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烟云
字体: 16 + -

第六章 东出伐赵

    tue mar 22 23:03:01 cst 2016

    蒙骜看着李信,和蔼的问道:“怎么,你大父没告诉你?”

    李信茫然的摇摇头,看着眼前的老人,一边想着如何应对,一边打量着眼前的老人。只见这人须发皆白,黝黑的脸庞和蔼的像个种地老农,皱纹深刻,身材却是威武雄壮。

    只听门外一人雄赳赳喊道:“上将军!函谷大营急报!”

    李信心中一个突突,吓了一跳。心中暗道:上将军?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秦国只会有一个上将军,会是谁呢?可是越是想越是头痛。

    “知道了,你去吧蒙毅小子叫来,然后马上随我出发去国尉府!”

    这一瞬间,李信眼神一亮,然后若有所思。

    ・・・・・・

    又是一阵迷糊,李信在一阵休息之后,感觉头部那种火辣辣的痛已经消退了很多,便自己爬了起来,穿好衣服走出屋子。外面已经是下午了,偌大的庭院幽静无人,栽种了很多树。

    隐约听见树林后面传来声音,李信便悄悄走了过去,只见林中竖立着一些木桩,一个少年正手持一把泛着幽光的短剑认真的练剑,时不时刺向木桩。

    “这秦国果然尚武成风,一个不过十岁左右的孩子都如此,想想后世这个年龄的孩子,都在父母怀里撒娇吧。”心里感叹了一番,李信随意坐在了草地上,看着那个少年练剑。

    “信!”那个少年收起短剑,朝着不远处的李信走了过来。

    李信看着这个少年,仔细观察了起来。淡淡的眉毛,一双有神的大眼,英挺的鼻梁,还有一股柔和的气息。这就是醒来时看见的那个少年,蒙毅。

    “蒙毅?你哥哥去哪了?”李信问道。

    已经准备融入这个时代的李信打定主意要做一番事业了,想想后世看到的史实资料,那蒙恬恰恰是后来大秦帝国的支柱。现在看来自己家族和蒙氏关系很好,不好好利用一下真是对不起自己啊。

    蒙毅听到李信这个问题,先是一呆,然后笑道:“你怎么知道我还有哥哥?这是你第一次来我们家吧。”

    李信想想,本准备说是自己大父告诉的,可大父和蒙骜据说也是多年未见,万一他也不知道,以后不就露馅了?

    “啊,自然是・・・・・・是他很有名,我刚进咸阳城时在昏迷中隐约听到的:蒙氏长孙蒙恬少年英才,当是我大秦明日之栋梁。”李信只得随口胡诌了一个理由,这样想必也不存在露馅的可能了。

    蒙毅把短剑朝李信手里一塞,说道:“听闻大父说你之所以这次安然无恙,是因为你已经筑基了”

    李信看了看手里的短剑,心里直打鼓。自己不过是融合了李信的灵魂,继承了记忆,但是,但是这武艺是不会的,难道要用后世军队的那一套蒙混过关?

    蒙毅看着李信握着短剑傻站着,拍了拍手道:“信,来呀。哦,这样吧,我们来对练,点到为止。”

    还愣着的李信眼睁睁看着对面的蒙毅手持另外一把短剑,一个跨步,稳稳的刺向自己前胸。“呀!”的一声,身体本能的连续后退数步,李信只感觉似是有人操纵了自己的身体,右手迅捷的一挥,一个侧身,手中短剑干脆利落的格挡住蒙毅的招式。

    蒙毅大声喝采,一个后跃,拉开了距离。见对方后跃回去,李信左脚一踩地面,一个滑跃,如狼般的勇往直前,短剑突刺。

    “来得好!”蒙毅横剑当胸,牢牢守护住自己的门户。

    时间如同静止了一般,蒙毅一脸惊讶,完全没有看穿李信这一击的真实目的。那快速刺来的剑尖只是在胸前短剑上点了一下,就呼啸着在空中划出一道圆弧,变刺为斜劈。

    蒙毅看着短剑顺着那个圆弧到了自己左肩上方,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避实就虚的招式,急忙想要变招,但是之前过度集中注意力在那一刺的防守上,身体已经来不及反应过来了,只能看着短剑的剑刃牢牢的停在脸庞。

    “蒙毅,你输了。”李信平淡的说道,话音落下,短剑笔直插入泥土之中。

    林中鸟鸣响起,远处的树丛中,隐隐看到两道身影,在林中两个少年比试结束后,那一胖一瘦两道身形似是在谈论着什么,片刻间,那里又空无一人。

    ・・・・・・

    “信。他们说的果然不错。你的武艺已经很好了。我学了这么久,也不过支撑了五个回合。”

