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君襄公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君无私情 三将归秦

    wed feb 25 18:00:00 cst 2015

    就在姬欢陷入沉思之际,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寻声转身,来者正是先且居和赵盾。

    “如此急切?莫非秦国有动?”崤函之战后,姬欢一直担心秦国不会善罢甘休,几次叮嘱赵盾注意秦国动向。

    “君上,秦国并无异动,我和中军佐此来,是另有其事。”

    先且居与赵盾对望一眼,便将之前太后和长公主上狱探监的事向姬欢禀明。原来,先且居告别长公主回到家中,思来想去,总觉此事背着晋君非人臣之道,于是便去找赵盾商议。赵盾深知其中牵涉颇多,不应该瞒着姬欢,而且想瞒也瞒不住,太后之事早晚会被姬欢知晓。这才有两人匆忙赶来,没想到恰巧遇上了将要去见太后的姬欢。

    听罢先且居的陈明,姬欢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两难。”太后对我和阿姐视如己出,然国事又难容私情,真是进退维谷,难以决断。”

    赵盾上前一步,道:”臣以为,此事可两全!”

    “噢?何以两全?”君臣三人边走边说,勃鞮仍是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君上,崤函之战后,臣也常想,究竟如何处置秦国三将为宜。以盾之见,不杀为上。”

    “此话怎讲?”

    “杀将之利有三。其一,昭告天下诸侯,强晋不可欺,君上不可欺;其二,祭奠先君之灵,大快晋国人心;其三,君上首战,灭军斩将,亦可立威于群臣。然,杀将之害亦有三。其一,此三人皆是秦国肱骨重臣,孟明视是上大夫百里奚之子,其余二人又是大夫蹇叔之子,若杀三人,秦国必然震怒。嬴任好向来心高气傲,盛怒之下,难保不会倾国一战,晋国虽强,也难全胜而退,即使惨胜,国力也会削弱,给其他诸侯有可乘之机。其二,公子姬雍在秦国为亚卿,恕臣直言,当年先君送公子雍去秦国,有质子之意,如若此时杀了三人,难保嬴任好不迁怒于公子雍。公子姬雍毕竟君上手足,姬氏血脉,不可不顾。其三,经此一役,秦晋邦交已至冰点,杀将之举等同决裂,将不会再有任何余地。”

    姬欢若有所思地说道:”虽是三利三害,三利多是虚名,三害却是大害。”

    “君上明鉴,正因如此,赵盾以为放此三人为上。若放了三人,第一,表明晋国没有把事做绝,秦国短时间内不敢轻易挑衅,这就能为我们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二,既然我们留有余地,想必秦国不会难为姬雍公子;第三,秦人失礼在先,我们又没斩尽杀绝,如此则晋国不会理亏。只是。。。”

    “只是如何?”

    “只是放此三人,之前杀将祭灵之言成空,国人尤其晋军将士多少会有所失望,怕是会有损君上威信,凡此种种,皆需君上一力承担。”

    姬欢笑笑,不以为然,“些许虚名,何足道哉。果如你所言,我愿损己虚名,换晋国得利。”

    “此外还有一利,是臣这些日子才想到的。”

    “说来听听。”

    “自君上让赵盾接掌邦交以来,臣更加关注秦国国情,从往年卷宗密件可以看出,秦国国内内外之争由来已久。以嬴氏为首的本土宗族并不买外姓臣子的账,外姓重臣如百里奚,蹇叔,包括孟明视等人虽位高权重,却主要依靠嬴任好的支持,而在军中根基尚浅。崤函之战,嬴氏猛将嬴括阵亡,子车氏将军针虎下落不明,怕也是早被山野走兽所食;如果此时我们放了这三人,或许会加重军中对外姓主将的不满之情,敌国将士有隙,于我大晋则大有益利。相反,如果我们杀了这三人,反会使得秦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君上,赵盾分析的有道理。秦国内外之分确实早已有之。几次与秦军合兵联军,秦军士卒对外姓主将颇有微词,当时我还诧异,怎会如此?”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后宫门外,再往里走,便是外人止步的禁地,赵盾和先且居停下了脚步。

