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埃及(十一)
除了罗刹国那一片之外,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铁矿,就是巴西和加拿大,所以丁一说美洲那边矿产很丰富,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因为没有人手去开美洲,要进军美洲,聚焦黑人兵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美洲土著可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家出门随便就能捡着吃的,丁一是担心着,到了美洲,只怕土著里面连诉苦大会都煽动不起来。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美洲人的生计要比亚、非这边好得不是太多了。因为文明很初级,剥削只怕也不见得就有多严重。怎么开诉苦大会?矛盾的点都不好找吧?人家印第安人部落式小日子过得好好的,煽啥?从何煽起?要是有个高强度中央集权,不论是马木留克还是奥斯曼这样的政权存在,那倒还可唤起民众吧,问题是人压根就没有。
在安抚了李匠头之后,丁一揉着太阳穴,向万安、刘吉、李秉、许彬、刘铁等人说道:
“讨论一下如果进军美洲,群众工作如何开展吧!若是情报来源没有太大失误,那么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部落联盟,大约就是美洲文明的两大中心。”
“按着情报部门收集的资料,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仍然处于母系氏族阶段,而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很有可能,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所谓情报部门,就是丁一对于自己记忆的掩遮了,因为总要解释一个信息的来源。
“那便如同建州那边黑山白水的鱼皮女真?”刘吉倒是很敏锐地捉住了重点,因为现在在丁一麾下。他的定位就是搞宣传工作、统战工作之类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关键的。
丁一苦笑着点了点头。因为丁一记得,就算到了十六世纪。阿兹特克人的国家的极盛时期,也不过三百万人罢了。而且所谓的阿兹特克国王,是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
说是部落联盟,似乎更好理解一点。
对于放眼整个美洲的明军来说,真的不用太过考虑,所以丁一对刘吉说道:“阿兹特克人很可能是有国家了。不过,在整个美洲来说,规模不是太大,我们要面对的,应该还是大量的、还没产生出阶级社会的原始部落。”
阶级社会,就是产生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就算在美洲比较先进的文明,可能也就刚刚产生了阶级社会。
刘吉也开始觉得头痛了,没有阶级的社会,是什么概念?
那就是宣传工作没法弄了!
人家部落里。酋长就算不是青壮的亲爹,可能是他的五爷爷还是七爷爷。
让部落里的年青人,去推翻他五爷爷还是七爷爷,甚至是他亲爷爷的统治?
这不很扯么?也许人亲爹过来吼一嗓子。扇两耳光,什么鬼宣传工作,就化为乌有了。
许彬倒是很快就开口说道:“昆仑奴外籍兵团的建立。是刻不容缓了。运河这边,不需要这么多民夫了。祐之若是得闲,不妨去挑选一些民夫。看看组建几个埃及兵团。”
