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节 石油管道
“输油管道!”
杨潮说出四个字后,尼古拉大公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输油管道,诺贝尔甚至也曾计划过修建,但是面对西伯利亚的冻土带,修建管道不太靠谱,找专家估算过,不但成本未必比铁路低多少,关键是没有2、30年时间,基本上不可能建成,俄国人可没有耐心,尼古拉不会等2、30年时间才发财。
既然杨潮提出来了,尼古拉相信他不会乱说,于是闷哼了一声,重新点起了一根雪茄。
“事情是这样的,杨子实验室一个小家伙提出了一个天才般的设想……”
很遗憾,还不是中国人,而是杨子实验室欧洲分部收到的一份计划,不是德国人,而是一个瑞士人,一个瑞士意大利人。
瑞士三大民族,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和意大利民族,德意志人跟德国的同胞一样严谨,是瑞士精密工业的基础,在瑞士从事机械工业的多是德意志人,瑞士法兰西人跟德国人不太一样,他们更乐意经营大量的手工坊,在瑞士德国人用工厂生产钟表,法国人则用手工坊生产钟表,而意大利人吗,他们涌现了不少艺术家。
所以当得知是一个意大利人的时候,杨潮还颇有些意外,但是看到他的方案之后,也能够理解,因为意大利人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灵光一闪的想法,这些想法德国人不会去想,法国人懒得去想。
而且意大利人在电力发展中还是有一定贡献的,意大利科学家在电力技术方面,有相当的天赋,比如发明电报机的马可尼。
不过这个叫做米索的意大利人却只是歪打正着。
米索在苏黎世理工学院读大学,他有一个苦恼。那就是没到冬天,学校中的水管常常被冻住,这让人十分苦恼。一次米索准备好好洗一个澡,然后去跟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女学生约会,可是水管被冻了,没有水。
米索于是对这个问题十分上心。想了许多种方法试图解决,但是许多方案他自己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比如在管道上焊接加热管。
后来一次大雪后,他偶然发现,房上有雪,树上有雪,唯独电线上没有雪,他顿时茅塞顿开,为工科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是电力传输过程中散热所致,既然散热可以让电线上落不住雪,那么也就能让水管在冬天不结冰。
于是他提出了,在输水管道上缠线圈的方案,向学校提了意见,但却没有得到重视,他又跟自来水公司联系,也没有被接纳。恰好在此时。他的学校和他的导师收到了来自杨子实验室的邀请信,欢迎苏黎世理工学院和他们的教授、学生向杨子实验室申请实验经费。并公布了具体的合方法。
米索就这样将自己的想法写成计划邮递给了瑞士杨子实验室。
他的这份计划,险些也被忽视,因为绝大多数工程师都认为,为了自来水不冻住,在什么缠线圈,这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而水的价格太过廉价,没有一个输水公司用得起这个技术的。
这时候一个工程师开玩笑说,‘水又不是油,水是穷人啊,付不起电费’。结果有一个工程师立刻受到启发,从油联想到了石油,脑子一亮,改进了米索的技术方案,打算用到输油管道上。
洛克菲勒在美国拥有数千公里的输油管道,最大的问题其实也是冻结问题,克利夫兰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美国北方冬季也是很冷的,因此洛克菲勒往往到了美国,就不得不大规模利用铁路来运输他的石油,将石油管道关闭,防止冻裂,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征得米索的同意后,杨子实验室立刻邀请他展开相关实验,所有的技术都不复杂,都是现成的技术,只不过是新应用而已。就好像斧头发明出来后,有人想到用来砍柴,但是北欧海盗发现拿斧头出去抢劫才是最挣钱的一样。
米索不过是用寻常的输电铜线缠在输油管上,经过试验,果然冬天石油也可以安全的运输,铜线散发出来的热量足以保证石油不会冻住。
经过不少电力专家的辅助,只用了半年时间,米索团队就确定了该用什么类型的电线,缠绕的匝数密度多少最合理等,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了。但如何推广开来,他们第一个就想到了洛克菲勒,可是中国跟美国之间糟糕的关系,杨潮还是排美的始俑者,所以杨子实验室有些忧虑,拍电报询问了杨潮。
所以并不是太过关注实验室具体运的杨潮,还真的对这项技术比较清楚,所以才敢向尼古拉大公推销输油管道。
这其实就是后世普遍的电伴热带技术,不复杂,但是需要天才的灵光一闪,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但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天赋,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就一钱不值”,这句话很有道理。
杨潮大方的让瑞士杨子实验室跟洛克菲勒联系,向洛克菲勒推销这项技术,现在杨潮则要向尼古拉大公推销这项技术了。
向尼古拉介绍完基本情况后,尼古拉也明白了,输油管道看来是靠谱的。
“看来,你那个实验室很好用吗!”
