左右,感觉武将们的神态也与以前不太一样,那种姿态真有点拜菩萨一般的模样。不过郭绍相信能做到大将的人,都是有点见识的,不可能相信那些莫名的流言。
他在上_位的椅子上正身坐下来,说道:“都起来罢,坐下议事。”
这时王朴转头看向上_位,郭绍看了他一眼,开口道:“今日商议军机,除在座诸位外,不得泄露消息。”
众人纷纷应声。
郭绍沉默下来,侧目看向王朴。王朴起身拱手道:“枢密院奉陛下旨意,谋划攻取幽云十六州之事。诸公皆可表态,叙述理由……”
话音未落,史彦便道:“陛下想什么时候打?”
王朴愣了愣,与旁边的魏仁浦面面相觑。
史彦道:“我不相信有陛下打不赢的仗,末将请为前锋!”
杨彪拉着一张马脸,冷冷地看着史彦,一言不侧头看军职最高的李处耘。
李处耘这才开口道:“殿前司诸部将士士气很高,末将对继续用兵无异议。”
杨彪这才干脆地说道:“陛下说打哪,末将等就去哪儿!”
韩通、高怀德等将纷纷主战,大伙儿也不细说什么理由,却竟无一反对用兵!这场面让郭绍稍微有点诧异,他确定了结果,便是与辽国开战,禁军没有任何不愿意的情绪……大周整体制度依旧延续“五代十国”的局面,军事优先,只要军队拥护,动战争几乎不会有实质的阻力!
郭绍一向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周围人还是会影响他的权衡判断。因为他相信这些身居高位的文武大臣都不是头脑简单的人物。大将们从战场九死一生、又经历中原剧烈的权力角逐,里面大部分人至少是(后)汉时期就为将的人,没点能耐稳不到现在的地位。
这时魏仁浦起身拜道:“臣有一言。”
郭绍保持着语较快又镇定的口气:“魏副使有话但说无妨。”
魏仁浦淡然道:“幽云十六州本就是‘中国’之地,迟早要拿回来。
吴越、南汉等虽对大周已无威胁,却始终不愿奉诏归降,天下人仍未真正明白大周的武力,很多地方的事悬而未决。或许此时最强的辽军,咱们还没真正较量过的缘故。
先攻幽云之地,可一举两得。大周震慑天下,传檄而定,可更快地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