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大帝
字体: 16 + -

第一章 内忧外患

    大魏王朝,青云郡,秋烟镇。

    绿草如茵,轻风细雨,最美人间四月天。

    元正站在秋烟的城墙上望向远处的屋梁山,纵然春意盎然,白雾氤氲,也一点都不美丽。

    “老话说得好,后娘养的,都是穿小鞋长大的。”

    “可后娘也没养过我,却给了我一双最小的鞋。”

    元正很惆怅。

    身为大魏武王庶子,元正一直都未曾去过武王府。

    他一直生活在东海娘亲的老家。

    十五岁,舞象之年。

    按照惯例,便要从军而行,沙场历练。

    寻常武将子弟的历练,都是主管后勤军需,或是打扫战场。

    元正是武王的庶子,这等轻松活,自然轮不到他。

    年初就被武王府将韩秀山从东海带来到这偏远的秋烟镇,交给了他两千军马,令他在屋梁山剿匪,时限半年。

    这本来是一个轻松活。

    当初给元正的情报,也是一股五百人的匪窝。

    可来了之后,略微刺探敌情过后,元正如遭雷击。

    屋梁山的土匪最起码有五千人。

    敌方人多势众,屋梁山易守难攻。

    秋烟镇地势狭窄,且无战略纵深之地,就是有,两千人去打五千人,元正没那个自信。

    城墙上,猩红色的“武”字王旗迎风猎猎作响,透出浑厚的底蕴。

    从东海来到秋烟镇,已有三月。

    若非这猩红色的“武”字王旗着实震慑了屋梁山的土匪,恐怕现在的秋烟镇,已然血流成河了。

    元正负手而立,远望屋梁。

    “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一瞬间变老的。”元正道。

    刘伯,刘春山,年近五旬,亦是来自于东海,追随元正而来。

    “派往武王府求援的令骑到现在也没回来,应该是留在了武王府不打算回来了,那边的人,成心是让三少爷死在这里。”刘伯摩挲着手说道。

    庶子,首先来路不正,来路不正的,天地不能容也。

    元正自然知晓这其中的名堂。

    手底下的两千军士,青壮汉子有八百人,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还不听使唤,多个小将军,表面上唯唯诺诺,令他们去刺探军情,派出碟子和敌方进行接触战,都是敷衍了事,不曾当真。

    且这两千军士当中,有少数人,也是安插在元正后面的数把尖刀。

    元正说道:“看来我那位素未谋面的后娘,不置我于死地,是不罢休了。”

    武王膝下有两子,长子元青,次子元麟。

    都是秋华王妃所生,属正统一脉。

    秋华王妃可是当今陛下的胞妹,就连武王本尊,也不敢过分呵斥了。

    元正能有什么办法?

    渐渐地,淅淅沥沥的春雨停了。

    元正一直看着城墙外屋梁山,他还剩下两个月时间了。

    在规定的期限里面没有完成剿匪的任务,寻常而言,都是怠慢公务的罪过,要受几年牢狱之苦。

    但对于有后娘的元正来说,那可就要按照军法处置了。

    他输不起,也等不起。

    忽然之间,城墙外,传来一阵强烈的马蹄声,浩荡的土匪大军如山洪倾泻般朝着秋烟镇奔腾而来。

    打眼看过去,约莫有一千人骑着乙等战马而来。

    一千骑兵奔腾开路,其气势宛若雷鸣,令人心悸。

    秋烟镇里的将军纷纷披甲上了城墙处,和元正并列在一起。

    元正观察了一边身边几位将军的脸色,脸色微红,有紧张,有心虚。

    可是心律一如既往地平稳,并不是兵临城下应有的表现。

    元正开口问道:“以王楚将军的眼光来看,这一战该如何面对?”

    王楚约莫四十余岁,有些干瘦,脸上的轮廓也很干硬,长了一双象眼,透出阴飒飒的气质。

    “土匪虽然人多势众,可在排兵布阵方面,实在是不敢恭维,而我们有城墙防御,他们想要破城,也不容易。”王楚这般应道。

    元正干笑了一声,等于没问。

    很快,城墙上弓弩手尽数到位,大多数将士们身上的铠甲已有多处磨损。

    还有一部分军士,只是穿着寻常素衣,手握长枪短棒。

    这样的景象,元正已经司空见惯了。

    张仁凤率领的土匪大军停在了城墙下,一眼望过去,乌泱泱的一大片,看着都让人心慌。

    近距离观看下,元正并不觉得这是土匪,而是一支劲旅。

    胯下多数都是乙等战马,多人身穿并不粗制滥造的铠甲。

    乙等战马,在大魏军方,若是战力不太行的军旅,都没资格拥有。

    比如元正这支队伍,都没有匹配上乙等战马。

    这些土匪们,多数都是精壮汉子,老弱病残也有,但很少。

    别说对方有人数优势了,哪怕没有人数优势,元正率领自己的两千军士,和对方正面一战,也绝对不是对手。

    张仁凤胯下战马,手握红缨枪,先是看了一眼城墙上那面飘扬的“武”字王旗。

    略微调整了一下呼吸,吼道:“谁是元正,滚出来。”

    张仁凤三十岁左右,生的高大魁梧,面相硬朗,透出股英豪之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此番下山,对于张仁凤而言,也是无奈之举。

    自从知道武王庶子率领一支军伍来到秋烟镇驻扎下后,张仁凤可是一直都不敢下山啊。

    武王的名号,但凡天下的匹夫也好,土匪也好,军士也好,无不佩服,武字当头的王,都不是平白无故封的。

    起初,张仁凤在屋梁山内部设置陷阱,伏兵布阵,等着元正上山。

    可是元正一直都没有上山。

    时间一长,屋梁山的粮草耗费的也差不多了,再不下山,张仁凤和自己的弟兄们不打秋风,就要喝西北风了。

    元正身边的几位将军眼神怀疑的看着他。

    刘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这些个老军痞,都等着看元正的笑话,再好落井下石。

    元正也知晓这些,但他别无选择,该他迎难而上的时候,也绝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

    “你们在这里看着,我下去会会。”元正对刘伯交代道。

    刘伯脸色大变,还未来得及阻止,元正便纵身一跃,如沧澜出水,跳下了高厚的城墙。

    王楚和身边的袍泽们脸色变了,变得紧张了。

    刘春山的心在这一刻沉到了谷底。

    元正翩若惊鸿般,在半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稳稳地降在地上。

    一席玄衣,长身玉立。

    他孤身一人看着张仁凤率领的大军,面不改色道:“我就是元正。”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