尼古拉不由叹道。
杨潮笑道:“赔钱都赔惨了,得让他们自己盈利啊。”
尼古拉大公又道:“修建管道的话,需要几年啊?”
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个问题,诺贝尔的预计,因为要挖开冻土带,所以需要太长时间了。
杨潮笑道:“修铁路的话,至少也得3年以上,如果修建管道的话,恐怕一年多一些,就足够修到托木斯克了。”
“这么快!”
尼古拉不由惊叹。
杨潮笑道:“架管道,又不是修铁路,上面不会有载重的车辆,基础要求低,自然速度就快了。”
尼古拉疑道:“不用开挖冻土吗?”
杨潮摆摆手:“不用,我们架桥,不用太高,2、3米高就行,主要是防止动物破坏。而且还能给沿途的村庄带去电力资源,毕竟上面缠绕的电线只为油管供热的话太浪费了,我还打算沿着管道线路,架设一条专门给管道电热线路供电,又给沿线居民供电的高压线。”
尼古拉点头:“这自然好,西伯利亚地区,出了城市,连电灯都见不到。那些贵族们一年到头都待在城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乡下连电都没有,他们不习惯。”
俄国贵族现在已经最大限度的享受到了现代文明了,没有电,他们怎么收听广博,没有电,他们到哪里去看电影,没有电,他们的晚宴该有多无趣。
“通了电之后,苏尔古特到托木斯克的铁路也可以电气化;大大提高这一段铁路的运量,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对苏尔古特、下瓦尔托夫斯克、梅吉翁等地的发展也大大有利。”
杨潮继续说着好处。
他可不打算简单的修建一条缠着电线的输油管,既然输油管需要电,而且是沿途一千公里都需要电,那么就干脆做一个综合工程,架设一条2米高的陆地桥梁,形成一条集输油、输电、电话、电报等于一体综合通道。
听起来很让人心动,尼古拉大公经历了大风大浪,他觉得没有白吃的午餐,越是诱人的东西,想得到他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比如想成为一个世界大帝国,没有成千上万人流血牺牲,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造价呢?”
尼古拉大公问道,修输油管道当然不用流血牺牲,但可得掏钱啊。
杨潮也伸出了一根手指。
尼古拉大公询问道:“1亿两?”
中国人自然是说‘两’的,中国银两纸币1两折合1.3美元,也就是1.3亿美元,这可是一笔巨款,等于修通后帝国政府2年半的财政收入。
如果分期偿还的话,俄罗斯帝国倒也能够承担,不算多么昂贵。
尼古拉却嘀咕开来,如果修建铁路的话,一公里造价顶多10万美元,苏尔古特到托木斯克1000公里左右,也不过1亿美元。
现在修建一条油管,也要花费这个数字,铁路还能运输其他货物,油管只能运输石油,修建油管的时候,可以修建高压线路,修建铁路的时候也可以啊,铁路可都是要通电报的,不然就无法调度,所以铁路线也是天然的电路线。
“那我为什么不修建一条铁路呢?”
尼古拉问道,他确实很犹豫。
杨潮笑道:“你为什么不修一条铁路,同时又修一条油管呢?”
尼古拉道:“那地方可不止只有石油,自然以修铁路有限,既然修了铁路,我为什么还要白白花钱修建一条油管呢?”
