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明末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小城(中)

    thu sep 01 11:40:56 cst 2016

    收服扎拉尔汗这些人后,还是要抽调百人回到莫家庄的。一方面防止土匪和官军,尤其是那些杀良冒功的官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训后来招收的新人,同时这些算是专业军人还有辅助农忙时节抢收抢种的责任。这其中要有二、三十草原归附二来的青壮年,有限选择那些有婆娘的小伙子。要知道草原各族青少年成婚较早,所以这个条件达到的不在少数。莫洛始终记得唐朝用的那些少数民族的将领,除了安禄山外,大部分对于大唐都是忠心耿耿之辈。这方面的比例远胜与汉人。

    相信给予这些青年婆娘工作和文化教育,不管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面的,自然会让他们对自己忠诚。并且这回第一次的“典礼”,即使不那么正式,可是文艺演出还是必要的。至于剧本还是自己编剧交由星菱负责,遥想抗战时期的延安那种文化氛围,的确是收拢文化人还有普通人心最佳方式。昨日安排好这些人的居住忙碌了一天,正式“阅兵”只能放在今天。这时代的当兵几乎都是种田的一把好手,只是除了农家肥的堆怄还算有点科学外。像土地的轮休和绿肥翻入田间以肥田这些早有的措施早就没人去弄了。毕竟那些事情长久有利短期则是有损收入的,这时代能填饱肚子就是幸福。眼前的尚顾不过来,将来的再美又有什么用处?

    好在莫洛公子的鸡鸭毛浸水后用那水浇灌菜地和作物的确有些效果,虽然麻烦点,可是用在农闲时候做这些事情还是不错的。另外不光是十多家专职养殖鸡鸭牛羊和鱼的农户外,更有三家从事这些牲畜粪便的堆怄、发酵。甚至宰杀的动物无用的“下水”也统一晒干,然后埋在树木侧以肥地。

    除了山间建立一个小水库,莫家庄附近原本砂砾的高处荒地。莫家出钱也是开挖了一个深塘,并且从附近的几座山头开挖饮水沟渠好让山间流水部分汇入这深塘。并且这深塘可算是够宽广够大气的,里面特意留着一处没有开挖的高地约有二百平方米左右。四周以青石砌成护围防止土石塌方,并且种植垂杨柳。至于假山和花卉却是要放在中秋过后再弄了,估计两年后这里会是一处避凉解暑的好去处。

    冬季要种植磨去两端硬皮的莲子还有早春弄来睡莲栽种,想起这些,莫洛怎么都感觉自己来这世界是为了享受的。若不是鞑子进入中原的残暴,哪里原因将自己弄得生活太紧张。说起来,明朝的灭亡根源还是在于朱元璋的很多国策。当时看还是可以的,只是后来的子孙没有唐高宗李治那般英明神武,对于李世民政策的因势利导悄然改变适应当代。

    所以历代评论明朝灭亡的诸多缘由,算来不过是一:士大夫阶层的自私与贪婪,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百姓生活困苦不得不反;二:外敌入侵,兵锋正盛,岂是腐朽的大明军队能够抵挡。即使有名将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罢了,就像抗战胜利后的国共之战。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名将在于共产党争斗中没有一丝亮点一般,根子腐烂,神仙难就。其实这也是第一点的延续,士兵别说能够领饷养活家人。即使是自己都难以衣食无忧,所以这样的军队哪里有战斗力;三:小冰川时代让崇祯后来的天气干旱异常,加剧乱象的扩散。四:由于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导致税赋的收入剧减,让国家无力战争和救济灾民。

    其实这些都不是本质,还是历来的皇帝不能因时而异制定相应的政策。就像嘉靖之流玩弄手段搞平衡,却忽略一个国家的基础……老百姓生活做到衣食无忧,生活稳定。可以说明太祖重视农业的发展到了后来的皇帝,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居多,实际根本没有具体措施。而莫洛对于这些特别注重,除了五谷粮食的种植,对于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和鱼类的养殖也特别重视。并且制定两个对于中医药感兴趣的学生借鉴民间“秘方”,记载和改进那方子对于这些牲畜疫病的防治效果。并且已经开始弄了一个专业小作坊,等深秋和冬季收购莲藕和芡实粉碎加工成藕粉和芡实粉。改善百姓营养结构的同时能够省些粮食。虽然说这节省的粮食可以忽略,可是赚钱的同时能省一些是一点。

    说起藕粉,自然要有蜂蜜和蔗糖配合饮用。自然也安排了五户专门养蜂的农户,当然每家十亩好地种植不同季节的开花的作物。不过这几户人家清一色选择油菜和黄豆的轮作,好在山野的野生植物花季从春天到秋天还是不愁的。至于像后世那些养蜂全国各地按照主要作物不同花期的流动养殖,那是不可能的。一来,世道太乱,土匪、歹徒还有官方的敲诈就不是普通养蜂人能够承受的;二来道路崎岖也不适于车辆的长途行走。

    即使自己有后世水泥的配方,并且根据这时代具体情况已经生产出来。可是别说今后随着自己势力的扩展,不可能大量修建水泥或者柏油路。就是主干道修建也没后世那些减震良好的车辆运行。倒是可以在今后的几年实验、改进生产弹簧进行减震。不过眼前和今后运输的重点还是要疏通和开挖河道、沟渠是主要的。

    即使是后世路上有火车这种运输成本最低的陆地运输工具,可是和水上船只比较起来还是水面运输成本低。至于这时代来说更是如此,只是限制于自己目前的财力、物力不过是在小城外围开挖的护城河和城墙两处,各自有两丈宽的水面联通护城河和城内的水道。至于向外的主干渠暂时没有,只是有两处小的渠沟沿着远处山脉小溪引流而至。

    扎拉尔汗这些家伙,听懂汉语的没有几个。估计能有二十个就算是不错了,好在莫洛早已留心塞外的语言,早已学会。当即用塞外语向扎拉尔汗等人说切磋下弓箭、摔跤、技击还有木刀、木枪的战斗。

    随即一个十七、八岁的蒙古汉子策马出了队列中,这队列实在算不上整齐。“布尔塞纳请教少主弓箭!”声音洪亮而又些紧张还有些期待。毕竟小城中虽然树木还小,可是整齐的街道还有穿越城中用水泥砂浆砌渠的“小溪”蜿蜒而流。让这座城市显得安静而又美丽,加上红砖碧瓦的院落整齐遍布其中。若是家人住在这样的房子中该有多好,其中几处草场,统一让牛马居住在那里。保持小城的干净和宁静,加上莫洛方才宣布,比赛出色的直接奖赏小院子一套。这样的房子对于草原底层的牧民来说比天宫还要美丽,即使是草原头领也真的没有这样好看、舒适的院落居住。

    而城内的小校场占地两百亩上下,正中高台侧排列着箭靶。莫洛点头示意,布尔塞纳骑马沿着离箭靶七十步外的弧形跑道纵马跑开。大约胯下乌骓马跑开后,布尔塞纳侧身引弓,接连三回拉弓射箭。三箭在马儿奔跑中全部射中同一靶心,立时引来喝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