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锦宁没办法时,想出这一招。在沈阳时,你们明明知道,这次出兵是一次冒险,为什么当时不拦着我现在,才想起来出兵不合适,要求灰溜溜地回去。这不是纯粹想看我笑话,让我骑虎难下吗”
皇太极用了一个激将法。他知道下面这群年轻人,是嗜杀成性、宁丢性命不丢面子的好战分子。现在,他把贸然出兵的责任,推到这群年轻人身上,忽悠他们找两个老不死的去理论,他坐收渔翁之利。
年轻人听皇太极这么说,顿觉自己对这次出兵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太极说得没错,这次出兵路线,在沈阳开会讨论过,当时谁都没有反对。现在再说出兵犯兵大忌,要求退兵,这不是拿一把手当猴儿耍吗自己作为小兵,说过的话可以不算,爱过的人可以再换,人家是大汗啊,能把13万兵马、23位蒙古贝勒,像处理自家厨房里的萝卜一样,想削就削,想剁就剁,不想吃就扔到垃圾桶去吗
年轻贝勒们,认为两大贝勒这时要求班师纯属瞎胡闹,乱搅局。于是,他们一起表示,愿意带着本部人马随皇太极继续前进。
皇太极说:“两个大贝勒,要求班师,也是为了后金国的利益,只是对我们这次出兵的意义没有彻底理解而已。我们这次出兵,只想检验我们长途作战的能力,与友军的合作能力而已。对于城池,能占则占,不能占就走,主要是掠夺大明民众的粮食、财物、人口和牲口,给大明政府的经济以重创。远征是事实,但谈不上舍近求远,弃长用短。这样吧,岳托、济尔哈朗你们俩牵头,召开八大固山额真贝勒会议,大家举手表决。开会的地点呢,在大贝勒或三贝勒那里都可以。”
代善、莽古尔泰提出班师的理由之后,皇太极也意识到,他这次出兵,确实非常冒险,也有些后怕。但是,他是一国大汗,又调来蒙古23位贝勒的兵马,一枪不放,一仗不打就回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硬着头皮也得扛下去。
死扛肯定不行,一旦再出现锦宁那样的大败,不用人说,他就得引咎辞职。为了让众贝勒支持他继续作战,他调整了作战方针,只抢东西不攻城,这是八旗人都愿意做的事情。做这样的事,基本不用动员,满州人都会积极响应的。
岳托、济尔哈朗主持这次会议。代善、莽古尔泰见皇太极提出的作战策略只抢东西不攻城,导致他们以前所有的观点,都不成立了,也就同意继续进军。
通过这个事件,让皇太极意识到,三大贝勒,不能不除,否则,以后在很多事情上,三大贝勒会对他构成威胁。同时,他也发现,那些更好说话的年轻贝勒,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合力,已经足以和三大贝勒抗衡。只要把这些年轻人团结在他的身边,就不怕大事不成。
第三部分第77节:腐朽茶几上的杯具1
第十幕腐朽茶几上的杯具
猪与狼的肉搏
皇太极见众贝勒对这次进兵形成了统一意见,很高兴,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作战任务,命令大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四旗由莽古尔泰统领,率阿济格、阿巴泰、多尔衮、多铎、豪格等大小贝勒,经龙井关到遵化。
皇太极统率右翼四旗兵,率代善、济尔哈朗、岳托、萨哈粼,经洪安口到遵化。众贝勒接到任务后,连夜起兵,直扑各自的目标。
10月26日,莽古尔泰率领的左翼四旗兵、蒙古兵,包围龙井关,猛烈攻打。龙井关的守军,由于将领**、无能,平时不练兵,不修城,只惦记着那点儿军饷,士兵混工资,混生活,导致城墙颓败,军伍驰废。城上没有防御力,队伍没有战斗力。后金兵深夜突至,明军毫无准备,导致左翼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龙井关。
攻占龙井关之后,后金军**,直奔遵化。明政府汉儿庄的守将李丰,听说金兵突袭龙井关,就派副将易爱前来支援。同时,前来支援龙井关的还有洪关口的参将王遵臣。
两支来支援的明军,半路与后金兵遭遇。阿济格看见明军,犹如屠夫看见肥羊一样,直扑过去。没有几个回合,易爱、王遵臣就被阿济格斩于马下。两位明将带来的士兵,也被后金兵屠杀干净。
在围攻汉儿庄时,多尔衮认为在两大贝勒与皇太极争执过程中,自己保持沉默,失去了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争取立功,17岁的他,带着弟弟多铎和本旗士兵,奋勇冲杀。
