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三国杀
字体: 16 + -

第一章 杀(引)

    sat aug 01 09:56:47 cst 2015

    "殺,殺,殺啊"

    "殺,殺,殺啊"

    金戈铁马,刀剑纵横,鼓声震天,喊声惊雷;

    两军交战,

    只见一方军队衣服各异,而且其中大多是带着补丁的粗布滥衣,显得不伦不类,围一统一就是头上绑着的一块黄布;

    没错会在头上系着统一黄布的这支军队就是黄巾军了;

    黄巾军不光衣服各式各样,手中所持的武器更是五花八门,可以说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什么刀枪剑戟、斧钺勾叉,锄地的铲子,挑水的扁担,甚至还有那厨房里的菜刀;

    再观另一方,

    着装同一,衣甲鲜明,甚至有些过于干净了,干净的在战场上看着都有些过于晃眼;而且从晃眼的衣甲上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标志"汉",而用这个标志的则正是大汉军队了!

    汉军手中持着统一的配刀,刀片上反射出晃眼的光芒,刀锋锋利,而之所以有些晃眼,其实不单单是因为锋利,更因为这些刀是第一次被人使用;

    两方人马列阵而对,

    数量上黄巾军与汉军大致相当,

    而装备上,

    黄巾军身着布衣,手持"各种"武器!

    汉军则身着统一的光鲜衣甲,统一的锋利长刀!

    如果这是游戏,那么此时汉军已经完胜了!

    但这是现实,

    随着鼓声响起,

    两军冲向对方的阵营,

    如果单凭数据上分析,汉军应该会完胜对方!

    但现实世界就是现实世界,

    兵法有云:"两军交战勇者胜"

    黄巾军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黄巾军这支为了粮食,土地而战斗的军队,犹如一直利剑直接插进了这支今天才刚刚组成的"汉"军!

    当徐州城内这支匆忙组成的军队遇上了这动荡了整个天下的农民起义军后,

    汉军也完美的诠释了"不堪一击"这四个字的含义。

    大汉霍家自汉宣帝后几乎惨遭灭族,曾经权倾朝野的霍家如今却如同丧家之犬,只能苟且偷生于徐州成中;

    霍氏之人虽然文能治国,马能征战,但因为当年的大逆不道,牵连九族,整个霍家已经再无翻身之日;

    甚至整个霍氏家族也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族人;

    在徐州城内的一对霍氏族人正是霍家旁系的族叔霍勇和霍家唯一的嫡系子孙霍复。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所以总有人盼望着乱世的到来,因为只有乱世才有机会;

    所以黄巾之乱爆发后,有很多人都恨张角带来的天下大乱,但也有很多人感谢张角这个出头鸟。

    汉朝末年虽然没有枪打出头鸟这句谚语,但汉朝依然有无数的猎人在等候着这只鸟了!

    当这只鸟搅乱了天下的那一刻,霍勇感觉到霍氏一族的机会来了,但霍家可不是要随着黄巾贼寇叛国,而是要护国;

    霍家虽然因为曾经权弄朝野,被判为大逆不道,但霍家从来都不曾改变过对大汉的衷心!

    所以自黄巾之乱开始霍勇便盼望着黄巾贼寇能早日打到徐州城下,到时自己上阵杀敌,定可凭自己的一身勇武,取得护国之功,

    在霍勇看来,这是霍家重振门楣的唯一机会!

    果然如自己预想的一般,黄巾军果真来到了徐州城下;而接下来只要如自己预料的一般,凭借自己的一身武艺,自己就一定可以重新振兴霍家,恢复霍家的荣耀的。

    可计划却不如变化快,该死的曹豹竟然说我霍家是有罪一族,所以不光自己要上战场就连霍家唯一的嫡系子孙、自己那不满14岁的侄子也要上战场;

    可自己的侄子因从小体弱多病,所以只习文而不懂武啊;看着自己瘦弱的侄子,霍勇暗暗担心,暗想就算手持利刃凭自己侄子的气力也难以斩下敌人的头颅吧!该死的曹豹竟然让自己拿一介书生的侄子披挂上阵!

    不过现实已不容霍勇多想,看着士气高昂的黄巾军冲向自己,手持长刀的霍勇已经完全不去想什么光耀门楣了,霍勇现在唯一的愿望便是自己的侄子,霍家唯一的嫡系子孙能够从这场战斗中活下来!

    霍勇字举鼎,因霍勇从小便天生神力,故取字举鼎意为有举鼎之力。呼!

    只见那霍勇确实神力无双,一刀下去便直接劈开了对方手中的木棍,并连带着砍下了对方的头颅,可以说凭借着霍勇的神力,霍勇完全有能力在敌军中大杀四方,甚至可以做到在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霍勇也确实在乱军之中发现了敌将,那个骑在马上的男人,甚至霍勇几次都有机会可以杀向对方、且有把握,可以轻松取得敌将的首级、到时候自己定可以一战成名,重振霍家,想到这些,霍勇确实心动,不过霍勇现在却完全不能放开手脚,只因霍勇要保护好霍忠;要保护住自己霍家的血脉!

