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雄风
字体: 16 + -

第二章 东里衮围城

    第二章东里衮围城

    城外南方十里开外,一行人从远处而来,不过百来号人,一脚深、一脚浅的,踩在泥泞的道路上,歪歪斜斜的,苦不堪言,手里还提着柴刀、木棍以及一些奇怪的农具,一看就是附近乡村的民兵。八一中文网 w说w网w网. 8说1说z说w网.八c小o八m

    “大哥,你说大家伙吃不饱穿不暖的,那么辛苦,还要来讨什么逆啊?”

    “就是啊,听说侯将军也是为了乡亲才造反的,我们应该去帮侯将军才对啊!”

    “亭长大人,不如我们回去吧,太累了,实在不想走了。”

    走在前面的亭长年岁倒也不算太大,估摸着也就不惑之年吧,听着身后吵吵闹闹,加上天气阴沉,走了大半天路了,又饿又累,不禁心头火起,回身骂道:“你们知道什么?太守征召我们去平叛,这是大伙儿的福分,等打下宛城,大伙儿吃香的喝辣的,要什么有什么。”

    亭长见大伙不敢吱声,脸色稍霁,肃道:“大家放心吧,太守,那得多大的官,听他的还能错得了。再说了,造反,那可是杀头的大事,你们不想活了?”亭长见士气不足,遂手指前方,又道:“前方有树林,呆会过去休息一下吧。”

    一行人终于有了点动力,不久来到树林,稀稀拉拉坐下喘着气,大多人都半躺着不肯再起身。

    此时,树林深处,赵文静静地看着他们,暗想:“这种乌合之众,只要有精锐骑兵一次冲锋,就可以冲散了吧?”

    “曾头儿,你且回去找关将军。”赵文心生一计,命曾阿牛找到关兴,告之如此如此。

    曾阿牛领命而去,赵文也悄悄退出树林,一人双马,风驰电掣直奔宛城。

    清早,难得天色放晴,宛城城门守卫正惬意地深吸口气,忽见一骑飞奔而至,征尘满身,衣甲难辨,马儿浑身是汗,鼻孔里直喷着粗气,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

    “吾乃荆州赵文,带我等见侯太守。”来者正是赵文,他终于连夜赶到宛城。

    守卫不敢怠慢,急引赵文拜见侯音。

    太守府里一番歌舞升平的景象,几个歌姬随着节拍扭动着曼妙的身姿,翩翩起舞。

    侯音身长八尺,粗旷的脸庞棱角分明,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听得下人禀报荆州来人,哈哈一笑,“诸位,荆州肯施以援手,宛城可高枕无忧了。”挥手示意歌姬离开,与卫开并排下阶迎接。

    赵文拱手,“在下赵文,字载之,是关兴将军麾下曲督,奉命先行拜见太守。”

    “噢,远来辛苦,坐下说话。”

    “君侯闻知曹贼暴戾,百姓苦不堪言,侯太守深明大义,举宛城抗暴贼,决意支援,已向成都请战,关兴将军率领两百荆州精锐正在快赶来,晚间可达宛城。”

    侯音听见赵文说起关兴只带二百人前来,脸上闪过一丝失望,赵文心知候音忌惮曹仁,又道:“隆冬雨雪交加,粮草兵器难备,大军难用,而君侯已调兵遣将,只待成都将令,并布下疑兵,兵锋直指襄阳,谅那曹仁不敢轻动。“

    候音闻言心中大定,爽朗地笑道:“曹贼暴虐,百姓苦不堪言,君侯能派少将军前来,足见高义。更兼君侯声威震天下,曹仁匹夫怎敢轻动,只待春暖花开,两下夹击,大事可定。”

    “侯太守切不可大意。一路过来斥候遍布,料想曹仁或遣精锐一部突袭,如今城外民兵围城在即,若等曹军至,宛城危在旦夕!“赵文将路上见闻大致讲了一遍。

    襄阳城太守府议事厅,一将威风凛凛坐在中间,正是曹氏家族难得的帅才曹仁。近来曹操主力指向汉中,曹仁心知自己镇守襄阳,就是许昌唯一屏障。八一中文  w中w中w八.文8一1 zw.com关羽威名远播,荆州数年厉兵秣马,对襄樊虎视眈眈,在曹仁心里最担心的就是来自荆州的压力,最痛苦的就是不知他何时难。

    正可谓怕什么就来什么,最近荆州大营调动频繁。

    曹仁揉了揉眉心,有些担忧有些疲倦,旁边一人身着青袍,却是气定神闲,满不在乎地啜着茶,见曹仁忧心忡忡,微笑劝道:“将军宽心,我料关羽必不会来。”

    “哦?”曹仁登时身体倾向那青袍文人,“伯宁,快说说,这是为何?”

    满宠大笑,道:“将军是关心则乱!试想那关羽忠义无双,若无刘备将令,必不敢动。况且冬季行军艰难,尤其是大型攻城器械难于运输,襄阳坚城,就算关羽挥兵来攻又有何惧!”

    曹仁舒了舒眉头,迅即又皱眉心道:“若荆州故布疑阵,却遣兵暗助宛城,那便如何好?”