李丰被如狼似虎、嗜杀如命的八旗兵吓破苦胆。战,不死即亡。降,还能保命。于是,率众投降,汉儿庄不攻自破。
11月,左翼军占领洪山口后,直奔遵化。
皇太极命济尔济朗、岳托为右翼军的先锋,于26日半夜进攻大安口,冲毁水门后进攻长城。明政府驻马兰营的守军,赶来支援长城,结果被岳托打败。
次日拂晓,济尔哈朗见明军已经在山上扎营,决定率兵攻山。岳托担心济尔哈朗人少吃亏,便把他的士兵分给济尔哈朗,他留在山下接应。这时,只听遵化方向人喊马嘶,鼓角齐鸣,原来是两队明朝骑兵从遵化赶来支援。
岳托毫无惧色,对济尔哈朗说:“你们攻你们的,我去击败这群明兵”说罢,他带着自己的队伍,迎着两队援军杀过去。几个回合下来,明援军死伤无数,仅有数人刀下逃生。
11月,岳托等人带领的右翼军,如期与阿巴泰带领的左翼军汇合在遵化城下。
阿济格率兵到遵化城下时,正好与从山海关赶来的明朝大将赵率教相遇。
对于皇太极绕道偷袭北京,袁崇焕早就预料到了,他曾两次给大明圈子的新老大崇祯皇帝递过书面建议。建议说,有我在宁远,皇太极自然不能穿关而过。蓟州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应该布置重兵;蓟州与北京是肩背的关系,如果不驻重兵,万一蒙古人做向导,引皇太极大兵从蓟州偷袭北京,麻烦不知道有多大。
袁崇焕是带兵业务高手,但崇祯不是,他是整人高手。在一个圈子里,宏观政策、未雨绸缪这样的事,一般得由一把手提出来,才能体现一把手的领导水平。圈子里一把手最讨厌的是,手下人比他想得全、看得远。他更接受不了,手下人居然把这些建议,形成书面文件,呈现出来。
按理说,圈子里有这样的人,是好事。但是,圈子有多大,圈主的胸怀未必有多大。圈主没有那么大的胸怀,那么长的眼光,对圈子里的任何预见,都不会接受,即使建议是百分百正确。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就会把那个位置的尊严和权威特别当回事儿。
崇祯才19岁,经营一个国家,手还是很潮。对于传说中的战争,恐怕连听都没听说过。在布阵打仗上,更是一窍不通。但是,作为一圈之主,事事都听别人的建议,有伤尊严。这可有可无的事儿,他就没理会。
没想到,这事儿还真被袁崇焕说中了。皇太极真不给崇祯面子,居然真的以蒙古人为向导,从后面偷袭北京。
袁崇焕得知皇太极偷袭北京的消息时,正在从宁远去山海关的路上。他得知,皇太极的大兵已经突破大安口、龙井关,已经向遵化进兵。作为蓟辽督师,他有责任有权力布防。
他现在有三个选择。
一、偷袭沈阳,端了皇太极的老窝。但是,他对自己的守城能力非常自信,攻城野战能力很怀疑。
二、做好准备,等待朝廷的安排。但是,救兵如救火,等到他接到朝廷的命令,恐怕明军败局已定。
第三部分第78节:腐朽茶几上的杯具2
三、他率兵进京救驾,亲自指挥部队,把皇太极拦在京城之外。
作为只相信自己、喜欢亲历亲为的人,袁崇焕选择了第三个。
于是,他安排,宁远总兵祖大寿带精锐部队,随他进京;山海关前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奏把守山海关;参将杨春守永平;游击满库守迁安;都司刘振华守建昌;参将邹宗武守丰润;游击蔡裕守玉田。
因为遵化是北京的东北大门,不能失守。袁崇焕命平辽总兵赵率教带领4000兵马,迅速支援。
赵率教的4000人马,急行三昼夜,行军350里,赶到遵化以东的三屯营,想进三屯营城休息。可是,三屯营总兵拒绝开门。赵率教没办法,只好带疲惫之师赶往遵化。
11月1日,赵率教的队伍赶到遵化城下。阿济格率领的左翼军也赶到遵化城下。于是,两军展开遭遇战。
阿济格干别的不行,打仗杀人绝对是把好手。他见来人就是在锦州把皇太极打得灰头土脸的赵率教,就像吃了摇头丸一样兴奋。于是,他一马当先,直取赵率教。两军你来我往,展开肉搏战。
在阿济格杀得兴起时,皇太极率领右翼军赶到,也参与厮杀。阿济格越杀越勇,瞄准赵率教就是一箭。这位袁崇焕的得力助手,中箭身亡。
明军见主帅阵亡,无心恋战,4000人马,死的死,逃的逃,后金兵大获全胜。
两翼大军按时会合,皇太极一边下令包围遵化,一边派代表通知遵化巡抚王元雅,叫他无条件献城投降。
王元雅明知防不住,但拒绝投降,誓与遵化共存亡。
皇太极本想不战而驱敌之兵,谁知碰上硬骨头,不想攻也得攻。2日黎明,皇太极下令总攻,必须拿下遵化。八旗兵在震天的号角声中,开始从遵化城四面竖梯强攻。
