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同盟
字体: 16 + -

第108章 定谋

第108章定谋

屋内焚香袅袅,窗外鸟语花香。

唐浅歪着头,思考着这盘棋该怎么下,不过才半柱香的功夫,自己的白棋又被对方的黑棋所逼死。若是破釜沉舟,出去就是孤军奋战,迟早也是横死,若是死守一角,早晚老窝就会被人端掉。

最终唐浅还是将手中的白子朝棋盘上一掷,那棋盘的布局立刻就乱了。

“不下了,不下了,每次都被你逼死。”唐浅摇手道。

杨廷和可惜地看着棋盘,“哎,唐大人,你的棋品真的越来越差了,这下不过,也不能悔棋啊。”

“杨大人,不是我说你,你这内阁首辅现在是下棋的时候吗?现在朝廷是什么局势,你不明白?新皇帝的“议礼派”人越来越多,咱们被自动分成“护礼派”,这场斗争要是输了,什么结局,你该知道吧。不是头上乌纱的问题,而是项上人头啊。”唐浅着急地对正在收棋子的杨廷和说。

“我就说你今天棋路不定,原来是心神不宁的原因,别再想那些了,陪我再下一盘。”

唐浅无语,这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啊。自己是不是站错队了?

“算了,就再下最后一盘啊。”唐浅无奈道。

双方刚布了两三步棋,就听到外面有人来报。

“大人,大人,不好了!”

唐浅正被输棋和杨廷和“无为而治”的态度弄得正脑,“什么事这么慌张,没看见我和杨大人正在下棋吗?”

通传下人跪下说道:“大人,不好了,宫里面人说,左顺门那里跪了一群大臣,集体进谏,希望皇上收回追封的命令。现在正在左顺门外僵着呢,听说已经跪了一个时辰了。”

杨廷和听完,大惊,怒道:“这是哪个蠢货出的主意?简直胡闹!”

唐浅心里虽惊,但也安慰道:“这也未必不是一个办法,说不定皇帝就此屈服了,就不提大礼之事了……”

杨廷和甩开袖子,“他要是能就此屈服,他就不是朱厚熜!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何况他还是一头假寐的狼!”

随即朝远处喊道:“来人!回府!”

“杨大人,你要怎么办?”汤浅急急问道。

小厮已经快速奔出去准备马车,杨廷和也大步走了出去,听到唐浅这么问,没声好气地说:“还能怎么办?进宫救人!”

——

左顺门外,三公九卿各色官袍跪了一地,哭天抢地声不绝于耳。内容也听不清,只是偶而能听到“三思”,“收回成命”这样的词。

太和殿内正中央坐着朱厚熜,下面立着几个穿着三四品官服的大臣。

“劝得怎么样了?”

其中一个大臣站出来,行了一个礼道:“回皇上,……闹得更凶了……”

朱厚熜脸上闪过一丝戾气:“这些个顽固的,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死了呢!”

“皇上息怒!”

“息怒,息怒!你们就会说这些!”随即朱厚熜偏头喊道:“陆炳!”

房中立刻出现一个身着黑衣的人,三个大臣吓了一跳。

朱厚熜道:“把他们打出去!”

那本来站出来的大臣开口:“皇上三思,这样有失稳妥!”

朱厚熜讥笑道:“张熜,你什么时候这么畏首畏尾了?”

一旁的陆炳毫无表情地问道:“要留情吗?”

朱厚熜扯了扯嘴角,眼中闪出冷冽的光:“打出左顺门为止。”

“是!”

——

等杨廷和及唐浅到达左顺门,看到的确是这样的景象。

这儿空无一人,地上却清晰可见血迹斑斑。

“这,这……”唐浅颤抖着双手指着地上的血迹,“怎么会这样?”

杨廷和皱了皱眉,叹了口气,“大局已定。”

“杨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杨廷和笔直朝前面的宫殿走去,“唐大人,想保住命,回去就想办法辞官吧。”

唐浅看着眼前这位老人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

自己真的如他所说,空有文采,却不是为官的料。在官场上,自己唯一看清的就是眼前这位老人,不管做什么,都是为这个王朝好。自己唯一感到欣慰的事,也许就是,直到现在这一刻,依然相信这位老人的判断。

罢了,回去做个教书先生也好。

——

太和殿内。

“禀报皇上,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杨大人求见。”

朱厚熜笑道,对着下面的三位大臣道:“我说这么做有用吧。你们先下去,我和杨大人有话要说。”

“是。”

随即对来禀报的宫人说:“让他进来吧。”

杨廷和得了准许,低着头进了太和殿。殿中出来三个人,其中两人看了他一眼,皆得意的走开。唯独一人面色沉重,似有心事,那人也算是他的半个熟人,在大礼事件的关键时期,上了一篇折子帮了朱厚熜一把的张熜。

他未做停留沉稳地低头跟着宫人进了太和殿。

“杨大学士怎么有空来太和殿见朕?”朱厚熜笑道。

杨廷和低头先行了一个礼,“臣有事相求,故来求见。”

“杨大人是三朝元老,对社稷有功,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朕一定竭力满足。”

“老臣希望皇上能够宽大处理今天在左顺门外跪奏的大臣。”

朱厚熜笑道:“这件事我可不能接受,我初登大基不久,那一群不长眼的就跑到我的殿外哭诉,是为我提前哭丧吗?这要是成了典范,以后是不是朕有什么奏折不批,谁都能到宫外哭一哭,这紫禁城会成了什么?”

