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曹操
字体: 16 + -

第二章千古一宦终炼成

    thu aug 04 15:28:25 cst 2016

    古人颇有创意性地将天、地、万物和君、臣、**系在一起。认为皇帝代表上天驾驭百官,统治万民。臣下须忠敬仁义,效忠皇帝。百姓该尊重父母,和睦子孙,亲近亲戚。皇帝明白该干什么,大臣守住本分,百姓如草木般生长,朝廷就能繁荣昌盛。

    现实情况又如何?

    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时代对他的影响,曹操也一样。他出生之前几十年,看似强大的东汉政权已风雨飘摇。

    东汉和历史上大多王朝一样,乃是先“家”后“国”的“家国”政权。自光武1中兴后,朝野内外太监当政,外戚弄权,成为将东汉帝国送上灭亡之路的两把利刃。百官则被肉片一样夹在中间,无论哪边挥舞刀剑,都会砍杀到这群人。导致朝野之中不敢做官,不愿做官的文人士子比比皆是。

    社会动荡不安,群盗蜂起,民间效仿刘邦的人层出不穷,随便纠集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占个山头就能称皇作帝。

    东汉历时二百二十年,无数生命花开花落,多少官吏演绎血泪人生。辉煌归于尘土,屈辱陷进沟渠。行走在其间的特殊人群——太监,却左右着帝国的命运。人们提到“太监”,很容易会想到缩头躬身、手执拂尘、白脸细嗓门、不男不女,忙于宫中洒扫、陈设的畸形人。认为他们:假忠真奸,媚惑君主、祸国殃民……。

    罪犯有误判,太监有忠良。九亩杂草地也能出一棵麦子,曹操的祖父曹腾便是彻头彻尾的忠君、保君、爱国、爱民的好太监。他被顺帝刘保托以国事,一度升到皇帝、太后与皇后“三宫”一把手;前后侍奉六任皇帝,使帝国迎来二十余年难得的太平;为朝廷推荐众多士大夫,还曾任职帝国人事最高行政长官——尚书令,成为名臣良吏,国之栋梁。

    俗话说‘上门看三代’2,要研究曹操,祖父是探索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曹腾身为太监,周旋于外戚、士大夫三权争斗,权衡各方利益。历经大小政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亲历皇权更迭,侍候六朝皇帝三十余载毫无过差,除了身体有残缺的他几近完美。有着什么样的智商和情商能达到如此境界?

    参天大树并非一日雨露滋润,是怎样的背景,成就“千古一宦”的极致人生?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郡人,约生于和帝永元十年夏五月3,八岁时和其他五个同龄男孩,被沛国国君选中进贡给宫廷,当了太监。恰逢历史上有名的“文章太后”邓绥4执政,家世良好,博学且有着朴素理想。对古典文化爱到痴迷,不仅要满朝文武学习典籍,太监、宫女们学习也要学《孝经》《礼记》,还定期考试。着地方官府在民间开办“诵经班”开化民众。一时间,宫中“人人学经典”,朝野“个个辨兴亡”。

    邓太后的学风思潮若雨季,再干涸的土地也会生出小草,长出树苗来。期间就出了几位历史上著名的太监,最杰出的要数曹腾的恩师蔡伦发明了造纸;以及日后受宠的唐衡善调治香料,成为此行业鼻祖;由木匠改行的赵忠更是名冠帝国的“第一建筑大师”。他们与擅朝政、长于发掘人才的曹腾并称东汉“四大名宦”,实不为过。

    120年,曹腾进宫十五年。身材和相貌都没有优势的他,却以学识与德行以及业务水准获得邓太后的青睐,被选为太子刘保的陪读,后跟随废太子隐居在洛阳金乌巷九号,联合宫内太监帮其夺回皇帝位。独自攀上城头,一人退去外戚阎显数千叛兵,周旋于外戚梁冀和桓帝的争斗……还曾受被他举荐的种暠诬告,含冤入狱,事情真相大白后,他不但不报复,反而提拔此人。他的事迹若能成书,可读性绝不亚于帝王将相。

    然而,再精彩漫长的演出都会散场。160年春节,刚退休不到一个月的曹腾,竟过早迎来了人生结局。从母腹走进了阔大厚重涂着黑红二漆,雕刻着云气纹样的金丝楠木棺材。

    1光武帝刘秀。2祖、父、孙。3公元98年。4音s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