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不怂
字体: 16 + -

四十、柔福帝姬

    

    按照李申之的计划,想要酿酒就得改进设备。想要改进设备,需要铁匠和木匠,最好的办法是收购一间铁匠铺和木匠铺。

    临安城内商业氛围很浓,每天都有转让的商铺,按说接手一家商铺并不难。

    事实上确实不难。

    可凡事就怕一个“巧”字,李申之就凑巧遇到了倒霉事。

    话说薛管家办事效率很高,安排好之后便去牙行物色商铺。

    牙行就是中介机构,把买方和卖方的讯息集合在一起,撮合交易,收取少许佣金,同时还能当个担保。

    大多数人为了安全起见,都会选择牙行进行交易。

    绕过自己交易,看似节省了不少费用,却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一着不慎,就是钱财两空。

    薛管家代表茗香苑去谈收购铁匠铺和木匠铺的事儿,牙行很上心。

    茗香苑是大户人家,口碑一向不错。只要把这单子伺候好了,牙行不仅能好好赚一笔,还能给自己积攒口碑。

    一开始谈的很顺利,牙行的牙郎领着薛管家看了几家铺子,最后选定了一间紧临市河,距离茗香苑最近的铺子,在铁匠铺子旁边选了一间木匠铺子,方便铁匠和木匠的合作。

    茗香苑也临着市河,可以通过船来运输。

    大重量的物品,还是航运的成本低。

    薛管家很满意,当下便支付了定金。等回家取了尾款,准备再去完成交易的时候,牙行变卦了。

    牙行的人说什么都不跟薛管家交易,是什么原因也不说,还三倍返还了定金,赔了许多不是。

    薛管家一下子傻了眼,一筹莫展。作为一个合格的老江湖,想尽办法打听情报是基本功,最终花了一两银子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铺子被权贵看上了。

    权贵叫柔福帝姬,天潢贵胄。

    她是宋徽宗赵佶的女儿,宋高宗赵构的妹妹。

    帝姬是宋徽宗发明的词,其实就是公主的意思。

    公主之称源自周朝,公是公侯的公,主是主婚的主。公主的意思,是指由“公”来主持婚礼,用来代指皇帝的女儿。

    宋徽宗这位大艺术家嫌“公主”没品味,化繁为简,改成了“帝姬”,字面意思就是“皇帝的女儿”。

    这个柔福帝姬在靖康之难的时候,与皇室一起被掳掠到大东北黑水河畔的五国城。趁金人不注意,一路南逃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这些年难逃的皇室子孙有很多,却大多都是假冒的,所以宗室归国后,都需要宫内的老人查验一番。

    查验柔福帝姬的,正是赵构的老跟班,冯益。

    验明正身后,赵构非常疼爱这个大难不死的妹妹,将她宠上了天,以至养成了一副骄横的性格。

    按说一介小小的铁匠,怎么能得罪尊荣无比,圣眷正隆的帝姬呢?

    话还得从头说起。

    柔福帝姬家里新修了个亭子,想支一个架子,便从家里取了些铁让铁匠铺给加工一下。

    老铁匠把铁上手一瞧,说这是熟铁,太阳一晒就软,不能做架子。

    柔福帝姬家的仆役蛮横惯了,怒道“让你做,你就做,再啰嗦砸了你的铺子!”

    老铁匠无奈,只好照样子打了一副架子。

    果不其然,没多久那架子便倒了。

    好巧不巧,架子倒的时候,砸到柔福帝姬了。

    其实也不算砸到,不过是蹭破了点皮,第二天就能长好的那种。

    可是柔福帝姬不干了,非要治铁匠的罪。

    她胡闹,别人可不愿意跟着胡闹。不管是临安府衙,还是禁军,都没人愿意趟这浑水,对帝姬府上的报案推诿扯皮,漂亮话应承了一堆,没有点实际行动。

    老铁匠知道了以后,只当是自己倒霉。

    民不与官斗,吃亏的永远是自己,便打算卖了铺子,回老家讨口饭吃。

    老家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了点,但自己有手艺在,这些年也积攒了些钱财,买上几亩水田,开一间小铁匠铺子,帮乡亲们打打农具,也能顾住一家老小的生活。

    铺子挂到牙行没几天,恰逢薛管家要收铺子。

    薛管家钱给的痛快,老铁匠为了尽快出手,还主动降了三分价格。一个急着买,一个急着卖,一个不差钱,一个肯降价,两人一拍即合。

    谁知柔福帝姬知道他要卖铺子以后,不依不饶,便从中作梗,非要好好惩治铁匠一番,让他求生不能求死不能。

    牙行没有禁军衙门那么大脸,不敢得罪帝姬。

    当薛管家将这些说给李申之的时候,李申之脸上没有一丝为难之色,反倒很开心。

    薛管家说道“少爷别急,临安城里的铁匠铺子有很多,咱们犯不着跟柔福帝姬勾搭。”

    寻常买一间商铺,成交时间都是以月为单位谈交易,耗时漫长。

    能三两天搞定,纯粹是撞大运,可遇不可求。

    李申之说道“薛叔放心,别的天潢贵胄不敢说,这个柔福帝姬还真能跟她勾搭勾搭。”

    薛管家急道“少爷,万万不可啊!这个柔福帝姬仗着官家的宠溺,为人甚是嚣张,听说他们府上隔三差五就有丫鬟失踪,都是做错事的,被她活活打死埋在自家院子里了。”

    李申之冷哼一声“薛叔放心,这个柔福帝姬是假的!”

