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横戈马上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雪后初晴,第二日天气格外寒冷,杨温与张惠相继起身,接过侍女端来的热水洗漱一番。面对现实,夫妻二人各有想法。

    “夫君,咱们不应当在帅府呆的太久。李英这人你可结识一下,至于王炳王判官,防范之余,也不能太过明显。”张惠殷勤叮嘱,‘越是要防备对方越不能让他寻到破绽。’

    “我岂不晓得王判官的难缠?”杨温无奈答道。‘从他派遣侄子去接管临安城,就足见对咱成见极深。只是阿惠,你放心,不管有多少刁难,我心里自有应对之法……”

    “如何应对?”张惠关切问。

    “阿惠且听我道来,台城龙蛇混杂,各方探子汇聚,太平军中力士,落魄士子,商贾富豪应有尽有,论武力,家世,财富,很多人都比我强,甚至瞧不起咱的大有人在……所以越是如此,咱们越不能偏向任何一方,唯有秉公直行,以做事为先,对王判官吩咐之事尽力完成,做到无防之防。”

    “无防便是大防?”张惠似有所悟。

    “是的。”杨温坦然答道。

    “如此我就放心啦。”张惠想起一密藏道。“正好有件宝物送给郎君。”

    “你就是上天赐给我珍宝。”杨温望着妻子轻笑。

    “别闹。”张惠打断丈夫的调笑,纠正道。“这是一卷太平经的‘《太平救世策——器物篇》,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凝练兵家练气法门,保你在战场上无虞……但有一点,郎君要记住:神通不敌天数,本事越大,越要有敬畏之心,不可辜负于人。否则,本末倒置,终会自食苦果。夫君能坚持本心吗?!”

    杨温接过经书,摊开观看:只见太极分列,一位道人手持九节杖,脚踏祭坛,横斩苍天,自有种改天换日的气盖。在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篆文星光符号,无穷的大道真文飞舞,使见之者都能感悟到那苍茫的意念:“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轰!杨温心神为之一震,良久才清醒过来,按了按腰间吴钩,面容沉稳下来,道:“我省得。”

    张惠嫣然一笑,随机取过火折子将此篇经文烧毁。

    就这样,定下在台城的日常策略后,杨温开始正式走马上任参军职务,并在王炳监视下处理军中将校升迁事宜。

    …………………………………………………………………………………………………………………………………………

    腊月二十,节帅府大堂里。

    “杨参军!”

    “见过王判官。”杨温和李英几乎不分先后一起抬头,向王炳行礼。

    “这两份军报你都看过……”手敲着案几,表情严肃,王炳冷冷道。‘这董越和张铭武相比,哪个当赏,哪个当罚?’

    “判官大人……说笑了吧?”杨温见李英打的眼色就知不妙,再整理两份军报中的诉求,开口断然道:“大人让我说他们的军功,自然是按例当赏。可要说罚,他们两个都该罚,理由能列出不下数十条!”

    “哦,杨参军说得轻巧。”王炳冷笑。“赏赐帅府自有功劳簿评判。不过你说他们也当罚……老夫也是认可的。那这么着,处罚方案你来定,然后去宣示直行处罚。”

    杨温沉默下来,他已明白王炳的借刀杀人之计。”

    “不敢?”王炳不屑的摇头,又转向李英。‘国荣怎么看?’

    “我和杨参军看法差不多。这两份军报当有赏有罚。”李国英滑头的顺着王炳的意思,道:“我愿意去小张(铭武)将军那里走一遭,出于避嫌,董大帅那里就要劳参军大驾。”

    “很好,你这法子就不错嘛。”王炳赞许,复又对杨温道。“杨……温参军,你晓不晓得,大帅创业艰难,初起时,两千子弟兵跟着大帅在汴梁与金军对峙,除了大帅本人勇武之外,众人都是舍生忘死,百战据敌,才挣得这一方越地节度使大位。现在,你是大帅的女婿,地位虽然尊贵,可不能遇事没有担当,老夫的眼里可容不得沙子……要想让大伙看起你,总得做两件漂漂亮亮的事儿来。”

