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剿匪记
字体: 16 + -

第一章 天险娃娃寨(2)

    wed apr 29 11:11:32 cst 2009

    打下娃娃寨后,大部队又继续前进,经野山关、茅坪、到建始,直捣恩施。国民党在这一线虽然布置了重兵,但还是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真是兵败如山倒。

    此时,部队的士气十分高涨,喊得最响亮的口号是“穷追猛打、解放全中国”“解放大西南、活捉宋希廉 。”

    这时,师直机关尾随着战斗部队,伴着前方的枪炮声马不停蹄地勇往直前。虽然没有与敌人正面对峙,但已经体验到了战火硝烟的气氛。在行军途中常常要经过还没来得及打扫的战场上,横七竖八躺着敌人的尸体。刚参军的女兵们开始见到此情景时禁不住吓得惊叫,军医萧纪英也在这个部队里,她见到满是敌人尸体的场面,开始也有点紧张,但她毕竟是学医的,见过死人,都习以为常了。

    为了适应快速前进,部队都尽量轻装,把不需要的用品全部扔掉,以减轻负担。萧纪英自从到了战斗部队,她的着装又增加了绑腿。打绑腿显得精神,走起路来有力量,也不怕沿途的荆棘。绑腿有两种打法,一种是人字形,比较单薄简单。还有一种是几乎上下一般粗,但要做到不紧不松恰到好处,太紧了影响血脉流通不畅,会感到不舒适,太松了又容易散架。行军的时候最怕绑腿散了,如果散了也只能胡乱地缠一下,显得很狼狈,待部队休息时再重新整理。

    部队向前推进得很快,一天至少七、八十里。在恩施这崇山峻岭之中,萧纪英这才算领略到了什么叫“望山跑死马”“山上还有山”的味道了。眼看着一座山就在前面,其实差不多就是一天的路程。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顶,以为就到了尽头,其实山上还有山。

    师首长在作战前的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他们这些从大城市里来的小青年不能掉队,只要跟上部队就是胜利。如果掉了队就可能是前方打胜仗而后方当俘虏。因为离开了大部队,若遇上了敌人的散兵游勇,那性命就难保了。所以萧纪英心里又多了几分紧张,时时牢记千万不能掉队。

    恩施的天气一日几变,刚才还是天气明朗,万里无云,一会又下起雨来。行军路上最怕下雨,他们都没有雨具,雨把战士们的全身淋透。恩施的山路崎岖泥泞,很是难走。为了防滑,萧纪英用一根草绳从脚心往上一绑,另找一根竹竿支撑着身体。下雨的时候最怕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上山的姿式身体的重心在前,两手还可以抓着树枝或岩石作爬行的动作,就是摔倒了也不怕。而下山时身体重心是向后的,稍不注意就失去平衡,摔个仰面朝天。他们这些从城市来的青年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许多人特别是女同志干脆坐在地上,就好像滑滑梯一样,借助屁股往下滑,逗得大家乐呵呵,到了宿营地,一个个都成了“泥猴”。

    首长和地方上的专员等领导同志,经常出现在他们的队伍里。师长王定烈很风趣地和他们打招呼:“啊!小知识分子,我参加长征时也是红小鬼,比你们还小哩!”还鼓励他们好好干,以后会有出息的,这使萧纪英很受鼓舞。

    四团的医疗队每到宿营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想办法给战士们弄点热水来洗脚。因为脚上打了泡,先用热水把皮肤泡软,再用针尖把水泡(或血泡)刺破,要把水(或血)挤干净,再顺着针眼穿进一根头发,让水继续外溢,第二天水泡就消失了。若是遇到下雨天,还要烧一堆火,大家围在一起烘烤衣服,说说笑笑也忘了疲劳。

    此时,在这大山丛林处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军官正带着他的队伍行进在前往恩施的路上,他的连队属于四团三营一连,这次作为先头部队在前面开路,这时他们已远远地把大部队抛在了后面。只见他精悍俏爽,健美英俊,两条浓眉下一双大眼炯炯有神。邹云蒲是湖北荆州监利人,1943年在家乡参加了新四军,由于在部队里作战勇敢不久入了党,后又提升为连长。1949年初冬,他随独二师四团率领自己的连队开赴恩施。行军路上,沿路上到处是国民党残兵丢下的武器装备。现在他的一连人马正在他的带领下,飞速行进在从建始到恩施的崇山峻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