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臂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紧张建设

    sat jun 11 04:37:14 cst 2016

    参加旁听的苏联军官们也对李坤的机械化作战理论的巨大威力给震惊了,在和李坤多次探讨之后,将李坤的机械化集团作战理论上报给了苏联红军总部,引起苏联红军总部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李坤还向苏联方面提出了车辆维修机械化、弹药运输、给养运输机械化、油料运输机械化、火炮自动化的方案,希望苏联方面在研发出有关特种车辆和自行火炮后,能够提供至少三个机械化集团军的装备供给中国红军。

    作为回报,李坤还将导弹的设计原理提交给了苏联方面,其中包括地空、地地、反坦克等导弹型号。李坤还告诉苏联方面,他对如何将大型弹头送出大气层,然后返回地面攻击远距离目标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设想。为了加强和李坤的联系,苏联方面爽快地答应了帮助李坤加强东北红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所有要求,同时,苏联方面有增派了200名军事人员和10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红军东北根据地进行考察和工作。这次的军事人员级别很高,全部是军官,带队的是朱可夫同志。这些军事人员将实地观察红军对日作战情况,并试图对机械化作战理论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而工程技术人员则是协助李坤在齐齐哈尔建立一个专业的军工技术研究所。李坤从沈阳以及全国各地招募了300名大学生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将和苏联派来的人员一起组建军工技术研究所,先期将由苏联人员对中方人员进行帮传带,此后将逐步有中方人员独自开展有关军工技术的后续研究。当然,苏联方面不可能无偿援助李坤和东北红军,苏联方面的条件是李坤必须指导苏联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导弹技术的研发。

    李坤在齐齐哈尔建立了一个化工生产基地和化工研究所,在化工研究所中有一个绝密实验室,主要是开发各种化学武器。李坤的想法是,不首先使用化学武器,但是一旦敌人开始使用化学武器,李坤必须以更先进的化学武器予以还击。李坤还在齐齐哈尔远郊划出一片军事基地,集中了一些高级科技人才,已经开始进行核武器的秘密研究,为了应付核武器研究所需的海量数据运算,李坤还设立了一个电子实验室,进行计算机的研制。而化工研究所也为了配合核武器的研究,正在开发多种高性能材料。所有这些核心部门,李坤都交给李民负责,李民则在特战部队中抽调了一些老的红军骨干具体负责这些核心部门的内层安全保卫工作,外层则由红军主力部队调集两个团的兵力进行安全保卫。

    李坤下令兵工厂生产了大量雷达指挥高射炮、高射机枪、雷达,组建了两个防空师,其中一个防空师负责重要工厂和研究所的防空,另一个防空师则随军承担作战任务。

    在控制了沈阳后,红军收缴了奉军的200多架飞机,由于大部分奉军飞行员跟随奉军主力撤回了锦州,所以,李坤只能将这些飞机暂时封存起来,派出500人到苏联学习飞机驾驶和空战技术,所以红军的空军部队一时半时之间还是空白。但是,李坤已经安排工程技术人员秘密研制出直升机的样机,在直升机上装载了两门火箭炮、两门机炮,正在抓紧进行测试和技术完善。该技术也是绝密,没有通报给苏联方面。

    十一月中旬,李坤对红军和抗日义勇军的驻防进行了调整,以抗日义勇军为主力重点驻防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三个大城市,其中沈阳和长春各驻防两个师2万多人,哈尔滨则驻防一个师1万多人。红军主力两个军分别驻守辽阳和辽源,一个机械化军则驻守四平。为了加强几个大城市的防空能力,李坤又组建三个抗日义勇军防空团,每个团配备200门雷达指挥高射炮和400挺高射机枪,分别防守沈阳、长春和哈尔滨,这三个防空团,主要由红军骨干带领新参军的战士组成。至此,东北红军主力部队人数已经扩至将近15万人,抗日义勇军则达到6万人。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大本营开始密切关注起东北红军和抗日义勇军的行动,并派出大量情报人员收集红军和抗日义勇军的各方面情报信息。李坤为此特地将胡道明、胡道炯二人从红军华东方面军调来东北,一方面加强对日情报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李坤还特地亲自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化了几天时间制造出十几台无线测向仪,以监测各方势力的地下电台。胡氏二兄弟在特种战士的配合之下,用了仅仅两周周的时间,就将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平、辽阳、辽源、齐齐哈尔等地活动着的地下电台全部清理出来,凡是日本特务,一律关押审讯,国民党和奉军的特务人员则收缴武器和电台礼送出境,对于外国的特务人员,则除了苏联特务人员之外,其他各国的特务人员也是收缴武器和电台礼送出境。

