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归来弄风云

    当黄台吉火速回到中军大帐时候,二十来个幸存的金军将领悉数分列而坐,他上前行礼,叩拜父汗。

    努尔哈赤也不让他起身,只用鼻孔哼了声道:“皇上圣旨以下,将晋地加封与尔等,赐号我武英汉。”

    亲信费东扬替他张开一面坤舆图,向众人解说:“诸位,从关外苦寒之地移镇晋阳,这是好事。今日要议的是,关外谁来留守。”

    在座众将无人回答,谁都不想留在关外受苦寒之痛。

    努尔哈赤举起酒杯大饮数口,才重重往案上一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黄台吉,你回辽东办理部众迁徙之事,然后留守建州。”

    没等黄台吉谢恩,又继续道:“其余诸将分兵进驻晋州各地,补充人马,限定两月内重编八旗。”

    “遵命。”各将接令后鱼贯而出,唯独黄台吉还在跪着。

    努尔哈赤皱眉,走上前道:“老四,你可有话要说?”

    黄台吉不觉一惊,回答:“父汗英明,……儿臣一定把差事办好。”

    黄台吉点头道:“当今皇上不是不是能坐稳天下的人。”

    “从前黄毛贼势大,不得不重用我女真八部。如今情况不同,必然起了猜忌之心。”

    “皇上要拆分建州女真??”黄台吉仍然不信,战战兢兢的问。

    “不错。所以你此行办完差事后,就自行去燕京当质子,小心侍奉皇上。做的好,日后这下一任武英汗位就是你的。”努尔哈赤的杀手锏终于亮相。

    只可惜自古以来当质子的往往是九死一生。

    “儿臣……领命。”黄台吉霎时全身如坠冰窟。

    …………………………………………………………………………………………………………………………………………………

    黄河渡口,大旗无风自动,张忠信英灵化作道长虹没入其中,凭空添了三分肃杀之气。

    杨温不由悲声念道:“魂兮归来!”

    傍晚木筏扎好,收拢起来的人马也不过三十来个,他不由在心中自问:“难道就这样回去?”

    陈当和魏从之各自带伤,挣扎着回来的敬祥也发起了高烧,时醒时昏,杨温知道不能在此停留,于是下令:“渡河!”

    木筏横渡大河,杨温卓立浪头,瞧着队伍中人人丧气的模样,于是勉力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跌倒再爬起来就是。更何况,金军最多是和咱们打个平手。等回到家后,大伙重新好好干,某领着你们打出个太平世界,让你们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哈哈哈,嬉笑怒骂中士气稍有复振。

    想起此战的种种不顺之处,杨温在心中对自己说:“自立,自强,对,今后用兵一定要独立自主,有自己的地盘,越地不能呆了。必须再拉起一支队伍,才能重整旗鼓。”

    当今的局面下,镇海军中张大帅的部属就至关重要。尽管他资历浅薄,但凭借张家女婿身份,还是有资格接手镇海军营盘的。

    等回到台城后,必须先拿过军权,再做远图。

    一个月后,杨温历尽艰辛终于再见到张惠。还未及说话,女人就扑上来抱着他直流眼泪。

    这些日子,随着洪全接连不断的动作,陆续有北面消息传来。有说汴京城破,二十万太平军子弟尽数战死的。也有说,梁国公让杨温北上接应,他却战败投敌的。林林总总,没一个好消息。

    偏生节度使张仓水又病重难以理事,镇海军的地盘不断被复立的朝堂接受,移镇风声不断,因此,张惠承受的压力极大。

    杨温刚死里逃生回来,听闻种种纠葛后,倒三角眼杀气一闪,咬牙道:“放心,我既回来,那些跳梁小丑成不了气候。你且不要声张,着人将彭虎招来。”

    张惠点头,将杨温带回来的三十来人安排在一处僻静的宅子理,供其修养。

    三日后,杨温选择了一处隐蔽的地方约见彭虎。

    恰好吴钩也打磨完毕,拔出后但见一道青光照影,拔一根头发放上去,轻吹口气就将长发斩为两截。

    果然够锋利。杨温满意,插刀入鞘,挂在腰间。

    忽然张惠的侍女孙小眉快步过来讲:“彭虎到了。”

    “他带了多少人马?都驻扎在哪里?”杨温连声问。

    “有一千人,住扎在城外陈桥驿。”

    “够用了,他来见我,带几个卫士?”

