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仙侠要从科考开始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醒神锣,七日考

    虽说并未迟到,但整个学堂内,那么多张桌子,那么多学生,作为栢岁堂总领教与考官的李知崖先生,拿着戒尺端坐堂上,他带着一身风雪敲门进屋,说不惹异样目光那是不可能的,满头长发总有额前那么一撮不争气,染着湿哒哒风雪黏在面门前,模样颇为搞笑。

    李知崖先生看着就像个糟老头。

    农夫的长相,农夫的打扮,可一走出去,谁都不会认为他是个农夫,身上那一身气度严正而肃然,任谁也不敢苟笑。

    学堂内亦是如此。

    不少人看着许长安那样子,想笑只得憋着,有几个脸都涨红了。

    “先生。”许长安走到李知崖前拱手。

    李知崖闭着眼,没有睁眼,没有回答,却意味深长点了点头:“确实用功……苏府马车接你,为何不乘?”

    “独善其身,不能为外物所动,修行之道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连伞都不打?”

    “家贫,无以置伞。”

    伞不便宜,不是说买了一把伞就能用一辈子,中间伞骨不容易坏,但撑着油布亦或油纸的伞筋很容易坏,伞纸和伞布还得更换,也都不便宜,像是大风大雪,木头伞筋很容易断。

    寻常木骨伞一把三十二文左右。

    寻常铜骨铁筋伞一把一百二十文。

    一户能有伞的人家,算是年年有余的好人家了,多少平常人家都只置备斗笠蓑衣,更差的弄得湿哒哒也就湿哒哒吧,贱命不值钱,回头生个火烤烤干就好。

    这还是擘楚才有这样日子。

    更好些的人家其实有伞布衣或皮草雪衣,这些动辄好几两银子。

    但书生有钱都不能这么做。

    书生,要儒雅,穿着伞布衣或皮草雪衣,有如茹毛饮血,多粗俗?

    撑伞,伞面还能画画,伞柄伞骨还能雕琢,伞扣和伞挂还能带玉石流苏铃铛之类的,这多雅致,这才能彰显读书人气质。

    “这雪看来要十天半个月,今番且不会停,一会儿回去你带把伞,如何?”李知崖听罢询问道,这是询问,而非说“带把伞吧”,所以这种微妙的差别依旧是询问。

    “风雪里来,当风雪里去,挡了风雪寒凉凛冽,自然也挡了风雪送来的美。”许长安笑了笑,拱手道:“心领了,谢先生好意。”

    “嗯,去坐吧。”

    “是——”

    许长安落座第一排第一个,脱下鞋子,抖落风雪,坐垫上盘膝而坐。

    身前案几,笔墨纸砚早备好。

    当他座下时,不少人笑意都溢出了眼睛。

    堂内有一面光色新亮的薄铜锣,这叫醒神锣,若是正式考试还有提神鼓,两者共敲打一阵,锣鼓喧天,宛如天崩地裂,通常都会把考生折腾得心烦意乱,背好的都要忘得干净。

    但没办法,要的就是这效果。

    前朝尚文抑武,腐儒太多,很多人成天之乎者也,擘楚太祖开始,就要求读书人要“气定神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心境如水”“天塌地陷水波不兴”,所以在擘楚走科举这条路,异常艰难。

    李知崖走道醒神锣前,拿着锣锤舞了个锤花后,反手一甩。

    当!!!

    第一响,当即震得所有人嗡嗡响。

    许长安稍微皱眉,他靠得太近,醒神锣第一下已经让他头皮发麻了,不光如此,心也有些难受和躁乱,连带着身上炁也浮躁起来。

    其余人虽然坐在后面,却皱的更紧。

    可这还没停。

    当当当……

    醒神锣一遍遍敲打,声音在整个房内回荡,许长安岿然不动。

    他经历如梦如幻的桃花村,经历了亲情友情的大起大落,许多事于他而言不喜不悲,付出努力得到了是理所当然,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付出努力得不到,说明努力不够,没什么值得愤怒和悲伤的。

    只是,这样的声音有些吵闹罢了。

    他之所以皱眉,是因为他天生喜静。

    终于有个人受不了,堵上了耳洞。

    锣锤停下,李知崖声音传来:“出去。”

    原来这醒神锣敲打,要一直到有人堵住耳洞才行,第一个堵住耳洞的人,就会被李知崖赶出去,因为他不够格,然后敲打才会停下,并且七日考马上开始。

    那人还是坐在最后一排最后一个。

    现在许长安总算知道这些人为什么笑了,为什么第一排第一个这么好的位置却空着了,为什么这样的天来的人这么多和及时,便是因为早来了可以占据好的位置,最差的位置是第一排第一个,他们笑也是幸灾乐祸,因为第一排第一个靠的太近,很容易受不了,成为被李知崖赶出去的那个人。

    醒神锣过后,所有人松了口气。

    虽然嗡嗡的,但却立刻拿起了笔。

    许多双目光看到了许长安,都是诧异之色,因为他坐的那么近,竟然还端坐着!

    这些是栢岁堂的规矩。

    所谓七日考其实就是默写,李知崖说什么书的第几节第几段,还说哪句后面是哪句,哪句前面是哪句,又说哪句是出自那本书,第几章第几段第几节之类的。

    李知崖说的不慢,甚至很快。

    有些人别说落笔,想都来不及,要知道刚经历醒神锣,心思都还没定呢。

    只不过李知崖问的也不多,就二十题。

    “写完交卷,以交卷排序,正确多少,卷面洁净与否,书体工整与否进行排名,交卷后端坐,不得喧哗。”

    所有题说完,李知崖声如洪钟。

    不少学生写到最后了,被这一声吓得一顿,顿时纸上一个墨点晕开,他面孔立时变得难看非常。

    “先生。”

    李知崖说完后许长安就站了起来,把写好的试卷交了上去。

    李知崖扫了眼,不禁眼睛亮了。

    他连忙拿起这试卷仔细看,全对,这是其次的,速度快,这也是次要,卷面整齐,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关键在于这个字。

    这个字,比李知崖写得要好不知多少倍。

    劲利如刀削斧砍,真是力透纸背,每个字看上去不是写上去的,而是铸造上去,刻上去的,力大势沉,锋芒之余且非常端稳。

    这字完全成一派大家的气象了。

    “你这书法师从何人?”李知崖看完叹息,他自诩清高,却看了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