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大志霸
字体: 16 + -

第124章 罢免高坎

    fri apr 15 19:00:00 cst 2016

    闻听高坎所言,探马这才放心。不禁就此回报梁洪武,洪武闻听心中也是欢喜。然而一连数日过去,高坎边防仍旧不见动兵迹象。高坎于边防之中,每日仍旧如前。对于数日前对于军卒所言的军事调动,根本就是此虚无有。

    眼看边防仍旧没有动静,起初洪武还以为高坎诸事需要准备却也没有太过于在意。然而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月,边防诸事却依旧如前。

    洪武身在邺城,闻听线报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便是军事调动,也无需一月之久。如今一月都过去了,如何边防仍旧没有就此和匈奴开战的动静?!?”

    心中疑惑之间,不禁就此令军卒再行打问。军卒少时来到高坎处,高坎似乎早已料到。当即大笔一挥写下了一封书信,就此交给了军卒。

    “此我呈上大王的书信,公且代我送去便是。大王看了书信,自然明了我的用意。”

    军卒疑惑不解,然而高坎吩咐却也不得不从。不数日携着书信来见梁洪武,洪武闻听诸事随即就此展开书信来看。但见书信内容,不禁就此惊讶愤怒。但见书信内容,略云:

    “臣在边关,久闻大王长思进兵之策。今臣为守将,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匈奴势大,绝非乌丸、高丽、朝鲜可比。且自汉初便就此兴盛,绝非速亡之国。为今之计,只有借助长城边防以坚守图长久之计方可。一旦轻举动兵,必然大为损耗。且边防为河北屏障,一旦有失则河北诸郡生产停滞我国中少一供给之路。其中利弊得失,还望大王细细查之。”

    览书已毕,洪武大为震怒。

    “之前说要动兵,如今却又上书拒战。高坎此番书信,莫非敷衍欺骗我吗?”

    愤怒之下,当即将高看书信撕毁。但见殿前军卒,不禁就此点指大喝。

    “尔今修辞劳苦,再往并州边防一趟。只传了我的命令,就此罢黜高坎官职令其副将但行主帅事。孤就不相信,边疆异族之中的匈奴就这么难以攻克。”

    军卒应命,当即便要退去。忽听殿外一人高喊不可,随即便看到段箔崖急冲冲的跑了进来。此时洪武余怒未消,但见段箔崖之面脸上也饶有怒色。

    “你为何来此?”

    段箔崖看到洪武一脸气愤,随即就此拱手。

    “臣在府中闻听边关诸事,近闻使人又送高坎书信到来。臣料其中必有缘故,故此紧急来见大王。”

    闻听箔崖此言,洪武不禁一声冷笑。

    “丞相真是消息灵通啊,来得倒是真巧。”一语既出,当即将撕成了两半的书信交给箔崖:“身为主将,却如此欺骗于我。此等人物,真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岂不知曾经我挑选膝下有才干的将领,这才让他们担当大任守卫边**当一面。原意便是期望他们年轻,却能够得到历练有所成长。然而如今数年过去,前日得到卢炳义的书信说是孙崇如何如何某甚是欣慰。之后乌丸一战功成,孤也已知尉迟兖虽然年少却有上将之风。然而此二人都有成长,如何唯独这高坎却没有半点儿的长进?如今只在边关坚守倚仗万里长城为险,岂不知为将之道如何只能以固守为险?今长城尚在,如若日后攻城略地没有长城却当如何?”

    洪武一语出口之间,箔崖已然将书信内容看完。但听洪武之言并结合书信之中高坎的陈述,箔崖不禁缓缓一声轻叹。

    “大王暂息雷霆之怒,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说说。”

    洪武心中愤怒难平,这样说的同时甚至一把抢过了箔崖手中的羽扇不禁一个劲儿的扇呼。

    “箔崖虽是谋臣,却也略知统兵之道。夫为将者,最应该懂得的就是审时度势。大王今心中怨恨高坎,不过高坎之前答应出兵之后又做反悔而已。至于他书中所陈述的内容,臣虽然不能全部认同但却也不得不说他说得的确没有什么错误。匈奴之强悍,绝非高丽、朝鲜所能比拟。至于大王之前所说的长城天险,如今正是阻绝匈奴的屏障所在啊。”

    闻听箔崖所言,洪武不禁双目圆睁。

    “照丞相的意思,倒是赞同高坎的作战方略了?!?”

    但见洪武愤然之态,箔崖不禁轻轻叹息。

    “论及为将者审时度势之道,高坎的确不能说是不对。想得如今匈奴原来,兵多而粮草不济。今取固守,彼军久必不战而退。我军虽然不能说是胜利,然而边防诸地却并无损失。想得并州边防要地,实乃保护并州各县的防垒所在。只要边防无恙,并州各地生产依旧便是我河北莫大的一条资源供给线。如今即可不战而屈人之兵,试问又何必非要开战不可呢?”

    闻听箔崖此言,洪武不禁一阵冷笑。箔崖知道洪武心中不服,不禁再度一声轻叹态度更加挚诚。

    “昔日臣在隆中之时,也曾听说过大王的行事。面对辽东公孙渊的大军,大王也曾经审时度势为了保存实力和更好的日后发展而放弃苦心得来的唐家堡从而退守山中以致如今能够成就这样的一番基业。既然曾经大王都能够如此,试问如今为何就不能够容忍一个同样审时度势的高坎呢?”

    箔崖一语出口,洪武已然一声轻叹。

    “时局不同,我与高坎岂能一样?想得匈奴在北,便是此番退去早晚必然再犯边界。昔日孤手下无兵无将,无奈之下只得退守山中。如今兵精粮足正当进取,何以反取固守之道示弱番蛮?如今高坎行事虽不能说是不对,然而如此下去又岂能令匈奴心悦诚服?既不能服,早晚边关必然再生祸乱。后方扰攘不息,孤如何举兵进取中原成就一番大业?”

    洪武一语出口,箔崖不禁再度轻叹。

    “大王之言,臣心中如何不知?然而高坎于信中说得也是正确的,匈奴自汉初便自强盛绝非速亡之国。今若不审时度势妄自兴兵,恐有疏失啊。”

    闻听箔崖之言,洪武不有得一声轻蔑冷笑。

    “番邦而已,何足为虑?如今四路番兵三路已平,唯独一路何足惧哉?!?”

    言毕一声轻叹之间,遂不听箔崖之言。当即喝令军卒至并州边关传己命令,罢免高坎提升副将的同时也就此催促边关守将急与匈奴开战自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