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卷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001个疑惑

    fri nov 06 15:02:47 cst 2015

    东西两侧的两排恶魔灯奴上的铜圆盆内的万年蜡油已然凝固成了暗黑色,凑近闻着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怪异味道。地宫中的灯台作用显然是为了光明,源于古人死后想把阳间的光芒带入地下,从而制造了蜡油,这种蜡油制作的材料取于鲸鱼的油脂,经过处理,燃烧耐久。样式还有柱子般大的,称为龙蜡,可是龙蜡烧个两三年终会灭,而蜡油往往就会在中途突然熄灭。我看看现场还有许多灯奴还没燃尽就已早早凝固,古人本着永生不熄的长明灯火于地下世界,然而效果显然尽不会如人意。

    而墓室内的黑暗就像空气一样,纠结在我们四周围,鬼气森森。对于我们来说把光线增强是个不错的想法,经过琢磨,我们就试着点燃这些灯奴背上托着的万年蜡油。

    当打火机焚烧蜡芯一会儿后,刚开始毫无反应,但接着就引起了火苗,我们吁了口气,这些历经过几千沧桑的蜡油还能燃烧,深叹古人的技术的确是我们现代人值得永远去学习研究的方面。

    我们把墓室东侧的四个灯奴点燃,西边的一排就死活点不着,最后只能作罢,但墓室还是被勉强照亮了一些,只不过前方不远处一团黑压还是朦胧不显清晰。但我们借着这点亮总算能够大慨看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墓室了。

    这个墓室面积我说不准,目测应该很宽敞,目视能及的墓室极为空旷,中间就是那几根巨大的石柱,但还是看不到有什么明器随葬品,然而看规格当属豪华了。

    万年蜡的灯光忽暗忽亮,我们就小心翼翼的朝前面黑暗摸索而去,前方光头通不知跑去了那,他淹没在黑暗后,就完全没了他的踪迹,然而我们确实是为了神器,决心不可空手而回,不然早就走了回头路了。

    一行朝前方谨慎的迈动步伐,我就时刻崩紧神经提防那光头通,前方一片幽暗,灯奴的光照不到那里。过了一会后,我的手电光就照在了前面五米开外一个汉白玉的台阶上,这个台阶由十多级石阶组成,在空旷的墓室犹为显眼。我咯噔了一下,晃动手电就照出了石阶上面竟然是一个平台,平台之上立着四尊巨大的四人互抱雕塑。

    这个时候我“啧”了一声,心想原来这里并不是只有一尊人蛇女,还有这四尊玩意,嘀咕着我忽然又冒出了那种不对劲,我就朝前方照了个手电,然而手电光就淹没在了黑暗中,可以证明这个墓室面积颇大,但无奈我就是触摸不到那种不对劲起源于那里。

    我心生好奇,接着就把手电的调整到最大,一路小跑就走上了石阶上的平台,仔细的审视起那四尊雕塑来。

    这四尊雕塑应该是俑,盔甲刻路明显,五官雕刻的犹为精致,浓眉加大眼,还掺杂着些许狰狞的面容,胸口上各一个护心镜,肩膀就彩云绸缎搭肩,这四尊雕塑站立姿势就互抱围在一起,仿佛在加油打气,但显得凶神恶煞。我还看到其中一尊手夹着一把巨伞,我这才恍然大悟,想必这应该就是佛教中的四大尊天王像了。

    佛教中,四大天王不同于四大金刚,两者是不同义的,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娑婆欲界第一重天。

    第一重天叫四天王天,位于须弥山山腰的四座山峰上。而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而得名。

    我在大学期间有一两个月都埋头呆在图书馆里混日子,那时候就净看一些神话小说或者其他名书,其中有些也有说到四大天王,我还记得四个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吒,居住须弥山腰东,以黄金为地。

    南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居住须弥山腰南,琉璃为地。

    西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居住须弥山腰西,以白银为地。

    北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居住须弥山腰北,以水晶为地。

    这个时候我看着四尊雕塑发愣,众人这时也过到来,对这四尊雕塑也颇感兴趣,牙子就用砍刀敲了敲,发出了屈闷的响声,证明这是空心的材质。

    我此时无声地照着一尊雕塑还在发愣,因为我的视线被一个点勾住了,我咯噔了一下,接着走到了哪里,蹲了下去,一看,这尊雕塑膝盖处部位竟有一个巴掌大的黄色面,再看了看其余部位,都隐约能看到一些色泽残留。我不由就打了个激灵,恍然间,如梦初醒,原来这四尊雕塑原本应是五彩的颜色,只是经过了时间的腐蚀,如今颜色都已经败尽。

