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天意与人心

    梁军追亡逐北,像洪水一样漫延,来回砍杀残存的抵抗者。惨烈的杀气直冲霄汉,就算是援兵全军覆没,一些青衣军的老卒仍旧结阵负隅顽抗,给围剿造成了一定麻烦。最终的结果是,罗长林在百余骑拥护下,仓皇逃入城中。

    “又让这厮给逃了!”有部将请战,‘主公,要不要即刻攻城?’这些将领们,都是追随杨温的嫡系,想要多立军功。

    杨温巡视战场,当下的状况是荆蛮混乱,收降才是第一关键,于是拒绝道:“杀平抵抗者,传令——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号令所到,黄色旗帜下的梁军高喊,稍有的犹豫者就做了刀下鬼。

    又有通晓蛮语者高喊:“蛮王死了,蛮王死了!”

    彭虎用矛挑着‘’黑摩诃‘’的头颅示众,如此双管齐下,终于越来越多的荆蛮投降,杀声渐止。

    “收押俘虏,救治伤兵,派执法队巡查,有违反军令者,斩!”杨温再度下令,面对尸山血海中无数刚刚死亡的狰狞面孔,他已经习惯了,风轻云淡的开口。

    “诺!诸将遵令行事。

    战事至此,江夏城唾手可得,不料变故再起。

    轰隆隆!傍晚时分,天降暴雨,电闪雷鸣,恰好阻挡住梁军的攻城步伐。

    卢太翼不顾僧袍湿透,仰望苍穹,癫狂大笑:“天象生变,阻止黄龙崛起?可惜,不敌人发杀机。来得迟啦!”此战,金光伏魔阵产生的效果,让他恢复了信心。

    接下来十余日,全是大雨连绵,江水暴涨,中断了一切厮杀的机会。幸好,杨温之前的雷霆一击,歼灭城外援兵,并且使罗长林的青衣军损失了不少人马。

    此时,梁军已经稳操胜券,任大雨狂飙而军心不乱。

    杨温身负的金蛇异像吞吐云气,经此大胜,已然生出一片金黄龙鳞。只待入住江夏城,就可以开府建牙。

    想到这里,他心中豪气横生。

    …………………………………………………………………………………………………………………………………………

    九月二十日,雨稍停。

    这连场暴雨固然造成洪灾不断,但也使敬祥的治理才能得到了磨炼。江夏一郡,各城从混乱变得有序。

    夏口城,雨后初晴,雾气弥漫中,空气异常清晰。青石街道上,张惠待着侍女和护卫安抚出征将士们的家属和贫苦百姓。

    街道两侧的一处高楼上,一位儒冠老者临窗遥观,眉头紧皱。只不过他看的不是山水,而是城中气运。

    这人是一个儒道同修的练气士,走得是扶龙庭之路,生求拜将封侯,死求天子封神,福荫子孙。

    “凤凰之气初凝,梁镇有此女主胜过十万雄兵。”李振喃喃自语。

    多日前,从探子口中得知梁军入城后自动种种作为,他就动了观望心思。

    要知道,女子‘’母仪天下‘’命格,十分罕见,凡有此气象者,善于安抚人心,还能消除真龙煞气,最相配不过。这也是为什么大凡有为之君,都有贤后相伴的原因。

    二十年前,就有传言说荆楚之地‘井现黄龙’,现在又有凤凰之气降临,故而两两叠加之下,出仕投靠梁军,不失为上策。

    于是,李振在未出面的情况下,着人拿着书信献策,就是要看看城中女主人能否践行良策。计策若成,对江夏百姓也是一桩善举。

    这般远远看着,他的心意愈发坚定起来。眼见张惠的队伍将归,李振从袖子里取出一片龟甲,用儒们之术占卜,以定吉凶。很快,火光里,黑甲龟裂,点点光晕流转,仿佛有吉凶二气在变化演绎。

    咚咚咚!就在这时,城门口有探马来报。

    “大捷,大捷!罗长林伏诛,其子投降!”信使扯着嗓子大喊。至此——大局已定。

    李振惊讶中,低头一看轻笑出声,原来那龟甲占卜出了一副上上卦,大吉大利!

