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挣钱吗
字体: 16 + -

5003 别人能做我也能(三)

不同的人经营同样产品的生意,所表现的回报或收益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

    有些人开的店面人山人海、顾客盈门,顾客挤破了脑袋,为的就是要买他的产品,做他的生意;而有些人的店面却门可罗雀,整日里惨淡经营。

    什么原因?大概是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的不同而已。

    我为这个卖胶水的老兄遗憾:你为什么非要抱定10块钱一瓶的价格呢?

    顾客都已然告诉你:五块一瓶每人拿一瓶,甚至有可能有人多拿呢,你能一瓶净赚3.5元,为什么不卖呢?

    如果我来做这个生意,我不会那么贪心,我只要能每瓶赚三块到三块五毛钱就行。

    每天卖100瓶,就能挣350块,比我卖烤肉串强多了。

    于是,我把这位叫焦老板的哥们,我把他的电话记上了。

    回到住处,我把何静给我置办的行头连同丽丽给我购买的西装皮鞋全部打包,封存了起来。翻出了我尘封已久的休闲服装。

    我决定摆地摊卖胶水——我决定做这个小生意了。做小生意,不一定要穿西装的。我尽量穿得休闲自在。

    有一天逛旧书摊,赫然见到一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不就是张子房津津乐道的“羊皮卷”吗?

    我问价格——两块钱一本。

    我有些愤然:卖书的家伙,可是个不识货的主——我给了他三块!把这本《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给收藏了。

    从那天开始,我每天早上起床跑步,总带着这本书。跑完步了,我就开始朗诵羊皮卷。

    我朗诵羊皮卷有两个目的:一是锻炼我吐字清晰的能力,二是我确实喜欢这羊皮卷里好些经典的言论。

    ……

    几天之后,我跟卖胶水的焦老板联系上了。

    我一次性就给焦老板购买了500瓶胶水。焦老板除了给我配备胶水之外,还把布标、扩音器都给我配备好了。

    把这些东西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看到这位老兄脸上洋溢出得意的神气,以及很是神秘的成就感。

    那一秒,我有些后悔,有了一种被宰割被愚弄的感觉:我为什么不跟这家伙讲讲价?只要讲价,我估计一块钱一瓶,甚至八#九毛一瓶的价格都可以成交的。

    这位姓焦的老兄,今天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来了一个五大三粗的弟兄,俨然一个保镖打手之类的。

    我哑然了。

    七八百块的东西,犯得着带打手带保镖?

    钱货两清之后,焦老板说:“兄弟,祝你生意兴隆!祝我们合作愉快!卖完之后给我打电话。货源,我这里永远不缺,永远不会断货!记住!卖完之后,你只管给我打电话,我一定会以最快的时间给你送到!”

    于是,我开始摆起了地摊、卖起了这个叫“510”的胶水了。

    我卖胶水的做法跟焦老板的做法不一样。

    我不去农贸市场。

    我是带着胶水赶乡街子的。

    k市的城乡结合部有好些乡街子,每周七天,只要你愿意,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集市可赶。今天赶这里,明天你就可以换个街子赶赶。一周之后,你又可以回到这条街子上了。

    小时候在贵州老家,我有个表哥,走乡窜地,尽做一些倒买倒卖的小本生意。他也是靠着这乡街子人流汇聚的机遇赚点小钱而已。不过,他那生意做得甚是艰苦。

    农村里的那种乡街子,距离总是几十里上百里的路程,他都是用脚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

    他可不像我,在k市,我是骑着自行车驮着胶水赶乡街子的。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那表哥能够走出贵州那种愚昧贫穷,来到这繁华的都市,像他那样的人才,凭他的勤劳俭省,凭借他那种聪敏的经商意识,他一定能成为商界的传奇人物的!

    ……

    每逢赶集日,整个乡街子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人流云集。

    我就在那人流量过往较大的地方找块地方,把布标铺上,把胶水摆上。

    当然,我也弄了一只解放鞋、一把美工刀。另外还有牙刷、水盆、干毛巾。

    我还准备了一把小马扎。

    水嘛,到处都有。管开店的老板老板娘要上一盆水,没什么难的。

    地摊费很便宜:有两块一天的、五块一天的、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十块一天而已。

    我在扩音器里录了一句话:“免费粘鞋底!粘鞋底不要钱!”

    扩音器里不断重复、循环播放着这句话:“免费粘鞋底!粘鞋底不要钱!”

    我的摊子才摆下没多大会功夫,就有人来围观了。

    有人问我:“免费粘鞋底?”

