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资本主义帝国
字体: 16 + -

第11章 秦淮八艳,我碗里的菜

    tue feb 16 21:28:48 cst 2016

    书自然是要读的,而且要认真读。

    每天挤出时间,读半个时辰的书,是周泽普给自己立下的规矩。

    做大事一定不能靠小聪明,小智慧。

    为此周泽普坚持《资治通鉴》,学习为政之道。

    诗蓝带上门走了,留下一脸愕然的周泽普。

    自己熟知历史走向,再过几年,大明邮政系统的快递员--米脂县银川驿驿卒李自成就要造反了。

    但是李自成流寇式造反绝不可取。

    李自成既无改朝换代的能力,也没有不具备资本。

    他和他的部下们一直是在抢劫或者在抢劫的路上。

    虽然有百万大军,但是军纪涣散,人多而乱,毫无体系可言。

    攻下北京后逼死崇祯,做了42天皇帝,可是他竟然抢了吴三桂的女人,政治上简直就是弱智,最终给东北野人们做了嫁衣。

    而后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罕见的乱世。

    女真人入主中原后,打折了汉文化的精神脊梁。

    从1840年到1949年,鸦片战争、甲午之败、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在满清鞑子进入山海关的瞬间,就已经注定。

    当1644年,中华民族遭遇甲申之耻的时候,而远隔万里的弹丸小国大不列颠英国,在1642年一1648年,伟大的政治家克伦威尔正领导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革命的新时代。

    可以说,没有克伦威尔,就没有后来的日不落大英帝国,东西方的差距也由此拉开。

    周泽普既然来到十七世纪,就坚决不让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重演。

    周泽普要做中华民族的克伦威尔。

    现在中国江南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天赐良机。天与弗取 反受其咎。要顺应历史大势,团结各阶层力量,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中华资本主义帝国。

    从此,中国历史上再不会有甲申国难,再不会有扬州十日,更不会有满清王朝的辫子文化。

    诗蓝说得好,中国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最好能够取得一定的功名。

    取得功名的第一步,是考取秀才,那么就要去柳北县探探路了。

    再说,既然来到大明朝,不去考场走一遭,获得个才子称号,如何能甘心。

    想想那秦淮八艳,这才子佳人的传说流传了数百年。

    “我周泽普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文韬武略,天下无人能出其右。陈圆圆、柳如是、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都是我周泽溥的菜,统统都到我碗里来。”

    丫鬟杏儿敲门进来,给周泽普沏上茶:“公子爷,口渴了吧,这是今年的秋茶。”

    周泽普笑道,“春茶,秋茶都不一样吗?”

    杏儿笑了:“公子爷,不一样。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

    周泽普吹了一下茶叶,喝了一口道:“喝茶还有多讲究。公子我开水茶水都一样,解渴就行。”

    杏儿道:“秋茶滋味平和,水薄甘甜,香气较高。那唐人张籍有诗云: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还有那陆放翁,一生爱茶、痴茶,初到荣州,就急忙“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

    周泽普夸道:“杏儿懂得不少嘛。”

    杏儿低下头道:“懂得多,有什么用。还不是被阉党破了家,要不是公子您收留,杏儿说不定至今流落街头呢。”

    看到周泽普手中的书,杏儿又道:“公子爷,杏儿也读过《论语》和《诗经》呢,不过大明朝只能男人科举,要不然。”

    “算了,不说了。公子你读书吧,说不定连中三元呢。我走了。”端起茶盘出门。

    周泽普苦笑了一下,不说连中三元,就是考一个小秀才,又何其难也。

    虽然自己在上大学时候,为了泡美眉背过几首古诗,也写过几幅对联,但是对于十七世纪的科举,几乎没有什么用。五经四书,八股文,想想都头疼;欣慰的是自己写一手好的毛笔字,那可是在全国性的书法比赛中拿名次的。

    即使是能够去科举考场作弊,也要差不多吧,总不能文笔一窍不通,像刘宝瑞先生的《连升三级》里面的故事,当笑话还可以,当真的话就丢人现眼,沦为笑柄了。

    大明朝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这就让受现代教育的周泽普抓瞎了,面对枯燥无味的儒家典籍,想想都头疼。该怎么办,回头找老秀才问问再说。

    对典籍典籍,石桥村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老秀才了。

    周泽普找到老秀才时候,老人正在新成立的石桥小学教孩子们新版《小学语文》。

    石桥小学收了村中所有的适龄儿童,免费入学,中午有一顿免费午餐。这是大明朝唯一的一所公立免费新式小学。

    按照周泽普的要求,学校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教材进行教学。教材由周泽普编写,包括《小学语文》《小学算术》《小学科学》。突出学以致用的精神。对于儒家经典,可以选择性的教学,不再作为强制要求。。

    现在孩子们正大声读着:

    “我们的祖国的山河壮丽。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浩浩荡荡的长江、黄河,波光粼粼的太湖,水平如镜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点缀得格外美丽。气势雄伟的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看到周泽普进来,孩子们停止读书,起身喊道:“周公子好。”

    周泽普回了声:“孩子们好。”

    老秀才见状,挥挥手,孩子们放下书本,一溜烟跑到操场上玩耍去了。

    周泽普笑道,“老人家,看到孩子们安心在您这里读书,我很欣慰哦。”

    老秀才道:“泽普造福乡里,是我等楷模。”

    周泽普道:“这不过是我们事业的一小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汉语拼音教学情况怎么样,我时间紧,只能抽空先教文文。由文文代劳,教孩子们了。”

    老秀才笑道:“文文教得不错。孩子们有了汉语拼音,学习起来很快,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死记硬背了,泽普制定汉语拼音的功劳,不亚于秦始皇统一文字。”

    周泽普道:“老先生,你这样讲,我会骄傲的。”

    老秀才和周泽普迈步来到庭院,“这中原雅音通晓帝国大江南北,有助于南北交流。泽普的《汉语拼音方案》,必行通行天下。再加上你所编制的《简明汉语词典》,即使是那朝鲜人、倭国人、安南人、在学会汉语拼音后,也可以独立阅读了。”

    周泽普道:“我看这中原雅音就称国音吧,不再局限于中原。《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编写,不但我们汉人学习方便,也为其他异族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

    老秀才看看太阳,笑道:“马上到饭时了,我们边吃边聊,如何。今日泽普有口福,家人捉了些螃蟹。俗语道,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佳酿一壶,持蟹赏花,不亦乐乎。”

    周泽普笑道:“今日要打一下你老人家的秋风了。今天你我品蟹吟诗,不醉不归。”

    亭中,周泽普和老秀才相对而坐,面前小桌上摆着满满一盆红膏大闸蟹和一坛绍兴状元红黄酒,另外是几个时令小菜。

    周泽普把对参加科考顾虑讲了。

    老人笑道;“泽普不必做寻章摘句之事,只需在明年二月科考前,老夫指点一二即可。至于考试前其中要通的关节,老夫心中有数,毕竟‘功夫在诗外’。”

    周泽普端起酒杯:“事成之后,少不得先生的束脩。”

    老秀才举杯和周泽普一碰;“今日泽普以这个螃蟹为题,写诗一首作束脩,如何?”

    周泽普笑道,“先生难为泽普了,来,喝酒。我昔日曾作一首<咏蟹诗>,望先生评点一二: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对不起了,曹雪芹先生。

    老秀才大惊:“泽普才思敏捷,何故担心明年科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