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风云之赵构传奇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 岳飞投军

    wed dec 16 22:44:49 cst 2015

    完颜宗翰深知条件要一个一个地提,如果他一次性让赵桓断绝外援、交出马匹、交出兵器、交出粮食、交出府库, 那肯定会逼得赵桓起来拼个鱼死网破。他每次提出一个条件,总是让赵桓觉得只要咬咬牙答应了这最后一个条件,灾难就会过去了,所以赵桓一次次地妥协退让。

    赵桓还不知道,他每一次的退让得到的唯一结果就是下一次必须做更大的退让,直到无路可退。

    现在除了康王赵构以外,一切都已落入完颜宗翰的设计之中,一切都是按着完颜宗翰预想的方向在发展。已经成竹在胸的完颜宗翰马上就要实施他计划的第五步……

    康王赵构已经开了大元帅府,相州地界到处张贴出了招兵的榜文。

    汤阴县县城的门口,一群人挤在那里看榜,有人恐惧、有人哀叹、有人愤怒,更多的人既担忧又不知所措。

    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分开众人挤了进来,他个子不高,但身形相当壮健,宽额短脸,目光里透着凛然杀气。

    此人姓岳名飞,字鹏举,今年二十四岁。他挤到前面把榜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也不听众人的议论,回身挤了出去。

    第二天,岳飞打点了行装,把家里的事交待给弟弟岳翻和妻子刘氏,自己到相州第三次投军。

    负责招募义兵的是武翼大夫刘浩。岳飞一见刘浩,就自告奋勇地请刘浩给自己一个立功的机会。

    刘浩点了点头:“相州有一剧贼,名叫吉倩,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现在康王设大元帅府,意欲招降此贼,使其为国家效力。我给你一百骑兵,你可愿担此任?”

    “山林草寇,何足挂齿?岳飞现在就去,要么招降吉倩,要么提他的人头来献。”岳飞答应得非常痛快。

    岳飞带着一百骑兵出发了,日落时分到了吉倩的寨子不远处。岳飞命令所部扎营造饭,自己却带了四名健壮军士直接就往吉倩寨子里闯。

    那四名军士不禁有些胆寒,几个军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岳飞。

    岳飞到了吉倩寨前,大声喊话:“在下汤阴岳飞,大元帅府特派我来招安,请吉倩出来相见。”

    岳飞身边的四个军士一听心里都是“咯噔”一下,但也只好咬咬牙跟上。

    到了吉倩帐前,岳飞翻身下马,把缰绳往身边的军士手上一丢,道:“你们四个在外面等着。”说罢,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进了大帐。

    吉倩和几个头领都在帐中,两旁站满了手执明晃晃利刃的喽罗。吉倩见岳飞单独进来了,不禁感到有些意外:此人好大胆子!

    岳飞双眼直视着吉倩,他眼里那一股逼人的杀气不禁让吉倩心中一凛。他下意识地用手握住了腰间的佩剑。

    岳飞仿佛没看见,开门见山:“你们不辅佐国家,建立功名,反而苟活于草泽之间。我奉大元帅之命特来招安,这是你们转祸为福的绝好机会,不可再执迷不误。”

    吉倩和几个头领对望了一眼,然后对岳飞道:“我敬你是一条好汉。来人,摆酒。我们边喝边谈。”

    喽罗们摆上一张桌子,端来了酒菜,岳飞也不客气,端起酒碗,豪饮起来。

    吉倩道:“我们打家劫舍,攻掠州县,如今受了招安,只怕还是不免要成刀下之鬼吧!”

    “不会,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你们可戴罪立功。”

    吉倩闻言又看了看身边的几个头领,他们大多都向吉倩点了点头。只有一个头领显然不以为然,他摇摇头对吉倩道:“喽罗们当然无事,但朝廷岂会放过我们几个为首的?”