    薛管家消息灵通,知道一些临安城的旧闻,说道“这柔福帝姬可是经过冯益和宫中的老宫女辨认过,模样没有问题,年岁也对得上,还知道不少宫中秘闻,怎能有假?”

    李申之当然知道,地摊文学上流传多年的梗帝姬怎么会是大脚呢?

    可他又不能这么说。

    “帝姬是大脚!”李申之说道。

    薛管家马上就品读出了其中的关键“少爷是怎么知道的?”

    李申之说道“这事儿在三元楼早传遍了,大家都知道。”

    纨绔子弟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这是薛管家的知识盲区。

    薛管家说道“既然柔福帝姬是大脚,那当时冯益为什么没有验出来?”

    是个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李申之说道“那柔福帝姬说她的脚是走大的。从万里之外的五国城一路走回来,没有缠脚,就变大了。”

    “哦。”薛管家也相信了这个解释。

    妇女缠足最先始于南唐后主李煜。

    这位大诗人亡国皇帝,在审美上跟宋徽宗一样,有些变态。不知是不是艺术家的通病,与常人多少有些不同。

    李煜尤其喜欢女子的小脚,感觉盈盈一握,把玩起来非常地有感觉。

    有道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皇帝的喜好,直接影响到宫中女子的生活习俗。

    一开始的小脚都是天生的,让那些天生脚大的人懊悔不已,恨不能砍掉几根脚指头,让脚丫子小一些。

    也不知是哪个天才宫女发明了裹足可以让脚变小,于是宫中女子便争相效仿。

    渐渐地,这种变态的审美流传到了大户人家的子女,流传到了勾栏瓦肆的妓女,再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成了旧社会女子的必修课。

    童姑娘是临安城唯一一个大脚的妓女,所以只有李申之一个顾客。

    然而大家只见过大脚能裹小的,还从来没有见过小脚能复原的。

    没见过不能代表不存在,兴许多走走路,确实能把小脚给走大了呢?

    “小和尚,你说小脚能复原吗?”李申之问道。

    李修缘说道“那得切开看看里面的骨骼才知道,不过照我的观察,八成不能复原。”

    所以这就是神医的知识盲区吗?

    李申之知道,光靠小脚大脚的事,扳不倒柔福帝姬。

    裹足让脚上的骨头畸形发育,形成永久的残疾,是不可能复原的,这是常识。

    可惜他也无法说服别人相信。

    没人信的真理,就是谣言。

    不过李申之自有他的办法。

    “薛叔放心,收购铁匠铺的事情别放下,那老铁匠也可以在暗中保护一下。柔福帝姬的事情有我在,定要揪出她的狐狸尾(yi)巴!”

    想要扳倒柔福帝姬,钥匙在冯益那里。

    正发愁怎么给冯干办送一场功劳,好抱住冯益的大腿,没想到瞌睡遇枕头,有人主动送上门来了。

    这时,张博士派人来请李申之“少东家,压轴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葱儿姑娘让我来问一问您去看吗?”

    左右无事,李申之便领着薛管家,金儿和李修缘,一同去看好戏。

    过了一转走廊,气氛一下便热闹起来。

    戏台下人头攒动,廊道里人来人往,假山花池之间,人们三五成群地饮酒赏景。

    最惹眼的,是侧厢的一处高台,上面坐了一群莺莺燕燕,或报琵琶或吹箫,身着天青、浅绿色的襦裙,搭配浅紫亦或鹅黄的披肩,宛如天上仙子一般。

    这才是真·天上人间。

    现在是她们演奏的时间,也是展示自己的时间。

    等这边演奏完毕,便会有客观翻牌子,选一个心仪之人去包厢陪侍。

    正经的陪侍,只卖艺的那种。

    淡淡的熏香飘入鼻中,李申之竟然有一丝微醺的感觉。

    担心自己把控不住,李申之继续往外走去,有一间大堂专门用来斗茶。

    斗茶的方式,跟张博士制茶的过程差不多,主要是比谁的白沫多,白沫白,持续的时间长。

    两个人坐在桌子两头斗茶,四周围了一圈钓鱼下注的人,场面好不热闹。

    再外围是游走的小厮,在叫卖手中的吃食。

    李申之改进了油炸工艺之后,油炸芋头条成了今晚的爆款。

    以往的油炸只是炸一遍就好,李申之改进之后,先用小火炸熟,再用大火炸焦,外酥里嫩,非常好吃。

    甚至一度让李申之觉得,应该在酿酒之前,先把汽水给搞出来。

    悠悠转转,来到了大门口,忽然遇到了冯益来访。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冯干办?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快快里面请!”李申之赶紧迎了上去。

    冯益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苦笑道“你小子,可真让我一顿好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