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猎国
字体: 16 + -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人才之患

    夜色中的禹城,却也热闹依旧,丝毫不冷清,五神酒楼街道处,叫卖声依旧飘荡在这个禹城的上空。

    禹城的居民都知道了他们的君使,于今日返回禹城了,自然要少不得一番庆祝,再加之刘峰此番从龙城请回不少大才,也让禹城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刘府中,更是灯火阑珊,设下的接风宴,将禹城的大小司吏、军中校尉等,都请到了此处,酒过三巡后,刘峰、邓俊良、潘庆云、冯道、裴泰等一众人物撤离后,席上更是热闹了起來。

    书房之中,刘峰几人却是品着香茗,任谁都知道,接下來刘峰是要有所动作了,如若一直如此,范阳府终将被大周所吞噬。

    虽然刘峰此刻沒有表现出要反叛大周,取而代之,但也不能束手就擒,自保之力还是需要有的。

    况且,契丹在三关外虎视眈眈,也叫范阳府无法安心生产,所以刘峰必须要将范阳府发展起來,要让这个北地的桥头堡,彻底的将契丹阻在草原上才是。

    如今的范阳府已然是北地偌大的军镇了,辖十郡府之地,甚至要比荆楚之地还宽广些,幸好范阳府与大周相交甚密,否则这北地上,又会出现一个军镇国。

    郭威志在一统天下,而刘峰现在却沒有心思,与这些军镇过手,北方有偌大的地盘,只是沒有人口,倘若再过十年、八年,霸占了契丹疆域的范阳府怕才是这个大地上,最大的军镇了吧。

    在与大周的关系处理上,只要大周朝不逼迫太甚,刘峰是不会,向南动刀兵的,他的目标是那块黑土地,是高丽,整个北地的草原。

    沉默了片刻,还是刘峰打破了这宁静的时刻,“相、檀二州,已经属于我们范阳府治下了,以某之见,此二处暂不布军,放置些警备的军伍便可。”

    话毕,刘峰看向众人,“可有什么其他建议么。”

    邓俊良、潘庆云几位范阳府老人,到是习惯了刘峰的说话问策的方式,刘峰一贯是将自己的想法摆到明面处,不教他们胡乱猜测,但是却让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用來佐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冯道、裴泰却在心中犯嘀咕,作为一镇之首,不都是最后拍板的那位么。怎么搞的好像是在请教众人一般。

    但看到其他几人都在沉思、消化刘峰刚才所言,却也按下心中的疑惑,认真的思索了起來。

    邓俊良看众人都不言语,轻咳了一声,缓声问道:“君使,若是益津关下之事重演,我等可只能束手就擒了。虽二州不便布军,但防范之意切不可少。”

    “邓使所言极是。”刘峰无不认同道,“二州确是不便布军,其原因我等皆晓,我范阳府与大周同宗同源,切不能在根上坏了自家基业。”

    “至于益津关下之事会重演么。你我皆不敢肯定,但不能因噎废食,禹城南却还有响合上,偌大的响合上,怎的就不能布置些军马。”

    冯道、裴泰二人濒濒点头,刘峰所言甚是合他们心意,裴泰先开口道:“不错,相檀二州,着实不能布军,否则我范阳府会与大周再起龌蹉,只要我等不布军,想來陛下也不会在相檀而出,布下军马,如此两家才好相处。”

    “那就如此定了。”刘峰见众人并无其他意见,当即拍板确定道,“只是这二州,乡民中多匪兵,且相、檀二州,乡民甚众,这治政之首当要选一能臣,诸位可是有推荐的人选。”

    房内众人听闻,却是面面相觑,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冯道、裴泰二人身上,如今房中,只有这二人还沒有担什么职务,看刘峰如此重视二人,这二人也有不俗的治政本领,应当是要重用了。

    但又听闻刘峰道:“莫要打裴、冯二位大人的主意,某好生从龙城、王母山,请二位大才來禹城,却是有更重要的安排给二位大人的。”

    裴泰、冯道怔怔的看着刘峰,二州之郡守,却还不是很重要的安排么。

    但刘峰却不说是如何安排二人的,这教他们更无从猜测,但刘峰此刻却是等他们再推荐些人手的。实则,刘峰如今却是沒有更合适的能臣所用,否则也不能将曹正从抚宁调回,对于人才,刘峰是來者不拒,有多少都要收入囊中的。”

