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唐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卫华之死

    sun sep 13 08:37:54 cst 2015

    凌霄缓步来到卫华近前,卫华以刀驻地,口中吐着血沫,抬头看向凌霄,断断续续道,凌霄你不要得意,你不会有好下场的。凌霄听罢笑道,这就不用你超心了,以后怎样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现在你会死。

    啊!凌霄,你不得好死,说着踉跄着站起来,挥刀劈向凌霄,凌霄轻松避过,卫华一刀劈空,站立不住,摔倒在地。凌霄看着挣扎着起身的卫华,郎声道,这一切都是你们咎由自取的。你们若不发动战争,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死于非命。

    犯我大唐者,杀无赦。唐军万箭齐发,噗噗噗,箭矢入肉之声不绝于耳,最终卫华惨死于唐军箭阵之下,可怜那么厉害的卫华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凌霄来到近前,捡起九转断魂刀,魂力流转,完成魂兵融合,不错,真是一把好战兵啊!可惜归我了。

    上方谷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漫天浓烟久久不散,待得凌霄等人来到谷中,入眼四望,光秃秃的一片,所有花草树木,尽皆化成灰烬。眼中所见到处都是被烧焦的尸体,横七竖八,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有的数百人抱着的,烧焦在一起分都分不开,早以分不清谁是谁,残忍至极。嗅着刺鼻的烧焦味,唐军将士将其就地掩埋。

    上方谷一战,唐军大胜,全歼侵入唐境的二十万炎国大军,声威大震,同时也成就了凌宵的威名。

    战报传回唐王朝,朝堂之上,看罢战报,凌凡大加赞赏凌宵为少年英雄。并赐子爵,封少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凌凡下令将此战报公布全国,并痛斥炎元二国的侵略罪行。上方谷之战也成为了,各国百姓茶前饭后讨论的热点,凌宵之名也为大家所熟知,真可谓一战成名天下知。

    而 炎国此次可谓损失惨重,不但伐唐的三十万大军近乎全灭,更重要的是上将军卫横,少将军卫华也陨于此战。这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战报传回炎国,震惊朝野,朝堂之上,炎国皇帝赵爵,勃然大怒,大骂卫横愚蠢,不会用兵,做为久经沙场的老将,竟然被一孺子打的全军覆没?炎国的脸都被他丢尽了。经此一战,炎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卫家,在炎国声望一落千丈。

    炎国百姓议论纷纷,认为此次用兵,讨伐唐王朝有违天道。三国经过连年征战,兵役,徭役,苛捐杂税,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就在赵爵犹豫不决,是否应该继续派兵伐唐的时候。炎辉攻占丰台的战报传来,赵爵看罢炎辉的谋略,大笑道,这才是良将啊。

    翌日早朝,赵爵端坐龙椅之上,俯视着满朝文武问道,列为臣公就当前形势而言,我们该当如何是好啊?听到赵爵垂询,满朝文武议论纷纷,相互争论不休,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和,以右相为首。一派主战,以上将军南宫雄为首。

    右相李岩,首先出列道,陛下老臣认为,我们应当修养生息,屯兵历马,以备来日之争。不然,上将军南宫雄听罢道,李相此言差矣,南宫雄拱手道,陛下老臣认为我们不但得出兵,还得出重兵。

    赵爵听罢,眼睛一亮问道,南宫将军此言怎讲?南宫雄施礼道,陛下,其一我们与元朝有约在先,两国共同伐唐。如果我们现在不出兵,元朝孤掌难鸣,甚至兵败,还会斥责我们违约。弄不好还会与唐结盟,伐我大炎,届时该当如何?

    其二此次我军惨败,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岂不让人看轻我国,认为我们怕了唐王朝,那以后还不是让人认为,我国软弱,人人都可欺辱。李岩听罢,针锋相对道,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大炎经过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已经经不起大的战争了。

    每一次部队出动之前,每天都要耗费千金。重型战车千辆,轻型战车千辆,军队数十万,同时还要越境千里运送粮草。前方后方的经费,款待列国使节的费用,维修器材的消耗,车辆兵甲的开销,每天都耗资巨大。你们都有计算过吗?

    而且军队长期在外作战,战争一旦锐气受挫,陷入旷日持久的僵持阶段,会使国家经济枯竭。那时如果敌人乘机来范,就算再优秀的将帅,也无法挽回危局。

    这时左相汤唯道,我国国库空虚,唐元二国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出兵,元朝兵败后,唐军肯定会向我国发兵,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这样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

    可是,李岩还想辩论,炎皇赵爵道,够了,几位不必争吵,朕心中自有决断。他知道左右二相一向不和,如在此问题上纠缠不清,只怕谈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只会引发两派的争斗。

    说着命人将炎辉的战报读于众人,三日前炎辉趁敌极力防守安城,丰台空虚之际,已率兵攻占丰台,现在唐军已派出二十万援军向丰台赶来,炎辉希望朕能派出援兵,与其前后夹击,在唐军赶到之拿下安城,然后与敌在丰台一决雌雄。

    赵爵道,朕意已决,向唐出兵。众位说说,该派何人为帅啊?这,众人相视一眼,竟无一人开口,卫横刚刚全军覆没,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众将都有些犯怵。赵爵看罢怒道,难道我大炎竟无一人敢统兵出征?就在这时,南宫雄出列道,陛下,末将愿往,看到南宫雄毛遂自荐,赵爵的脸上终于露出微笑。

    赵爵道,南宫将军若能挂帅,那当然最好不过了。听说令郎魂武精湛,精通兵法,此次就让他随军一起出征吧。南宫雄道,陛下谬赞了,略懂皮毛而已。老臣也想要他到军中历练一下,以后好为国效力。赵爵听罢道,好,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南宫雄听令,朕命你为帅,中将军于洋为副帅,南宫啸天为少将先锋,统兵二十万,即日出发。南宫雄,于洋齐声道,末将遵命。治栗内史张童速从各郡县调派三十万石粮草,中将军庞博为压粮官,先行出发,运往前线,不得有误,违令者,斩。张童,庞博出列,臣遵命。

    众臣跪拜高呼,陛下英明。 陛下请三思啊,右相李岩劝道,赵爵看着李岩大手一挥道,朕意已决,李爱卿不必再劝,退朝!李岩看罢哀叹一声,不在多言。

    文武百官跪地施礼,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