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传奇
字体: 16 + -

第3节

语,并且还要进行初级的军事科目和军事常规技术的训练。1914年年底在毕业典礼大会上,年届十八岁的叶挺身穿崭新的军装,英俊潇洒地站在队列的第一名,入校时的圆脸盘变成了长方脸,脸上那出现的棱角显示着刚毅与成熟。叶挺以全优的成绩作为未来优秀的军事人才被学校保送到中等军事学府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去深造。 这是叶挺的骄傲。 这也是作为肩负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的广州陆军小学的自豪。 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的前身是湖北陆军中学。这所军校的治学方针是既要使学生学好普通中等学校的文化课程,又要使学生学好初级战术、射击、刺杀、筑城学等军事科目,学科与术科兼顾并重;毕业之后既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学生,又是具有中等军事知识加军事技能的不同于一般只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学生。学期又与一般中学相同,这样课程增加了,学习就愈发艰苦了。要从广州陆军小学到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仍然要取得骄人的成绩,必须付出比广州陆军小学还要艰辛的努力,还要大的代价。 “你一个人到武昌,我们不在一起了,离家也远了,你可要更加倍地努力呀”叶秩平在送叶挺动身时,由于去年叶锡三去世,而作为一母同胞之兄长的他觉得对八弟叶挺平添了一份责任,中国在伦理上讲“有父从父,无父从兄”,所以他的话语除鼓励外还有明显的教诲成分。 “七哥,你放心吧,我是不会对不起家人和辱没祖宗的。”叶挺语音凝重,掷地有声。 叶挺到了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后,无形之中又增加一份压力。在同年级的同学中,除了像他这样从小学到中学的学生外,还有一些当过兵打过仗又到预备学校深造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年龄一般比他们要大些,身体也强壮些,为人处世经验也丰富些,且有实战经验。像叶挺入校不久就结识的淡水同乡邓演达,他不但也是在广州陆军小学毕业,而且在广东光复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打了好几场硬仗。他为了能够到高等军事学府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先到这所预备学校过渡。所以,要在学习上赶上他们,并且要超过他们,除了付出比他们要多得多的努力外,捷径是没有的。于是,叶挺用毛笔书写了一副楷体横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贴在床头,作为座右铭,时刻砥砺和鞭策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要强好胜的叶挺不但在无机化学、微积分以及德语等课程方面始终保持优等水平,而且在初级战术和刺杀等军事课程上也名列前茅,每次都排在优等生的行列里。 风云急剧变幻的年代,学校也不是真空,也充满急剧变幻的风云。作为优等生的叶挺,心胸时刻被急剧变幻的风云所激荡所澎湃所洗礼。 当窃国大盗袁世凯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而准备登基做皇帝时,遭到全国人民的抨击和讨伐。叶挺和军校的同学们也义愤填膺,结队上街游行,张贴标语,向民众讲演。他多次站在台阶上高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痛击袁世凯称帝复辟、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无耻行径和滔天罪行。不仅如此,他还和同学们利用军校学生的特殊身份,来到湖北军务帮办王占元管辖的炮兵营地动员官兵起事,用真枪真炮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在军校学习过程中,参加实际斗争的锻炼和从参加实际斗争加深对军校学习的价值的认识,使叶挺对时事对人生愈发勤于思考,勤于探索。他在预备学校毕业前写给著名的新青年杂志的一封探索人生哲理的信函,就展示了他“振污世、起衰弱”的伟大志向和“不累于外物,不累于**”的高尚情操的形成。 二十岁的叶挺在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的毕业典礼仪式上,第二次以优秀生的殊荣被学校保送到高级军事学府一保定军官学校。 保定是位于燕赵大地的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城内有元代建筑的气势雄伟的大慈阁,有“几疑城市有蓬莱”的曾辟有清雍正书院的古莲花池。