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轩辕录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死生契阔

    华山众弟子雀跃不已,都来恭贺师父夫妻团聚,纷纷请师父讲述如何寻得分别二十年师母的。公孙无邪回想这些日的境遇,不觉微笑。这寻妻的经过,却是不方便讲给徒儿们的。

    那日公孙无邪下了摩天崖,便远赴西南大理寻找谢菲菲。

    两人少年时游历天下,曾赴云南大理游玩,七夕之夜,两人于石林前盟誓。谢菲菲爱极大理的湖光山色,与公孙无邪相约,将来要在这人间仙境结庐而居,终老于此。绢帕便是他那时送与谢菲菲的。

    公孙无邪日夜兼程来到大理。近三十年了,大理风光依旧,可当年的义气少年如今已白发如霜。轻抚绢帕睹物思人,倍感思念。

    菲妹,我的妻,你师兄来晚了!此时他的心里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将要与爱妻相见,忧的是二十年了,菲妹不知是否安好。

    石林就在眼前,仍是静谧无人。公孙无邪进入石林,物是人非,当年那座他们亲手搭建的石屋还在林中,很是整洁,看来是有人时时修葺。公孙无邪的心不禁狂跳起来。自己近二十年来已经修炼得宠辱不惊,不为物动了,不想今日却如懵懂少年般忐忑不安。

    公孙无邪缓步来到石屋前,轻扣门扉。木门应声而开,他的心却霎时沉了下去。

    出来的是一位黑发垂髫的小姑娘!

    公孙无邪柔声问道:“小姑娘,请问这里可有一位名叫谢菲菲的女子?”

    小姑娘眨眨眼睛,嘻嘻笑道:“老伯伯,这里没有叫谢菲菲的女子。只有姓孙的女子,就是我。”

    公孙无邪眼前一黑,险险跌倒,一时只觉天大地大,自己竟无着身之处。他强忍着心头巨大的失望和痛楚,微颤着声音问道:“那么姑娘是和家人一起居于此地的么?不知姑娘家是何时搬来此石屋居住的?”

    小姑娘一笑,道:“我和婆婆一起住在此地,我是从小就住在这里的。”

    “请问你婆婆尊姓?”

    “本地人都称呼她孙婆婆,我叫孙巧儿。”

    公孙无邪略感失望,要求见孙婆婆,小姑娘却说婆婆去茶花谷采药了,要十日后方能回来。公孙无邪掐指算算离七夕尚有一月之期。无论如何也要等这位婆婆回来细细询问,或许能寻些踪迹。他便在石林中寻个僻静之处打坐静修,等这位孙婆婆回来。

    日生日落,十日转眼即过。公孙无邪打坐静修,也未食未动。这日清晨,一声长啸,公孙无邪收了功,起身拍拍身上数日来的积尘,面向朝阳,暗道:但愿今日天王老子能让我得知菲妹的音讯!

    炊烟袅袅,石屋在晨曦中看来那么温馨。公孙无邪缓步来到屋前。正巧孙巧儿抱着一堆柴草出来,见到他欢然道:“老伯伯,我婆婆回来了。我刚和她提起你呢。”回头大声叫道:“婆婆,那位老伯伯来了。”

    公孙无邪轻轻推开门,屋内摆设竟然——和数十年前一般无二!灶前一位青衣白发的婆婆正忙碌着,闻声答应着回过身来。鹤发鸡皮的容颜令公孙无邪内心的一点希望落入了深谷。

    白发婆婆看到公孙无邪却愣住了,细细地上下打量他。

    公孙无邪哑声道:“请问婆婆,这石屋里20年前可是住着一位姓谢的女子?”

    白发婆婆张了张颤抖的嘴唇,没有发出声音来。

    公孙无邪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大声问道:“敢问婆婆,可识得二十年前住在此地的一位姓谢名菲菲的女子?”

    白发婆婆的眼中溢出了晶亮的泪水,她颤抖着声音道:“二十年生死相隔,竟然对面不相识。师哥!”说着,伸手轻轻揭下面上的人皮面具。

    含情的眉、孕泪的目、风情的唇,眼前的人儿赫然就是那二十年前风华绝代的谢菲菲!

    胸口如被大石碰撞,巨大的喜悦令公孙无邪一时无法相信。他痴愣愣地瞪视着谢菲菲,说不出话来。

    谢菲菲微笑着走过来,理了理公孙无邪的衣带,轻抚他微白的鬓发,柔声道:“师哥,你也老了。”

    两人悲喜交集,相拥而泣,良久无言。还是孙巧儿进来打破了沉默。两人吃了早饭,在石屋前徜徉,暖日下的草地如铺满羊绒的地毯,历经沧桑的两颗心终于能融在了一起。

    公孙无邪不禁责怪谢菲菲当年回到中原后没有去华山相认,让两人又分别了二十年,浪费了如斯青春,如今大家都已是年近五十,鬓边已见白发了。

    谢菲菲听了不禁又流下泪来。

    二十年前,谢菲菲诈死返回中原后,打听到公孙无邪携子在华山隐居,知他安好,也放下了心。思量许久,终是自觉没有面目见他,遂远赴大理隐居,因怕露出行藏,便易容改装,改名为孙菲菲,居于石屋之内。

    叱诧风云的绝代佳人如何过得寻常百姓的日子?谢菲菲刚开始举步维艰,不知如何生活,后来因懂些医术,救了邻近的村人,便开始为周围的百姓行医,卖些草药度日。时日久了,人人都叫她孙婆婆,早已忘记了她的名字。

    谢菲菲只愿天可怜见,公孙无邪能回摩天崖得知自己的讯息,能原谅自己,来大理相聚。独居寂寞,后来谢菲菲便收了一个孤女为徒,两人相依为命。

    二十年斗转星移,公孙无邪终于没有来,谢菲菲的希望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灰飞烟灭。这些谢无心却是不知。

    两人又忆起一双儿女,各自唏嘘。

    过了数月,公孙无邪和谢菲菲商量,大理已经住了二十年了,不如离开这伤心之地,随自己到华山隐居。华山风物,也算冠绝天下,那里少有人迹,江山如画,是自己花了几年功夫寻到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绝不逊于大理。

    谢菲菲此生既能与公孙无邪重逢,再无他念,便是上刀山入火海也是立时随他去了,哪里还管他住在大理还是华山。

    谢菲菲让巧儿叫自己一声师父,拜了公孙无邪叫师公,便算入了华山门墙。

    公孙无邪和谢菲菲带着巧儿,相偕回到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