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大帝
字体: 16 + -

第四章 书信一封

    翌日。

    早饭刚过,元正和刘伯便来了火头房这里。

    火头房周围,飘散着一股剩菜剩饭的味道,亦有一股生肉的腥味。

    已经下令让火头军这几日好生准备,考虑到当下自己掌权不稳,元正决定还是亲自来这里看看。

    火头军的将军叫王越,是一个五十多岁,有些微驼的老汉,脸庞黝黑,皱纹连成长串,一脸的沧桑之相。

    灶台上,砧板上剁肉的声音锵锵之声不绝于耳。

    王越见到元正,微鞠了一躬,含笑道:“少将军大清早来这里,是不是担忧我火头军办事不力?”

    元正没有生气,寻常而言,火头军在军伍中的油水不少,可话语权不大。

    “哪里的话,只是张仁凤过几日还要来,五千多张嘴,对于你们来说,可是辛苦活儿。”元正笑道。

    身为火头军的主事人,王越不懂行军打仗,他要做的就是准时准刻的将吃食做好,不能让将士们饿了肚子。

    王越憨厚笑道:“我二十岁就成了一名火头军,也见过不少大场面,这几年只是上了年纪,很多事力不从心了,可五千多张嘴,我还是能照顾到的。”

    元正很年轻,在军心溃散的情况下,他无法了解每一位将军的品性。

    如今来到这里,应当是对王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故此,他姿态放得很低,轻声说道:“还望王老将军不要介意,这是我第一次身处军伍之中,又是主事人,自然有些小心谨慎,如有伤害到王老将军感情的地方,还望大人不记小人过。”

    火头军,都是一群厨子。

    王越也只是主厨加管事,被叫一声王老将军,心里也骄傲的紧,先前的芥蒂顿时一扫而空。

    “哪里的话,分明是少将军心思细致了些,我是个粗人,没读过书,很多事都不懂,言语直接,少将军不要介意才是。”王越含笑回道。

    自从元正接管这支军队后,王越一直没见过元正本人。

    如今稍微接触了一下,以王越老道的眼光来看,元正身为庶子,多少还是有些底气不足。

    可转念一想,何尝不是局势所迫。

    其为人倒是真的不错。

    “那便辛苦王老将军了。”元正笑道。

    离开火头房后,元正并未在秋烟镇闲庭信步般的巡游。

    招安一事,对元正是一件大事,他心里紧张,甚至有一丝慌张,但不能表露出来。

    入夜,星汉灿烂。

    初春的夜晚,略微有些寒意,多是潮气所致。

    一只信鸽停在了窗外,鸣叫了两声。

    内阁里的元正,颇感意外:“我以为再过上几日才会来信,没想到这么快。”

    刘伯快步走到窗边,小心翼翼的取下书信,交给了元正。

    元正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打开信纸,细致入微的看了过去。

    刘伯在一旁候命。

    良久后,元正道:“有人的确告了我一状,贻误军机的罪过,还好,王府那边对于招安一事还算是体谅,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刘伯顿时松了一口气道:“不添麻烦就好。”

    元正看着刘伯,轻松问道:“刘伯不猜一下这封信是谁写的?”

    刘伯露出一口不算整齐的白牙咧嘴道:“应当是府将韩秀山的信,这次少爷舞象之年的历练,也是韩秀山主事,总不可能是武王的亲笔信。”

    秋烟镇剿匪对于武王是一件小事,一个庶子,也不会令武王亲笔疾书。

    元正起身说道:“也不是韩秀山的信,招安一事,虽然王府那边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但已经超出了韩秀山的权力范畴,这封信是陈煜的亲笔信。”

    陈煜,武王府的幕僚。

    武王的智囊。

    武王元铁山的军旅生涯中遇到过多次死战,都是陈煜帮其渡过难关。

    武王一派中,陈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信上怎么说的?”刘伯焦急问道。

    陈煜都惊动了,这次事闹得不小。

    元正将书信随手递给刘伯,淡然笑道:“都是一些不咸不淡的废话,多派些粮草兵马,也比这些强,唯一一句的重点就是如果招安成功,就去他那里交公。”