    姬欢看到“后宫禁地”四字,略微一顿,“你们说的我都知道了,容我思量思量。”

    二人施礼退下,姬欢和勃鞮则继续向太后宫走去。一路穿廊过院,很快便听到了嬉戏之声,太后寝宫前,几个宫女正陪着公子姬乐玩耍。姬乐是重耳和嬴芷唯一的孩子,刚满六岁,正是无忧无虑天真顽皮的年龄。见到晋君,一众宫女赶忙上前施礼,姬乐从小就和姬欢亲近,仍把他当大哥哥看。

    “姬欢哥哥,好久没见你了。”小家伙说笑着蹦到姬欢面前。

    整日为政务所累的姬欢,难得能有嬉笑之时,看着弟弟,童心顿生,抱起小公子道:”可曾惹母后生气?”

    “姬乐不敢惹母后生气,可是母后今天一直把自己关在屋里。”

    “哦,那和哥哥一起前去看看,如何?”

    正说着,宫门“吱”的一声打开了,太后得到宫女禀报,出门迎接晋君。

    “乐儿,还不快下来!”见到姬乐被姬欢抱着,不和礼仪,嬴芷呵斥道。

    “姬欢参见母后。”说罢放下弟弟,“是我和弟弟玩闹的,母后不要责骂乐儿。”

    “难得你有时间来我这,正好你阿姐送来了上等的茶叶。”姬欢随嬴芷进的宫中,太后想起前些日子姬雪送来的茶叶,便命人取来沏上。

    姬欢坐定后,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倒是嬴芷首先开了口:”雪儿去找你了吧。”

    “是,阿姐今天专为秦将孟明视而来。”

    “那,想必也提及我了吧。”

    姬欢喝了口茶,并未正面回应。文嬴看出了姬欢的难处,摆摆手让一并婢女退下,起身正色道:”欢儿,你宅心仁厚素来心软。记得第一次宫廷狩猎,你还向先君求情,放过怀有身孕的母鹿。这次姬雪向你说情,再加上我的原因,更让你左右为难了吧。”

    “不管你阿姐如何说,我有一言,你要记下。国君无私情,私情误国!想当年,父命如山,不得不从,我才不得已嫁给怀公,之后也是君命难违,又改嫁先君。想来君父对我,自幼宠爱有加,若非国事为上,不容儿女情长,阿大又怎会舍得让我一侍二夫。先君处事亦是如此,雍儿明为晋使,实为质子,被送往秦国,这一去就是十年;雪儿也以公主身份下嫁赵衰,这君臣联姻以保家国一体,又何尝不是为了晋国社稷。”

    嬴芷一番话更让姬欢动容,“可是,母后。。。”

    “欢儿,你且听我说完。我年轻时,与孟明视确有一段情愫,可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能够见他一面,我心愿已了,不敢再有奢望。如今我是晋国的太后,若因为旧情而求国君放走敌国主将,我还有何颜面母仪中原。”

    “太后苦心,欢儿记下了。”

    嬴芷看着姬欢,微微一笑,“那就好。来,喝茶吧。”

    文嬴的话倒是让姬欢宽慰不少,来时的纠结也消去大半。母子俩一边品茶一边聊着家常,姬乐不时来顽皮一番,这其乐融融的氛围,姬欢久违了。

    “还有一事,我思量已久。”嬴芷借着家常的话题转向了姬欢的婚姻大事,”你也二十有七,是该大婚的年纪了。以前你推三阻四,我也就得过且过,可现今情况不同了,你是一国之君,婚嫁之事已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事,而且还是头等国事。我这做太后的,如果再不过问,怕是有失责之嫌。”

    “母后怎的突然说起这些?”姬欢没有准备,竟有些局促。

    “这话说的,怎叫突然?放眼诸侯,哪个在位国君不是妻妾成群,子女绕膝。难道我这中原第一大国,却要后继无人不成?欢儿,晋国公室自献公以来日渐凋敝,你身为国君,更不可因私费公。”

    “母后言重了,欢儿一向国事为重,私从何来?”