保定西依巍峨太行,东临浩瀚白洋大淀,京广铁路大动脉贯穿南北。因此,保定是北京南端的重要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保定军官学校之所以成为当今军事最高学府,不仅因为它建立军校早,而更主要的是从教官到学生都可谓集中了军界的:“不好了,他们要向大总统动手了”接着从衣袋里掏出一条蓝白相间的识别带,“看,这是刚发给我的,说是晚上打仗以此辨明敌我。” 情况万分紧急叶挺把这个敌情立刻报告了警卫团团长陈可钰。陈可钰感到已是黑云压顶。整个警卫团总共才百人,可陈炯明在广州市内可调动的兵力不下两万人以上,双方相差二十多倍,敌我悬殊太大了呀不过,陈可钰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把叶挺第二营放在总统府的前院,把最重要的正面防守的任务交给了叶挺。 “叶营长,总统府里的粤秀楼,大元帅在里面,国母宋庆龄也在里面,并且国母已身怀有孕,你这第一道防线可不能被突破呀”团长陈可钰一字一顿地向叶挺作了交代。 “只要有二营一个官兵在,前院的阵地就不会丢”叶挺昂首挺胸,宣誓般的话语如怒涛拍岸,一副誓与前院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为了抗拒数倍于我之敌,必须在有限的地带形成既有火力重点又有梯次又可相互补充的战斗部署。他把善打硬仗的第五连和第七连安排守护正门、后门和南北院墙,因为这是敌军要不惜代价拼命夺取的冲破口;叫新兵成分略多些的第六连和第八连把守东西院墙,两个连的兵力又侧重安排在靠近南北围墙的地段,构成随时补充五连和七连兵力的态势;然后他把配属二营作战的团机枪连,将所有的轻重机枪全部压满子弹,潜伏在总统府四周,一旦敌军突进来,要突然集中火力狠狠击退之,以配合前院、后院和四面院墙不致失守。整整一个夜晚,叶挺一个连一个连地检查火力配备,防止出现兵力部署不合理的漏洞,以免一旦战斗打响再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令叶挺略微宽松的是,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在叛军步步逼近总统府的危急情况下,在其秘书林自勉及参军林树巍的力劝下,乔装成紧急出诊的医生,急速离开粵秀楼,转移到了停泊在珠江上的永丰舰。但是,“国母”宋庆龄,一来身怀有孕行动迟缓,不愿拖累孙中山;二来人多目标大,也不知能不能躲过敌军的封锁,所以仍滞留在粤秀楼中。 就在孙中山离开粤秀楼半个时辰,叛军开始向总统府打炮,轰鸣的炮声将总统府上空撕裂开道道血痕,被炮弹掀起的尘土砖石呼嘯着刺耳的狂傲将总统府墙壁和屋顶撞击得噼叭作响。随之,叛军的子弹蝗虫般向总统府方向凶猛地扑来。 叛军向总统府发起了冲锋。 “生擒孙逸仙,赏光洋二十万元”陈炯明下决心要将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一网打尽,对攻打总统府的叛军高额悬赏。不多久,陈炯明怕将叛军的胃口刺激不起来,又叫卫士传达他的许诺,“若攻下总统府,官兵可以抢劫三天,再放假三天” 叛军听到上司给这么高筹码的赏号,一个个变得像被激红了眼的恶犬,喊着叫着发疯地向总统府正面进攻。 “打,狠狠地打”叶挺站在属于五连阵地的总统府前的台阶上,一面向叛军射击,一面下达着命令。 五连官兵手里的步枪、机枪一齐怒吼,一层层火网将冲上来的叛军淹没、又淹没,覆盖、再覆盖。不到一个时辰,就打退了叛军的三次进攻,在总统府正门围墙外面,叛军的尸体堤岸一样一层层加高,被击毙者足有数百人。 叛军的第四次进攻开始了。这一次叛军采取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总统府东西两面围墙首先枪声大作,第五连和第七连的官兵以为叛军改变了主攻方向,提出抽出部分兵力支援第六连和第八连。叶挺思索有顷,立刻说:“这是叛军在耍花招,我们不能上当”他马上命令第五连和第七连做好打恶仗的准备。就在叶挺的话音刚落地,叛军集中十几个连的兵力向正门发起了猛冲。 “保卫总统府打”叶挺高呼着口号,舍生忘死地与第五连和第七连的官兵一起浴血奋战。叛军的一次冲锋刚被打退,马上后续部队又发起新的冲锋,双方一直鏖战六个多小时,叛军尸体累累,叶挺的二营官兵伤亡过半,叶挺的手臂也负了轻伤。但是,总统府仍安然无恙,叶挺部队没有叫叛军越过雷池一步。 突然,不知为什么叛军停止了对总统府的进攻。几个小时后才得知,陈炯明已经弄清楚孙中山早已登上了永丰舰,总统府也失去了进攻价值,再加上标榜“中立”的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从中斡旋调解,叛军代表宣布警卫团可以撤出总统府。 “要全力保护好孙夫人”叶挺和团长陈可钰立刻决定,从二营中选出几十个骁勇的官兵,配合总统卫队保护“国母”宋庆龄离开总统府。尽管宋庆龄因受到极度惊吓,她与孙中山惟一的一个孩子流产了,但终于在虎口中平安地登上了永丰舰。 随之,广州落入叛军手中。

第三章本章字数:9197 最新更新时间:2015040917:26:220

