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明末
字体: 16 + -

第九章 关隘三天

    thu may 05 23:32:31 cst 2016

    莫洛和马锦相谈甚欢,莫钱和秦氏也在适当的地方插科打诨,酒席上大家谈笑甚欢。不过莫洛真正感兴趣的却是窥视马洛芸的容颜,聆听少女天然娇声软语让自己心旷神怡。为了吸引眼前的少女多说些话,多笑上几回,自然再次借助明末清初的一位,想不起来姓名却记得那位很有名气人的一首诗装点门面,同时借助谈诗和马洛芸接近。

    初夏绝句

    青青庭草上人衣,柳絮随波更不飞。绿野好风吹踯躅,红楼幽雨泣蔷薇。

    马洛芸毕竟是少女心性,虽然读懂诗中的意思。却根本没有一点不好的心情,反而笑着带着一种敬佩的神情看着莫洛:“世兄如此优美的句子偏偏写出荒凉的场景,实在是让小妹佩服。”说着,忍不住吟着:“青青庭草上人衣说出庭院凄凉已经有很多日子没人居住了,而红楼幽雨更显寂寥。和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相像,用词却更是婉转些,犹如闺中女子哀怨缠绵惹人心伤。”

    不等莫洛开口,马锦就笑着叹息:“洛芸的意思解释倒是清楚,可是根本不懂得国破家亡的伤感啊。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好在新帝登基,万象更新,而袁督师更是一番豪情。但愿我大明从此繁荣富强。”话语间透露出一丝朝气,全然忘了自己对于袁崇焕先前的那句评价。这也是多少沾染了大明官场的随波逐流风气,明白的说很多官员和御史台言官差不多……今日的观点明天就可以更改,没有自己的原则。

    可惜现在的莫洛由于书法的原因画画算是勉强,至于音律又比画画差点。好在有后世的见识,一番言论把个小姑娘侃的是小星星直冒光。最后来个如是我闻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说了个大概。尤其是唐伯虎乘船遭遇漏水时候那船夫说的:“我这船跑的快自然沉的也要比别的船也要快些才是正理……”把个酒席上面几人全部逗乐了。

    然后酒席结束后,众人犹自围坐听莫洛说唐伯虎的后来故事。其中马锦虽然知道些唐伯虎的具体事迹,明白这故事和实际根本不是一回事。可是架不住情节引人入胜啊。当说到卖身葬父一段的时候,来了一个卖身葬全家的家伙搅局时候。众人不知不觉紧张起来,到了最后莫洛一本正经说道:“那人被唐伯虎逼的一咬牙,拿起硕大的木棒往自己头顶击去。在一命呜呼之前得意道,这下子看你如何比我还惨。而唐伯虎叹息着:算你狠,我闪人先。那石榴姐拉住唐伯虎的衣袖道:那人已死,只好买你啦……”的时候,大家伙忍不住再次笑了起来。

    随后的唐伯虎乘势涨价,在石榴姐的责问下解释道:“看这位仁兄和他全家没人安葬,小子这涨价后多余的钱用来葬他全家。而石榴姐和秋香听后感动异常,尤其是石榴姐连夸唐伯虎是个好人。天下第一好人啊”的时候,大家伙再也忍不住大笑起来。

    然后,大家伙各自歇息的时候。婶娘问莫洛是否对马洛芸有意,莫洛借口五年内若不能考中进士绝不娶妻给忽悠过去。开玩笑啊,自己身边已经有了三个小萝莉。虽然前世有着猥琐大叔对小萝莉的情怀,可是穿越后的环境让自己有贼心没贼胆啊。毕竟小命要紧,何况成人的心理少年的心。身体发育还不是那么成熟,男人的冲动还是很轻微的。

    何况今后的路途实在有些凄迷,即使做好准备也很难预料最终结局。明朝末期遭遇的天灾可不是闹着完的,如今的自己可是一点都没信心在未来能够建立自己的王国。很羡慕《红楼梦》中的各具特色的十二钗,自己将来看看能不能建立一个后宫。当然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不用想的,老婆太多人的身心实在太累。关键是自己没有古代那些男人视女人如衣裳的潇洒啊。

