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行记
字体: 16 + -

【十二】

    sat jul 02 07:33:08 cst 2016

    高阳公主猜的一点没错。

    尉迟敬德家的一个仆人趁大家不注意,悄悄的把三车和尚拉到了一个轿车旁边,轻轻拉开轿车后面的帘幕,三车和尚竟然发现车里坐着三个羞答答的美貌女子。

    三车和尚毕竟是个才出家三年,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而且出家之前就是一个四处留情的纨绔子弟,此时此刻一看到美女,早把师父的训诫和佛祖抛到了脑后。此时他心里好一阵激动,

    “干得不错,以前没白疼你小子,知道老子平日里古佛青灯的,过的清苦,再说西去天竺这一趟凶吉难料,回不回得来也很难说,给老子送几个美女来,也足见你们的孝心!不过这里那么多人,、、、、嗨,算了,算了!就算过过眼瘾也好嘛!”

    三车和尚正高兴呢,突然发现这三个美貌的女子每人怀里都抱着一个孩子,孩子都是两岁多的年龄,三车和尚正疑惑间,其中一个美貌女子对怀里的男孩说道,

    “快叫爹呀!你不是整天闹着找爹爹吗,他就是你的爹爹!”

    小孩子已经两岁多了,也懵懵懂懂的略微懂事了,虽然站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光头和尚,既然妈妈说这就是他的爹爹,应该是没错,再说有个当和尚的光头爹爹,总比没爹爹的好,小男孩在妈妈的鼓励下,怯生生的喊了句“爹爹!”,旁边的两个小男孩也许觉得好玩,也许跟着争宠,也都跟着叫了起来!

    本来春心荡漾,想趁机破一下色戒的三车和尚一时间被弄得莫名其妙,他突然觉得自己不是走错了车子,就是被耍了,愣在那里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实在是好不尴尬!

    那个仆人本来是躲到一边去了,见三车和尚站在那里尴尬的不知如何是好,便赶紧跑了过来,慌忙解释道,

    “少爷,少爷,您先别急!这一位公子是您要出家的前三天,大发虎威,和这位王夫人生下的,尉迟家的大公子!这一位晚出世了三个时辰,是尉迟家的二公子,这位张夫人是他的亲生母亲!”

    三车和尚错愕中带着几分惊喜,皱着眉头问道:

    “还有这回事啊!不过,我觉得,那天晚上不只是这两位吧?”

    “那是其他几位没这个福分,旁边这一位是您出家的前两天,再发虎威,和这位李夫人生下的尉迟家的三公子,老妇人一直夸您孝顺呢,都要出家了,还不忘记给尉迟家留个后,一连三个,都是公子!可喜可贺呀!”

    经仆人一说,三车和尚想趁机犯个色戒的心也没有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没想到这几年做的荒唐事,竟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哪”,三车突然想起这一切都是罪过,但是自己毕竟为尉迟家留了后,也算是对尉迟家有功,就算是将功补过了吧!

    三车和尚想到这里,心里倒轻松愉悦起来了。

    接着他好像想起了什么烦心事,突然焦虑了起来,因为刚出家后的那段时间,也的确荒唐了一阵子,他到底有没有犯戒,自己也记不得了,既然这三次都能化腐朽为神奇,会不会有其他的女子也中奖了呢!

    如果真是这样,她们这些未嫁的年轻女子带着个孩子,怎么生活呀!

    经过仆人的再三询问,三车和尚这才讲出了自己的顾虑!

    那个仆人还没等三车说完已经明白了主人的意思,一拍胸脯,轻声说道,

    “少爷放心,一有您犯戒的消息,老妇人就让我四处打探,处理善后事宜,然后把和您相好的女子接到家中,如果怀了身孕的,就当少奶奶养着,没有动静的,又不愿意留在府上的,就给些银子送她们回家了!”

    辩机和尚听到这里,焦虑的心情才慢慢舒缓了些,不过当他听说“把和他相好的女子都接到了家中当少奶奶养着”的时候,又深情焦虑起来了,是呀,这么多年轻貌美的女子为自己守活寡,可见自己的罪孽是多么的深重啊!

    那个仆人也是个鬼灵精,见辩机和尚听了他的话之后,竟然变得焦虑起来了,便笑了笑说道,

    “少爷不必为那些女子烦忧,那些女子根本没有一个怀孕的,据她们后来交代,你只是喜欢听他们的乐曲才和她们交往而已,并没有做出什么有违出家人修行的事情,你的那些师兄弟和弘福寺的主持都错怪你了!不过只要一听说你有什么犯戒的事,不管是真是假,老妇人都会安排我去处理善后事宜的!公子放心就是了!”

    仆人的这番话让三车和尚的确轻松愉悦了起来,这几年的思想包袱一下子全放下了。

    “好小子,也不枉当年白疼你一场,不过,我也不是每次出去散心都那么倒霉,我记得还有几次、、、、、、”

    三车和尚也确实记不清了,其实出家后,他实在过不惯那种青灯古佛的日子,每天不是敲敲木鱼,就是念念佛经,实在乏味之极,实在耐不住寂寞了,他就偶尔跑出去,找几个教坊的小妞过来唱唱曲儿,解解闷儿的,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但是这种事做过了,也就做过了,他从不往心里去的,说不定第二天就忘记了,可是总有些扑风做影的和尚,传言他又怎么犯戒了,以至于搞的满城风雨,传得神乎其神的,大家都信以为真了,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了!

    有时候三车和尚总觉得自己好像犯过戒似的,但是到底有没有犯戒,有那些只是听了曲儿,有那几个是和他破了戒的,他也记不得了。

    于是他干脆把一些犯戒可能性比较大的,都一一说了出来,让家人帮着好好的查找。

    那个仆人赶紧拿出笔墨,把三车和尚所讲的都一一记下,以便日后仔细查找。

    三车和尚还要再嘱咐些什么,这时王玄策在招呼大家启程了,三车赶紧走到轿车旁边,抱了抱那三个孩子,又看了看车上的三个女子,慢慢的转过身,恋恋不舍的向使节团的队伍走去。

    到西方的天竺,千里迢迢的,还要翻越大雪山,穿越大沙漠,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能否回得来也很难说,三车和尚虽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师命难为,他还是要硬着头皮走一遭的!

    不过,这样也好,就算我回不来了,我们尉迟家也有后了!

    使节团的成员和众人一一道别,前来送行的人们纷纷折柳相送。

    这一下灞桥的柳树遭了秧,都快被送别的人把柳枝折完了,因为“柳”和“留”同音,而且柳树枝生命力极强,可以随处生根发芽,折柳相送有很深的寓意,它不但有挽留的意思,也有祝愿被送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好好的生活的意思,所以唐朝人有折柳相送的习惯。

    从以下几人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唐朝文人折柳相送的习俗,如张九龄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诗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还有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去,应为别离多。” 都详细的描述了唐朝人折柳相送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