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黎明之武悼天王
字体: 16 + -

第三十二章 立国

    tue dec 29 23:08:04 cst 2015

    冉闵苦苦等待了一个多月,徐光等人终于回来了。当冉闵知道他们回到邺城后,早早地带着人马在皇城门口迎接他们。徐光等人风尘仆仆,只是并没有欣喜的颜色,冉闵心中已经有了几分明白。

    刚见到冉闵,徐光急着将江南之行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徐光还想详细地说下去,冉闵摆了摆手,说道:“军师辛苦了,先好好歇息,随后一并商议。”

    午后,冉闵将一班心腹的谋士和武将统统叫到了议事殿,见众人都来齐了,于是请徐光详详细细讲述江南之行的情况。

    徐光想了想,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于是先给众人施了一礼,歉疚地说道:“在下有辱使命,没能完成大帅和诸位交予的任务。”

    冉闵安慰道:“军师不必自责,晋室到底是什么情况。”

    徐光有些沉痛地说道:“诚如诸位将军所言,晋室偏安一隅自得其乐,根本无心北伐。那晋帝也是整日寻欢作乐,无暇理会朝政。我苦等十多日,想尽办法,疏通各条门路,才得以上殿求见晋帝一次。”

    “如今晋室是王坦独揽大权。这王坦本是江南士族大家之后,可却无半点高远洒脱,只贪图一时的荣华富贵,仗着与晋帝的妻舅关系,也是欺压群臣打击异己。朝中主战一派无不受到王坦压制。”

    “那日入朝觐见晋帝,我历陈我等在北地转战于晋室之意义,并表达了我等愿奉晋室为正宗,并为晋室前驱的诚心。只是晋帝对此根本漠不关心。那王坦更是率领群臣对我等语含讥诮,颇为不敬。言外之意我们北地汉人的力量微不足道,无非是被北地无立锥之地而想寻找靠山。王坦更是坦言如乞活军走投无路可放下武器往江南避祸,但要晋室北伐是万万不能的。”

    “群臣中主战之人也是敢怒不敢言。一场朝见弄得不欢而散。我后来又私下多方疏通,然而终究是无功而返。”

    徐光一五一十地讲诉着江南之行。众人已是怒不可遏。冯武大骂道:“好个昏君,如此不思进取,当初晋室置我等北地汉人于不顾,仍凭胡人宰割,现在竟然还是这般无耻,甚至更甚过往。这样的帝王正宗还要他干嘛。”

    众人也是大骂不止。

    冉闵倒是很镇定,他摆了摆手,问徐光道:“见到恒温将军没有?”

    徐光说道:“见到了。恒温将军对乞活军甚是关心,详细询问了这些年来我等转战北地的情况。恒温将军对我乞活军表示钦佩。他还让我转达对大帅您的问候,还说希望有一天能与您联手共击胡人。”

    “只是他现在也是身不由己,在朝中深受压制。如今他被夺去兵权,几乎成了赋闲之人,他也甚是感慨。恒温将军坦言,江南的乌衣豪门,本是北方中朝的衣冠翘楚,南渡后成为侨姓士族,渐渐形成源远流长的豪贵家族,其子弟凭藉世资坐取公卿,维持家族的势力。纵然皇帝可以把寒人封官赐爵,却无法封他们为士族,因为那是世世代代的传承,不是一道圣旨可以改变的。”

    “对世家大族来说,谁做皇帝没有问题,至紧要是保存家族的优越地位。他们关心的是家族的延展,非是朝廷的兴衰。所以说在晋室的世家子弟中,要找忠臣难比登天。”

    众人听了皆十分沮丧,倒是冉闵似乎不为所动。他说道:“我早说过,凡事最终都要靠我们自己。既然晋室靠不住,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索性好好做我们该干的事。”

    众人一听,又来了精神。冯武大声说道:“大帅说得对,我们就该尽快立国,号令北地汉人攻击胡人。”

    徐光说道:“是的,事不宜迟,此事还须抓紧。”

    这一回没有人再反对,众人纷纷附和表示同意。

    冉闵点了点头,说道:“军师和冯武将军言之有理,我们就这么办。当年魏武帝建都于邺城,我看我们国号就叫大魏,这样于汉人更有号召力。”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徐光说道:“我看还要搞个盛大的登基大典,以昭告天下,鼓舞人心。我看下月十五日是黄道吉日,甚是合适,离现在还有半月,我们也好准备。”

    冉闵点了点头,他说道:“如今南方晋室有皇帝,我们在北地邺城虽然立国,但总有相冲突之处,我想我还是不要自称皇帝了。”

    徐光沉吟了一下,说道:“大帅说得也是,我看不如称呼为天王吧,以显大帅英武神勇。”

    众人都觉得甚为合适。

    冉闵也点了点头,他突然站了起来,来回踱着步,思考着什么,然后说道:“如今五胡已结盟组成联军,各地胡人又掀起一股残杀汉人的风潮,我们必须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众人盯着冉闵。冉闵来回踱着步,思忖了一会,冷笑一声,脸上泛起一股杀意,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要颁布杀胡令,号召天下汉人奋起斩杀胡人,我们自会许以高官厚禄。”

    众人大惊。徐光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帅,杀胡令是对所有胡人吗,也包括平民百姓?”

