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东汉末
字体: 16 + -

5 思乱世图谋隐山 逛宛城偶遇黄忠

    fri sep 16 00:27:08 cst 2016

    谢乾靠千古名将岳飞的《满江红》获得了南阳诗会的头魁,这场诗会也就落下了帷幕。刘焉送走了前来参加诗会的众多宾客,陈震临行前问谢瑞要了谢府的地址,并向谢乾承诺过些时日前去谢府拜见,二人相见恨晚,依依惜别。

    送完宾客,刘焉把谢乾父子请到太守府会客厅,宾主落座。刘焉饶有兴致的问谢乾:“谢公子,这下四周无人,可以告诉我你的要求了吧?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满足。”

    谢乾略微一思考,站起身来,向刘焉施了一礼,缓缓说道:“太守大人,谢家自从祖上谢尧逝世以来,家道日渐没落,到我父亲这一代,更是单传,家族人丁稀薄,也无在朝廷任职为陛下效力之人,仅靠先辈余荫苟存于世。家父与我对步入仕途也无太大兴趣,然小子不才,自明事以来,对造纸之术颇有兴趣,故花费了较多时日,对现今的造纸之术进行了改进。所以想利用这个手艺,和家父经营一家造纸的大作坊。为家族积累一些钱财,不至于最后败落。造纸需用木材,宛城以平地为主,只有城北有一隐山,还算盛产木材。故希望太守大人能将隐山本身三万多亩加上隐山周围共五万亩的范围便宜卖于谢家,用于建设一个大的造纸的作坊。”

    “五万亩……地方有些大啊。”刘焉有些犹豫。

    谢乾赶忙说道:“南阳郡以平原为主,耕地较多,隐山周围都为荒无人烟的贫瘠之地,并不能种植农作物,换言之,我要买的地方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用处,而我买下之后,却可以做利国利民的事情。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对大汉有多大的好处,就不用小子多说了吧。”

    听完谢乾的解释,刘焉终于有所意动。略微一思考,缓缓道:“像这种贫瘠的土地,市价是一亩100到300钱,我就按100钱卖于你,五万亩就是五百万钱,也就是五百金。同时,我会在全郡帮你们招募能工巧匠,你看如何?”

    谢乾兴奋了,没想到区区五百金就买了这么一大块地,还有太守大人帮忙招募能工巧匠,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是,这还不是谢乾的最需要的,最需要的是接下来的事情。

    只见谢乾微微颔首,故作平静,其实内心早已激动不已的说道:“太守大人,作坊建设好之后,这么大的地方,需要人来保护,所以我想招募3000私兵用于守卫,太守大人意下如何?”

    一听见此时牵扯到兵事,刘焉当即就连连摆手反对:“招募私兵守卫在情理之中,但是3000太多了,宛城的兵力才5000左右。”

    只见谢乾不慌不忙的对刘焉说道:“这些私兵的一应费用都由谢家独自承担,而且,若有宵小之辈进犯南阳郡,谢家的私兵愿为朝廷冲锋陷阵,在所不辞。”然后,谢乾的声音突然变小:“而且,造纸作坊之后的利润,谢家愿分三成单独赠与太守大人。”

    听到谢乾最后那句话,刘焉内心一动,正襟危坐的说道:“谢公子深明大义,心怀汉室天下,这份忠心可歌可泣,本太守岂有拒绝之理。”

    说罢,便叫主簿起草了一份相关的地契证明,并在上面盖上了太守的大印。在土地兼并,土地买卖日益严重的东汉末年,刘焉做起此事来,倒也得心应手。

    谢瑞接过刘焉递过来的地契证明,虽然不知道儿子在搞什么鬼,但是还是选择无条件支持谢乾。他躬身道:“太守大人,玉祥回去之后就叫下人将500金送来。”刘焉连忙笑道:“不急不急,玉祥兄的人品焉还是信得过的,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谢瑞带着谢乾向刘焉施了一礼,道:“那玉祥就带犬子先行回府了,大人莫送。”于是,谢乾父子离开了太守府。

    在回谢府的路上,谢瑞并没有马上对谢乾问这问那。南阳作为东汉人口最多的郡,而宛城作为南阳郡的治所,道路上也是行人如织。来到这个时空七年,每天都是学习知识和训练基本功,谢乾还没有好好的逛逛这古代的城池,顿时有些意动,和父亲说了一声,谢乾便跳下了轿子。而谢瑞不放心儿子安全,也跟着下了轿子,静静的跟在儿子身后。

