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仙侠要从科考开始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 那就与女书生们挤一挤吧

    许长安其实已经发觉,故意装作不知道。

    他肩膀一抖,好像被惊到了似的。

    转过身来看向眼前之人,连忙拱手道:“原来是诺先生……回诺先生的话,晚生与那隼怪非亲非故,只因这大雪天它找食物,误入家中,给了它一些吃食后,它便与晚生熟了,常常来拿吃的。”

    “你可知,豢养妖怪乃是重罪。”

    “晚生不知……为何是重罪,还请诺先生指教一二。”

    “这事追根溯源,还要从太商说起。太商之前,是没有朝廷这个说法的——”诺先生拿着折扇,敲着掌心,望着天愈大的雪,如同说故事一般,缓缓说起了老黄历。

    许长安确实不太清楚。

    于是,便拱手站在一旁,仔细地听。

    太商之前,大地上有诸多国,甚至还有许多其余部族,是昊虞国完成了一统。

    昊虞国一统不过九年,便崩了。

    天下再次大乱,这期间持续了十几年,中间没有任何可以管束,可谓天昏地暗,民不聊生,于是一些有能力的人建立起了学术,以学术散布,教化同化百姓,成为学派。

    有些则是直接聚撑帮派。

    还有些则两者都有,称之为门派。

    总之,就是为了更好活下去罢了,派系内会组织建设,耕种,放牧,甚至是派系和派系之间的争斗亦是如此。

    虽然说百姓苦吧,可没派系更苦。

    没派系,就是恶霸欺凌,任人鱼肉,这也算了,问题是就算有人保护,四野的孤魂野鬼,妖魔鬼怪,也会吃人,弄得民不聊生,而自从有了派系,一切便缓和起来。

    如此情况持续了一百多年。

    那时派系争斗越发激烈,激烈到很多派系开始豢养妖怪来争斗,如何把妖怪养好,如何把争斗斗赢……一切台面争斗都是最终结果了,在这个结果之前,结果背后,是争斗双方乃至于数方面倾尽全力的结果。

    这不是斗“术”,而是斗“法”。

    往后之年,修行之人的争斗,其实都是修行结果的碰撞罢了,就像科考,其实坐入考场那一刻起,一切结果已定,纵然平时骗不了人,可背后的努力是实打实的。

    积累起来,就是道行。

    这就是斗法。

    如此情况一直到了太商出现。

    太商以合纵连横之术,消灭统一了大部分派系,并且让以学术为核心的学派继续发展,且支持发展,因为太商军队天下无敌,便是因为如此,且继承过去派系斗争的经验,豢养了无数的妖魔鬼怪,用来扫平四野外夷。

    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太商末年,豢养妖物失控,兴风作浪,最终导致朝野崩坏,虽说其背后是派系争斗,还有各种个人与个人,家族与家族争斗,可放到台面上用的方式都是如此。

    并且是这种方式导致了失控。

    大周之所以不吸取教训,就是因为大周就是用了同样方式,只不过加强掌控和管制之后这才结束乱局,统一崩裂的疆土。

    可大周改换皇帝频繁,更是因为如此。

    更加让人揪心的是,大周末年的崩溃比太商更加直接,那就是所有豢养的妖魔鬼怪取得了主导权,取代了人类,为祸天下。

    擘楚太祖,便是花了六十年完成征程。

    这一路上,他看到过太多的妖魔鬼怪反饲养人类,将其当作饵食,人类性命苟如蝼蚁,不值一提,甚至还不如草芥。

    所以自从擘楚建立后,太祖痛改前非,下了血本来禁豢养妖物和修士作怪,这才有了后来的拔魔司出现。

    只不过经过这么多年,拔魔司早已变了。

    几百年前的拔魔司,是以诛杀兴风作浪,祸害治安,百姓性命的“外道”为本职——一切妖魔鬼怪和作恶的人,都被列为“外道”。

    经过前六十年根治后,外道在某一个时刻差点被赶尽杀绝。

    两百年前时候,天下大灾。

    那时称之为“绝厄十年”,洪涝,旱灾,蝗灾,瘟疫,沙灾,风灾,雷灾,地动等等,各种各样的厉害灾难,毁去了当时擘楚三成人口,上百位皇室血脉丧生。

    拯救这一切的,除了当时各路隐居不出的修士,还有外道——一来这些外道作恶的基本北杀干净了,能留下自然是有留下必然根由,二来灾难面前,外道内道皆平等,全天下百姓死了对外道来说是另一桩灾厄,最后便是许多外道长期过程中彻底被驯化奴化,会救主,极其听从命令。

    也就这一系列事情后,朝廷改变了态度。

    拔魔司对于外道的存在,等若是紫薇庭于百官的存在,从灭杀变成了监督,审判,乃至于是管理和帮助。

    绝厄十年后,擘楚能迅速恢复,也是外道和所有修士的帮忙。

    “诺先生请放心,那大鸟傻乎乎的,只是贪图一口吃的,并没有作恶。若是有,诺先生在,也没什么好怕的。”许长安听罢就知道诺先生的意思了,连忙表态。

    话音刚落,钱师爷就跑了过来。

    看到许长安也在,不禁愣了愣。

    “诺先生,许公子,马车已经备好,还请上车吧。”

    “走吧。”诺先生挥手往前。

    当许长安走到县衙门口时,与诺先生一同走出,不禁惹来不少目光。

    甚至有些人猜测,诺先生长得眉清目秀,许长安也生得唇红齿白,这诺先生平白无故给许长安主持公道,拿了第一,是不是……

    有什么龙阳之好。

    而由此猜测的,正是水荫堂一众女子。

    待人到齐,卢知县先行乘上马车,走在最前面,诺先生紧随其后,之后是诸位先生同乘一架马车,余下学子十二人,男书生一辆马车,女书生一辆马车,钱先生马车最后。

    可这马车又不是四辘,哪坐得下那么多人?就说男生这边出来两个,挤一挤吧。可男女授受不亲,多有避险。

    不避嫌么,又会惹来闲言碎语。

    男生这里挤不下之际,钱师爷让水荫堂这边女书生选些人同乘。

    “那就许公子和那位久公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