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1914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黑河惨案

    fri may 27 19:04:21 cst 2016

    黑龙江省,黑河市。

    华军早就对黑龙江北岸集结的十万俄军暗加提防,俄军搞突然袭击并没有让华军手忙脚乱。黑河驻有三万地方部队,这还是虎穴挤牙膏才挤出来的,主力在辽东和日军纠缠,兵力捉襟见肘,能挤出三万人把守黑河已经不容易了,珲春那边就因为没有留心防备被俄军轻而易举地登陆,当地驻军惨败溃退。

    北岸是俄国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华军战士从一开始入伍就接受爱国洗脑教育,亲德仇日只是泛泛地说一下,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历史仇怨。比如布拉戈维申斯克,曾经是中国领土,原名海兰泡;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尼古拉耶夫斯克,原名庙街;涅尔琴斯克,原名尼布楚;萨哈林岛,原名库页岛;中国人魂牵梦绕的外兴安岭呵,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中国本土的十分之一,就这样被俄人割去!

    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就隔着一条大江,黑龙江每每澎湃翻卷,华军将士似乎听到了江水的抽泣和呐喊,祖国啊祖国,你什么时候能收回这一片大好河山?夜里,一个华军士兵遥望对岸灯火通明的景象,然后他看到成群结队的橘黄色火焰划过天际,向己方地区掉落。

    战斗开始了,俄军借着火炮的掩护,开始乘船强行渡江,华军拉响警报,立刻还击。双方的炮兵在夜里摸不清敌人的准确位置,好在对射了几轮各自炮兵阵地的大致位置是了然了。炮声隆隆,这个夜里,许多俄民和华民都睡不着,动静实在太大了。

    由于早就修建了沿江碉堡,而且配置了重机枪,俄军也有这玩意儿,可惜只配备到师一级,和华军每营两挺重机枪不可同日而语。哒哒哒哒,重机枪吞吐着火舌,渡江的俄军惨叫着落水,身上是数不清的恐怖血窟窿,倒霉的肚子都被打烂了。

    虽然如此,俄军毕竟有人数优势,拼着惨重伤亡,也总算登上黑龙江南岸的陆地,不过数次站不稳脚跟又被华军赶鸭子一样赶下水,重机枪一顿扫射,江面瞬时被殷红的鲜血染红,令人望之头发发麻。渡江战役持续到后半夜,俄军凭借连续性地冲锋总算虎口夺食抢下了一块南岸阵地,并用人命填出一条血路,看看稳住脚跟。

    这时候,俄军至少伤亡了两万余人,而华军伤亡最多不到三千,整个战场形势虽然还是俄军占优,但在士气上,华军稳胜。为了不至于惨败而归,俄军拿出了董存瑞炸碉堡和黄继光堵枪眼的精神,手榴弹、炸药包一起上,拼着一条命往前冲,俄国人身材高大,有时候你打到躯干部分的要害都有可能不死,除非直接命中头骨,这就要考验华军的枪法了。

    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是神枪手,重机枪虽然配备到营一级,但也不可能完全靠它阻击俄军前进。于是,华军的碉堡倒霉了,轰轰轰,爆炸声,以及血肉纷飞肢体四碎地可怕景象,俄军大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用成百上千人的生命掩护炸碉堡的勇士,最后成功了。

    华军机枪手来不及从碉堡里撤出,陪着重机枪一同葬身瓦砾,面对敌人的疯狂,以及在肃清碉堡后大涨的士气,华军不由地胆怯了。可他们没有后退,逃兵是要被严厉处分的,虽然不会像前清一样追究家里责任株连连坐什么的,日后父母在邻里之间还抬得起头吗?