    满宠笑道:“江陵距宛城甚远,若关羽大军如此,势难掩藏踪迹,将军可半道击之,纵关羽神武亦难万全。如今宛城之变,实乃心腹大患,假以时日,侯音老贼扎稳脚跟,与关羽遥相呼应,恐河南再不为国家所有,为今之计,当平宛城为好。”

    曹仁问道:“如何才能平宛城?大军若动,万一关羽探知,又该如何?”

    满宠神秘笑道:“将军忘记宛城太守东里衮了么?“

    曹仁恍然,“号召民兵围城,都是南阳百姓,侯音自诩仁义,必不能下狠手,再有一支偏军奇袭,侯音老匹夫只有束手就擒了。”

    却说宛城外,民兵开始明目张胆出现,而且越聚越多,城墙上的士卒也意识到不对,开始紧张起来,这时,候音带着卫开、赵文以及其他相关人物踏上城楼,看到如此情况,个个神色凝重。

    卫开眼看围城之势将成,不由急道:“侯太守,末将愿领兵五百,出城驱散百姓,若不肯走,休怪我大开杀戒!“

    “不可!“旁边一人连忙阻止,”都是南阳百姓,切勿伤及无辜。“说话的年迈老者,叫陈仲德,倒不是南阳郡官员,而是南阳陈氏族长。

    此言一出,应者如云,皆道:“侯太守仁义,切勿伤及无辜。“

    光武帝刘秀就出生于南阳,故南阳豪族林立,势力极为庞大,虽然东汉末年有所没落,却也不容小觑。候音能起事成功,豪族功不可没,而陈氏乃豪族之,候音不敢轻忽,眉头也不由皱起。

    候音沉吟片刻,沉声道:“吾等不愿百姓受苦,故起事推翻曹贼在南阳的****,如今百姓围城,却不知是何原因?“

    卫开应道:“宗子卿无故出逃,必是此人蛊惑人心,引百姓围城!“

    陈仲德摇摇头,“宗子卿不过功曹,无如此声望,其中应是原太守东里衮作梗,借曹贼之势,才能成事。“

    候音回温声道:“老先生所言不差,城下百姓,大多是南阳大族子弟,不如请老先生组织各族长老出城游说,以解围城之危。“

    陈仲德摇摇头,“东里衮积威已久,又携曹贼之凶残,百姓不敢有违,吾等只怕无能为力。“

    这帮豪族就是墙头草,东里衮苛政,他们敢随候音造反,而今见不到荆州大军支援,态度又暧昧起来。

    候音不由得心头火起,又不能真正得罪了他们,不禁眉头皱起,无计可施,卫开更是无奈,骂道:“宗子卿竖子也,骗我们放了东里衮,方有今日民兵围城,翌日必将此两人碎尸万段。“

    赵文暗暗摇头,次见识地方豪族的无赖,也不由对封建社会的管理头疼不已。战争对豪族影响很大,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不管谁赢了战争,都缺少不了这些豪族的帮忙。他们掌握了文化和经济,进而控制了地方政治。

    候音挥手,驱散了部下,只留下几个亲兵,和赵文、卫开镇守城楼,眼睁睁看着围城之势慢慢形成,却依旧看不到东里衮和宗子卿出现。

    直到夜幕降临,灯火四起,才见城下火光涌动,形成一个通道,一队曹兵拥簇着东里衮和宗子卿走了出来。

    “侯将军,别来无恙啊!“

    东里衮显得有些得意,大声笑道:“征南将军重兵将至,侯将军早降,或许还能活命。“

    候音看到东里衮小人得志模样,又有豪族制约不能出兵,握剑的手青筋浮现,恨不得一刀剁了这厮,此时赵文向前一步,低头高声怒斥道:“曹贼暴戾无道,害苦我南阳百姓,枉汝为南阳太守,却认贼作父,为虎作伥,有何颜面再回南阳?“

    东里衮色变,正要反驳,岂知赵文继续骂道:“太守不过怜汝年老,不忍加害,汝亦承认错误,誓不再为难南阳百姓,方放你归家,岂知汝竟胁迫南阳百姓围城,简直不为人子!“

    东里衮气得跳脚,赵文歇口气又骂道:“欺压百姓为不仁,恩将仇报为不义,反复无常为无信,为虎作伥为无德,不仁不义无信无德之人,有何颜面活于世上?“

    “哇……”一声,东里衮喷出一口血,险些晕了过去。宗子卿连忙扶住,抬骂向城楼,“今日口舌之争有何意义?他日大军压境,摧平宛城不过反掌之间罢了。”

    赵文一竖中指,骂道:“傻鸟,看我今夜就取你狗头。”

    候音看着赵文不雅手势,虽不解其意却感觉其俏皮爽快,稍露笑意又重皱眉头,“赵将军骂得好,可围城之势已成,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这厮叫嚣?”

    赵文笑道:“东里滚匹夫威逼利诱大族子弟以胁迫我军,杀则宛城自乱,守则困以待毙。侯将军莫忧,我有一计,只需精兵五百可杀此贼,侯将军安坐城头为我掠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