王元雅指挥守城士兵,冒死抵抗,无奈士兵久疏战阵,与后金兵战斗力相差悬殊。王元雅以下将官,都死于刀枪、箭弩之下,非常惨烈。
正白旗士兵萨木哈图,第一个冲上遵化城头,在他的带领之下,八旗兵纷纷登城,遵化沦陷。
王元雅见大势已去,万分沮丧,又不想落入后金兵之手,便独自一人走进衙署,用一根丝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城中所有反抗的军民,皆被杀死。
皇太极攻下遵化之后,又指挥后金兵攻占遵化东的三屯营。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等人,不等金兵到来,就带着家眷、亲信弃城逃跑。大将未战先逃,士兵一下子跑了十之**。
总兵朱彦国,虽有报国之心,无奈属下人心涣散,只好将逃跑将官的姓名写下来,在大街上张榜公布,然后自己和妻子上吊自杀。
皇太极占领遵化、三屯营、马兰镇之后,明朝北京以东的州县长官,根本无心在岗,为了保住性命和搜刮来的财产,跑的跑,逃的逃。皇太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一只脚踏进北京。稍作休整,11月9日,皇太极命令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文馆官员范文程带800士兵守遵化,其他人一起前去攻打北京。
两个圈子的两种态度
皇太极在北京四周,打得热闹。明政府的圈子里,有两个小圈子,一个圈子是以钱龙锡为首的东林党,一个圈子是魏忠贤建立的阉党,魏忠贤虽然倒台,但圈子里的势力尚在,由温体仁做老大。两个圈子也在不停地瞎折腾。
八旗兵从背后偷袭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阉党圈子里的人,认为这是他们收拾失地、打击东林党圈子里系列骨干的大好时机。
大明圈子的老大崇祯皇帝,19岁。他因自己投胎准确,很容易当上了明朝圈子的老大。这个年轻的老大,基本是这样一种情况:一无治理国家经验,二无正确驾驭群臣的能力,小聪明而大昏聩,内心阴暗龌龊、外表强势霸道,刚愎自用偏听专断,无能还想干大事,死要面子硬逞强。
明朝这个大圈子,又是如何呢这个老圈子,被若干个无能的老大经营了好多年,已经烂得差不多了。
烂到什么程度了呢政治上,主昏政暗,党争愈烈;地方上,经济衰弱,民不聊生;国防上,边备废弛,将骄卒惰。总之,掌权的,拼命地捞钱,拼命地花钱;没权的,活着比寻死还难。
第三部分第79节:腐朽茶几上的杯具3
后金兵突破北京东面的防线,毫不客气地杀过来,不但要钱,而且要命。这让大明圈子里的人,吓破了苦胆。谁也没想到,180年没发生过的事,马上就要发生了。
因为实在没人可用,崇祯皇帝只有返聘已经退休的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负责北京城内外的防务工作。
崇祯对他信任的人,胡乱任命,命他们练兵筹饷,做守护北京的准备。结果负责各种事宜的人,没有一个不头大的。
负责检查武器的人,爬上城头一看,那些火枪大炮都在那里堆着呢,有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叫得出名字的也不知道怎么用。询问将领,也是一问三不知。询问士兵,100个人里也找不到1个明白人。
负责筹措粮食的人,到粮库一看,基本都是空的,军队里几乎没有隔夜的粮食,老百姓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说花钱买,抢都没处抢去。
负责招兵的人,把地痞、流氓、和尚都凑到一起充数。实在不行,就让大臣的家丁、奴才到城上走几步。
七十岁的孙承宗,从老家河北高阳来到北京后,也遇到了难题。
崇祯不但不懂业务,而且还不相信人,瞎指挥。一道命令,24小时就能改三次。
崇祯开始觉得皇太极肯定是从通州打过来,便让孙承宗到通州负责防卫;孙承宗刚想动身去通州,崇祯觉得还是把老人家放在身边比较踏实,就让他留在北京。孙承宗刚巡视完北京防务,崇祯又觉得派他到通州最合适,下令他去通州。
主子一张嘴,奴才跑断腿。孙承宗接到崇祯的命令,带着27个人直奔通州。到了通州城下,老头子回头一看,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已有3个人溜掉了。