    “哼,私情也是私。你阿姐都和我说了,是不是因为放不下那个叫楚璃的姑娘,所以一直不谈婚配之事?你因一己私情而不大婚,岂不是因私费公?”

    姬欢没想到阿姐竟将楚璃之事告诉了太后,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欢儿,母后理解你的感情,少年情愫,难以割舍。可你现在连她在哪里都不知道,难道就这样苦等一生?就算是哪天找到她,身份不称,也终难成婚。”

    “母后,此事我自有打算。”姬欢不愿太后再谈婚嫁之事。

    “好吧,不为难你了。可这孰轻孰重,你心中要有数。”嬴芷看出,这种事情也勉强不来,想到自己也时常牵挂着孟明视,嬴芷不觉更加同情姬欢。

    “时候不早了,就在我这用饭吧。”

    “不了,母后,还要回去准备开春早议之事。”说罢,姬欢起身告辞。

    晋国传统,新年伊始,会举行极为隆重的早议,届时文武重臣都会出席,以往开春早议大都不议正题,多是君臣互相贺喜,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类。但是今年不同,崤函之战后,新君还尚未议过国策,晋国向何处去,新君以何施政,成为开春早议的最大悬念;此外,如何处置秦军主将,大家也都在等待晋君最后的裁断。

    还有两日就是开春早议,姬欢思量再三之后,决定秘密释放孟明视三人。

    “君上为何要私放三将?”一早便被姬欢召到凤羽宫的先且居甚是不解。

    “我晋军将士还等着斩将祭祖,如若拿到早议上讨论,又将是一番周折,不如先放了三人,再知会群臣。仔细想来,赵盾说的确实句句在理,虽是杀人易放人难,然放此三人,于晋国是利大于害。”

    “私放三人,固然是最为稳妥,可这非议恐需君上独自承担了。”

    “些许非议,算不得什么。这件事就由你来办吧,你去放人,并将这封信交与孟明视,让他转交秦君。记住,不可声张,以免节外生枝。”

    “臣领命。”

    先且居带着姬欢的亲笔修书来到上狱,自上次太后探视后,先且居特地叮嘱狱典对三人好生照看,现在看来,西乞术,白乙丙的伤已经恢复不少。屏退左右后,先且居独身来到孟明视的牢房。

    “晋军中军佐,久违了!”孟明视听到动静,缓缓睁开眼,知道来人正是先且居。

    “孟明将军,别来无恙。我奉君上之命特来带将军出去。”

    “出去?想来也够日子了。好啊,早些了断也免得再受煎熬。”孟明视知道问斩之日已近。

    “将军误会了,君上特命我来放你回国,并为此修书一封,还请转呈秦君。”

    “放我?呵呵,中军佐莫不是说笑吧?大丈夫可杀不可戏,还望将军不要轻言。”

    先且居也不接话,径自打开了牢门,并为孟明视除去枷锁,之后将姬欢的修书交与他手中。”新君大量,愿捐弃前嫌,再续秦晋之好。”

    孟明视恍惚良久,才明白自己真的被特赦了,在先且居的护送下,三人出得牢房,上了一辆遮篷马车,一行人来到郊外,已有三匹骏马在此等候。冬末春初,冰雪开始融化,绛城城郊却仍显出一派萧瑟。

    “且居只能送到这里了,三位将军一路保重。”

    “还请中军佐给晋君带句话,我等回国后,定奏明君上,与晋国重修与好。”白乙丙心存感激。

    “若能如此,当真是两国百姓之幸,天下苍生之幸!”

    四人拱手道别,先且居目送三骑远去,心中五味杂陈,或许不久的将来,又会是兵戈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