杨廷和跪下,给朱厚熜扣了一个头,将乌纱扣在一边。

“杨大人你这是做什么?”

“臣年纪大了,早有了回归故里的打算,这次的事情,老臣脱不了关系,臣恳求皇上能准许臣告老归乡。”

朱厚熜收起笑容,正色道:“杨大人果然很能揣测圣意,既然这样朕就不多说了。明天上朝听旨吧。”

“谢皇上!”

——

杨廷和走后,陆炳的身形出现在朱厚熜身边。

“这只老狐狸,要是朝中多几个这样的人物还真的搞不定。可惜他带领的都是一群饭桶。这次你做的很好。”朱厚熜眯着眼睛,若有所思。

陆炳身形笔直,问道:“你是怎么想出煽动大臣,然后武力制服这样的办法的?”

朱厚熜微笑道:“这还都要谢谢李炎解决难民问题带来的灵感,说不清,就打。”

“你恐怕要谢的应该是另一个人。”陆炳淡淡道。

朱厚熜颇兴致道:“这么说你查到那人是谁了?”

陆炳点点头,“当初想出这个办法的的确不是李炎,而是他的儿子,李正。”

朱厚熜脸上迟疑,眼神闪烁不定:“李正?不可能。”

陆炳表情没有变化,口气却有戏谑之意:“不可能?我倒是觉得他最有可能,如果是他,李炎不想让他入朝的理由就会很充分,父亲想护住儿子也无可厚非。你不相信,是因为不相信李正能有这样的才智,还是……不相信,自己唯一心存愧疚利用的人,原来一直在骗自己?”

“闭嘴!”朱厚熜一个茶杯摔过去,那茶杯却没有砸到陆炳,而是砸到墙上,摔了个粉碎。

房间里想起了陆炳的声音:“我去看看关在牢里的那些大臣,李正的事情你自己好好想想。”

“李正!”末了,朱厚熜将桌上的茶具尽数置于地上,脸上是掩不住的怒意,“你若是如此,就别怪我无情!”

之后几日,朝政大动,左顺门事件伤了不少大臣,虽然后来被锦衣卫放出来了,但是任然还有十几个重伤身亡。

三朝元老杨廷和第二日就被罢官回家。朝中原来的护礼派不少人也因为这件事变得心灰意冷,纷纷也递上了肯辞的奏折。皇上并没有挽留,一一准了。

因此以后,整个朝堂也算是大换血,新帝威严也由此确立。杨廷和走后,内阁之位空缺,新帝任命由张熜接替。

这几日朱厚熜上朝的气势都于平常不同,更加的威严霸气,锋芒毕露。

杨廷和的退出和朱厚熜的胜出于李炎来说应该会松一口气,但是他却更加不放心,平时他在朝上的位置都比较靠后,前几日朱厚熜借问西北农民赋役之事将自己安排到正三品文官该站的位置。在朝上群臣讨论的时候还时不时地问问自己的意见。在寻常人眼中看来,这是一种荣宠,在自己看来却有点受之有愧。

正所谓无功不受禄,自己平白无故受到这样的嘉奖和重视,只是让李炎更加忐忑不安。这个年轻的君主的心思,现在他已不敢轻易揣摩。

“对于蒙古大军不断骚扰我军的情况,李大将军有什么高见?”朱厚熜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微微倾了头,缓缓地问道。

李炎收起刚刚的心思双手一付,道:“蒙古经正德先皇一战,已经不敢大肆进攻我朝,骚扰边境村民也只是想得到一点好处,皇上不如找使臣前去商谈义和之事可免此忧。”

朱厚熜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并未评价。

此时朝下有一名四品小官远远站了出来,虽然位置远,声音却很响亮,贯彻整个大殿:“蒙古蛮夷,虽远必诛,若我们此刻求和,他们还以为我国新帝登基,国势衰弱,反而会得寸进尺,臣反而认为应该起兵征讨!”

“那爱卿觉得此事谁最合适?”朱厚熜脸上挂着笑意问道。

“臣认为李大将军曾随先帝出征并大举获胜,此次若由李大将军再次挂帅出征,必能旗开得胜,彰显我朝盛名!”

朱厚熜笑看着底下的李炎问道:“爱卿,你意下如何?”

“臣定不辱使命。”李炎行礼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