    “童儿。”他起身下楼,一边道:“与我上门拜访梁军主事者。”

    随着儒士李振主动进入梁军幕府投靠的消息,江夏郡有志之士纷纷前来归附,梁军在此地的统治终于初步稳定下来,不再是无根浮萍。

    …………………………………………………………………………………………………………………………

    前线梁军大营,也是一片欢呼。

    “梁”字大旗上,绣着‘武开太平’,宣示着赫赫武功。

    杨温俯视众将,点将整军。

    开口道:“彭虎,陈当,魏从之,萧朝三听令!”四将同时出列,彭虎站着,其余三人单膝跪地。

    杨温接着大声道:“尔等四人统帅左右两军,彭虎为主将,汝三个副之,当同心协力,共创大业。”

    “遵命!”他们四人整齐应诺。

    杨温有命侍从取过四副明光铠,分赐四人,叮嘱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你们要做到让全军令行禁止,带出一支威武之师,勉之。”

    彭虎带头谢恩,道:“主公厚恩,我等定当粉身相报,死不旋踵。”

    等第一波将领安排罢,杨温继续大声道:“毕牛,方伟,史宗弟,金声,沙摩里听令。”

    被叫诸人无不大喜,毕牛和方伟是新晋勇将,史宗弟乃镇海军旧人,金声从狼兵里投靠过来,沙摩里则是荆蛮中率先投降勇士。单论武力,这五人都是一时之选。

    五人上前听封,彼此打量着。

    “你们五位都是一方勇将,先前有本就属于某麾下的,也有刚投靠过来的,如今都归入中军,某唯才是举。听封!”

    五人当即单膝跪地。

    杨温道:“我军各部重组,封你们为上千户总兵,各统精兵三千,勿要堕了我梁军无敌威名。”

    威名?如今梁军在江夏所向披靡,倒也算得上。

    “遵命!”五人谢恩领命。

    杨温又接着一口气提拔二三十个功劳突出的士卒,擢升其为百夫长,还各赐下腰刀一把,好用来彰显荣宠。

    中下级军官赏赐完毕后,杨温又封唐亮为参军祭酒。

    庆功宴后,杨温一声令下,大军再度围城,限令:

    “三日破城!”此时,正是九月十六日,梁军再动。

    江山泽国入阵图,付与英雄作战场。江夏城中,罗长林之子罗封面色惨白,站在城头,虽不通战事,也知晓城池守不住了。想起书中关于城池被攻破后惨状描述,不由叹道:“这如画美景和大好河山,要经历几番战火才能归于太平?”

    城下,旌旗蔽日,杀声正隆。远处江水滔滔,咆哮着向东流去。问天下,谁是英雄?

    第二日,傍晚,罗封壮着胆独自去见父亲。

    “什么?”病重里的罗长林猛地挣扎着站起来,怒道:“你要投降?”

    罗封低头道:“儿自知才疏学浅,不足以承继大业。与其坐等城池陷落,不如主动归降。我听说,梁主乃是厚德之人。”

    罗长林扶着墙,直喘气,却无多余动作,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罗封道:“梁军使者让我转告父亲一句话,说只要咱家让出城池,把玉娘嫁给梁主,双方成为一家人,就既往不咎。”

    罗长林缓缓转身,透过窗户眺望远处城头的杀伐之声,气短道:“孩儿,你真的得了梁主许诺?”

    “千真万确。”

    罗长林探路口气,无奈道:“天意如此,如之奈何?罢了,按你说的来吧。封儿,着人把妹妹护送到梁营中,洽谈归降事件。”

    罗封没在说什么,向父亲行了一礼,就要出门。

    罗长林忽然道:“还有一件事。”

    “请父亲大人吩咐。”罗封不由止住脚步。

    “从梁营归来之后,青衣军就交给你执掌。为父,累了。”

    罗封心头一惊,有种不祥的预兆,也只得道:“是,孩儿记住啦。”

    罗长林挥手,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猛然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