的确运河疏通的大工程,弄了这么多年也差不多了,余下的一些维护和小工程,是不用那么多民夫。但主要的是,老先生近来和李秉走得近,听着怎么用朝鲜兵打倭人,对于外籍兵团,感觉都上瘾了。
要没事就被犯边打草谷,这边治黄河没钱,那边有蝗灾又得拆东墙补西墙,又有民乱起,又是皇帝去北狩了……指望官员爱民如子,那是指望突然出现一大堆圣人吧。
可通过丁一这么北征南战之后,基本华夏是平定下来,好起乱子的边地,云远、两广,基本弄了土改,云南和贵州开始没弄,后面贫民往云远和两广跑,于是地主阶层不得不减租减息,也是达成土改初步效果了。
浙江那边的士大夫阶层是最为精明的了,搭上了工业化革命的第一班车,又有许多举人被煽动到海外任官,土地问题倒是推行起来不算太难,有抵抗的人,但不成规模,基本上也和云贵一样,减租减息,达到一定的效果。
草原那边血腥些,不过都音部落作为例子,许多部落纷纷向丁一效忠,除开对丁某人的个人崇拜这个不好的事,基本也是安定的。
又不断有战争红利填充国库,这打完埃及,又是几十条补给船,卸了压舱石,带着李匠头嫌弃得不行的黄金、白银和工艺品回华夏去了。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到这程度,特别是新军这边,士兵殉国或是伤残,很大一笔抚恤金,官员自然也就会考虑,华夏的儿郎,性命却是金贵,能少些损失,自然少些损失为好。所以许彬现在,每回议事都要来上这么几句,希望搞多点外籍兵团,最好打仗都别让华夏人上阵了。
“不宜过度扩充外籍军团,一是训练和装备跟不上去,如果和旧式的军户一样,没有任何意义;一是盛唐大量任用外籍兵团,而导致的后患,也不可不察!”万安却就出来跟许彬唱反调了。
不得不说,于军略上,万安要比许彬更有眼光,李秉也深以为然:“秉附议循吉之言。”
“回到正题上来。”丁一看着许彬一副准备开喷的架势,连忙引导了一下。
“昆仑奴于雨林之中,生计艰难,若能以利诱之;美洲土著,物产丰富,只怕利诱也难就范。”万安也是苦笑起来,在座人等,他算是对美洲比较了解了,毕竟,杨善跑去委内瑞拉找橡胶和白薯,还有纳妾,万安当时都是多少有参与的。
一向议事,都很沉默的黄萧养,这时却开口道:“一哥,你地都系有大学问、文曲星下凡的人物,阿养唔多敢开口,惊讲错野笑死人。不过,你地系唔系,想得太麻烦啊?土著唔听教,甘就打罗!打到他们老实就系啦!再唔得,我地系广东运人过去,打到得!广东招唔到人,去北头招!”
黄萧养刚一开口,还没说完许彬就拈须笑道:“子曰,疾之已甚,乱也!”压逼得太过,会起乱子。单纯靠武力去压镇,会有各种乱子出现,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么开口就是“子曰”,本身就是对黄萧养的一种俯视吧。
被这么一截断,黄萧养就下意识闭嘴了。
不是他自卑,是这个年头,士大夫就是看不起武人。
传统的力量不是丁一用上十年就可以扭转的,何况十年里,也就后面几年,他的声望才达到足以影响潮流的地步。
而边上李秉显然对许彬这样的态度,是不太认同,所以就帮黄萧养说话:“养浩先生,黄提督任事多年,是谓‘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也!’公何轻之?”学了三年,还不能当官,很少见,黄萧养提督了地中海舰队这么多年,有他的见解,许彬这样看不起人,是不对的。
本来是替黄萧养说话的,但都是士大夫出身,许彬出泰伯篇,李秉也就同样出泰伯篇。
结果边上黄萧养闹了个大红脸,压根不敢再开口。
他可不比丁一啊,丁一这厮受过现代大学教育,本身阅历又丰富,还通晓多国语言,更是痴迷古代文化的家伙,被一群状元,用题海战术生生虐了几年,能融入士大夫圈子,当然他自己的努力是主要原因,但这也是有基础的。
人家黄萧养就一海贼出身,投了丁一之后,虽说现在也识了二千来个汉字,看得懂加了标点的军报、文书,但这么随便出来一句子曰诗云,怎么可能弄明白?一口广东腔的官话,到现时都还没纠正过来呢!
