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元老

    tue feb 02 16:08:06 cst 2016

    不通过吕太后的认可,朱棣的登基显得有点师出无名,然而朱棣自己也明白,想要吕太后低头又是谈何容易。而且有念于以往对于自己的恩情,不能够下狠心杀害她。这下着实难坏了朱棣,世界上的好多事情本就如此,也许在千难万险面前仍然有众多的勇士一往如前,然而在亲情关下,却又寸步难行

    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集思广益总好的过闭门造车,于是束手无策之下的朱棣开始向大臣寻求意见,并放下话来,有能让太后投向自己者,赏千金,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此话原也不假,在他的号令之下,果然有一个老臣出面献策

    都说姜还是老的辣,一点没有错,毕竟这些老臣经历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无论从资历还是从经验上来说,都是比年轻后辈老道的多,只见他不紧不慢的走出朝列对着朱棣说道:“陛下可曾听说过触龙说赵太后的旧事么”

    朱棣自幼便不喜欢史书,于是对于一些的历史典故不是太了解,于是之时淡淡的说了一句:“朕未曾听过,烦请爱卿道来其中缘由”

    老臣紧接着说道:“此本是春秋战国之事,说的是赵国受到了秦国的侵犯,于是向齐国借兵求助,齐国回答道想要出兵必须让赵太后宠爱的小儿子去秦国做人质,赵太后死活不肯,于是左师触龙便主动请缨说服赵太后最终借到救兵的故事”

    ‘那与这又有何联系,爱卿又打算怎么说动吕太后呢”朱棣不解的问道

    “ 回禀皇上,尽管现如今与当时之事不同,但是有些事情是相通的,比如说触龙在劝谏的过程中便利用了人性中的母爱对其晓以大义,因此才能够最终奏效,如今太后亦是深明大义,并且之所以对您有所怨恨,还是因为对建文帝的爱,因此劝说太后的关键还是在一个情字”老臣答道

    “那又如何利用情字呢”朱棣接着问道

    “其实吕太后之所以坚持不向您妥协,不外乎几个原因,第一:她觉得建文帝尚在人间,以后说不定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因此还抱有希望;第二:如今建文的儿子还在太后身边,只要您派人将他们接去别处抚养,太后为保孩子平安,定然会妥协的;”老臣回答道

    “那具体该如何让太后对建文帝死心呢”朱棣又问道

    “陛下可派人去凤阳接回告老还乡的元老郭英,此人是太祖时的开国老臣,并且战功赫赫,人望极高。只要陛下差人告诉其建文帝死于李景隆之手,您为了大明江山出兵勤王,想来为了大局着想,他必然会答应您的”老臣说出了自己的注意

    是啊,朱棣最近一直忙于琐事,竟然忘了尚在人世的开国元老郭英,此人是德高望重之人,若有他的帮助,即便没有太后的支持,也会容易的多

    那么郭英是何许人也?他本是朱元璋的旧部,濠州人,在元代末期的农民起义中,他与兄长郭兴一起跟随朱元璋起兵,开始时负责朱元璋的宿卫,在此后的岁月里,先后跟随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攻打陈友谅,张士诚等,平定了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被朱元璋封为武定侯。有因为他的妹妹宁妃受宠于朱元璋,因此备受信任

    简单的介绍了郭英,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个老臣会推荐郭英,此人经历了朱元璋的起义,并在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无论从资历还是威望,都是朝野中举足轻重之人,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有何愁皇位不稳呢

    于是朱棣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他先是派人去凤阳拜访郭英,并告诫使者,一定要以礼相待,不得怠慢,然而这次的出使却似乎的很是怪异,仿佛郭英早就知道了朱棣会到来一般,丝毫没有惊奇朝廷发生如此的变故之意,

    原来这一切都是源于早就到来的一位贵客,此人便是从客店仓皇逃脱的朱允炆,这事还得从几天前说起,话说那个偷拿了朱允炆的玉佩的侍卫,想着赶紧的拿着朱允炆那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去换取富贵,于是便来到了凤阳,到了一个当铺,他拿出了玉佩,然而正是这一举动却为他引来了祸端

    当铺的老板拿着玉佩反复的观看,认出这是一块无价之宝,然而他又不愿意花高价买下,于是便心生歹意,对着侍卫说道:“这玉佩看着稀奇,我不敢断定是真是假,还请客官跟我后堂一趟,让我仔细看来”

    侍卫也没有多想便跟着老板来到后堂,然而他刚来到院子里,马上被店主示意的下人打混在地,原来,店主是想着把他打昏然后拖到树林里杀掉,这样这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就是自己的了

    于是店主拿着到手的玉佩暗自开心,然后命人将侍卫装到袋子里去树林里杀掉

    也是侍卫命不该绝,当一行人把他带到林子里以后,正要动手,却被几个身手敏捷的人救下,然后带着他们一行人来到一个轿子面前,这些人原本就是收人钱财为老板做事,看到如此情况便将老板贪恋玉佩并将侍卫杀害一事告知了眼前的人,来人命手下打开袋子一看究竟,当他看到侍卫身上佩戴的信物之时,一眼便认出了是宫里的人,于是便下令带他回府,并将几个人一并带走。此人便是郭英

    果然是人算不如天算,当铺的老板处心积虑的想要谋人钱财,然而却怎么会想到半路杀出一个重量级人物来,这真是造化弄人啊,然而这一切又如同一个精心布置得一个局,冥冥之中把远离了政治中心的郭英又重新拉入战圈,是的,多年的战场拼杀,宦海生涯已经使得郭英倍感疲倦了,自从告老回家以后,清闲的日子倒也是逍遥自在

    然而对于一个有个报国心思的人来说,即便是远离朝堂,依然会不住的忧国忧民,尤其是对于那些开国元老来说,帝国的缔造有他们的一份力量,当看到自己亲手参与缔造的帝国濒于危难之时,又如何能够无动于衷呢

    郭英便是如此,尽管他现在已经远离了京师,但是如果政局有变,又哪会吝惜自己的生命,如今遇到一个宫里的人携着价值连城的玉佩出来到此,想着近些年的靖难之役,考虑到会不会是朝廷出了什么大事,于是他也顾不上带着侍卫去拜访旧友,带上一干人等就返回府中

    回到家中,郭英首先命令手下一个外边凶狠的军官冒充首领坐在大厅之上,自己则躲在后面的帷幕之中仔细听究竟出了什么事情。侍卫被放了出来,看到眼前的阵势,还以为是山中的劫匪,在一番的恐吓之下道出了朱允炆的出逃以及自己骗取玉佩之事

    躲在后面的郭英听后大惊失色,于是命令将侍卫先监禁起来,不得让他出走,并严令手下守好秘密,不得走漏了风声

    处理完了这些,郭英并没有停歇,考虑到既然朱允炆向西逃来,那么定然会路过自己的领地,于是命令自己的心腹日夜守护城门,并令画工画出朱允炆相貌,让他们仔细查看,如果发现此人,一定要好生对待,将他带到自己的府中

    那么朱允炆自从客店逃脱以后,又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来到郭英的府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