    这次清理地下电台的行动,将日本人在东北的主要情报网络彻底摧毁,抓获了200多名日本特务,收缴日本电台15部。将300多名国民党、奉军和国外情报人员礼送出境,收缴电台20部。而苏联在东北的十几个地下情报点也被挖掘出来,这让苏联方面既尴尬又好奇,还特地派出5名高级情报人员来沈阳找李坤了解具体情况。李坤很大方地送给苏联方面一台无线测向仪,同时还将制造图纸一并送上。出于回报,苏联方面送给李坤一批间谍工具,这让胡氏二兄弟高兴了好几天。

    在李坤的亲自指导之下,工程技术人员还制造出一些无线电屏蔽干扰机、电台信号监听仪、电话监听仪、窃听器,大大方便了东北红军的情报收集工作。李坤甚至还利用电子实验室中的计算机,对截获的各方势力的电台信号进行破译,经过一个多月的不间断工作,成功破译了驻朝日军的电台密码、苏联人员和总部联系的电台密码、奉军和国民党方面的电台密码。

    李坤派出特战战士带着窃听器和电话监听仪等设备潜入朝鲜,针对驻朝日军进行了专门的情报收集,结合破译出来的日军电台密码,获得了大量的日军情报,基本掌握了驻朝日军和日本本土的动态。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李坤就得到了日军将于十二月份再次进攻满洲的情报,只是具体的日期一直在延后,最近似乎将进攻日期确定为十二月二八日。

    李坤一边调集主力部队备战,一边将不断参军的战士集中在齐齐哈尔和哈尔滨进行训练,同时和李超一起鼓励东北三省的工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整个东北三省的发展进入了快速通道。李坤李超还抽出大量资金,召集当地百姓和商人对各地的主要公路进行了拓宽和加固,既满足了部队机械化调动的需要,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党内对东北发展的路线定位问题,李坤还结合马克思思想理论,提出东北的经济政策是共产党领导下的计划经济为主体,各地的市场流通为补充。

    李坤还亲自带领化工技术人员合成出一些复合肥和农药,指导技术人员建造了一些化肥厂。为了引导农民进行科技种田,李坤李超将大片荒地集中起来,成立集体农庄,招收大量人员进行农业种植,由于已经进入冬季,集体农庄除了进行土地作业管理之外,就是修建各种水利设施,修建牲口棚和水塘等养殖设施。李坤告诉李超,今后的集体农庄将能满足东北红军的全部军需。

    李坤还加强了医药行业的建设,建造了一些西药厂、中药基地、中成药厂,修建了一些医院,既有位于大中城市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有许多村镇街道卫生所。李坤将东北地区的一些高级医务人员召集起来编撰教材,组织进行基础医务人员的培训,新建了一所西医药大学和一所中医药大学。李坤针对部队的需要,建成了一套由连队医务队、师级野战医院、红军总医院组成的部队医疗体系。

    由于工作实在繁忙,内容涉及面太广,李坤李超二人经过协商,组建了东北根据地政府秘书处,招收了许多专业人员和大学生,协助处理各项专业事务,同时成立了农业局、轻工局、重工局、林业局、畜牧局、统计局、卫生局、教育局、金融局、商业局、邮电局、机电局、电力局、化工局、交通局、警察局、对外贸易局、司法局、监察局等诸如此类的许多专业机构,领导东北的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李坤李超还协商决定,等打退日军十二月份的进攻后,将于1932年全面启动东北三省的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开展根据地的各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