    “大元帅一言既出,岂会出尔反尔?”岳飞把话接了过来:“诸位的性命都包在岳飞身上。”

    吉倩正要答话,突然“刷”地一声,那头领抽出了利剑,趁岳飞没有防备往他头上就劈。

    岳飞出手之快远非寻常武士所及,他不避不退,反而把身形一进,左拳一格那头领右腕的尺脉,那头领的剑立刻被震得脱了手,岳飞的右掌“呼”地一下带着风声重重击在了他的脸颊上。

    那头领被打得一个翻滚跌落在地上,他刚想爬起来,却见岳飞早已拨出了佩剑,锋利的剑尖不偏不倚地正刺向自己的咽喉,要躲已经来不及了,吓得他把眼一闭,嘴里发出一声惨叫。

    过了片刻,他睁开眼睛,岳飞的剑尖稳稳地停在离他咽喉不到一寸之处。

    好汉住手!”吉倩喊道:“莫伤了我兄弟性命。”

    岳飞眼里又射出了逼人的杀气:“我只身前来,就是为了保全你们的性命,否则直接就带精骑掩杀了。你们几个自料在阵前胜得了岳飞么?此人却如此不识好歹,敢暗算我,叫我如何饶他?” 吉倩忙率另外几个头领跪拜在地:“好汉且放了我这兄弟,我们愿受招安。”

    第二天,岳飞带着吉倩的几百喽罗回到了大元帅府。刘浩大喜,当下请康王赵构亲自接见岳飞,给予嘉奖。

    赵构看了看眼前这个其貌不扬,但眼光里透着让人胆寒的杀气的青年,下令擢升岳飞为承信郎。

    宋朝的武职共有五十二阶,最高的一阶是太尉,最低的一阶是承信郎(相当于现在的副班长)。此时的赵构万万不会想到,眼前的这个青年,会在今后的十几年里经历大小二百余战,凭战功从这最低的一阶,一直升到最高的一阶。当然更不会想到,此人将成为宋朝的中流砥柱,成为自己的最可靠的依赖和自己最大的心病。

    相州的大元帅府集结了一万军兵,是由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所招募的义士、信德府勤王之兵、大名府救河东之兵以及从太原、真定、辽州溃败的士兵凑成的。

    靠这一万人肯定是解不了东京之围的,康王赵构又传檄河北,号令各州各郡的守臣、将领起兵勤王。并密谕大元帅府定于十二月十四日从相州出发至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按各州郡路程远近,赵构分别限令他们于十二月二十日后至正月三十日以前赶到大名府会合。

    为隐蔽行军意图,大元帅府众将商议,先派前军统制刘浩率部前出至浚州(今河南浚县)、滑州(今河南滑县)。作为疑兵,吸引住金军,掩护赵构率主力东渡黄河。

    十二月五日,岳飞跟随刘浩出师浚、滑,一路大张旗鼓,摆出一副欲从浚州渡黄河南下救援东京的架势。

    十二月十四日,天气再次转寒,黄河结了冰,大元帅赵构和副元帅汪伯彦率领军队履冰渡河。十五日开进了大名府。赵构在大名府一百等待河北各州郡的勤王之师前来会合,一面派人去打探东京城的消息。

    完颜宗翰此时也在打探赵构的行踪。除了康王赵构以外,全部赵宋皇室成员都被围在了东京城里。完颜宗翰决不能放过赵构这条漏网之鱼,因为这关系到他整个计划的成败。

    完颜宗翰现在要实施他计划的第五步了。

    晚上,赵桓在皇宫中焚香祷告,祈求上苍怜悯,列祖列宗保佑。他虔诚地许愿,只要大宋能平安度过这一场劫难,自己今后一定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勤政爱民、容纳直言、力戒骄奢。

    有太监来报,金国使节萧庆求见。

    赵桓心里又是一紧,忙道:“快请。”

    萧庆进来见过礼,给赵桓呈上了一份文件。赵桓一看,竟是自己在今年二月与金国议和时的誓书。

    誓书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向金国献纳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百万匹;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萧庆微微一笑:“皇帝此前允诺的割地纳款之事无一兑现,失信于我大金国,终于招致我大金国出师吊民伐罪,两国生灵涂炭。”

    赵桓忙道:“失信之事,朕己深自刻责,致生灵涂炭,乃朕之罪。”

    萧庆道:“皇帝既已知过,更当履约践言,不可再失信于大金。”

    赵桓道:“朕自当履行前约,只是所须金银绢帛数额巨大,仓促之间恐无法筹集,请致告二帅,乞宽限时日。”

    萧庆道:“大宋民殷国富,这区区小数又何足挂齿。莫非又要失信?”

