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剑客与白书生
字体: 16 + -

第五十七章洞仙居

    九州天下,若论藏剑唐国青山的剑阁当属第一。不过若论藏书,天下间绝无一家能比的上江陵书院藏经楼。

    藏经楼号称囊括世间典籍,不过外人可能有所不知,这藏经楼并非单指一座楼阁,而是指书院中一主四副五座藏经楼,其中最为人知便是那座主楼。

    巍峨九层楼,藏书百万卷,说的便是这座藏经楼,除却书院本身的原因外,如此海量的藏书,也是天下士子对进入书院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也是宁浩然对于书院心驰神往的原因之一。

    他自幼便喜爱图书,如今到了书院,一有闲暇便爱待在这藏经楼中。

    此时藏经楼三楼

    一人在纸上飞速落笔,与往常有些不同,他今日并非在看书,而是在抄书。

    二十遍的《大学》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

    直到停下笔来,活动了下手腕,抬头一看,天色已近黄昏。

    这时候突然一个人冒了出来。

    “你这家伙,果然在这。”

    黄霞拍了下他的后背,转到他身前笑道。“抄书闷坏了吧。”

    “你怎么有空来这,功课做都完了?”宁浩然一边整理纸笔一边笑道,不用猜他便知道是黄霞来了。

    话说这黄霞与他倒是有缘,一个是院试榜首,一个恰好排在末位,进了书院后恰好又住在同舍,二人很快便熟识。

    他待人宽厚友善,黄霞的性情洒脱,俩人相处的也甚是愉快。

    “做完了,做完了,今天是木兄的生辰,特意请了我们俩,等你一同去呢。”黄霞像是嫌弃宁浩然唠叨一样。

    “原来今天是木兄生辰,我抄书倒是抄糊涂了。”这时宁浩然才想起来。

    不等宁浩然细说,黄霞拉起就要往外走,“走吧,走吧,木兄和方兄还在楼下等嘞。”

    二人快步下了藏经楼,楼下果然还有另外俩个士子在等他。

    “黄兄,宁兄。”宁浩然与黄霞一齐下了藏经楼,对面俩人迎了过来。

    “木兄,方兄,二位久候了。”宁浩然道。

    这二人一个唤做木子文,另一个叫方锦瑞,也是同室舍友,就住在黄霞与宁浩然边上,今日便是木子文的生辰。

    “哈哈,还以为宁兄来不了呢。”方锦瑞笑道。

    “还是黄兄面子大啊,京城好些豪门贵族相邀宁兄都没去,今天倒是来给我庆生。”木子文拍了黄霞的肩膀笑道。

    “二位说笑了,今日在抄写那《大学》,倒是来迟了。”宁浩然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无妨,无妨,倒是那抄书若不是野老订下的,我也想帮宁兄抄写几遍。”木子文有些不忿的道:“那郭淮安仗着一身辩术,颠倒黑白。若不是宁兄站了出来还不知道他要把芈师污成什么下作模样。”

    这木子文虽不是楚人,不过对芈师的敬仰之心,即使是在楚国也是少有人及。

    “我书院之辩百无禁忌,却被一些小人,当做诛心之所。”黄霞也是有些气不过。

    木子文也是颇有些懊恼的说道:“说来惭愧,当时我等竟被他那番给镇住了。”

    “郭家老爷子与芈师政见不合朝野皆知,如今老爷子退隐,郭淮安作为后辈非议几句倒也正常,不过此人的言辞犀利非常人所及,辩术之强怕是早已冠绝我等诸生了。”宁浩然也是叹道,对于此人他也知之甚少,不过仅从他言辞中也能感受到此人绝非等闲易与之辈。

    “好了,且不说他了,方兄在洞仙居订了位置,快快过去吧。”黄霞走在最前面催促道。

    “这家伙倒是猴急,一准是想见棋艺姑娘了。”方锦瑞打趣道。

    几人也跟了上去,不一会便出了书院。

    ........

    城南洞仙居,

    一行四人行至此处,天幕恰好黑了下来,不过洞仙居却是一片灯火辉煌。

    各色灯盏悬挂将门口映的透亮,穿着光鲜体面的王孙公子络绎不绝。

    邻进了看,就连招牌上洞仙居几个大字仿佛都透着一股柔媚的感觉,令人流连忘返。

    四人也是不由也是驻足了一会才进洞仙居,看到这洞仙居如此华丽李文台不禁叹道:“这洞仙居果然非同一般,这次生辰让方兄费心了。”

    “木兄说的那里话,你初来楚国,我们自然要尽地主之谊。”方景瑞笑道。“今天便让你见见这楚国士子最爱的场所。”

    一进洞仙居便仿佛与外界隔绝了一般,琴音缭缭,动人悦耳,也给人带来一丝清雅之感。

    如此清雅宁静之感,在这青楼风流之所实属难得,正是这份难得才让这洞仙居不同于一般青楼。

    四人听着琴声边走边看,着眼之处尽是嫣红翠绿,曼妙身姿,如此产所怎么能不使人流连忘返呢。

    不过这时候之前嚷嚷着快些来的黄霞,脸上却渐渐红了起来,一旁的宁浩然脸色也是颇不自然。

    看他们的模样方锦瑞不禁打笑道:“宁兄,黄兄,你们俩不会没来过这种地方吧。”

    “这风月之所宁某确实是第一次来。”宁浩然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黄霞干脆不搭理他,昂起头自语道:“哼,我和你们不一样,我是来找棋艺姑娘切磋棋道的。”