    “天……这竟然是唐三彩!!!”我忙把心中初炸起的猜测道了出来。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当然也能制作雕塑,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溶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看这四尊天王像的做工,装饰,都于唐朝的制作手法雷同,我因对唐三彩颇有好感,也过费心思琢磨过,所以定不会走眼。

    “别瞎说,这里怎么可能冒出个唐三彩来?这是商以前的老墓了,那来的三彩?”大胡子以为我在乱说。

    “各位,你们看这里,看了就明白了,这四尊雕塑是有颜色的。”

    我指着那黄色面给他们看,他们这才板起脸来,在场的人一看,都不用我再费舌解释什么了。他们虽然文化不高,但对于明器古董断代是入门功,自然就明白眼前四尊天王像是用唐三彩的手法来制作的,同时他们都表现出了惊讶的面容。

    也就是说如果这真的是唐三彩的话,这可是惊世的发现,史册也得要修改一番,据我所知国家目前考古出土从来还没有发现过如此巨大的唐三彩人俑。

    我估计了一下,这四尊天王像大慨有三米来高,虽然颜色褪去,但保存完美,价值自然无可估量。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就来了,这四尊天王像是怎么被烧制出来的呢?那有这么巨大的窑供烧制?还有我们起初断定这天神斗至小是在商以前,可是此时在墓中竟然出现了唐朝工艺制作的四大天王像,这就无疑是给了我们一个否定。

    “大家过来看!这里有壁画!!”飞刀这小子压根就没有凑过来研究四大天王,而是自个溜到一面分隔的墓壁处,这时他正闪着手电招呼我们过去。

    说来也是贪念作怪,现场众人除了冰姐和铁五公外,被飞刀这么一叫都一窝蜂过到他那里去。为何这帮人如此积极呢?全因“壁画”两字,如果墓中有保存完好的壁画,价值堪比青铜器,所以一行人都两眼冒光瞄着去了。

    我也老有兴趣的过了去,我是奔着有壁画就有这古墓的故事描述去的。

    到了那里,手电打在墓壁上,我就看到了一面色彩缤纷的壁画,我顿时不禁就乍了舌,想不到这壁画经过了几千时间的洗礼依然尚能保存完好,除了一些石渣的脱落之外,壁画大慨的样貌基本完整。

    这也是古代的防腐技术起了关键作用,古代工匠一般制作壁画都会在完工后,涂上蜡,还有一些橡树汁液之类的东西,经过这样的防腐处理后的壁画,如果墓室不进水,通风措施也好的话几千年定不会褪色。

    我感慨了一下古人的智慧后,就凑近一面壁画眯着眼睛仔细的端详了起来,这壁画描述的是一群穿着布衣装束的士兵,有的手拿弓箭,有的就拿戟。而奇怪的是在众多士兵的中间还有着一群**光着身子的人跪倒在地上。壁画的人物刻画的极其生动形象,错落有致,更有近远景之分。所以我还能分辨得出光着身子的人中有男有女,乍一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帮罪犯,正被一群士兵处死般的场景。

    这壁画由三面组成,我接着看第二面,然而我看着看着,心里就开始发毛。

    这面壁画描述的是一群士兵呈前后护卫的阵势,画面甚是磅礴,而诡异的是,在前后士兵的中间有着十匹雄壮的人面马身的东西正抬着一口巨大的棺材,按照壁画上人的比例来估计那口棺材的大小的话,应该就好比一辆卡车。然而这些人面马似乎正朝着一个目的地前进,看他们前进的方向,前面刻画了一片连绵不绝山势,想必那里应该就是他们的目的地了。

    我捋了捋思绪,觉得整幅壁画描述的就是一个由人和人面马组成的送葬队。

    想到这里我心不由就一阵乱蹦,心想难道这壁画中的巨棺送到了这里?越想就觉得越合理,然而如果是普通的棺材我并不会骇然,可是这壁画中描述的那些人面马就不禁让我冷汗直冒,我心想由这样的东西抬着入敛的棺材里头装的还是人不是人?