    刘伯看了一遍后,推测道:“陈煜既然负责此事,恐怕少爷这次成功将张仁凤招安后,到时会给少爷一个并无实权的虚职。”

    元正微微眯着眼睛,一语未发的摇了摇头。

    ……

    两日后。

    大清早上,便有哨骑来报。

    “禀告少将军,张仁凤派出使者来见。”

    元正微茫了一下,消息过于突然还有些没缓过神来。

    “让他进来。”元正应道。

    内阁里,一张简单的文案,一副简单的桌椅家具,古色古香,不算体面,也不算寒酸。

    “赶紧泡上一壶春茶,备上一桌子的菜肴。”元正对刘伯说道。

    刘伯知晓事情轻重,快步走向灶房,亲自督办。

    没过多久,那位使者就来了,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身形偏瘦,没有想象中的匪气,反倒是有几分书生气。

    元正走出内阁亲自迎接。

    “见过少将军。”张仁龙双手作揖柔声道。

    张仁龙是张仁凤的兄长,学问不大,却也有些学问,屋梁山的大小事宜,几乎都是张仁龙亲处理。

    元正单手邀请道:“前辈无需多礼,进来说话即可。”

    张仁龙入城后,大概扫视了一遍,秋烟镇的将士们具体多少,他也不好判断,也只是一眼之力,无法看到更多。

    可那面王旗是真的就行了。

    春茶已经泡好了,元正亲自给张仁龙倒茶,礼数周到。

    让张仁龙一阵不适应,心想元正哪怕是庶子,可也是武王的庶子,姿态也无需放的太低。

    不过倒是挺有人情味,也让张仁龙的心里宽松了几分。

    “我们已经决定招安了,当大当家的有个不情之请。”张仁龙道。

    元正应道:“有什么请求,但说无妨?”

    张仁龙正色道:“实不相瞒,我屋梁山总共八千余人,少数兄弟们的亲眷也在里面,拜入武王门下后,还希望少将军可以妥善的安置弟兄们的家眷,吃个饱饭。”

    “军伍之中的事,我们不甚了解,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令武王殿下挂念,也只能寄希望于少将军了。”

    元正也没去过武王府,作为庶子,他没有话语权。

    可以做出的承诺很少,心想这一次若是招安成功,也算是大功一件,到时以自己的军功去和陈煜扳手腕,也能谋取一些好处。

    “这理所应当,若是兄弟们后方都不稳妥,又怎会愿意披坚执锐呢。”元正诚声道。

    张仁龙道:“有少将军如此承诺,我便放心了,也望少将军莫要介怀于心,我们也是生计所迫。”

    元正无法做到和张仁龙坦诚相待,起码暂时不能。

    可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他和弟兄们谋得一个好去处。

    此番剿匪于元正而言,只是舞象之年的历练,但他是庶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历练,也需要落得一个好名声,各方人情都要照顾到。

    “既然来了,喝上几杯春茶,吃一顿饭再走,免得我背上一个怠慢客人的罪名。”元正柔和笑道。

    张仁龙在元正面前没有太多拘谨,也有许多不适应。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有着不符同龄人的老道。

    张仁龙是读书人,却做了土匪,自然不会讲究太多繁文缛节,况且以这少年的武道修为,若想为难他,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那就盛情难却了。”张仁龙柔和笑道。

    元正道:“这就对了嘛,以后大家都是自己人了,无需多礼。不知道仁凤前辈何时率众下山呢?”

    张仁龙道:“还得收拾两日,屋梁山里的大件不多,可零碎东西实在太多,收拾起来也挺不爽利的。”

    “那就好好收拾,下山之日,必盛情款待弟兄们。”元正爽朗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