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乱世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连横家张仪

    fri mar 13 23:26:58 cst 2015

    关于张仪,历史上历来就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他是在苏秦之后。也就是比苏秦出道晚几年。也有人说张仪在苏秦之前,历来是争论不休。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认为张仪在苏秦之前,甚至张仪死后苏秦才出道,然而据战国一些史料记载,张仪则是苏秦的配合者,苏秦的合纵政策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六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脆弱的,各国之间互相猜忌,互不相让。然而维持他们合纵的唯一条件就是强秦的威胁。一旦危险解除,合纵也就随之破裂。在前面的章节里我曾经说过,春秋是在礼制掩盖之下的伪君子时代,战国则是礼坏乐崩之下的真小人时代,苏秦搞合纵,并非为了六国命运,而是为了他自己的飞黄腾达。既然是为了自己,他就必须保证这个政策不被破裂,否则他自己就会完蛋。保持这个关系的条件就是强秦的威胁。所以,他选择了一个配合者,这个人就是张仪。张仪,是他的同门师弟,因此,要说张仪在苏秦之前,不大可靠,为什么呢?因为楚国就是在张仪的连横策略下灭亡的,要说苏秦在张仪之后,楚国都亡了,他怎么率六国相印?然而苏秦却并非是请张仪来配合他,反而是激他。也就是所谓的请将不如激将!怎么个激将法?这个在上一章说过,我也就不再提了,张仪是个大骗子,骗了谁呢?楚国。张仪一生的大作为的确很多,但最严重的自然是把楚国骗得惨不堪言!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313年,前面讲过,战国是一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各国之间利益为尊。这六国合纵本来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打个比方。你们六兄弟共同打拼,赚的钱大伙平分。我这边呢遇见了一位高富帅,有钱有势,跟着他混每个月能给我n多好处。有一天这位高富帅想把你也拉过来当小弟你愿意不?当然,你不会背信弃义什么的这个很难说。但是六国本来就不合。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才合起伙来对抗强秦!现在有更大的利益了干嘛不要?于是秦国下手了。一挑就挑中了强大的楚国。于是就派张仪出使楚国。

    张仪来了之后就开门见山的跟楚怀王说,如果您愿意跟齐国绝交,我们秦愿意奉上六百里土地作为答谢。这话一听就感觉不对劲。可是楚怀王却喜出望外。分分钟答应了张仪的请求。有人提醒他,说大王啊,这事儿得从长计议啊。再说了,秦的地是那么好拿的???这事屈原也向楚王建议过,可惜,楚王不理他。后来,屈原还被流放。我觉着这事儿有蹊跷。想想这事儿发生之前的赵国,不是也曾被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过和氏璧吗?虽然没成功,但还是可以看出秦国及其不讲信用。你说这搞个绝交就能拿六百里地,说出来也没人信啊,更何况给你了你能守得住吗?可这楚怀王偏偏不考虑这些。立马照办。分分钟就跟齐绝交了。于是就派使者去秦国领取封底。张仪却称病不出,闭门谢客。楚国的使者苦苦等了三个月,却依然毫无动静。楚怀王八成是脑子进水了。这明摆着秦国不想履行承诺嘛,这傻小子居然认为秦国是觉得他的诚意不够,于是派人北上辱骂齐宣王。宣王可真是叫对了名儿。真是冤枉。无缘无故的你楚怀王干嘛骂我,我又没惹你。于是齐宣王大怒。果断和楚国绝交,楚怀王心想,张仪这臭小子这下满意了吧。于是再次派人前去要地。这齐楚彻底绝交的消息传来,张仪的“病”自然也就好了。于是张仪站出来说。臣有采邑六里,愿奉给大王。楚使傻眼了,说道,下臣谨奉敝王上之命,前来接受贵国割让的土地六百里。没听说是六里。望大人明察。张仪一脸无赖:我也没听说是六百里。楚使这下知道上了当,灰溜溜的回去了。怀王得到消息后坐不住了。生气啊,怒不可遏的楚怀王即刻率兵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还割让了两座城池与秦国议和。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这时候秦国野心勃勃,尝了点好处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打起了楚国的黔中的主意。就派遣使者前往楚国,说想用武关之外的土地来交换。这勉强算个比较合理的条件。可惜楚怀王犯二的毛病一时是改不了的。正如那句老话:“不管你二与不二,二就在那里,不三不四”。楚怀王这二货正气头上呢,说我不要地,我只要张仪。这时候屈原又站出来说话了。说前翻我们已经割地求和,现在我们如果要地,秦国断然不会再次违约。相反,如果我们要张仪,固然可解一时之恨,但是那又能怎样呢?一不能强国,二不能弱秦,他张仪的命,值得上黔中吗?可惜,这时的楚王正在气头上,又没理屈原。于是,这下变成秦惠王犯难了。这张仪帮了他这么大的忙,不能说给就给吧。张仪却主动请缨。