杨潮伸出三个手指头:“第一,如果用输油管,将石油运出来一桶最多不过10美分,如果是铁路,造价高昂的冻土铁路怕是没有1美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第二,单独修建一条管道的话,其实3000万美元绰绰有余了,洛克菲勒修建了美国东部的石油输油管网才花了3000万美元;第三,管道的输送速度可比铁路快多了。”(未完待续。)
杨潮说出四个字后,尼古拉大公沉默了。
他当然知道输油管道,诺贝尔甚至也曾计划过修建,但是面对西伯利亚的冻土带,修建管道不太靠谱,找专家估算过,不但成本未必比铁路低多少,关键是没有2、30年时间,基本上不可能建成,俄国人可没有耐心,尼古拉不会等2、30年时间才发财。
既然杨潮提出来了,尼古拉相信他不会乱说,于是闷哼了一声,重新点起了一根雪茄。
“事情是这样的,杨子实验室一个小家伙提出了一个天才般的设想……”
很遗憾,还不是中国人,而是杨子实验室欧洲分部收到的一份计划,不是德国人,而是一个瑞士人,一个瑞士意大利人。
瑞士三大民族,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和意大利民族,德意志人跟德国的同胞一样严谨,是瑞士精密工业的基础,在瑞士从事机械工业的多是德意志人,瑞士法兰西人跟德国人不太一样,他们更乐意经营大量的手工坊,在瑞士德国人用工厂生产钟表,法国人则用手工坊生产钟表,而意大利人吗,他们涌现了不少艺术家。
所以当得知是一个意大利人的时候,杨潮还颇有些意外,但是看到他的方案之后,也能够理解,因为意大利人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灵光一闪的想法,这些想法德国人不会去想,法国人懒得去想。
而且意大利人在电力发展中还是有一定贡献的,意大利科学家在电力技术方面,有相当的天赋,比如发明电报机的马可尼。
不过这个叫做米索的意大利人却只是歪打正着。
米索在苏黎世理工学院读大学,他有一个苦恼。那就是没到冬天,学校中的水管常常被冻住,这让人十分苦恼。一次米索准备好好洗一个澡,然后去跟苏黎世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女学生约会,可是水管被冻了,没有水。
米索于是对这个问题十分上心。想了许多种方法试图解决,但是许多方案他自己都觉得是天方夜谭,比如在管道上焊接加热管。
后来一次大雪后,他偶然发现,房上有雪,树上有雪,唯独电线上没有雪,他顿时茅塞顿开,为工科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是电力传输过程中散热所致,既然散热可以让电线上落不住雪,那么也就能让水管在冬天不结冰。
于是他提出了,在输水管道上缠线圈的方案,向学校提了意见,但却没有得到重视,他又跟自来水公司联系,也没有被接纳。恰好在此时。他的学校和他的导师收到了来自杨子实验室的邀请信,欢迎苏黎世理工学院和他们的教授、学生向杨子实验室申请实验经费。并公布了具体的合方法。
米索就这样将自己的想法写成计划邮递给了瑞士杨子实验室。
他的这份计划,险些也被忽视,因为绝大多数工程师都认为,为了自来水不冻住,在什么缠线圈,这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而水的价格太过廉价,没有一个输水公司用得起这个技术的。
这时候一个工程师开玩笑说,‘水又不是油,水是穷人啊,付不起电费’。结果有一个工程师立刻受到启发,从油联想到了石油,脑子一亮,改进了米索的技术方案,打算用到输油管道上。
洛克菲勒在美国拥有数千公里的输油管道,最大的问题其实也是冻结问题,克利夫兰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美国北方冬季也是很冷的,因此洛克菲勒往往到了美国,就不得不大规模利用铁路来运输他的石油,将石油管道关闭,防止冻裂,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征得米索的同意后,杨子实验室立刻邀请他展开相关实验,所有的技术都不复杂,都是现成的技术,只不过是新应用而已。就好像斧头发明出来后,有人想到用来砍柴,但是北欧海盗发现拿斧头出去抢劫才是最挣钱的一样。
米索不过是用寻常的输电铜线缠在输油管上,经过试验,果然冬天石油也可以安全的运输,铜线散发出来的热量足以保证石油不会冻住。
经过不少电力专家的辅助,只用了半年时间,米索团队就确定了该用什么类型的电线,缠绕的匝数密度多少最合理等,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已经成熟了。但如何推广开来,他们第一个就想到了洛克菲勒,可是中国跟美国之间糟糕的关系,杨潮还是排美的始俑者,所以杨子实验室有些忧虑,拍电报询问了杨潮。
所以并不是太过关注实验室具体运的杨潮,还真的对这项技术比较清楚,所以才敢向尼古拉大公推销输油管道。
这其实就是后世普遍的电伴热带技术,不复杂,但是需要天才的灵光一闪,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但如果没有百分之一的天赋,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就一钱不值”,这句话很有道理。
杨潮大方的让瑞士杨子实验室跟洛克菲勒联系,向洛克菲勒推销这项技术,现在杨潮则要向尼古拉大公推销这项技术了。
向尼古拉介绍完基本情况后,尼古拉也明白了,输油管道看来是靠谱的。
“看来,你那个实验室很好用吗!”