更让老头子郁闷的是,作为兵部尚书,京师防务总指挥,居然进不了通州城。守城人不开门的理由是,非常时期,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经过周旋,孙承宗才得以进城,指挥通州防务。
袁崇焕比皇太极先一步进驻蓟州。崇祯皇帝又给已经在蓟州驻守的袁崇焕授权,叫他调度各路勤王援兵。于是,袁崇焕命令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守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守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守三河。
后金兵,包括皇太极和诸贝勒,都不愿意和袁崇焕过招。别说碰上袁崇焕,一提到这个人,他们头皮就发麻,心里就犯怵。
皇太极本想取蓟州,奔通州,因为要回避袁崇焕,便绕过蓟州向西。袁崇焕在蓟州,架着红衣大炮恭候皇太极呢,哪成想皇太极只捏软柿子。袁崇焕只能尾随其后,一路追下去。
皇太极一路也没闲着,接连攻下香河、三河、顺义等城。其实也不叫攻下,叫明朝官员拱送可能更确切,如有一城殊死抵抗,也不会导致袁崇焕追都追不上。这就导致袁崇焕把后金兵挡在蓟州之外的计划,全部落空。
这时,北京阉党圈子里的人,开始造谣生事,说后金兵是袁崇焕引到北京来的。看形势,还真像,皇太极在前抢掠,袁崇焕在后“护送”,一直护送到北京城下。
皇太极攻下通州之后,袁崇焕也到达离通州15里的河西务。
袁崇焕在河西务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敌之策。在会上,袁崇焕认为自己实在追不上皇太极,也不想追了,直接到皇太极的目的地北京城下等他,免得皇太极再把北京城怎么样。
副总兵周文郁不同意袁崇焕的意见。他认为,按照明朝将官管理条例,将官入京勤王,必须接到皇帝的通知才可以。将官无令带兵进京,不符合程序。皇太极在通州,明军驻张家湾,相距15里,他建议军队驻扎河西务,找机会进兵,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偷袭,不能让皇太极窜到北京城下。
现在的袁崇焕,心里只有北京城和皇帝的安危,已经把制度、个人安危、个人利益全部忽略。他一门心思想保卫北京,保卫皇帝。
如果为了辽军、袁崇焕的利益,周文郁的建议没错。但是,袁崇焕认为,所有勤王的军队,都不敢和后金兵交战。他想与后金兵决战,却寻不着打不到。在这里等皇帝的进京通知,就会让皇太极先他到达北京城下,那样,他就会更加被动。
第三部分第80节:腐朽茶几上的杯具4
散会之后,袁崇焕率领9000骑兵,日夜兼程,急行军120里,终于抢在皇太极的前面,于19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同时,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也达到北京城外,驻扎在德胜门外。
20日,皇太极兵临城下。在北京城下,180年未遇的血战,一触即发。
谁专注,谁获胜
袁崇焕的9000铁骑,在北京城下,处境非常惨。因为是急行军,各种军用物资补给没跟上,导致士兵晚上没地方睡觉,白天人马缺粮少草。时值北京的冬天,非常寒冷,士兵惨况可想而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袁崇焕依然强调纪律,不许士兵到百姓家吃喝住宿,就连野外无主的树木,也不能随便砍伐。
有一个士兵,饿得实在没办法,跑到一户人家吃了一块儿饼,还被砍掉脑袋示众。
皇太极的八旗军和蒙古两旗兵,一路上烧杀抢掠,自然是吃得沟满槽平。达到北京城下之后,在北土城关之东扎营。两翼骑兵,在东北扎营。扎营之后,杀猪宰羊,吃饱喝足,准备向饿着肚子的袁军开战。
皇太极命令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率领左翼四旗后金兵,蒙古贝勒恩格德尔、莽果尔岱等人率领的左翼蒙古骑兵,加在一起数万人,进攻广渠门外的袁崇焕部队。
皇太极和济尔哈朗、代善、岳托、杜度、萨哈粼等人,率领右翼四旗后金兵和蒙古兵,进攻满桂和侯世禄把守的德胜门。
袁崇焕虽然只有9000人马,面对如狼似虎、来势汹汹的后金兵,毫不畏惧。祖大寿在南,王承胤在西北,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