    对于莫洛拒绝的借口,马家父女二人一脸的平静。毕竟马洛芸的年岁太小了些,这古代女孩子虽然说十三、四岁出嫁不是罕见的事情。可是更多的则是十五、六岁,何况莫洛的理由在这时代是很自然很实在的。所以马家父女也不存在有没有面子的心理,倒是和这小子一番闲谈,心情舒畅许多。

    只是莫洛没想到夜间歇息的时候,有一个清秀的小丫鬟给自己暖床。好言安慰两个人相安无事的过了一晚,第二天莫洛把自己需要叔叔帮忙的事情详细说了一回。莫钱点头一一答应,因为明末乱世。护院家丁是很常见的事情,莫洛家由于父亲考中举人不过三年的时间。底蕴不足,还没有护院。对于莫洛提出的要一批强弓硬弩和几副好的盔甲训练家丁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至于朝廷法度不许民间拥有强弓硬弩,在这边境早已成为废纸空文。虽然说守军装备不多,那时因为朝廷钱粮的缺少不能配备到位。并且同样因为钱粮还有各级官吏的原因,军士的训练也只是公文上面的流动。

    好在这里是边关,多少一年还是要训练几回的。可是比朝廷重点扶持的宁锦防线的边军来说,喜峰口这里无论是士卒的装备还有实际战力可就差了许多。不得不说宁锦防线自袁崇焕花费大量钱粮开始直到明亡,都不曾被鞑子真正攻破过。只是宁锦防线的巨额花费成为拖垮明朝朝廷经济的一个重要原由,所以很多事情很难说对与错。

    而镐头、铁锨已经由叔叔交给工匠打制,而猛火油也准备了一百斤等莫洛回去的时候带着。同时还有两百斤上等好铁也准备好,至于蜂窝煤的模具则是由莫洛亲自过去和一个中年铁匠解释清楚。至于钱嘛自然由叔叔出,并且等回去的时候还有三百两白银交给莫洛带回去供自家花销。好让自己父子能够安心参加科举光大门楣。

    如此又过了三天,一百把铁锹装备上好的白蜡杆子完工。五十把镐头清一色的栎树棒子,很是光滑趁手。对于自家侄子设计的铁锹加上白蜡杆子,莫钱试用了下再舞动一回。看着侄子微笑不语,这东西既能战场上开挖防护沟渠。又能作为武器杀敌护身轻巧结实实在是方便。可是莫钱对于这样的好东西上报朝廷,那可是一丝考虑都没有。原因无它,这玩意成本太高。要求反复打锻熟铁,然后冷却。算下来两把就要一两银子,朝廷连军饷都拖欠,哪里有钱弄这东西。

    中间马县令回请了莫洛和其叔叔婶子一次,酒席上宾主相谈盛欢。只是对于莫洛提及到加强军士的训练还有武器更新,马县令和莫钱相视苦笑。别说明朝的官员都是蛀虫无能之辈,只看莫钱和马县令还是有一定见识的。两人对于莫洛的说法有些意动,只是这里不是朝廷重点防御关隘。所以钱粮都没得充裕,所以有心无力。加上从莫钱、马县令还有手下的军士都热衷于走私赚钱,发财的发财,养家糊口的想法设法捞外快。早已忘了自己的本职,就算是马县令和莫钱自己不参与。可是若是真的按照大明律法做事,不被手下的士卒给阴死那才叫怪呢。

    莫洛听二人隐约点出,也只能放弃加强喜峰口兵士的操练这条路。看来重点还是要放在自己的堂兄堂妹和他们身边的十个护卫身上,另外一年多的时间慢慢积聚猛火油(石油)。等到时候让堂兄、堂妹弄个千斤汽油回去,对于守城那可是绝对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