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
字体: 16 + -

第二十章:眼线

    tue feb 09 17:11:09 cst 2016

    自己以来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够尽如人意,很多时候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今终于让吕太后松了口,朱棣这才昭告天下宣告江山易主,尽管这一切早已经在他的掌握之中,然而就是这一看似无用的形式,却能够堵住天下之悠悠众口,使得那些本来有所幻想之人无机可乘。

    对于现在的朱棣来说,仿佛一切已经尘埃落定,对于郭英来说此次入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对于吕太后来说,此举不仅可以让天下免去一场新的可能发生的战争,也为自己的儿子的生存加了一层的保障,然而对于朱允炆来说,这无疑是对他的一次沉重的打击

    当朱棣的告示到达凤阳之时,很快郭府的人开始张罗着为新皇登基准备的贺礼,这一切无疑让对郭英满怀希望的朱允炆心灰意冷,原来,老王爷这次的进京城,只是去为了向朱棣表忠心,以求在以后的日子里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啊,得亏自己还这么的信任他,把他当作能够复位的希望所在

    不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英却是算的上是对不起朱允炆,然而如果仅仅因此就说他是为求富贵而做的无耻的背叛无疑是错怪了他。郭英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无耻之徒,在他的心中是有着理想的,那便是江山社稷,如果非得在江山社稷和谁做皇帝之间做个选择,那么无疑是江山为重,当然,这个江山得是大明江山

    自从少年时代起,郭英便随从朱元璋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他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利益看作是唯一的追求,知道大明江山建立以后,也是一心为国,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因此在朱元璋大杀功臣时他却能够有幸的躲过一劫,成为为数不多残留的元勋中的一个,试想一下,如此的一个有功于江山社稷的人,怎么会为了一点富贵改变本性呢

    然而不管郭英如何的一心为国为民,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摆在了眼前,那便是郭英承认了朱棣皇位的合法性,不仅如此,就连他一直视为楷模的贤惠的母后也转而支持朱棣,这瞬间让他感觉到一种众叛亲离的滋味,并且这样以来,他的皇位便成为了不合法的了,即便是号召天下,也将会失去效力

    更可怕的还不是那些,而是现在自己深陷郭府之内,万一郭英将自己交给朱棣邀功,自己岂不是死路一条,即便郭英估计朱元璋的面子不会叫出去自己,然而谁能给保得住他的手下不会有人将自己告发呢,想到此处一股凉意瞬间的从脚底传遍全身

    事已至此,总不能在这坐以待毙吧,如果不想就此丢掉性命,就只有逃出去投奔以前自己的心腹大臣,希望他们能够支持自己了,可是事情没有这么的简单,郭英临走之前为了保护朱允炆曾经吩咐家人不让朱允炆出府,但是如今在朱允炆看来这一保护倒成了名副其实的监禁了,自己只有李忠一个随从,如何能够逃得出这侯门大院

    然而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话倒也不假,一向细心的朱允炆发现,尽管郭英的王府也是有人把守,但是看护大门的也只有一个人罢了,只要想办法引开看门的人的注意力,逃脱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想到这里的朱允炆跑去找李忠商量对策,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原本还有一个秦蓉,现在连她也离自己而去了

    来到李忠的住处,朱允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问李忠可有办法引开守门者的主意以便顺利逃脱,李忠沉思了一会儿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说真的,也许李忠并不能够出谋划策为朱允炆献出多少的奇谋妙计,然而向这种逃离家门的事情对于李忠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似乎天生就有优势

    然而李忠却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兴奋,反而表情凝重的走到朱允炆的面前普通的跪倒在地说道:“在我说出计划之前,请陛下受奴才最后一拜吧”

    听到这话朱允炆也感到了不解,到底会是什么计划会让李忠这么的伤感啊,还说的跟自己生死离别的一般,于是扶起跪在地上的李忠说道;“有什么计策那就讲来,干嘛要弄的这么伤感啊,说的就跟以后再也不能够相见似的”

    “陛下,我的计划是等到黄昏时分,我去门前故意的和看门的人说话,并趁机和他胡闹引开他的主意,您就可以趁机会逃出去了,不过我就不能够跟您一起离开了,毕竟让王府的人看到您不再的话一定会派人追赶的,那样咱们谁都走不掉,我留在这里还可以为您掩护一阵子,只是以后不能够在您身边侍候您了,还望您多多保重”说罢李忠已经泣不成声了

    这下朱允炆终于明白了李忠的计策以及他为什么伤感了,在朱允炆的眼里,现在的李忠与其说是自己的随从倒不如说就是自己的一个小弟弟,多日以来与自己肝胆相照,早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却要被迫的离他而去,怎么不令人伤感万分,然而伤感又能如何,这也是目前能够逃脱的唯一的办法了,活着分离总要比一起赴死强的多

    于是到了黄昏时分,按照约好的计策,李忠来到大门,故意的长叹一声说道:“唉,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母亲了,不知道她有没有思念我”