    听黄霞说话的语调,几人不禁失笑,不过以黄霞那嗜棋如命的性子到也不是不可能。

    这时候一个侍女模样的姑娘迎了过来,福了一礼后道:

    “方公子,您来了呀,您订的厢房在二楼,请随我来。”

    “有劳青儿姑娘了。”方锦瑞在这里倒是熟络的很。

    不一会几人跟着青儿来到二楼的一处僻静厢房。

    这厢房用红木装饰,颇为雅致,还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放着一张圆木桌上面摆着各种吃食颇为精致。

    几人进了厢房,青儿先把窗户打开。

    窗外的景色,一轮圆月高悬,月光皎洁,映射在湖面上。透过窗去正能看见,湖中月与天上月相互辉映,加上湖面上的几艘游船,却是美仑美奂。

    “几位公子请慢用,青儿先告退了。”说完便退了出去把门带上。

    厢房清雅宁静,有又琴声入耳,酒菜可口,窗外的景色怡人,几人很快便打开了话匣子。

    李文台先举杯道:“大家都知道李某是个唐人,虽然有幸进入书院,不过我知道在楚国,即便是在书院也有好一些同窗不待见我们唐人,不过我也没在意,幸运的是能在书院结识诸位,虽然只是一个多月,但我能感觉的出来诸位都是真心拿我当朋友的,话不多说,我先干为敬。”说完举杯一饮而尽,少了一些书生气,倒是多了几分豪气。

    他是唐人,独自一人来到这楚国都城,人生地不熟,这段时间下来感触分外良多,看着船外那一轮明月不自觉的便触动了心事。

    “这家伙,到现在看他喝酒的架势,我才信他是唐人,干了。”黄霞笑道。

    “木兄,以后便再也不要说在楚国没朋友了。”宁浩然道。

    “哈哈,我可不管你是唐人还是楚人,不过只要你把卧室打扫干净,我们便是朋友,不然可没什么情面可讲。”方锦瑞笑着喝着酒威胁到。

    “去你的。”木子文起身便要打他,方景瑞敢忙跑开。一时间厢房里充满了笑声。

    几人观赏湖光月色,吃着美酒佳肴,倒是其乐融融。

    .......

    青儿刚从二楼厢房下出来,便见到着同为侍女的小红低着头着急的往下走,二人撞了个正着。

    “青儿姐姐,不好意思,对不起。”小红连声抱歉道。

    “不妨事,不过怎么低头走的这么急,这是要去哪呀?”见她神色匆匆,青儿问道。

    “还不是三楼那几个书院弟子,现在我要去趟棋艺姐姐那。”小红抱怨道。

    “怎么回事,这书院的学子倒是有意思,扎堆往我们洞仙居来。快跟姐姐说说。”青儿倒是有些意外。

    小红压低了声音凑过去对青儿说道:“刚刚在厢房外,我听到那几个书院学子说要挑战棋艺姐姐,我看八成是想砸棋艺姐姐的招牌。”

    “大惊小怪,不就是下棋吗?不用慌,我在洞仙居这么久了,还没见棋艺姐姐输过,即便是书院弟子,多半也不是对手。”青儿笑道。

    洞仙居有琴棋书画四艺花魁,这棋艺姑娘便是其一,虽然身处青楼,棋力之高却是极为罕见,在洞仙居与人对弈从未败过,如今已然成了洞仙居的一块招牌。

    看着青儿不慌不忙,小红焦急的说道:“不一样,这次的对手和以前都不一样,这次要和棋艺姐姐下棋是那棋圣世家的后人,有小国手之称的徐星友。”

    “青儿姐,先不跟你说了,我得去给棋艺姐姐提个醒。”小红说完便着急的走了。

    ........

    穿过洞仙居,其后是一片小湖,相传曾有仙女在此湖沐浴。

    故而得名落仙湖。

    如今洞仙居的花魁们便住在落仙湖的花船上。

    小红登上了一艘花船,敲响了内阁门。

    “请进。”

    阁内一位白衣女子正坐在榻上,当手捧着一本棋谱,应该是在复盘。

    “是小红来了啊。”虽然是和小红说话,不过她的注意力都在棋盘上。

    “棋艺姐姐,有人要砸你招牌!”小红急走到棋艺对面,坐下道。

    “噢,这是怎么说?”棋艺合起棋谱看着小红道。

    “是我在楼内厢房里听到的,那个有小国手之称的徐星友,今天要来跟你对弈,看样子是志在必得定要胜你。”

    “这不就是要砸你的招牌”小红气鼓鼓的道。

    “要不这样,你今晚想个法子,就算躲过去了。”

    “你个傻丫头,净出瞎主意。”棋艺用棋谱轻轻敲了一下小红的额头道。

    “你来洞仙居多久了,见我输过吗?”

    “可是,他们都说那个徐星友可厉害了,是棋圣世家的后人,还被叫小国手呢。”小红摸了摸头委屈道。

    “棋圣世家,你刚刚说那人叫什么名字?”棋艺问道,听到这四个字的眼神凝重了几分。

    “徐星友。”

    “果然是徐家。”棋艺叹道,下意识把手里的一颗棋子捏紧了些。

    “好了小红,姐姐知道怎么做了。”

    “这回谢谢你啦,明天给你做好吃的。”棋艺刮了刮鼻子小红道。

    “好啦,你先去忙吧。”

    “那我走了啊。”小红一蹦一跳开心的走了。

    小红走后棋艺放下了那本棋谱。

    ........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