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节 大裁军
“怎么样,觉得波兰人打的如何?”
杨潮先让吴佩孚等人评价一下这场战争。¥f頂點小說,
“速度!”
吴佩孚很有体会的说道。
波兰人不给苏军时间休整,不断的突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速度,也要配合相应的武器装备才行,你们觉得用坦克集群向前突击效果如何?”
杨潮循循善诱道。
波兰人确实懂得快速突进的道理,勇敢的波兰骑兵展现了他们拿破仑近卫队的勇气,将哥萨克打的一败再败,不断的超前突进,可是到了二战时期他们还是这一套,就只能看着德国人的坦克不断的突进在突进了。
吴佩孚点点头,若有所思,对于坦克的应用还是战争中第一个使用坦克的国家英国人的研究更深入一些,富勒总结了他在一战中的装甲兵使用情况,写出了《装甲战》这样的军事著。
这本著成为后来德国人闪电战的理论基础,可惜他的国家英国却没有重视,英国人可不相信光靠装甲突破就能赢得战争。
“那你们觉得苏俄打的如何?”
吴佩孚摇摇头:“难以置信,他们竟然那样败了。感觉这只军队太缺乏经验了,无法应付复杂的战争。”
当然无法应付了,一群工人,绝大多数没有系统的军事理论支撑,组织能力差的很远,除了士气还可称道之外,其他方面跟真正的正规军还是有差距的。
“那你们认为我们有必要继续在西西伯利亚驻兵两百万吗?”
杨潮又问。
吴佩孚道:“一百万足够了。”
杨潮点点头:“西西伯利亚保持一百万军队,新疆也至少得保持五十万大军。可是我们现在保持了六百万军队,规模太大挨了,该裁军了。”
吴佩孚没有意见,他早跟蔡锷制定好了完整的军队复原计划。可是因为局势一直稳定不下来,所以始终不敢贸然裁军。
而杨潮也没有要求他们裁军,杨潮的考量却不是局势,而是经济因素,这可是六百万人,六百万青壮劳动力。杨潮知道战后经济危机,怎么可能立刻裁军呢。
现在裁军,不光是因为苏军吃了败仗,主要原因还是经济问题,随着经济走出危机,腊月就开始出现用工荒,工资提高。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各地的最低工资都在开始向日薪一两靠拢,因为米青政府的百亿计划依然在继续。
工资提高。而且在政府推动下成为一种大势,又让各种商品价格增长,利润大幅度增加,投资也跟着增加,互相推动之下,经济良性发展。
所以这时候杨潮才选择裁军,他认为经济能够容纳不断复原的军人,能给这些人提供工机会。
杨潮打算将军队规模缩减到两百万。用三年时间完成裁军,从明年开始。第一年裁撤一百万,第二年裁撤两百万,第三年再裁撤一百万,总计要裁撤四百万人。
裁军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组建军队不是问题,裁撤才是最麻烦的。连美国人当年打败英国后裁撤民兵都引起了兵变。更何况中国这个有悠久历史兵痞闹事文化的国度了。
所以才让吴佩孚准备了详尽的方案,是跟蔡锷一起准备的,现在执行的时候,蔡锷却已经不是总参谋长了。
杨潮为此特意让米青将已经赋闲在家的蔡锷请了回来,蔡锷知道关系重大。也没有闹脾气,大气的回到军中,担任裁军总指挥。
裁撤军队的同时,杨潮还做了其他的准备。
大游行!