    况且,入伍时宣誓的话还言犹在耳:“余誓以至诚,效忠华夏联邦,保卫国家人民,恪遵军中法令,服从长官命令,尽忠职责,严守秘密,如违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处分。此誓。”

    年仅二十一岁的上尉连长姜玉贞一不小心被俄军的炮火掀翻在地,弹片贯穿了他的肩胛骨,血流如注,剧痛瞬间席卷中枢神经,姜玉贞倒吸一口冷气,知道自己的左胳膊算是废了。他右手撑着爬起来,十九岁的傅作义少尉赶紧跑过来搀扶,被姜玉贞拒绝,这位年轻的连长已经面如金纸,额头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断断续续道:“宜生,快……退……退入堑壕……”

    傅作义泪流满面道:“连长,你……”

    姜玉贞强笑道:“走,让第三十九连后退,利用……利用事先挖好的堑壕和……和炮兵配合……”

    “我明白了连长,我这就去!”傅作义转身离去。

    事有凑巧,傅作义刚刚跑开,一发炮弹就落到了两人原本站立的地方,姜玉贞根本躲不开,被炸了个正着,尸骨无存。傅作义一回头,只看到了无边的火海,映红了他稚嫩的脸庞。

    “连长……”傅作义几欲昏厥,强忍悲痛,抹着眼泪继续往前跑,他要完成姜玉贞最后的一道命令。

    俄军是真的不要命了,碉堡用人命肃清,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华军提前挖好的五道纵横交错的堑壕,堑壕里有机枪手,堑壕后有炮兵支援。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容不得俄军犹豫,没有炮火掩护,这些魁梧的白人只能硬着头皮用身体消耗华军的弹药。

    五道堑壕两个小时之内被悍不畏死地俄军填平了三道,白骨累累,华军伤亡不到一千,俄军却足足过万,这功劳就应该算到马克沁机关枪上,面对这种神器,俄军不仅痛恨,更加恐惧。最后的两道堑壕打得最为激烈,几度易主,华军不再顾忌伤亡,因为俄军的炮兵已经上岸了,正在校准火炮的打击角度。

    炮火连天,刚刚夺回最后一道堑壕的华军又被勇猛地俄军赶了回去,满地都是尸体,可是没什么人有心情管,因为有可能下一个倒下的就是自己!战斗趋于白热化,整整打了一夜,天蒙蒙亮的时候枪炮声开始微弱,到逐渐零星响起,直至消失。

    俄军打累了,华军也打累了,一夜的猛攻让俄军阵亡了将近三万人,大多是渡江和炸碉堡时牺牲的,这让俄军指挥官阿列克谢耶维奇上将很恼火,咬牙切齿地下了一道命令,也就是这道命令,让联邦政府和帝俄彻底决裂,最终走上了全面对抗的道路。

    阿列克谢耶维奇下的命令是:屠村!

    凡是路过的中国村庄,不问别的,就一个字,杀!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这样说的:“将士们作战很辛苦,又死了那么多人,必须安抚,相信沙皇陛下也会支持我的。华人富庶,村庄里有酒,有肉,有女人,你们想喝想吃想玩尽管自己去拿,我不加干涉!”

    由于堑壕战的惨重伤亡,华军身心俱疲,不得不放弃了一部分村庄缩回城内,他们以为哪怕中俄处于战争状态,俄军也不至于丧心病狂地拿百姓撒气。问题在于,俄军的主帅忒不是东西,阿列克谢耶维奇一道轻飘飘地命令便让俄军丧心病狂了。

    十几个黑河村庄像遭了蝗灾一样,俄军强奸,抢劫,变着花样的杀人,比如把人绑在木桩上比试“枪法”,赶到江里让他们游到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然后在中途开枪扫射,鲜血染红了江面,惨嚎响彻了天地。

    据后来者统计,这一场被称为“黑河惨案”的人间惨剧,共有两千多中国平民丧生,数百名妇女被强奸轮.奸至死,没死的也精神崩溃成了疯子,要不然就是万念俱灰跳河自杀,最丧心病狂的就是俄军竟然连八十多岁的老妪也不放过!有一位意大利神父在黑龙江传教,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并拍下了照片,照片上的一幅幅画面触目惊心,通过联邦政府的官民合办报纸传遍全国,继而传遍世界,引起了世界人民的一致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