尼古拉不由叹道。
杨潮笑道:“赔钱都赔惨了,得让他们自己盈利啊。”
尼古拉大公又道:“修建管道的话,需要几年啊?”
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个问题,诺贝尔的预计,因为要挖开冻土带,所以需要太长时间了。
杨潮笑道:“修铁路的话,至少也得3年以上,如果修建管道的话,恐怕一年多一些,就足够修到托木斯克了。”
“这么快!”
尼古拉不由惊叹。
杨潮笑道:“架管道,又不是修铁路,上面不会有载重的车辆,基础要求低,自然速度就快了。”
尼古拉疑道:“不用开挖冻土吗?”
杨潮摆摆手:“不用,我们架桥,不用太高,2、3米高就行,主要是防止动物破坏。而且还能给沿途的村庄带去电力资源,毕竟上面缠绕的电线只为油管供热的话太浪费了,我还打算沿着管道线路,架设一条专门给管道电热线路供电,又给沿线居民供电的高压线。”
尼古拉点头:“这自然好,西伯利亚地区,出了城市,连电灯都见不到。那些贵族们一年到头都待在城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乡下连电都没有,他们不习惯。”
俄国贵族现在已经最大限度的享受到了现代文明了,没有电,他们怎么收听广博,没有电,他们到哪里去看电影,没有电,他们的晚宴该有多无趣。
“通了电之后,苏尔古特到托木斯克的铁路也可以电气化;大大提高这一段铁路的运量,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对苏尔古特、下瓦尔托夫斯克、梅吉翁等地的发展也大大有利。”
杨潮继续说着好处。
他可不打算简单的修建一条缠着电线的输油管,既然输油管需要电,而且是沿途一千公里都需要电,那么就干脆做一个综合工程,架设一条2米高的陆地桥梁,形成一条集输油、输电、电话、电报等于一体综合通道。
听起来很让人心动,尼古拉大公经历了大风大浪,他觉得没有白吃的午餐,越是诱人的东西,想得到他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比如想成为一个世界大帝国,没有成千上万人流血牺牲,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造价呢?”
尼古拉大公问道,修输油管道当然不用流血牺牲,但可得掏钱啊。
杨潮也伸出了一根手指。
尼古拉大公询问道:“1亿两?”
中国人自然是说‘两’的,中国银两纸币1两折合1.3美元,也就是1.3亿美元,这可是一笔巨款,等于修通后帝国政府2年半的财政收入。
如果分期偿还的话,俄罗斯帝国倒也能够承担,不算多么昂贵。
尼古拉却嘀咕开来,如果修建铁路的话,一公里造价顶多10万美元,苏尔古特到托木斯克1000公里左右,也不过1亿美元。
现在修建一条油管,也要花费这个数字,铁路还能运输其他货物,油管只能运输石油,修建油管的时候,可以修建高压线路,修建铁路的时候也可以啊,铁路可都是要通电报的,不然就无法调度,所以铁路线也是天然的电路线。
“那我为什么不修建一条铁路呢?”
尼古拉问道,他确实很犹豫。
杨潮笑道:“你为什么不修一条铁路,同时又修一条油管呢?”
尼古拉道:“那地方可不止只有石油,自然以修铁路有限,既然修了铁路,我为什么还要白白花钱修建一条油管呢?”
杨潮伸出三个手指头:“第一,如果用输油管,将石油运出来一桶最多不过10美分,如果是铁路,造价高昂的冻土铁路怕是没有1美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第二,单独修建一条管道的话,其实3000万美元绰绰有余了,洛克菲勒修建了美国东部的石油输油管网才花了3000万美元;第三,管道的输送速度可比铁路快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