一批批军队从前线回来,给他们发了最后一批崭新的军装,让他们精焕发的在北京的大街上走过,组织了全北京的女学生沿途给他们献花,让他们享受到崇高的荣誉,也让老百姓看一看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士的军容,改善一下百姓那种好男不当兵的腐朽观念。
报纸则大造声势,反复报道这几年中国国防军取得的一系列战绩,歌颂军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且公布那只军队将走过的路线,让老百姓可以有组织的前去欢送军人。
一只只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他们走过北京的大街,两旁除了欢迎的女学生,和围观的大量百姓外,还有几个特别的“人”。
天上的飞艇,街道两侧的屋檐上,都架设着无数的照相机和摄像机,将他们的仪容记录下来,成为珍贵的资料。
一只只军队从北边的德胜门和安定门进城,在钟鼓楼前集结,然后径直向南,横穿紫禁城和故宫,在**两侧,他们看到了特殊的几个“人”,算是他们的前辈吧,那些人是杭州皇宫出土的岳飞等宋代名将。
所有的士兵都知道岳飞出土的消息,而且他们的军官都详细的告诉他们,这次有岳爷爷欢迎他们,于是当他们经过的时候,并没有意外,只是都不约而同的向岳飞行了注目礼。
四个穿着黄金盔甲的白玉名将,排列在**两侧,面向行军队列,手握宝剑,目光深邃,水晶的眼珠子好像穿透了千年时光,殷切的看着他们这些为国奉献的后辈。
一个个士兵穿过岳飞他们的队列,向南穿过**,然后过正阳门,最后从永定门出了北京城,然后继续行军,走向丰台大营,休整之后,他们将再次出发,他们将从北京出发,发往全国各地,有的走津浦路、京汉路,从南到北,有的从东往西,到河南、到陕西,到四川。
走那条路要看他们是哪个地方的士兵。
第一批裁撤的军队,是支援复原的军人,他们先按照自己的故乡重新编练,四川籍的士兵编成一军,云南籍的兵编成一军,以此类推。
然后他们将从东北入关,从北京出发,四川的走河南、陕西,然后经过宝成铁路进入成都。云南的则在从成昆铁路到昆明。广东的士兵走京广线,广西的做广南铁路到南宁。
沿途的每一个省会城市,他们都会进行一次阅兵,接受当地人的检阅,一直到他们回到家乡。
这一次退役行军,也第一次让中国百姓接受了一次洗礼,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终于让他们流传了千年的观念产生了一丝松动,开始有些由衷的对国家的军人产生了一种信赖感。(未完待续。)
杨潮先让吴佩孚等人评价一下这场战争。¥f頂點小說,
“速度!”
吴佩孚很有体会的说道。
波兰人不给苏军时间休整,不断的突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速度,也要配合相应的武器装备才行,你们觉得用坦克集群向前突击效果如何?”
杨潮循循善诱道。
波兰人确实懂得快速突进的道理,勇敢的波兰骑兵展现了他们拿破仑近卫队的勇气,将哥萨克打的一败再败,不断的超前突进,可是到了二战时期他们还是这一套,就只能看着德国人的坦克不断的突进在突进了。
吴佩孚点点头,若有所思,对于坦克的应用还是战争中第一个使用坦克的国家英国人的研究更深入一些,富勒总结了他在一战中的装甲兵使用情况,写出了《装甲战》这样的军事著。
这本著成为后来德国人闪电战的理论基础,可惜他的国家英国却没有重视,英国人可不相信光靠装甲突破就能赢得战争。
“那你们觉得苏俄打的如何?”
吴佩孚摇摇头:“难以置信,他们竟然那样败了。感觉这只军队太缺乏经验了,无法应付复杂的战争。”
当然无法应付了,一群工人,绝大多数没有系统的军事理论支撑,组织能力差的很远,除了士气还可称道之外,其他方面跟真正的正规军还是有差距的。
“那你们认为我们有必要继续在西西伯利亚驻兵两百万吗?”