叶挺三喜临门:获得爱情,加入**,成为革命新军第一个团长。 广州落入叛军的第二年,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改组了国民党,成立了国民政府,重建革命基地,并以大元帅的名义,统掌军政大权。 叶挺由于受到孙中山的赏识,孙中山便命令李章达和叶挺组建宪兵部队,李章达任组建后的宪兵部队司令,叶挺任参谋长。 “希夷呀,广州社会秩序这么乱,要从速组建宪兵部队维持住,你和章达的担子不轻呵”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多年奔波于海内外的孙中山神色憔悴地看着叶挺,慈爱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大元帅,作为一个军人,我会全力以赴”叶挺心里虽然知道组建宪兵部队困难重重,但是他认为对于大元帅的命令不能推诿,所以朗声作答,在离开时仍两个脚跟儿“喀嚓”一磕,行过军礼后,返身走出总统府的步伐坚定而有力。 但是,叶挺协同李章达四处奔走的结果证实,国民政府内军阀政客勾心斗角,明争暗斗。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巧取豪夺,耀武扬威,欺男霸女,作威作福,草菅人命,画地为牢。论语子路篇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由于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和政治寡头无所不为,军队不少官兵和政府下级官员随之上行下效,也胡作非为,社会秩序怎么会不乌七八糟呢要组建宪兵部队,首先作梗的就是国民政府中的那些军阀和政客,他们想方设法加以抵制,使叶挺他们筹不到款,要不到枪,更缺少兵员,致使宪兵司令部徒有虚名,叶挺和李章达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民主革命搞来搞去,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自己认定的事就忠心耿耿去做的叶挺却被眼前这些军阀、达官们视革命于不顾的污浊之气所困惑、所不解、所愤怒,他知道对于这种局面,自己想扭转却是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大元帅孙中山想扭转,却也被这些显贵们所阻挠,所架空,一时也难以拿出匡正时弊之大举措。叶挺崇拜孙中山的伟人才华和远大抱负,由衷信赖孙中山从事的伟业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他又感到自己眼下浮萍似的漂来荡去实在是对民主革命作用不大,倒不如到部队带兵打仗的好。于是,他经过大元帅孙中山的允诺,找同窗挚友现已在广东江门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的邓演达,要求给他个带兵的差事。邓演达较之性情刚烈的叶挺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一面,能够顺应形势。他知道眼下的粤军第一师不是当年兼任师长的第一师,那时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可现在的第一师经过陈炯明的糟蹋之后,不少军官吃喝嫖赌,兵士也虎狼百姓,他的团队虽然经过整训较之其他团队要好些,但也不会是叶挺认为的样子。所以,他就叫叶挺到第二营当当营长试试。叶挺到了二营,呆了一个多月,的确感到现在的部队不好管理,他又觉得现在自己只有忠诚和膂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智能的补充和悟性的提高,似乎还需要增加什么,这就需要有一个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于是,他向邓演达辞职,回到广州叶家祠家里。 叶挺一直将礼记中庸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规范行动的准则,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稍有闲暇,他便以书为师,博览而厚积。如今,不再忙于军务,又得以来个手不释卷了。所以,他经常去书店、逛书摊,历史书籍和文学书籍他都看,但最引起他兴致的还是与国家时局及世界范围的政治变化有关的书籍和杂志。如由上海迁到广州的**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瞿秋白在广州主编的前锋,蔡和森主编的向导,还有**早年主编的湘江评论。他这个时期读书的最大收获,一个是了解了中国**的纲领,一个是了解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意义,这为他以后的人生足迹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叶挺在勤奋读书之余,也常到朋友家走走。古人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纵论世界,横谈人生”也是叶挺乐此不疲的快事。他去的最勤的地方是同他几乎同时“隐居”的李章达的寓所。李章达也是不满军阀和政客们的**之风而退居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