    作为一个现代人,谢乾对古代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一会儿指着这个问父亲是什么,一会儿又指着那个问父亲是什么。谢瑞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他的儿子,只是一个才七岁的孩子。或许,谢乾的成熟懂事,还有他的身材容貌,都让谢瑞忘记了他的年龄。

    此时,在道路左边,有一处地方引起了谢乾的注意。只见那里有一块木板,木板上刻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卖刀救子”。在木板旁边,竖立着一柄长刀,长约不到十尺(230cm左右,长刀两米到三米算正常),刀头呈圆弧状,刀刃锋利,刀背斜阔,柄下有鐏。是一柄典型的凤嘴刀。

    在木板后面,站着一个壮汉。定眼望去,壮汉身长八尺有余(188cm到190cm),年龄应该不到30岁,生的虎背熊腰,浓眉大眼,器宇轩昂。他就站在那里,就会让普通人战战兢兢,仿佛一头猛兽扑面而来。

    熟知三国历史的谢乾,看到“卖刀救子”,在看到那柄凤嘴刀,再想到这里是南阳郡,就差不多知道此人是谁了。毕竟不是什么人都会有壮汉这种逼人的气势。

    没错,就是历史上的蜀国五虎将之一,南阳黄忠黄汉升。那位和廉颇一样,成为老当益壮的代名词的黄忠。那个被后世很多人认为壮年时武力不在吕布之下的大将。那个七十二岁高龄,仍能在定军山将魏国名将夏侯渊斩于马下的老将。那个大刀不弱于武圣关羽,弓箭不弱于东莱太史慈的狠人。陈寿称其:“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谢乾很兴奋,看着这位后世历史上与廉颇其名的老将军,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知道黄忠是南阳人,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年龄尚小,且无威望,像这种sss级别的名将,很难收服,所以也从未想过去寻找黄忠。

    但是,机缘巧合下,竟然在大街上碰到了黄忠,而且很明显他有了难处。果然,犹如后世猜测的一样,老将军之所以成名较晚,是因为年轻时一直在为儿子寻医问药。

    既然碰到了,谢乾暗暗告诉自己,决不能让老将军的儿子少年早逝,决不能让老将军前半生明珠蒙尘。

    谢乾内心激动,但是故作镇静的走到黄忠面前,发自内心的朝黄忠一拜,躬身道:“敢问兄长可遇到什么难处,为何要卖刀?对于武者来说,理应视手中兵器如手足啊。”

    黄忠微微讶异,看着眼前锦衣华服的少年,虽不知为何此人对自己如此恭敬,但还是回了一礼,声如洪钟:“小兄弟,不是我舍得卖刀,可是对于手中兵器而言,我的儿子更重要啊。”

    谢乾料到黄忠会如此回答,询问道:“敢问令郎所生何病?小子虽不才,或许有医治之法。”

    听到面前这位少年如此说,黄忠兴奋的脸都红了,他赶忙说道:“犬子早产,从小身体就不好,发育比一般孩童都晚,经常咳嗽,气短,喘不上气,特别是到了晚上,症状更加明显。我带他寻遍荆州的大夫,也不见好转,眼见身体愈发虚弱,家中钱财所剩不多,才忍痛变卖手中长刀。”

    谢乾听完黄忠所言,知道他的儿子得了后世的哮喘之症。恰好他后世的母亲就有哮喘的毛病,正是用中医治法慢慢调理好的,因为经常帮母亲抓药,药方他也记得。

    想到这里,谢乾对黄忠说道:“此病对于我而言,并不难治,如果兄长相信愚弟,可带令郎来谢府找我,我为他诊治。”

    黄忠听罢,高兴的说道:“既然如此,为兄在此先谢过贤弟了,我一会儿就带犬子到贵府叨扰。如果贤弟能治好犬子之病,某愿为贤弟做牛做马,在所不辞。”

    听到黄忠这样说,谢乾心里都快高兴死了。他故作平静的说道:“兄长所言严重了,敢问兄长姓名?”

    黄忠听到这里,脸色突然严肃,对谢乾行了一礼,恭声道:“在下黄忠黄汉升!”

    有诗赞曰:

    将军气概与天参,凤嘴蒙尘不曾战。

    偶遇明主神勇现,千古高名佳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