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昆仑经
字体: 16 + -

第29章 无字道经(三)

    “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玄奘西游时,对此塔及塔附近之其他遗迹皆详加记载。五世纪初,法显入天竺巡礼时此地已有此塔,附近另有三座伽蓝,其时之住僧以持律精严著称。”艺凝边看边缓缓的对我和唐心说到。

    “后来,为了避免战争或其他原因对正觉塔的毁坏和摧残,信徒们遂将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在湮没数百年之后,直至一八八一年才由英国考古学者康林罕重新掘出。大塔重现之日,举世震惊,每年朝圣之信徒不计其数。”

    “笈多诸王对佛教采取宽容政策,后期笈多诸王甚至赠金筹建佛教学府那烂陀寺。笈多时代佛教哲学家无著、世亲把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哲学发展到极峰,浸透了唯识玄想精神的佛教古典主义艺术亦臻于鼎盛。这座佛陀伽耶大菩提寺,还有阿旃陀石窟第十六、十七、十九诸窟,以及桑奇第十七号祠堂、第五十一号精舍等等,都是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佛教建筑遗构。”艺凝继续对我们说到。

    “笈多时代佛教雕刻的两大中心马图拉和萨尔纳特,在继承贵霜时代犍陀罗和马图拉雕刻传统的基础上,遵循笈多时代的古典主义审美理想,创造了纯印风格的笈多式佛像──马图拉式佛像和萨尔纳特式佛像,代表着印古典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

    “什么柏拉图式佛像和凡尔赛式佛像?什么样啊?”我迷迷糊糊的听艺凝说完,然后茫然对她问到。

    “是……”“是马图拉式佛像和萨尔纳特式佛像。”艺凝刚要开口,卡特雅娜就笑着对我纠正到。艺凝看了卡特雅娜一眼,没有说话。

    “马图拉式佛像比犍陀罗佛像更加具有本国特征,比贵霜马图拉佛像更加理想化,脸型与我们本土居民相似,眼神是冥想式的,螺发整齐,身材颀长,背后圆光,硕大精美,而最典型的特征则是半透明的湿衣效果,代表作有《马图拉佛陀立像》。而萨尔纳特式佛像与马图拉式佛像造型类似,但是充满了宁静、内向、和谐的基调,最典型的特征是显露裸体的全透明衣纹效果,代表作有《鹿野苑说法的佛陀》。”卡特雅娜微笑着缓缓对我说到。

    “奥。”听完卡特雅娜的讲解,我还是有点似懂非懂,但是为了表达尊重和感谢,我还是郑重的对她点了点头。

    “除了佛像,还有一些壁画也非常的精美。”卡特雅娜继续看着我说到,“但是,我们古代的绘画遗品极少,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阿旃陀石窟和巴格石窟的壁画。笈多时代阿旃陀壁画的风格处于从古典主义的高贵单纯向巴洛克的豪华绚丽过渡期间,我们雕刻传统的表现标准女性美的三屈式,也被许多壁画所采用,主要代表作有《持莲花菩萨》等。巴格石窟的壁画约作于后笈多时代,世俗化、程式化倾向的增加,反映了佛在本土的衰微。”卡特雅娜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就有点黯然神伤。

    “这就是佛陀得道的那颗大菩提树了吧?”唐心看了一眼艺凝,又看了一眼卡特雅娜,指着正觉塔下的那颗高达十二公尺的菩提树问到。

    “是的。”卡特雅娜神情肃穆的回到,“但是,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摧毁,原来的那颗菩提树本树早已湮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棵,是当年本树的一个分枝,经过几百年的成长才变成如今的模样。”

    我们听后都觉得非常的惋惜。只见这颗菩提树下立有红砂石板金刚座,以示佛陀成道处和表示佛的智慧。金刚座长约两米多,宽约一点五米,高不到一米,其上安置佛陀石像。石像被信徒装饰了鲜艳的布幔,布幔篷架内放满信徒的鲜花供品。金刚座和菩提树的栏杆外,有两座用圆形黑石雕刻的巨大佛足印。

    此时,菩提树下有好多信徒正在打坐念经。“秦大哥,我看我们还是晚点再过来吧,现在也发现不了什么线索。”我看了一眼旁边的卡特雅娜,对秦风小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