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新帝国
字体: 16 + -

第六十二章 苏芬争端

    mon jan 18 14:54:47 cst 2016

    德国的空军元帅戈林,后世的历史记载中普遍把他形容成一个非常狂妄自大而又一无是处的废物,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除开戈林为德国空建设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外,这位空军元帅还是一战时候的王牌飞行员,亲自上天和敌人战斗过。另外,从他建立德国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和送给第二任妻子的礼物是前妻的照片来看。这位大腹便便的空军元帅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戈林为他一直效忠的元首要大规模裁撤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空军非常想不通,希特勒也为了安慰这位自己的忠实伙伴,特别召见了他。

    “我的元首,您下命令让空军把大量的人员交给陆军,我想,能否请您再考虑一下,这部分人都是受过专业空军训练的宝贵人员,如果交给陆军,既损害空军,又对陆军于事无补。”戈林一脸委屈的看着希特勒:“我想为了帝国未来战争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空军部队。”

    “我的朋友,你的空军规模过于庞大了,我需要的是一支规模庞大而且精锐的航空兵部队,而不是一支规模庞大的空军,我需要的是能够升空作战的部队,我会不遗余力的加强空军在这方面需求,现在德国空军的作战飞机达到9600架,如果有可能,我甚至能把它扩编到2万、3万甚至4万架飞机。但是我不需要一大帮坐办公室和臃肿的地勤人员。”希特勒说道:“我算过,英国皇家空军有飞机2000架,只有5万人。苏联有飞机6500架,只有45万人。而美国,有一份一旦开战,把陆军航空队的飞机扩充到8万架,其中42000架作战飞机的计划,计划人员数量是248万人。照这个计划,平均一架飞机最多配30人,一架作战飞机配备人员60人,而你的空军呢?只有作战飞机9600架飞机,却配备了131万人,平均一架飞机配备137人。而我需要大量的陆军部队,才能保证赢得以后的战争。空军再优秀,最后占领阵地还是得靠步兵,不是吗?”

    根据史料记载,到1943年9月1日,德国空军拥有作战飞机6700架,却拥有11万军官、197万士兵、各种辅助人员43万,空军野战师20万、文职人员为47.5万。空军总兵力合计为319.4万人。平均477才配备一架作战飞机,为世界上最臃肿、战斗效能最低的一支空军。而美国陆军航空队拥有飞机81000架,其中作战飞机多大42310架,人员不过257万人,平均每61人配备一架作战飞机。希特勒决定空军的建设和规模,全盘照搬美国。

    “这。。。。这。。。。。。。。”戈林不停的搓着胖手,他太过贪恋权力,所以拼命扩充空军,挤占军费,被原来他认为并不懂空军建设的希特勒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有些紧张。

    “我的元帅,我并不是想削弱你的空军,相反,我想大大加强他,我拟定了一份空军发展的计划书,你看看。”希特勒递给戈林一个信封:“我希望大力加强空军的建设,我们的空军必须拥有对帝国5年以上的优势,为此,必须有更多更先进的飞机入役。我希望在1941年6月之前,能够把空军建设到拥有作战飞机2万架的规模。空军人员按一架作战飞机配备70人计算,规模不低于140万人,如果你能凑出3万架能作战的飞机,我就给你配备210万人。空军,不是比人多,而是比谁能升空作战的飞机和合格的飞行员多。”

    “是,我的元首,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配备如此多的飞机,我们怎么才能筹够足量的合格的飞行员呢?”戈林听到2-3万架这个规模,已经头皮发麻了。

    “扩大飞行员训练基地的规模,把战争中涌现的王牌飞行员调回学校任教,而不是让他们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白白的损失。”希特勒说道:“以后硬性规定,反是击落敌军飞机50架以上或者完成对地攻击轰炸50个架次以上的飞行员,都轮流调回学校当教官,直到替补他们的教官出现,才能返回前线作战。”

    空军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军和部队转交,陆军接收了大量的现成人员和更大规模的空军准备征招的预备人员。陆军参谋部向希特勒汇报,到1941年6月,陆军由能力和信心组建总规模超过300个作战师、总兵力达到700万人的庞大兵力。

    臃肿的空军部队终于顺利的优化了,希特勒又一块心病落地,他可不想重蹈历史上德国总兵力庞大而作战部队一直不足的覆辙。所幸的是,上天给了他时间。

    德国疯狂扩军不光让英法等敌国寝食难安,就让此时还是友好国家的苏联也开始有所警惕。苏联已经开始建立一条“国土安全缓冲带”的计划了。苏联计划,如果有一天和德国兵戎相见,那么尽量把战火推进到敌国至少是第三方的领土上燃烧。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事实上吞并了这三个波罗的海小国。苏联也明白,所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在对双方都有用的时候才能存在,只要其中一方认为其失去价值,条约马上会成为废纸,考虑到苏德之间必有一场恶战,而芬兰的边界又离苏联重镇列宁格勒太近,如果德国进攻苏联,芬兰是一个极好的跳板,会给苏军在西北部的防御造成一个大麻烦。因此,苏联需要控制芬兰,犹如波罗的海三国一样。

    苏联刚刚侵占了波兰一半的领土不到半个月,就于1939年10月5日紧急邀请芬兰政府代表赴苏谈判。谈判于1939年10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在这次谈判中,苏联除建议苏芬双方签订互助条约,共同保卫芬兰湾外,还进一步提出了割让和调整芬兰部分领土的要求,即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芬两国边境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两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令芬兰感到不可接受。芬兰政府当即表态拒绝接受苏联的提议。

    1939年11月23日,苏芬边境的苏联小村庄曼尼拉,苏军炮兵部队对自己的村庄发射了21枚炮弹,然后宣布苏联国境遭到芬兰炮击,自导自演了一场苏联版的“卢沟桥”事件。苏联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和平民22人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遭到被芬兰政府的断然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诺海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