    赵桓道:“朕岂能再失信于大金!但所须金帛实在不是小数,贵朝已经检视了京城各库府,应该知道朕所言不虚。”

    萧庆又笑了笑:“如金帛确实一时间筹措不齐,皇帝可先倾其所有交纳,以示诚意。国相元帅和太子元帅如知皇帝之诚意,萧庆可以代为乞请。”

    赵桓见萧庆语气有了缓和,仿佛又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朕即下诏根括全城金帛,输纳于二帅军前,以示决不失信之意,请二帅勿疑。”

    萧庆话峰一转:“还有一事,皇帝只要不失信,只举手之劳便可办妥?”

    “何事?”赵桓问。

    “誓书中允诺割让两河之地,可至今除了大金以兵攻克的十几个州郡之外,其余二十几个州郡均未交纳,皇帝只须下一纸诏书,命这些州郡的守臣打开城门交割即可。”

    “啊?!这——”赵桓闻言浑身不禁一震。

    “皇帝莫非又要失信!”萧庆的语气变了。

    “不、不,这——朕、朕、朕恐各地守臣不奉诏!”赵桓结结巴巴地答道。

    “哼!是各地守臣不奉诏还是皇帝又要背信弃义不肯下诏?”萧庆厉声道:“大金已攻破东京,现在敛兵不下,乃是为了保存赵氏宗社,全活一城无辜生灵。皇帝如若不肯,二帅难道不能以兵去取?河北、河东二十几个州郡我大金铁骑反手之间就可一举荡平。不过是不愿两河黎民遭兵火蹂躏。

    如果皇帝不怜悯这二十几个州郡的苍生,二帅又何必心存仁慈?”

    “不、不、不,朕岂能不怜悯无辜生灵,只是此举事关重大,须召大臣共议,委派得力重臣……”

    “那就请皇帝速召大臣商议,二帅立等回音。”

    朝廷重臣很快就被召进了殿里,萧庆退到殿外等候,他早已胸有成竹,宋朝君臣此时哪里还有反抗的能力?

    果然,赵桓君臣很快请萧庆入殿,宣布了他们的决定:以中书侍郎陈过庭、防御使折彦质为割地使,马上出京办理割让两河之地的事宜。又拟派三十几个大臣拿着赵桓的割地诏书分头前往各个州郡,给当地的守臣传诏,命他们停止抵抗,开门献城。

    萧庆笑道:“皇帝圣明,两河的黎民百姓必当感戴皇帝的再生之德。只是两河守臣之中,恐有心存侥幸、抗命不从者,国相元帅之意,可将两河守臣的家属暂时送到军营之中,待分割地界完毕之后送回。未知皇帝圣意以为如何?”

    赵桓闻言,环视立在两旁的大臣,他们一个个面色凝重,有的低头无语,有的强压着愤怒。赵桓叹了一口气:“可命开封府召集两河守臣的家属,送往大金军前。”

    萧庆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还有一事,康王赵构在浚、滑一带又启兵衅,不知皇帝圣意以为如何处置?”

    赵桓道:“康王在外,不知两国通和。日前派曹辅前往寻找,曹辅未寻到康王就擅自回京,朕已严加申饬,责令其再出京寻找。”

    萧庆道:“皇帝还是早一点让康王回京,以免因此毁了两国和议,到时后悔莫及。” 十二月十日,赵桓下诏,选派欧阳珣等三十六位朝廷官员去河东、河北各州郡传诏,办理割让土地事宜。开封府集合各地守臣的家属送往金营作为人质。

    诏命刚下,欧阳珣立即上书抗论——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并请求赵桓立即召集群臣重新商议。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