    大哥此时也看懂了这些壁画,抽着烟还在琢磨。

    在这里我得归纳一下,壁画是在一个分隔墓壁上由三面画组成的,第一副描述的内容大慨就是一群士兵押着一群奴隶;第二副就描述了一群由士兵和人面马组成的送葬队正要把一口巨大的棺材入敛到一片山脉之中。

    然而这第三幅我就看得不太懂了,可以说一头雾水,这第三幅壁画似乎是在描述那口巨大的棺材被沉入了水中,而水中却探出了无数的人手把巨大的棺材撑住了,内容极其简单明了,没有太多细节可供琢磨。

    大哥说这三幅壁画应该是用来叙述一些关于这古墓的故事用的,应该不是墓主生平述画,按壁画的描述来看,就是说那口巨大的棺材最终被沉入到了水中。

    “这不对啊,尸棺怎么能沉水呢?”大胡子一脸诧异的说道,“棺中入水本就属大忌,搞不好主家会出冤魂的,更是违背大风水,古人比我们要懂得大风水,怎么可能明知而故犯呢?”

    我听到这里,没太注意大胡子的质疑,而是忽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随即就插话说道:“等等,这壁画上不是描述了人面马抬着棺材朝一片山脉去的吗?怎么到了最后会把棺材沉于水中?”

    这是个死理,陕西这地域并不会积聚地下水,这也是诸多皇陵地宫修建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就是说这古墓内断不会存在地下水源,否则这些壁画早就因潮湿而腐败殆尽了。

    “棺材不是送入这里的,而是送入了一个海底墓。”此时那铁五公不知何时过到这里来,很淡然的就冒了一句,同时他还在端详着这三面壁画,看来这画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冰姐此时也不知何时过了来,她也和铁五公一样,如出一撤的在全神贯注的研究着壁画,她眼神的坚定把我看得愣了了一愣,仿佛着了魔一样。

    我不过多关注她,而是那铁五公的话让我一下仿佛七窍都通了。

    我可能先入为主了,以为这墓中的壁画描述的故事就必须要出现在这,但在旱地,棺材是断不可能沉水,此乃风水大忌,在古代你如果乱葬,会引起民愤的。然而在海底就不可一慨而伦了,自古就有海葬,在海底选址选得好的话,葬入深海却是一个上佳的风水宝地,至小冰冷的海水能阻挡一般的盗墓者光顾。

    《葬书》上也有明确说法:渊水聚气,凝气于内,福泽世代。

    意思就是说要是把墓修建在深海之中就能把先人的灵气聚集在墓中,从而就能世代福绵子孙,这种效果也就像传说中的祖坟冒青烟差不多。

    而这个时候,牙子看着面前的壁画,痛心的咬了咬牙,惋惜的语气说道:“他娘的,这些壁画都太巨大了,哎,可惜喽……可惜喽……”

    壁画确实价值连城,但由于我们一般极小会冒险倒壁画,面积小的壁画也希小,现场这三面壁画面积好比五米高的墙面,我们是不可能搬得走的,更重要的是这么巨大的壁画搞不好会引起古墓塌陷,在道上也极小有人会弄墓中面积巨大的壁画。但也有先例,我听说五大世家之首张家的张老太爷在民国时期曾传闻在一个战国古墓中倒出了一面巨大的壁画,但要说到壁画的内容是什么就无人知晓了。

    而我不是考虑这当事情,思路一转,就问大哥:“这是什么时期的古墓?怎么会有人面马和唐三彩?”

    “人面马可能是浮夸用的,古人都封建迷信,怪力乱神,你还真信有这种东西?”大哥笑了笑,又点上了一根烟,继续说道:“但说到这墓是什么时期的,我也说不准,甲骨文先说明了至小在商以前,然而这里又出了个唐三彩,最加上这些壁画,又似乎不是唐朝的风格,所以我也说个所而然来。”

    我点了点头,大哥说的也是,在诸多因素之下,这个古墓的年代确实难以定代,要说一个时代的古墓是不会出现太明显分歧的,甲骨文至小在商以前,乃至部落时期;唐三彩必定就是唐代;然而这些壁画却又不是唐代的风格,这些士兵穿的都是草布衣,似乎是年代又很老,我想着就感觉头疼。

    我正在琢磨不透的时候,就托起下巴来回踱步,我此时想起四大天王像,就估摸着看看能否从那里再发现什么细节。

    于是我转过身去想着再次回那里研究一番,然而我一转身,顿时就觉得眼前的画面和刚才有什么不太对劲,我打了个寒战,我的手电光竟然打在了十多米外的一面墓壁上,这不由就让我头皮发麻,浑身冒冷汗,因为我们身后原本是一片空旷才是,四大天王像就在身后不远处的汉玉石平台上立着,这时怎么会忽然多出了一面墓壁来呢?

    我脑海中极速的回放刚才的画面,随即就懵了,立刻就环视了四周,同时就咽了口唾沫,心都凉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