“养浩先生、迂斋,这样不好。”丁一就开口了,这种逼格太高的腔调,是绝对不能在丁某人麾下展开的,“白话文的普及,是解决识字率的关键,我等身为白话文的引领者,要尽可能地去推广它。”
丁一没有去跟他们引经据典,这能喷上几天都不见得能喷服气吧。
直接抬出识字率的大杀器好了,基本新式明军的士兵,服役有四年的,通过每晚上的识字课,都能自己写家书了,也能读一下军中行的战士报之类的东西。
有拼音,有标点,本身就把识字的门槛降下来许多,不然的话,光是一个“百读而解其意”去断句,就是极高的门槛了。就是黑人士兵,木骨都束那个警备第一团,也能写点军报、书信了。
因为雨林部落压根就没文字,黑人不是欧洲人,他们不会跟亨利王子一样纠结,大明官话的表达,跟欧洲的语言有什么差别。他们只知道这代表着文明和先进,反而学得飞快。
木骨都束那个团,士兵基本都服役六七年了,为了晋升,为了象个明人,最懒的黑人,都学会四五百个汉字了,勤快些的,千多个汉字的掌握率不出奇。这是李秉和许彬都有眼看的,大杀器一出,不由他们不服。(未完待续!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美洲人的生计要比亚、非这边好得不是太多了。因为文明很初级,剥削只怕也不见得就有多严重。怎么开诉苦大会?矛盾的点都不好找吧?人家印第安人部落式小日子过得好好的,煽啥?从何煽起?要是有个高强度中央集权,不论是马木留克还是奥斯曼这样的政权存在,那倒还可唤起民众吧,问题是人压根就没有。
在安抚了李匠头之后,丁一揉着太阳穴,向万安、刘吉、李秉、许彬、刘铁等人说道:
“讨论一下如果进军美洲,群众工作如何开展吧!若是情报来源没有太大失误,那么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部落联盟,大约就是美洲文明的两大中心。”
“按着情报部门收集的资料,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仍然处于母系氏族阶段,而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很有可能,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所谓情报部门,就是丁一对于自己记忆的掩遮了,因为总要解释一个信息的来源。
“那便如同建州那边黑山白水的鱼皮女真?”刘吉倒是很敏锐地捉住了重点,因为现在在丁一麾下。他的定位就是搞宣传工作、统战工作之类的,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关键的。
丁一苦笑着点了点头。因为丁一记得,就算到了十六世纪。阿兹特克人的国家的极盛时期,也不过三百万人罢了。而且所谓的阿兹特克国王,是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
说是部落联盟,似乎更好理解一点。
对于放眼整个美洲的明军来说,真的不用太过考虑,所以丁一对刘吉说道:“阿兹特克人很可能是有国家了。不过,在整个美洲来说,规模不是太大,我们要面对的,应该还是大量的、还没产生出阶级社会的原始部落。”
阶级社会,就是产生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就算在美洲比较先进的文明,可能也就刚刚产生了阶级社会。
刘吉也开始觉得头痛了,没有阶级的社会,是什么概念?
那就是宣传工作没法弄了!
人家部落里。酋长就算不是青壮的亲爹,可能是他的五爷爷还是七爷爷。
让部落里的年青人,去推翻他五爷爷还是七爷爷,甚至是他亲爷爷的统治?
这不很扯么?也许人亲爹过来吼一嗓子。扇两耳光,什么鬼宣传工作,就化为乌有了。
许彬倒是很快就开口说道:“昆仑奴外籍兵团的建立。是刻不容缓了。运河这边,不需要这么多民夫了。祐之若是得闲,不妨去挑选一些民夫。看看组建几个埃及兵团。”
的确运河疏通的大工程,弄了这么多年也差不多了,余下的一些维护和小工程,是不用那么多民夫。但主要的是,老先生近来和李秉走得近,听着怎么用朝鲜兵打倭人,对于外籍兵团,感觉都上瘾了。
要没事就被犯边打草谷,这边治黄河没钱,那边有蝗灾又得拆东墙补西墙,又有民乱起,又是皇帝去北狩了……指望官员爱民如子,那是指望突然出现一大堆圣人吧。
可通过丁一这么北征南战之后,基本华夏是平定下来,好起乱子的边地,云远、两广,基本弄了土改,云南和贵州开始没弄,后面贫民往云远和两广跑,于是地主阶层不得不减租减息,也是达成土改初步效果了。