杨潮又问。
吴佩孚道:“一百万足够了。”
杨潮点点头:“西西伯利亚保持一百万军队,新疆也至少得保持五十万大军。可是我们现在保持了六百万军队,规模太大挨了,该裁军了。”
吴佩孚没有意见,他早跟蔡锷制定好了完整的军队复原计划。可是因为局势一直稳定不下来,所以始终不敢贸然裁军。
而杨潮也没有要求他们裁军,杨潮的考量却不是局势,而是经济因素,这可是六百万人,六百万青壮劳动力。杨潮知道战后经济危机,怎么可能立刻裁军呢。
现在裁军,不光是因为苏军吃了败仗,主要原因还是经济问题,随着经济走出危机,腊月就开始出现用工荒,工资提高。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各地的最低工资都在开始向日薪一两靠拢,因为米青政府的百亿计划依然在继续。
工资提高。而且在政府推动下成为一种大势,又让各种商品价格增长,利润大幅度增加,投资也跟着增加,互相推动之下,经济良性发展。
所以这时候杨潮才选择裁军,他认为经济能够容纳不断复原的军人,能给这些人提供工机会。
杨潮打算将军队规模缩减到两百万。用三年时间完成裁军,从明年开始。第一年裁撤一百万,第二年裁撤两百万,第三年再裁撤一百万,总计要裁撤四百万人。
裁军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组建军队不是问题,裁撤才是最麻烦的。连美国人当年打败英国后裁撤民兵都引起了兵变。更何况中国这个有悠久历史兵痞闹事文化的国度了。
所以才让吴佩孚准备了详尽的方案,是跟蔡锷一起准备的,现在执行的时候,蔡锷却已经不是总参谋长了。
杨潮为此特意让米青将已经赋闲在家的蔡锷请了回来,蔡锷知道关系重大。也没有闹脾气,大气的回到军中,担任裁军总指挥。
裁撤军队的同时,杨潮还做了其他的准备。
大游行!
一批批军队从前线回来,给他们发了最后一批崭新的军装,让他们精焕发的在北京的大街上走过,组织了全北京的女学生沿途给他们献花,让他们享受到崇高的荣誉,也让老百姓看一看这些身经百战的战士的军容,改善一下百姓那种好男不当兵的腐朽观念。
报纸则大造声势,反复报道这几年中国国防军取得的一系列战绩,歌颂军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且公布那只军队将走过的路线,让老百姓可以有组织的前去欢送军人。
一只只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他们走过北京的大街,两旁除了欢迎的女学生,和围观的大量百姓外,还有几个特别的“人”。
天上的飞艇,街道两侧的屋檐上,都架设着无数的照相机和摄像机,将他们的仪容记录下来,成为珍贵的资料。
一只只军队从北边的德胜门和安定门进城,在钟鼓楼前集结,然后径直向南,横穿紫禁城和故宫,在**两侧,他们看到了特殊的几个“人”,算是他们的前辈吧,那些人是杭州皇宫出土的岳飞等宋代名将。
所有的士兵都知道岳飞出土的消息,而且他们的军官都详细的告诉他们,这次有岳爷爷欢迎他们,于是当他们经过的时候,并没有意外,只是都不约而同的向岳飞行了注目礼。
四个穿着黄金盔甲的白玉名将,排列在**两侧,面向行军队列,手握宝剑,目光深邃,水晶的眼珠子好像穿透了千年时光,殷切的看着他们这些为国奉献的后辈。
一个个士兵穿过岳飞他们的队列,向南穿过**,然后过正阳门,最后从永定门出了北京城,然后继续行军,走向丰台大营,休整之后,他们将再次出发,他们将从北京出发,发往全国各地,有的走津浦路、京汉路,从南到北,有的从东往西,到河南、到陕西,到四川。
走那条路要看他们是哪个地方的士兵。
第一批裁撤的军队,是支援复原的军人,他们先按照自己的故乡重新编练,四川籍的士兵编成一军,云南籍的兵编成一军,以此类推。
然后他们将从东北入关,从北京出发,四川的走河南、陕西,然后经过宝成铁路进入成都。云南的则在从成昆铁路到昆明。广东的士兵走京广线,广西的做广南铁路到南宁。
沿途的每一个省会城市,他们都会进行一次阅兵,接受当地人的检阅,一直到他们回到家乡。
这一次退役行军,也第一次让中国百姓接受了一次洗礼,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终于让他们流传了千年的观念产生了一丝松动,开始有些由衷的对国家的军人产生了一种信赖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