    但是和裴泰同來的欧阳炯、牛希济,却真不是可担任郡守职责的文人,二人文学上的造诣,却是不错,最适在范阳学院做一院首。

    屋中此刻却又沉寂了下來。

    此时,却也让刘峰不得不反思起來,范阳府对人才的储备是在是太薄弱,发觉人才的机制也不够完善。

    再则刘峰是极少过问具体的政务的,除了在最初建立法令时,他提出了诸多的想法。然后便是邓俊良、潘庆云几人联手完善后。再度实施。

    但范阳府发展的脚步太快。控制地人口和资源越來越多。邓俊良、潘庆云之前以刘峰提议为基本建立的法令出现的漏洞也越來越多。

    这让刘峰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处理政务。这也是刘峰为何不愿将裴泰、冯道二人放到郡中为官的原因。他需要将范阳府的治政之纲尽可能的完善。需要将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完善。

    相、檀二州对于范阳府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但二州的状况却是复杂的。匪兵沉积。邬堡林立。若是要将二郡治理好。尽快的恢复生产。为范阳府北进提供战力。这是需要莫大能力的。

    而若是将整个范阳府发展起來。是需要大量人才的。而且是需要和范阳府一条心的人才。这是刘峰如今迫切需要的。

    邓俊良思索了片刻。苦笑着道:“君使。范阳府中。却是沒有能担此大任的人啊。”

    刘峰却也苦笑着道:“某也清楚。所以要诸位举荐。有道是举贤不避亲。诸位倘若身边真有合适的人选。且莫避讳。”

    “我们父子。已经在府中担了大任了。邓家却也沒有什么再杰出的人才了。看几位大人吧。”邓俊良摇头道。

    刘峰叹息道:“难道真的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了么。”

    裴泰轻笑了一声。打破屋内的压抑的气氛,缓声道:“怪哉。其他军镇若是有此位置,定是争个头破血流的,在咱范阳府却是如此状况,真是怪哉。”

    “几位大人不言语,老夫便抛砖引玉,为君使引荐几位儒士,或许能当得大用。罗隐,罗昭谏;韩偓,韩致光。”

    话毕后,静静的看着屋内的众人,裴泰所举荐的二位,却也当今名声显赫的人物,罗隐那首《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在北地可是甚为传唱,但罗隐却是十次不第的人物。

    至于韩偓更是十岁诗惊满座的人物,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供职于河中镇下。

    这二人刘峰有些不甚了解,但屋中的几人却是闻名已久,对二人的品行、能力都有了解,冯道亦是颔首道:“此二人当能担的此任。”

    刘峰闻言,心下一喜,将冯道、裴泰二人请到范阳府,看來是极为正确的,一个是世家子弟,以宰相世家闻名的子弟,自是有独特的资源,对天下间的官员,有着一定的考评。却也有自家的门生。

    另一个却是四朝老臣。三入中书。几乎整个北地。还在为官的。冯道几乎都了解。稍稍认识。甚至是很熟知。有这两个人形人才搜罗探测器。刘峰不愁找不到治政、治军的人才。

    “既然如此。那便速速将二人请到范阳府。某亦会上书陛下。将相檀二州郡守之事报上去。”刘峰痛快道。

    这二人既然被众人所认可。想來还是有些学识的。待上任后。刘峰自是有机会考核他们。当今之际。是要有人。赶紧接手二州郡事宜。

    刘峰沉吟了一下。又道:“抚宁港城之事。却也松懈不得。这是我范阳府开辟北地的第一站。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得有半点闪失。如今曹正被召回。却还须一得力之人前去驻守才是。”

    “不思量不知道。如此一说。范阳府的人才缺口却是很大。这种东拉西寻的。不是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才是。”冯道沉声道。

    “有道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那有这般容易。再则范阳府成立不过两年之久。哪里來的人才啊。”刘峰苦声道。

    看着刘峰心事重重。屋内众人的神色也凝重了些。

    “但再难却也不能难为教育。范阳学院还是要扩大。要让整个范阳府适龄的少年。都有书读才是。如此范阳府才不虞人才匮乏之忧。”刘峰手指敲了敲桌子。沉声道。“此事刻不容缓。需要郑重对待才是。”

    “范阳学院。已经是北地最大的书院了。”邓俊良讶然道。

    “不够。远远不够。”刘峰沉声道。“仅一个范阳书院时不够的。今后每个州郡都要有书院才是。是要开启民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