    张仪说,秦强楚弱,众所周知。臣奉命使楚,那楚王怎敢加害于臣?就算他一定要把臣杀了,能以一人之命而换得黔中,也正是臣下最大的愿望。

    张仪是何等聪明的人,他会白白送死吗?本来就是为了利益才为秦卖命。现在这种赔本买卖他会做?那他为啥还要去?

    第一,他如果不去,秦惠王必定记恨于心。第二嘛。就是他有不死的把握!行走江湖必须得留一手嘛。

    于是张仪呵呵一笑,满不在乎的去了楚国。这一回楚王对他可就不是毕恭毕敬的了,反而把他关在了监狱里。张仪也毫不在乎,因为他已经安排好了线人,这个人一定会救他的。是谁呢?楚国的大夫靳(jin)尚。靳尚也很聪明,因为楚怀王对张仪那是恨之入骨啊,不能去求他,找谁呢?怀王的宠妃郑袖。靳尚对郑袖说:“你快要失宠了,知道不?”郑袖问:“为什么?”靳尚说,因为秦王要用很多美女来换回张仪!

    这下不得了了。郑袖每天都在怀王身边哭哭啼啼的闹,这楚怀王实在是感觉冤枉啊,哪儿惹你了。郑袖这才明明白白的说了几句话:人臣各为其主,张仪何罪之有?我们该给的地还没给,人家就把人送来了,对大王还不够尊重吗?张仪一死,秦王必怒,请让臣妾母子避难江南,以免成为秦军砧板上的鱼肉!这楚怀王只好唯唯诺诺。爱妃说的是,爱妃说的是。就这样,张仪得救,得救之后的张仪再次说服楚怀王连横,然后又出使山东(太行山以东)各国,先后说服了韩襄王,齐宣王,赵武灵王,燕昭王,这时候秦惠王却归天了。这对张仪来说可并不是个好消息。因为新即位的秦武王原本就讨厌张仪,朝中大臣更是群起而攻之。五国见张仪失宠,又纷纷从连横变成合纵,张仪功亏一篑,但是,这并不代表张仪就这么死了。这一回,没什么线人可以帮他了,于是张仪只有自救!

    张仪对秦武王说,齐王最痛恨的就是臣,臣在哪个国家齐王就打哪个国家,臣恳请去魏国!果然,张仪一到魏国,齐便大张旗鼓的伐魏,张仪又派自己的家臣冒充楚国的使者前往齐国对齐王说:大王不是最痛恨张仪吗?为什么要保护他呢?

    这齐王纳闷儿了,这哪儿像保护他的?

    张仪的家臣便说道:“张仪前往魏国是去做诱饵的,齐国和魏国相争,秦国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啊。”于是齐国退兵。张仪逃过一劫,楚国却万劫不复。张仪死后十年,楚怀王被秦昭襄王骗到武关,又被劫持到咸阳,最后客死秦国。楚怀王死后七十三年,秦灭楚!

    张仪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层出不穷,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可谓大丈夫乎?孟子回答说,居于仁,立于礼,行于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因此,张仪算不得大丈夫,只能算是个大骗子。前面就说过,张仪是个大骗子。楚国被他骗得多惨?合纵连横,终究不能阻挡统一的步伐。一代帝王即将诞生。然而,史上却一直在争论其生父是谁。有人说是商人吕不韦,也有人说是秦公子楚(异人)。其实这并不重要,因为不管他生父是谁,诸侯割据的局面是他统一的。不过,吕不韦却值得一谈,请看下集----《吕不韦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