    我说:“是呀!请坐!”

    来人坐在我准备的小马扎上,脱了鞋子下来。问我有拖鞋没,我说没有。于是这人就只能脱一只鞋,把脱了鞋的脚踩在没脱鞋的那只脚背上。

    他想把脚踩在我的布标上的。可我把水盆摆在那个位置上。客人没法踩,只能踩在另一只脚的脚背上。

    也有脸皮厚的要挪动水盆,我赶紧说别动,做小生意的,讲究这东西,动不得的。

    实际上,有什么动不得的呢?

    我的扩音器里虽然说免费粘鞋底,我可没说免费粘两只鞋底。我只免费粘一只。

    我为什么这么干?很简单,如果你两只都给人粘好了,人家还用买你的胶水吗?

    你就粘一只不粘一只,让他感觉那只没被粘上的鞋子,总是老大的不顺眼老大的别别扭扭,他才会竭力想要把另一只也粘了。

    有些人本来只想占点小便宜,来粘好一只就走人。可走了一段,怎么感觉怎么别扭!那只没被粘上的,就变成了老大的缺憾!于是,走了好长一段路之后,还得折回来!

    要粘另一只?对不起,付钱!5块!而且是超值的!你可以领取一瓶胶水走人!

    ……

    水盆的摆放位置是我精心设计的。水盆摆在那个位置,能控制来人脱鞋。布标上的那个位置被水盆占据之后,客人来了,只能脱一只鞋,他如果脱掉两只鞋,就没什么垫脚了。所以,只能脱一只,把光脚踩在另一只脚背上。

    再说,你若是给客人提供脱下两只鞋的机会,却只给人家粘一只,显然不好,容易得罪人。倘若我限制了条件,顾客只能一只一只地脱,一只一只地粘,那就是我说了算了。

    粘好了一只,客人要粘另一只,我就可以这样说了:“你要粘另一只吗?对不起,时间有限,我只免费粘一只。”

    言下之意:你得付钱了。

    实际上,粘鞋的目的,除了刺激消费,还有就是找志愿者配合我做产品示范,教顾客学会使用胶水。

    我在暗示他们,这种胶水的使用很是简单。

    只要要用牙刷沾水洗刷脱胶的地方,洗刷完毕用干毛巾擦拭使其干燥,等到干燥之后滴上胶水,充分压合,登上一两分钟的时间,胶水已经发挥胶合作用了,这就ok了。

    等到这位自愿者满意地穿上自己的鞋子,付了钱拿走了胶水,不用我费舌,围观者几乎都明白了用我的胶水粘鞋的方法和技巧了。

    志愿者就配合我做了一个免费的活广告了。

    好些人本来还想让我给他粘鞋的,但一来没座位,二来操作简单,很多人宁愿选择买胶水回去自己粘。

    于是,买胶水的人就变得多了。

    有买一瓶的、两瓶的、三瓶的……

    我卖得最多的一天,竟然卖掉了300瓶胶水。

    最后盘点:平均下来,每天不低于卖掉120瓶胶水。所以,我那时每天的收入,不低于300块。

    ……

    实际上,要在这个繁华的都市生存下去,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放下脸面,做一些别人认为不体面的事情而已。

    有些时候只要这样去想:别人能做,为什么我不能做呢?

    这样就可解决好些难题。

    有好些事情,我们不愿意去做。为什么?我们顾及自己的面子问题。

    我们只想做体面的事情。

    什么是体面?有钱的时候,你是爷,你比爷还体面。没钱的时候,你比孙子还孙子,谈何体面?

    所以,只要有钱可挣,别去讲什么体面,先把钱挣到手里,装进兜里,存进银行里,再来考虑体面的事情!

    ……

    我原以为,我能凭借摆地摊卖胶水这个生意发家致富,在k市稳住我的脚跟。然而,事情并不向我想象的那么顺利。

    两个月以后,我发现这个所谓不会挥发不会凝固的胶水,有那么几瓶竟然凝固得犹如发酵的袋装水泥,凝固得那么结实,结实得让我害怕。

    我有些惶恐了。

    我担心我再去赶乡街子的时候,那些买过我胶水的顾客会找我退货,或是跟我纠缠,那就麻烦大了。

    果不其然,有几次我再在以前的乡街子上卖胶水,有人反映说,这胶水还是不怎么管用,甚至有个妇人扬言要把胶水拿来找我退货。

    看来这“510”胶水,还是没能彻底解决掉鞋底脱胶的问题。

    再做下去,肯定没前途了。

    我开始思考我的退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