    冉闵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

    徐光有些犹豫地说道:“是否过于暴烈了,这毕竟不是我们汉人一贯所为。”

    冉闵说道:“世易时移,如今和以往大不一样。这些年汉人惨遭屠戮,比之晋室南迁之时,汉人已经是十余二三,而胡人却是人丁兴旺,蒸蒸日上。眼下五胡结盟,胡人又蜂拥残杀汉人,此时退缩只怕今后万劫不复。单靠乞活军是保护不了所有汉人的,我们借着大魏立国,号召天下汉人奋起杀胡,也是力图天下汉人万众一心,共抗外敌。汉人唯有觉醒和团结起来,才能战胜胡人。”

    冉闵接着说道:“此事不用再议了,就这么定了。”

    九月十五日这天,冉闵终于迎来了登基的日子,这也是他昭告天下大魏立国的日子。

    他没有把登基仪式放在邺城的皇宫,而是放在了邺城郊外。在这里,他命人磊起了高高的祭台,上面整齐摆放着香案和各种敬天的物品。

    这一天秋高气爽,长风万里,林立的旗帜迎风飘扬。高大的旌旗上大写着雄浑的“大魏”字样。严整肃立的乞活军战士盔明甲亮,一排排整齐排列着。而外面是密密麻麻从各地赶来的百姓。

    冉闵换上了庄重华丽的帝王服饰,他一步一步沿着台阶缓缓登上祭台。来到祭台顶上,冉闵恭恭敬敬地点燃香烛,祭拜天地。

    仪式过后,冉闵朗声说道:“现在我昭告天下,我大魏正式立国。众位健儿,众位百姓,希望大家记住,今后,这里就是我们汉人的家,不管你来自何方,无论是从南地还是北地而来,只要你是汉人,这里就有你们的一席之地。”

    “自晋室南迁,胡人入主北地,我们汉人流离失所,失去了我们的家园,失去了我们的根基。可是,我们没有忘了这片土地,这些年,我们乞活军奋力厮杀,终于又重新夺回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土地。”

    “你们会珍惜和热爱这片土地吗!”

    台下响起了山呼般的呐喊“会!”“会!”“会!”

    群情激昂着,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只有奋力地呐喊着,有的人已经热泪盈眶。

    冉闵接着说道:“你们都知道,我曾经被胡人收养,也曾是一名胡人,可是这让我更看清了胡人的血腥和残暴。我曾经也以为无能为力,可是事实让我知道,唯有奋起反抗,才能挣得一条活路,自我加入乞活军,我更深信这是唯一的道理。如今我已复我冉姓,我已找回我的根,我希望我们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

    台下的人们又一次欢呼。

    这时司仪走过来,大喊:“让我们跪拜大魏天王。”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纷纷跪倒,人们虔诚地山呼万岁。

    “大魏天王万岁!大魏天王万岁!”

    高呼的声音响彻云霄。

    冉闵微微扬起头,长风吹拂着他的面颊,他感到今天的阳光分外的明亮,他微微闭上了眼,享受着人们对他的朝拜,那山呼万岁的声音既遥远又亲近。

    一幅幅画面从脑海中闪过,幼年悲惨的骨肉分离,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和骊音在一起的美好时刻,战场上血腥的厮杀,两脚羊悲惨的命运,骊音惨遭毒手的那一刻还有为她复仇的快意。都过去了,不管怎样,现在他是大魏天王,只要他还在,只要银枪还在他手中,他就要拯救这片土地,他就要为汉人带来和平。

    冉闵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平身,四周再次安静下来。

    冉闵拿出早已预备好的“杀胡令”,朗声说道:“过去,我们被胡人无辜宰杀,沦为口粮。现在,我们要以血还血以暴制暴。这是大魏第一道圣令――杀胡令,我们要所有人拿起刀枪,向胡人讨还血债。”

    人们静静听着,他们感到血脉偾张,顷刻间又想起震天的欢呼声。

    冉闵朗声念到:“大魏圣令――杀胡令:自古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然诸胡逆乱中原数十年,其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今闵受命于天,立我大魏,乃昭告天下,凡我汉人皆有屠戮胡族之义务。内外六夷无论敢称兵杖否皆斩之,凡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传檄境内,敕各地汉人布衣、兵士奋力杀胡

    闵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如九州各方道合者举义共赴戮胡。必可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冉闵话音还未落,台下已经响起了疯狂的呐喊。压抑在人们心中杀戮的意志被疯狂释放了出来。汉人已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只是千百年的教化,已经让他们不再习惯血债血偿。而杀胡令告诉他们,对于禽兽一样的仇敌,原来是可以这样复仇的。伟大的汉人从来没有惧怕过胡人的杀戮,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血腥意志再次复苏,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向胡人展开疯狂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