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新帝国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倔强的古德里安

    tue dec 15 13:00:24 cst 2015

    希特勒在装甲兵指挥部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讨论装甲兵的建设和发展。出席的人员都是希特勒亲自点名挑选的,有总参谋长博克上将、第一装甲军军长克莱斯特上将、第二军军长哈尔德中将、第二装甲军军长曼施坦因少将、以及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中将等为数不多的几位军方核心人员。

    会议一开始就几乎变成了古德里安将军的演讲专场,他太爱德国新生的装甲兵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希望装甲兵按 照他的设想茁壮成长,难怪他会被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 耐心的听着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中将对装甲兵的阐述和设想,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赞许。古德里安从装甲兵的三要素讲到编制、战术思想、以及航空兵和装甲兵的配合,让现场所有人都听得入神。

    等古德里安将装甲兵理论详细阐述了一遍以后,希特勒问道:“诸位,请问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不同意见。”

    克莱斯特喜形于色,因为古德里安是他的老部下,今天老部下的精彩表现让自己也脸上有光。博克将军一丝不苟的做着记录,古德里安的阐述带给这位严谨的老将军很多新鲜的理论,这位经历过一战的老将军需要慢慢的消化。所有人除了赞许就是沉默,大家为这套看上去无懈可击的理论和计划所折服。希勒特注意到,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发现曼施坦因陷入了沉思。

    “曼施坦因将军,请你说说你的意见。”希特勒希望曼施坦因能够带给他一点不同的见解,他也需要一个有分量的陆军军官支持自己对闪电战的有限修正计划。

    “古德里安将军制定的装甲兵作战理论和编制计划非常出色,不过就我个人来说,我有几个问题不太明白,想向古德里安将军请教。”曼施坦因起立后用他那特有的不紧不慢的语速说道:“古德里安将军,根据您制定的装甲兵作战计划,我可以这样理解吗?中心思想就是―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在空军的配合下,实施大纵深快速机动,给予敌方造成混乱,分割包围其重兵集团。我理解得是否正确?”

    希特勒听完曼施坦因的讲诉,心中暗暗佩服,难怪此人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拿破仑以后欧洲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家。一句话便点出了闪电战的真谛!

    古德里安骄傲的朗声回答道:“是的,曼施坦因将军,您所说的就是装甲兵作战的不二法则。”

    “古德里安将军,假如敌方使用坦克对我军展开攻击,请问您认为什么武器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手段?”曼施坦因不急于指出闪电战的缺点,而是用引导问话的方式把话题引入,真适合当一名好的老师。

    “反坦克最好的武器当然就是坦克!”古德里安认真的回答。

    曼施坦因顿了一顿,说道:“那么问题来了,阁下认为坦克的火力、防护、机动三要素里,最重要的是机动力,如果敌方的坦克比我军装甲更强、火力更猛,我们的坦克如何应对呢?”

    “这......我认为坦克为了追求快速突破,最重要的就是机动力,而为了保障坦克的机动力,我们只能牺牲部分装甲和火力。”古德里安认为装甲兵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穿插分割敌军:“至于遇到筑垒地域或敌方的重装甲火力,我想应该交给航空兵。”

    曼施坦因将军和古德里安相比,是全能型的人才,考虑得更多,看得更长远,擅长精通各种战术,而不像古德里安在装甲战上尤为突出,他继续说道:“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顶点理论认为:胜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一个顶点。这个“顶点”,主要指的是作战强度和作战限度。由于顶点的存在,发起进攻的强者,到达顶点后,便会逐渐由强变弱,防御的弱者,若注意积聚力量的话,将可能逐渐由弱变强。闪击战尽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毕竟这个冲击力有个极限,终究有个顶点。战争的最终胜负并不是单单取决于冲击力,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的要素。请问古德里安将军,如何解决?”

    古德里安没想到曼施坦因会这样问他,略微有点迟疑和生气,提高了语调认真回到道:“曼施坦因将军,请您注意,闪电战的精髓,就是在敌人未能完全发挥出全部战争潜力的时候,迅速的、彻底的击败敌人。就是一个快字。您多虑了!”

    “古德里安将军,如果对付小国家,您的理论无懈可击,但是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诸如法国、英国、甚至是苏联这种有雄厚战争潜力和极大战略纵深的大国、强国时,您不认为您这套理论存在这缺陷吗?而且势必我军的作战强度和限度会达到顶点。”曼施坦因还是不紧不慢的提出自己的疑问。

    如果是在历史上,希特勒对“闪电战”近乎迷信,相信在这个时候,希特勒是会支持他的心腹爱将古德里安的。但是这位元首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而他召开这次特别会议的真正用意正是修正德国在战争上的失误和严重准备不足。看到三大名将其中的两位已经争得骑虎难下,希特勒站起来说道:“两位将军,我认为古德里安将军的闪电战理论应该作为我们装甲兵建设和作战的基本指导理论坚决贯彻下去。”

    古德里安听到元首对自己的理论表示支持感到很高兴,脸上泛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而曼施坦因则略显沮丧。希特勒话锋一转:“但是,曼施坦因将军提出的不同意见,也正是我的疑虑。如果我们面对拥有雄厚战争潜力和极大战略纵深,并且在主战兵器上也对我国拥有优势的国家和军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保证取得胜利呢?曼施坦因将军,请你说说你的意见!”

    “我的元首,我认为在面对上述条件作战时,我军只有两条路。第一是扩充我军作战的厚度,也就是说,我们要拥有可持续投入的、强大的预备兵团。第二就是,我军必须加强准备,尽可能的增加首次突击的实力,尽可能的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曼施坦因见元首是自己的知音,立即挺身立正,认真的回道:“如果有可能,两点能同时保证,是上上策。”

    希特勒点点头,向在场的将军们说道:“为了应对有可能发生的任何事件,我认为,必须加强装甲兵的建设,我计划在1939年9月1日前,陆军必须至少编组12个装甲师,每个师要有6个坦克营,装备324辆坦克,其中以中型坦克为主。并且要装备相当数量的装甲车、火炮等技术兵器。”

    古德里安迫不及待的问道:“我的元首,我们的中型坦克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有大量的1号和ii号坦克,现在每个师装备的数量也达到了531辆。如何满足中型坦克的数量,又如何处置大量的轻型坦克呢?”

    “每个师保留一个营的轻型坦克,其他的轻型坦克都用于训练,中型坦克我已经命令帝国军械部给你们尽量尽早补齐,现阶段中型坦克不足,每个师暂时配1--2个中型坦克营,剩余的中型坦克我已经命令帝国军械部加紧生产给你们尽量尽早补齐,你们所关心的,就是如何作战!”希特勒向第三帝国的骨干军官特别是自己的两位心腹爱将做了保证:“我向在场的诸位,我向你们保证,这一次,第一不会发生国内革命。第二,不会发生两线作战。让我们大家,众志成城,赢得胜利!”

    将军们齐刷刷的站了起来,举起右手行了标准的军礼齐声说道:“众志成城,赢得胜利!德国万岁!元首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