    “啊?他只身一人来的。”

    就算在平日,以彭虎的千夫长身份到哪里都可以带十名护卫亲军的,可现在他仍旧单刀赴会,足见其胆色和忠诚。

    杨温极是高兴道:“走,见见他去。”领了陈当和敬祥出迎。

    汴京生变,洪全突然在越地崛起,杨温音讯全无,彭虎判断临安城已不可守,于是率领亲信重上黑虎山寨,囤积粮草,静观风云。

    谁知不久后,堂弟彭越归来,已经贵为太平军千夫长,还派使者邀他投奔督抚洪全。但彭虎认定杨温为主公,绝无二心,非但言辞拒绝了说客,还斩使绝交。随着洪全部下太平军越来越势大,彭虎只好带人下山向东行军,得到张惠以节度使名义发出的认命告身后,就化作乡兵,隐蔽驻扎在陈桥驿一带。

    听闻主公归来,他安置好军中事务后,就只身来见。

    双方一碰面,杨温就紧握他的双手大声说:“哎呀,虎子,彭越丢了,我对不起你。是我这个主公没有当好。”

    “不怪主公,我已经知道了。”

    “那就好。你来了,咱们兄弟好好合计一番,是要做一件大事。”

    “听主公吩咐。”

    “越地是没有用武之地啦。你先同我取过镇海军的军权,再寻一地站稳脚跟,咱们自个儿打天下。”

    “镇海军的军权?哼,只要收拾了王氏叔侄,其他人还不乖乖的俯首称臣?我这就派人来,主公,你放一百个心。”

    杨温笑着道:“莫急,咱们到屋内详谈。”

    说话间,到了宅子里,杨温把陈当,敬祥,魏从之,萧朝三和张惠收拢的亲信史宗弟叫来共议大事。

    侍女孙小眉置办了一桌酒席,有牛肉,鱼汤和豆腐,笋干,加上一盆热腾腾的大米饭,又在每个人前面放了副碗筷。

    萧朝三先拿起大碗,倒满酒,大声说:

    “杨哥,俺能活着,逢凶化吉,全靠你的福运。洪全那小子太不是东西,听说他已重建太平军,俺是决计不认的。从今往后,就跟着哥哥。你让我打谁,咱就打谁。金军俺都不怕,还怕什么贼厮鸟。来,今儿朝三敬哥哥一碗。”

    莽汉萧朝三几句话带活气氛,大伙都笑着端起酒仰头干了。

    杨温本来不喜欢纵情豪饮,但今日却忍不住连干三大碗。随后道:“史大朗,你说说城里最近的情况,让大伙了解下王氏叔侄。”

    史宗弟摇也不推辞,笑着说:

    “杨哥,王炳这个人,权力一天比一天大,脾气却越来越严苛,动辄就责打众将,真是,上不了台面。至于他侄子,王显则是更加草包,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吃的要山珍海味,穿得要绫罗绸缎。更是遣人搜罗美女,搞得治下百姓怨声载道,纯粹是个酒色之徒。”

    杨温在这些行事上是一向瞧不起王氏叔侄的,认为他们不过是因人成事,缺乏统帅才能和自律之心,但是他听了史宗弟的话以后却不加评论,只哈哈地大笑起来。

    倒是敬祥心眼颇多,冷笑一声说:

    “如此看来王氏叔侄虽然积威不少,可是到底没有多大出息,成不了大的气候!”

    杨温重新端起酒碗,让大伙一起喝。又说:

    “王氏叔侄的事咱们知道了。来,来,兄弟们喝个痛快!”说完,他先大口喝了。

    酒过三巡,史宗弟想起一个传闻,不由道:“杨哥,听说张铭武也要回来,大帅要传位与他!要不要连他一起……”

    杨温想起张忠信在汴京城里的话,于是把头一摇,淡淡道:“我自有主张。兄弟们今日敞开肚皮吃喝,大帅传位之日,自见分晓。”

    “听大哥的,来,都好吃好喝。”陈当也跟着笑嘻嘻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