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仙侠要从科考开始
字体: 16 + -

第四十八章 甲首之争

    “许兄艺高人胆大,自是不用担心。”这么一说,周围人反倒更加唉声叹息。

    入了大堂就看到满堂坐了人。

    高台之上坐着穿官府的县太爷,看上去文绉绉的,面目慈善,许长安怎么都想不出这会是个贪官,旁边有四男一女,想来都是带队先生,也都是一副读书人打扮。

    “四男一女?”许长安疑惑地扫了眼。

    总共五堂五位先生,抛开县太爷钱师爷,哪里来第六人?

    他目光落在一个年轻人身上。

    这人太年轻了,虽然也文质彬彬,手中拿着折扇,可身上贵气大于文气,加之格格不入的年龄,一看就知道不是先生。

    许长安看向他时,他也看向许长安。

    这一刹那,许长安就知道他是谁了。

    朝廷拔魔司的司命。

    许长安目光一瞬茫然,面色有些痴呆,这司命看到许长安后又转过了头去。

    显然,没把许长安当回事。

    许长安也是暗自松口气。

    只是他一口气没松完,又发现了一道目光在紧紧看着他。

    他假装不知道,眼角一扫。

    旁边坐着一群身穿荷色棉裙的女子,这些想必就是水荫堂的,目光正是来自其中一人,然而许长安却不能确定是谁。

    由于来得最晚,栢岁堂十人坐得最前。

    自然,也离醒神锣最近。

    这醒神锣也是绝了,大小是栢岁堂两倍,看上去响度不会差。

    不愧是县考,所有人正襟危坐。

    一个个都气定神闲。

    毕竟这些人,也都是各个精锐塾里甄选出来的,功底不会差,剩下的便是心性了。

    坐好未久,县太爷就宣布开始。

    旁边钱师爷拿出锣锤,抬手舞了个花,朝锣面一砸,看着轻,实则下力极狠极重。

    当!!!

    这一声,顿让整个考堂内门窗震动,也只比远天的雷震好许多。

    可这一声未停,一声又起。

    钱师爷连绵不绝敲了十八下,根本就没有停的意思,倒是县太爷叫停了。

    栢岁堂这边最严重。

    一个个面露菜色,七荤八素。

    但巧的是,许长安就贴着醒神锣坐,他却依旧气定神闲,神态淡定自若。

    不等所有人回过神,县太爷就出题了。

    考题一共二十七道,远远超过平日考试之用,但是出这么多题并不是为了刁难,而是为了公平,很多人前面记不得,回过神来就开始后面的了,很多人还没稳定心神便提笔作答,写到后面反而后面不记得了。

    加上只说一遍,又急又快,仿佛一顿猛揍,把所有人打得七零八落。

    县太爷刚说完,许长安顿笔,提纸,吹一口气,起身交卷。

    紧接着,旁边水荫堂一女子也起身交卷。

    两人一前一后,许长安交完卷下来时她刚上去,正好错过肩,互相眼角斜睨了一眼。

    第三人,栢岁堂久宝地。

    第四名,秋荣堂……

    兴许是有个好的人带头,整个书塾风气都会不一样,又或者是严师出高徒,再或者是栢岁堂穷苦学生都是筛上来的,为了让以后日子过得更好自然得发奋,所以这一次交卷前十名中,栢岁堂占了六个,比往年还多一个。

    二十名往后,就没栢岁堂交卷的了。

    三十往后,就没有水荫堂交卷的了。

    如此往下,青竹堂,桃李堂,秋荣堂,依旧如往年那样垫底。

    按照惯例,批卷由所有老师轮流来。

    至于钦点名次,那则是由县太爷最后过万卷子后才有的事。

    今天却略微有些不同。

    那个并没有参与批卷的青年,也就是许长安猜测的拔魔司命,却主动向县太爷要来钦点好名次的卷子过目。

    “卢知县,这就有失公允了吧?”青年拿着其中一份卷子道:“这份卷子书法,答对,具是第一,若我没记错,他更是第一交卷的人,你却将他定在第二,这是何故?”

    这话说的明明白白。

    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了许长安身上。

    许长安眼观鼻,鼻观心,依旧端坐。

    仿佛此事,事不关己。

    他根本不在乎这些,能有个名次就好了,第一名什么的,太招摇,反倒不好。

    “诺先生,您有所不知。”

    知县面带笑意,似乎并不敢得罪这青年,却又尽力保持着自己官威:“按照往年,这卷第一是没错,可今时公塾也来了,按照规矩可降一格,您瞧瞧,本官定的首甲谢英灵,字,对错,卷面也都不差,且就算第二交卷,也只差那么一点……”

    这叫诺先生的青年一把拿过两张卷子。

    他把卷子拍在公塾带头的女先生门前道:“这位先生,您来评评,如何?”

    水荫堂女先生端起卷子只一眼,瞳孔便缩了缩,旋即摇头叹道:“我家谢英灵确实不如太多,云泥之别,总有律法强撑,也难服人心,自是当不得首甲之名。”

    “卢知县?”诺先生将卷放到案台上。

    卢知县似也有些恼火,这县,是他的地盘,他才是这里父母官。

    “诺先生,卢某虽只有正七品,您是正五品,可您所在司部……我擘楚律法,无有涉权之能吧?这是卢某‘分内’之事。”

    “这是自然。”诺先生拱了拱手道:“诺某所在司部无涉政权之能,不过,择良秀之材以拔之,让我擘楚后继有人,蒸蒸日上,这岂不是我等身在其位应当做的‘分内’事?此子,贴醒神锣而坐,气定神闲,从容不迫,且能交卷做到此,卢知县,自问一声,您也是这么过来的,可做得到?”

    诺先生言辞慷慨,气势咄咄,卢知县本就有些心虚,毕竟他这么做,无非是与栢岁堂不合,想要打压,而这姓诺的又身居高位,更没想到他会突然发难。

    再一个,卢知县突然想到一件事。

    所有定下的童生,都要将所定之名次,所持之卷面送入吏部,经由吏部记载,评价,归档后,挑拣其中优秀者奉入皇宫。

    如今皇室虽说不再掌政权,但选拔人才这种事,仍旧最终归属于皇室,就是因为借鉴了前朝大臣监考,以致于最后门生故吏遍地都是,一旦出事,牵扯出来党羽众多。

    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吸取了教训。

    如果用前朝的话,那就是如今所有的学生,都只应该是皇室的门生,放眼现在,所有拥有功名的读书人,也就是自童生起,都可以自称“大帝门徒”或者“圣人座下”。

    这个圣人就是皇帝。

    擘楚世道尊崇五圣,即儒圣,兵圣,农圣,道圣,法圣,这五圣都是五家学说先祖,而非后来人,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至今这世道圣人不再有,要说有也只有掌管皇宫钰禁城的擘楚皇帝,虽说不握兵权政权,却依旧执掌天下人才选拔,教化万民的重担。

    这样的位置,坐上去就得承担责任。

    能承得起责任的,谁都是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