    “哈,这都是我那个老师教的。当初为了教我,他还带我去看了狼群。要我学习。”

    “你的武艺,同辈中看来也只有那个人可以抵挡。以后我一定要介绍那个人给你认识。”

    “那个人?谁?”李信问道,他不知道这个年龄,历史上的人还会有谁。

    “前将军次子,王贲。”

    ・・・・・・

    公元前二百四十年,秦王政七年,赵国那本就混乱的朝政又蹦出乱象。李牧再次被贬,在代郡处于半隐居状态。

    秦国黑冰台在赵国安插的间谍把赵国情势传回了秦国咸阳王宫。秦国一次临时朝会便在晨雾之中开始了。

    那宏伟的大殿之中,年轻的秦王已经忍耐不住内心的渴望,他想要如同先辈一样,去开疆扩土,去完成这一统天下的伟业。自从登上这秦王大任之日起,他一刻也不敢放松。

    两年前,黑冰台传来魏无忌暴毙的消息,被那个战国四公子中最璀璨的那颗星压制了十几年的秦国,只感觉如释重负。魏无忌酗酒暴毙,在六国都在哀悼之时,蒙骜受命统帅大军东出,再次从腐朽的魏国那里夺下了长平等地三十余座城,设立东郡。

    但是秦王政依然无法高兴起来,因为东郡早在先王时期就已经打下,不过是被魏无忌当年统帅的联军夺了回去,让赫赫的大秦遭遇了罕见的大败。现在东郡回来了,东出大业终于可以再次开启。

    东郡在秦国手里,就等于是灭六国的跳板,是东出的后勤基地,关中老秦人的压力也可以减轻很多。

    “诸位!黑冰台传来消息,赵国再生内乱,李牧被贬。如今赵国内有奸佞昏君,身后还有燕国盯着,我秦剑也该再次出鞘了!”

    秦王政一句话就把大朝的议题给定了下来:出兵灭赵!

    “大王,大军东出,诸般事情甚是繁琐,应当谨慎谋划。再比如,赵国是否在李牧之外再无名将,魏国等是否会出兵救赵。仓促东出,只怕会再次激起六国的合纵。”开府丞相吕不韦淡淡说道。

    此时,前任丞相纲成君蔡泽已经病故,朝中基本无人可以比肩吕不韦的地位。

    “文信侯此言大谬!老夫前年率军攻魏,竟是没有遇到一场像样的防守战。其他五国也是毫无反应,由此观之,六国之间早就有着任由他国自生自灭的思想了。赵国也就靠着一个被捧的神乎其神的李牧,以竖子为支柱。如今李牧亦被贬,更遑论其他人。此时不东出伐赵,更待何时?”

    蒙骜神情激动,须发皆张,他等这一天等了很久。自己蒙氏深受三代秦王器重,年轻时跟随白起创造了无数辉煌。只是位居上将军之位,却无灭国之功劳,当真对不住这个位置。

    吕不韦微微一笑,不卑不亢说道:“老将军,魏无忌虽死,六国岂无人乎?况且大军东出,便要准备充分,粮草辎重,大型器械,不能有任何差错。如若仓促制定计划,让六国有了防备,也会增加我老秦人的损失。”

    “丞相!上将军!论事不诛心,此事寡人已经决定。但是丞相说得对,不能声张。丞相,战事的具体谋划,就交给你和上将军了。”秦王制止了将相之间的争论,做出了最后的决策。

    ・・・・・・

    夜,蝉鸣声不断,丞相府灯火通明,匆匆忙忙的身影接连不断,时不时有人手持令牌,快马冲出咸阳,看方向便是蓝田大营。

    “文信侯,莫怪老夫这臭脾气,老军头一个。只是我老了,我已经感觉到,这将是我最后的机会。老夫身为上将军,这些年竟是打了几个败仗而无灭国之功,这次东出,若能灭赵自然是好,即使不能,也要从赵国身上撕下一块肉。”

    蒙骜站在丞相府大厅尽头中央的地图前,对着吕不韦说道。

    “老将军只管放手去打,后勤辎重,兵甲是否完整,不韦一力承担,不打则已,打,就得打出我秦人的威风。我秦人窝冬窝的太久了,打一仗也是好的。”

    “好!老夫连夜赶往蓝田大营,调集主力,丞相可派人发令给函谷关王翦,令前军自离石要塞先行东出,架桥探路。”

    “老将军,你的两个孙儿安排好了?”

    “蒙恬小子云游一年有余,不知下落。蒙毅那小子,连同李崇的孙子,都交给王陵了。他一直想收个传人。”

    吕不韦站在门前,看着那个须发皆白的身影跨上战马,一阵马蹄声中,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