浙江那边的士大夫阶层是最为精明的了,搭上了工业化革命的第一班车,又有许多举人被煽动到海外任官,土地问题倒是推行起来不算太难,有抵抗的人,但不成规模,基本上也和云贵一样,减租减息,达到一定的效果。
草原那边血腥些,不过都音部落作为例子,许多部落纷纷向丁一效忠,除开对丁某人的个人崇拜这个不好的事,基本也是安定的。
又不断有战争红利填充国库,这打完埃及,又是几十条补给船,卸了压舱石,带着李匠头嫌弃得不行的黄金、白银和工艺品回华夏去了。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到这程度,特别是新军这边,士兵殉国或是伤残,很大一笔抚恤金,官员自然也就会考虑,华夏的儿郎,性命却是金贵,能少些损失,自然少些损失为好。所以许彬现在,每回议事都要来上这么几句,希望搞多点外籍兵团,最好打仗都别让华夏人上阵了。
“不宜过度扩充外籍军团,一是训练和装备跟不上去,如果和旧式的军户一样,没有任何意义;一是盛唐大量任用外籍兵团,而导致的后患,也不可不察!”万安却就出来跟许彬唱反调了。
不得不说,于军略上,万安要比许彬更有眼光,李秉也深以为然:“秉附议循吉之言。”
“回到正题上来。”丁一看着许彬一副准备开喷的架势,连忙引导了一下。
“昆仑奴于雨林之中,生计艰难,若能以利诱之;美洲土著,物产丰富,只怕利诱也难就范。”万安也是苦笑起来,在座人等,他算是对美洲比较了解了,毕竟,杨善跑去委内瑞拉找橡胶和白薯,还有纳妾,万安当时都是多少有参与的。
一向议事,都很沉默的黄萧养,这时却开口道:“一哥,你地都系有大学问、文曲星下凡的人物,阿养唔多敢开口,惊讲错野笑死人。不过,你地系唔系,想得太麻烦啊?土著唔听教,甘就打罗!打到他们老实就系啦!再唔得,我地系广东运人过去,打到得!广东招唔到人,去北头招!”
黄萧养刚一开口,还没说完许彬就拈须笑道:“子曰,疾之已甚,乱也!”压逼得太过,会起乱子。单纯靠武力去压镇,会有各种乱子出现,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么开口就是“子曰”,本身就是对黄萧养的一种俯视吧。
被这么一截断,黄萧养就下意识闭嘴了。
不是他自卑,是这个年头,士大夫就是看不起武人。
传统的力量不是丁一用上十年就可以扭转的,何况十年里,也就后面几年,他的声望才达到足以影响潮流的地步。
而边上李秉显然对许彬这样的态度,是不太认同,所以就帮黄萧养说话:“养浩先生,黄提督任事多年,是谓‘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也!’公何轻之?”学了三年,还不能当官,很少见,黄萧养提督了地中海舰队这么多年,有他的见解,许彬这样看不起人,是不对的。
本来是替黄萧养说话的,但都是士大夫出身,许彬出泰伯篇,李秉也就同样出泰伯篇。
结果边上黄萧养闹了个大红脸,压根不敢再开口。
他可不比丁一啊,丁一这厮受过现代大学教育,本身阅历又丰富,还通晓多国语言,更是痴迷古代文化的家伙,被一群状元,用题海战术生生虐了几年,能融入士大夫圈子,当然他自己的努力是主要原因,但这也是有基础的。
人家黄萧养就一海贼出身,投了丁一之后,虽说现在也识了二千来个汉字,看得懂加了标点的军报、文书,但这么随便出来一句子曰诗云,怎么可能弄明白?一口广东腔的官话,到现时都还没纠正过来呢!
“养浩先生、迂斋,这样不好。”丁一就开口了,这种逼格太高的腔调,是绝对不能在丁某人麾下展开的,“白话文的普及,是解决识字率的关键,我等身为白话文的引领者,要尽可能地去推广它。”
丁一没有去跟他们引经据典,这能喷上几天都不见得能喷服气吧。
直接抬出识字率的大杀器好了,基本新式明军的士兵,服役有四年的,通过每晚上的识字课,都能自己写家书了,也能读一下军中行的战士报之类的东西。
有拼音,有标点,本身就把识字的门槛降下来许多,不然的话,光是一个“百读而解其意”去断句,就是极高的门槛了。就是黑人士兵,木骨都束那个警备第一团,也能写点军报、书信了。
因为雨林部落压根就没文字,黑人不是欧洲人,他们不会跟亨利王子一样纠结,大明官话的表达,跟欧洲的语言有什么差别。他们只知道这代表着文明和先进,反而学得飞快。
木骨都束那个团,士兵基本都服役六七年了,为了晋升,为了象个明人,最懒的黑人,都学会四五百个汉字了,勤快些的,千多个汉字的掌握率不出奇。这是李秉和许彬都有眼看的,大杀器一出,不由他们不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