    听到此话守门的人也不仅暗暗伤怀,这个孩子才一年没见母亲,而自己自从来到王府已经好几年没有回过家了,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于是便上前问道:“小孩,你为何不回家呢”

    “ 我母亲常年生病,为了帮她看病,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没有办法,我只能跟跟着我家少爷做了跟班,挣些银子继续的为她治病”说着不觉得哭出了眼泪

    一个年少的孩子的痛苦是最让人怜悯的,守门的人于是走过来劝他,李忠趁机的抱起他来大声痛哭,此时的朱允炆见状赶紧的溜出门去,逃出了王府。走在漫无目的的路上,朱允炆感到了无比的孤独与凄凉,是啊,原本的他出身于皇宫之中,身为朱元璋的皇长孙,一向是得到了众人的呵护

    后来当上了皇帝以后更是一呼百应,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自己的叔叔发生了改变,朱棣的靖难之役让万人之上的朱允炆一落千丈沦为丧家之犬,带着一些侍从仓皇的出逃,后来在逃亡的路上,因为承受不了逃亡的坚信纷纷离他而去,甚至还有人在离开之际还不忘搜刮他一把,让他一度的陷入绝境

    然而在此之前,无论处境多么的困难他都没有感觉像现在这样的孤独无助,因为以前毕竟还有一个忠心耿耿的李忠誓死相随,陪伴他度过了数次的难关,后来又遇到了让他心动的秦蓉,而郭英的出现更是让他看到了复位的希望

    然而呢,命运似乎只是和他开了一个玩笑,这些看似即将到手的幸福却如同五彩的泡沫,表面光鲜无比之下却只是昙花一现的存在,如今,他们都离开自己而去了,自己也不知道将要去往何方,甚至怀疑天下之大是否还有自己的容身之地,此刻的他仿佛不敢再去投靠那些所谓的亲信,因为他觉得连自己深信的郭英尚且如此,又有谁愿意为自己卖命呢

    不过纵然前路有再多的未知的凶险,他也只能够走一步算一步了,因为他知道,如果现在放弃了求生的希望,那么自己真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当初有何必害的那么多的人为了自己献出生命呢。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这么简单了,在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希望,不管是死去的还是活着的人

    朱允炆是走了,但是李忠的危险却在逼近了,原来在这个貌似太平的城市里,不仅仅有郭英的势力,也有朱棣前些日子派来的眼线,而危险的来源还得从朱允炆上次入狱说起

    有一天,朱棣的一个眼线生病去抓药,在他去抓药的时候无意的听到了郎中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唉,真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小小的孩子竟然做了太监,而且为了救自己的主子竟然不惜和别人拼命,小小的年纪也真的是难得额”

    这话引起了这个侍卫的主意,于是马上问道:“请问老板,那个小太监什么模样,他的主子是什么模样”

    “嗨,这个小太监倒是挺机灵的,他的主子不错,虽然不是玉树临风,也是问问儒雅的”郎中回答道

    这下侍卫如获至宝,也顾不上抓药了,立马回去通知同伴去县衙,找到县官亮出来自己的身份,原来是锦衣卫,他们问县官;“前些日子可否抓了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小孩儿,如实讲来,如若不然,小心你全家的性命”

    县令吓得赶紧跪在地上说道:“回禀大人,前些日子确实抓了三个人,两个年轻的人,一个孩子还是个太监,不过已经被王爷带走多日了”

    “ 那个王爷”

    ‘ 就是郭英王爷”县令回答道

    这下侍卫犯难了,郭英是两朝的老臣,并且位高权重,自己肯定不敢去招惹他的,于是便决定留下一些人盯着郭府,一个人回去向朱棣报告

    打定主意以后便立即行动了,等到侍卫来到宫中,看到郭英也在,于是向朱棣禀告道:“启奏陛下,我们发现了假冒建文帝之人”

    这下郭英和朱棣都不由得看着他,各自盘算,朱棣庆幸建文帝终于落网,而郭英担心的是在自己的府上被抓自己肯定难辞其咎,而且惊叹朱棣的眼线竟然安插再来自己的眼下

    朱棣问道:“罪犯现在何处,为何不一并带来’

    “回陛下,罪犯藏身之地,属下不敢搜查”侍卫道

    “究竟何处,胆敢窝藏罪犯”朱棣道

    “就是王爷的府上”说着指向了郭英

    毕竟是经历了无数的大风大浪,郭英此刻并没有变现出慌乱,反而一如既往的平静

    这下朱棣似乎明白了为什么郭英杀掉使者,说什么为了江山,难不成是为了保护建文帝,难道他们之间有射门、那么阴谋,然而此时还不能够直接和他翻脸,于是问郭英道:“王爷可有此事”

    “陛下,老臣一直忠于职守,从不敢做不法之事,其能够窝藏罪犯”郭英说道

    “那好,既然各执一词,就派人去郭府调查,也好证明王爷的清白”朱棣说道

    说真的,郭英现在也无计可施,这能够听天由命了,那么究竟会有什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