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风云
字体: 16 + -

第二章:诸侯4

    mon jan 04 08:59:30 cst 2016

    暗仓下有台阶,台阶不短,足有三四十级的样子,等陈瑜下到暗仓的底部,他几乎听不到来自上面的任何动静了。

    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陈瑜下意识的挠了挠头皮,想起自己的口袋里还装着一只汽油打火机。这只打火机就是那个张中玉从海外带回来的众多洋玩意其中的一件,一般留过洋的人都有着赠送别人小礼物的习惯,陈瑜吸烟,所以,他就挑了一只打火机作为纪念品,但一直没怎么用过。

    嘭的一声,打火机点亮了眼前的黑暗,陈瑜看到自己所置身的地方,很像一间堆积杂物的储藏室,不过,这地方要比一般储藏室的空间大得多。在这个空间靠后的左边的墙上开着一扇气窗,陈瑜猜想它应该是一扇气窗,要不然,像这样的窗子开在这样的空间里的确起不到别的用途。

    气窗开的很高,足足三米有余,而这个空间的顶端距离地面,至少有四到五米的样子。陈瑜实在想不通,刘约翰为什么要在自己的铺子底下修造这样一间四不像的房子,如果仅仅是用来避难,又显得过于空旷。陈瑜这时候觉得自己有些饿了,他四处找了找,什么都没找到。他只能叹了口气,想想此时的境遇有点龙困浅滩的意味,但眼下的环境并不适合感时伤怀,顾影自怜,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办法离开这里。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陈瑜知道,如果不尽快的找到一条可以逃出生天之路,那么,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何等残酷的一个局面,有关特高科和76号种种逼供的手段,不比军统和中统相差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陈瑜的眼光下意识随着手中的打火机移动,他忽然发觉,这个空间之内有种说不出的,但可以感觉到绝对不对劲的地方。

    他把打火机缓缓的举过头顶,在火光微弱的映照下,他看到这个空间上端靠右手处的墙壁上隐隐有着一条不仔细观察是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缝隙,这样的缝隙出现在一个地下室的墙壁上原本是无足为奇的,但是,眼下的这条缝隙却令陈瑜自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异常的惊喜。

    当火光接近这条缝隙之时,陈瑜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它的周围有着大块潮湿的印痕,而且,从缝隙之中还在不停的向外渗出冰凉的水滴,陈瑜迅速的把耳朵贴在这面墙上,他由此可以听到在墙壁的外围上端处,传来隐隐的,流水的声音。

    这个地下居室竟然建造在下水道的隔壁!陈瑜心中暗道,如果这里真的是刘约翰出于对随时都可以爆发的战争的恐慌而修建的一座地下避难所,那么,除了自己进来的那条通道之外,正常人一定会另外再建一条暗道以备不时之需,可是,这里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还存在有别的出路的可能性,所以说,这里并不是一座地下避难所,那么,刘约翰修建这个地下室究竟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打火机毕竟不是蜡烛一类专用的照明工具,在连续点燃数分钟之后,它的火光逐渐的黯淡下来,直到熄灭,就在打火机的火光行将熄灭的时刻,陈瑜的目光忽然扫到了一个物事,而这个物事,说不定便是解开眼前谜团的钥匙。

    陈瑜所看到的是一粒子弹壳。

    像这个类型的子弹陈瑜见过了太多, 它属于7.63毫米口径的序列,是来自德国的毛瑟军用手枪的专用子弹。

    这样的手枪在中国有着很多不同的别名和称呼。

    二十响,盒子炮,镜面匣子,快慢机。诸如种种。

    这种手枪刚刚研制成功时,半自动手枪才是起步阶段, 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军队使用半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 德国的枪械鼻祖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必须要得到一个主要强权的军队合约, 因此他将该枪命名为毛瑟军用手枪1896年式, 希望能取得一个军方合约。 不过事与愿违, 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盒子炮为止,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 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该枪价格太高,作为冲锋枪使用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东方不亮西方亮,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战乱军兴的年代,各派军事势力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驳壳枪,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

    最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难题,而且将它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枪手右手持握驳壳枪,将枪机扳至速射档,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这真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