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仙侠要从科考开始
字体: 16 + -

第四十四章 儒家正道剑

    许长安倒是颇为拘谨。

    只是更让许长安难受的是,在家想做什么做什么,修炼也无碍,在这里能做的只有读书写字,可这些东西于他而言滚瓜烂熟,都读腻歪了,无他事做,倒是索然无味。

    久宝地却没那么闲。

    晚饭之前一直在读书,解书,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他,晚饭过后开始煮茶,拉着他下棋,睡觉前久又拿出了竹剑,说练剑是她每日睡前必做之事,练好了剑,热水泡个脚再睡,那样才睡的舒坦。

    言罢,要拉着许长安一起练。

    许长安自然推脱,说不会,并且说读书人不该舞刀弄枪,有辱斯文。

    于是她就被久宝地嘲笑是眼下的文弱书生,未来的腐儒。

    “我朝太祖开国未久便写下诏令《豪儒劝学武章》,说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然万里路坎坷,万卷书困顿,身体心性是本钱。心性可以磨练,身体却只能锻炼。”

    “所以太祖在篇章中劝后世所有读书人,读书读正道正气,同样要有手段捍卫,多少要学武傍身。”

    “身体强健,于读书也有好处。气血充盈了,在寒冬腊月也能忍性就读。习文靠笔,练武靠枪,枪与笔有共通之处。但枪多不便,所以择剑而修最佳。”

    “剑易学难精,就如书易读难深。”

    “用剑之道也在书法之间,异曲同工,互相通达,则写文有英气,出手带儒德,进取之间,分寸俨然。也为出世之理,此乃人间正道之一。”

    言罢,拉着许长安练剑。

    许长安会一招剑斗术,但是剑术确实不会,他也只是拿着枯竹剑当武器罢了,而所谓练剑其实属于体术,目的是将剑练得如身体一部分,用剑如挥拳般容易。

    如此情况下,再用剑斗术威力更大。

    栢岁堂有许多竹剑,木枪,练习用的弓箭,都放在木桶中,儒家六术不只是读书,但读书肯定是主流,比光知道练武要强,而大部分人读书都没精力,更何况练武。

    许长安推脱不了,便取了一支竹剑跟着久宝地练了起来。

    以许长安能耐,只一遍便记住了。

    两遍三遍下去,便已能和久宝地同步。

    起初他还疑惑,这剑招为何这般普通,一招一式都十分平时,敦厚,开合大气,只是有一点巧妙,如此硬朗的剑招与剑招之间衔接婉转流畅,第一招起手剑招也是最后一式剑招,只要练下去,就能源源不断练下去,招式回环之间彷如回风朔雪,虽说敦实厚重平实,但练多了却又明显飘逸。

    一套剑,总共七招。

    每一招有三种变化。

    七招每种变化练一次,统共二十一式,这便才算是一套。

    一套练下,许长安有些出汗。

    两套练下,许长安汗水已有些重。

    五套下来,许长安竟感觉有些喘。

    反观久宝地,倒是游刃自如。

    他觉得奇怪,细微一琢磨,方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缺失了这剑术的内功,也就是与这剑术匹配的呼吸吐纳之法。

    他连忙询问久宝地。

    久宝地笑道:“许兄进来第一天,先生就应当传授过《大气歌》了吧?《大气歌》里面有篇总结简歌,每个字发音必带吐息,便是这剑术的吐纳之法。”

    “嗯?这剑术叫什么名?”许长安一听,连忙追问道。

    “正道剑。”

    许长安暗道一声“果然”。

    彼时一边念着《大气歌》里的简歌,一边练这正道剑,果然,越练越舒畅,且练完之后便觉体内“儒家正炁”厚实不少。

    他这才明白,原来《大气歌》要和正道剑一同修炼,方才有更好效果。

    天地有正道,心中存浩荡!

    如此,许长安倒也不觉得在此住三日无聊了,能有所得,这便是好的。

    三日后,天又淅淅沥沥下起了雪。

    李知崖先生说,这是如春前最后一场冬雪了,兴许还会有春雪,但南方之地向来潮湿温润,此地又近山,想来也是雨多雪少。

    去县有许多路要走,镇内还好,镇外野路颇为泥泞,自是不可能徒步的。

    有苏家资助,栢岁堂十人加上李知崖,马夫,一共十二人,共乘一辆大马车。

    据说,这辆马车是苏员外请了镇外名匠打制,四个轮子,一丈半长,可乘十五人。

    眼下乘十二人,车外钉了拉绒保暖的帆布,防雨雪又御寒透气,车内安置了箱椅,里面安放了一个个球形铜炉,其中塞了香炭,不光不会拥挤寒冷,时间长了味道也不会差。

    马是好马,车也是好车。

    像这种马车成为“四辘”,一般都是大户人家一家出行用的。

    那时人少,里面还能放榻休息。

    一众学子何曾见到过这般华丽舒适的马车,一个个眼神惊羡不已。

    “像这种四辘,要放到前朝,便只有士大夫才能乘坐,也就是我擘楚,废冗礼俗仪,只尚儒德,大大放宽了礼制,这才有了民间这般繁荣。”久宝地指着这车感慨道。

    在前朝,士农工商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款式的衣服,出门要去官府申请什么文牒,乘骑得按照什么制度来,这些都严得厉害,如有僭越就要被问罪。

    严重的杀头抄家诛九族。

    因为整个大周承袭的都是太商礼制,而太商初期并没有如此礼制,正是因为变法出了一系列规定,严格要求,这才有了强盛繁荣。

    大周取而代之时,也加以效仿。

    起初当然是好的,可好了没过多久,礼制就太容易出问题了,弄的一团糟。

    虽然后来的掌权者一再删改,想让这一切变得更好,可结果却越来越糟。也就本朝擘楚开国立根之初,废掉了九成礼制,这废掉的部分用德行取而代之。

    人们守着德,礼自然不会差。

    德是礼之根,礼制本来就是为了教化,让茹毛饮血不通理性的愚昧,逐渐受教化,成为文明礼仪之邦一份子,而这本来就是德。

    对比往前各个朝代,擘楚太祖不可谓不伟大,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许长安的注意力却没在这上面,于他而言,有马车没马车一样,从指阳镇去县里,这路的长短还没他过去狩猎要走的一半远。

    只是他做惯了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