    杨温面沉如水,认真倾听教诲,无悲无喜。

    而王炳愈加滔滔不绝,‘其实大帅不止一次说过,要把小儿辈培养起来。咱们镇海军里,新一辈的将领二三十人,从宿将到新入者,包裹你招来的山民彭虎子,现在都及不上你重要。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女婿半个儿,只要好好做事,日后这镇海军中必有你的一席之地,老夫也是认可的。’

    “多谢王大人夸奖。”杨温慷慨激昂道。‘能得诸位前辈看中,我岂敢不能奋勇效忠?某虽不才,但到永宁城宣告大帅军令的的胆子还是有的。请大人分配差事,我随时可以出发!’

    到这里,他已看明白,王炳的阳谋是避无可避的。

    王判官大为满意之余,又对杨温的隐忍起了提防之心,至于将来局势,他自负尽在掌握,就未在过多计较。

    计议停当后,他随机撰写公文,在奖赏后再下重责:

    “勇仁校尉董昌……之前攻拔三城,盖功高当赏,赐钱十万贯,良田千亩……其下将士封赏具按名册发赏。然前番作战,不救本部,坐观成败,其罪当诛。念其过往数有功,削去城池三座,移镇山阴,为来年攻打蛇径口作准备,见令照行,不得有误!”

    书写完毕,盖上大印,交给杨温点拨物资,限三日内出发。

    …………………………………………………………………………………………………………

    腊月廿三,小年夜。

    这时,两百个倒霉蛋被挑选出来,接受新任长官点编,跟随传令队伍出发。

    集合时,人人怨声载道,士气低迷。

    杨温朗声道:“这次去永宁城犒军,车队带着大量美酒,粮食,铠甲和饷银,责任重大,我不管你们有何不满,现在开始照军法行事。”

    “陈秀成,你领一队五十人,作先锋,为全军开路。”

    “张忠信,你领五十人,居后压阵,有掉队或者逃离者,军法从事!”

    “本将自领一百人,居中押运物资z在下面,十人一小队,看好物资。现在冬日虽苦,但办完此趟差事后,某家重重有赏。”杨温简易的颁布下军令。

    “诺!”陈当和张忠信大声应诺,随后就去点检队伍。”

    “我估计这次出行,必然不会太顺畅。你先行到临安一行,让彭虎暗里调派两队山民精兵随行,倘若有变,见我这里高举大旗,军号吹动时就立马来援。”杨温对敬祥说着。

    用兵之道,要奇正相合,一暗一明,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意外。

    “主公放心。”敬祥打马就走。

    大略安排完毕,杨温忽然又找过身边十来个亲兵道:“你们以后就是某的亲信,可代吾巡营,若是发现有人逃跑,杀之!也包括某!”

    讲到这里,他手按腰刀,吴钩半露,自有一股杀气弥漫。

    自从汇集了第一桶发迹气运,杨温就明白现在是处在一个关键口,必须尽快站稳脚跟,否则一旦运去势衰,就是身死之日。

    这十来个亲兵,是他从太平军各营头里,使了不少银子买来的刺头,个个勇猛善战,桀骜不驯,是小股人马作战的利器。

    若是一般人,还得考虑这种刺头不听号令之举,可他有望气秘术在,能辨别忠奸,自然不惧背叛。

    故而,杨温可以施展仁慈之余,又加以立威:凡是逃兵,格杀勿论。

    乱世争雄,,没有霹雳手段,如何震慑宵小之辈?

    在前途莫测情况下,对于逃兵,就地正法而不祸及家人,这已经是最大仁慈了。

    “出发!”杨温挥手下令,马车嘎吱嘎吱作响,整个队伍出了城门,沿着破烂的官道,蜿蜒而行。

    ……………………………………………………………………………………

    在后方,张惠携着侍女孙小眉登上城楼远望,忽然生出一种‘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