    霍勇虽然天生巨力,并且武艺非凡,但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霍勇用总算见识到了黄巾军的疯狂;

    只见又一名黄巾贼寇冲向了自己,霍勇迅速闪身躲过对方劈来的一刀,并顺势一刀刺入了对方的腹部,但那黄巾贼寇好似发疯了一般,红着双眼直接迎着霍勇冲去,这名黄巾贼寇竟然意欲死死的抱住霍勇,如若不是霍勇力大,一脚便将对方踢飞了出去,这一下一旦抱实,其他黄巾贼寇再上来适时补刀,霍勇就算不死也一定会受重伤。

    而见识到了黄巾军的疯狂之后,霍勇更加不敢大意,一边死死的护住自己身后的侄儿,一边挥刀狠狠的向对方的头颅砍去。

    不多时,霍勇身旁便堆满了人头;

    霍勇越是勇武在战场上便越是显眼;

    越是显眼杀向霍勇的黄巾兵便越多;

    霍勇为了保护霍忠,已经完全顾不上去观看战场上的状况,霍勇只能不断的挥刀,不断的砍下对手的头颅!

    徐州城上,陈登站在城墙边上看着城下的战斗,在陈登的眼中,黄巾军就如同蝗虫过境,汉军直接便被淹没在黄巾贼寇的黄色海洋之中,陈登知道派这只刚刚组编而成的军队去与黄巾贼寇厮杀根本就是一场无意义的送死;

    自己建议死守城墙,绝不出战,可这曹豹好大喜功,竟然决意对阵。

    曹豹俯视着城下的战斗,对于这只临时组成的部队的生死,曹豹毫不在意;

    在曹豹看来自己绝对是文武双全的将才,自己用临时组建的这只军队来消耗黄巾贼寇的实力,待到黄巾贼寇力穷之时,自己的精兵再冲杀而出定可以一举取得胜利,而自己也将扬名于天下;

    看着城下的局面曹豹觉得时机到了,于是便大手一挥,而随着曹豹的下令,城上顿时响起震天鼓声,鼓声响,城门开曹豹手下的精锐便冲杀而出!

    陈登看着那暗自得意的曹豹,不由得摇了摇头,心中暗暗叹息,真不知道曹豹这脑子是如何长的,黄巾贼寇人多势众,你有援兵,难道对方没有,果然不出陈登所料;

    只听对方也响起了震天的鼓声与厮杀之音,陈登在城楼之上看的清楚,只见黄巾一将领模样的人带领着大队人马也奔向了战场之上!

    陈登虽然没有见过黄巾将领、但陈登知道此人应当就是这次攻击徐州城的渠帅程远志!

    两股新鲜的血液再次冲进了已经泥泞的战场之中;

    陈登看的出来这黄巾贼将也是如曹豹这般的无谋之将!

    这程远志只知道手持大刀胡乱冲杀,不过对方再是不堪也比这躲在城墙之上的曹豹要强的多了;

    战斗的时间越久死去的人也越多,而霍勇脚下的尸体也堆积的如同小山一般了,那如同小山一般的尸体也越发的显眼,就连陈登站在城墙之上也可以看得到霍勇的战绩,不由得被霍勇的勇武所震惊;

    只见霍勇再次一个力劈华山又一名黄巾贼寇的头颅被劈成了两半,而霍勇脚下的小山更高了!

    看到霍勇的勇武就连陈登这个谋士也被震惊的喃喃自语道:"竟有此等英雄,方悦,知道这是何人吗?"

    陈登在问过话后发现对方没有回答自己便转头看向了站在自己身边的方悦;

    陈登看到方悦双手用力的攥紧了拳头,浑身不知因何缘故竟不停的颤栗着;

    陈登不由得担心的问道:"无忌,怎么了"

    方悦自幼习武,因年少轻狂与人斗而伤人,陈登见其勇武,故求情,留于身边!

    方悦之所以浑身颤栗并不是因为见到血肉横飞的画面而害怕,而是因为见到了霍勇的勇武使得方悦也随之血液沸腾,方悦越看越是震惊不知是在对谁说道:"吾不如也"

    自古以来文物第一,武无第二,能让一个武将对另一个武将心服口服,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霍勇的勇武。

    而此时不仅方悦、陈登感到震惊,程远志也同样被吓坏了,作为七十二路渠帅之一,程远志可以说是经历大小战阵无数,所以开始变的越发的自大,而今天自己能想出这么个奇兵之计更是证明了自己的将帅之才,正暗自得意的程远志刚好看到了霍勇,洋洋自得的程远志完全没有因为霍勇身边那小山一样的尸堆而害怕;

    在程远志的眼中,汉军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自跟随天公将军起义以来,面对汉军完全可以说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所以程远志也完全没有把霍勇放在眼里,程远志冲向霍勇直接一个手起刀落,而迎接程远志的同样是一把大刀,当刀与刀撞击在一起后,程远志便感觉到了一股巨力直接冲向了自己的体内,而随着这股巨力,程元志直接被这股巨力撞的倒退了足有三步才稳住了身体;

    霍勇见对方只是被自己撞的倒退了几步,也不由得多看了程远志一眼,不过霍勇也没有多想,毕竟天下能人何其多也,再说也容不得霍勇多想,自己才一刀逼退了程远志,立马又有其他的黄巾贼寇向自己冲了过来;

    程远志真的是感觉到了震惊无比,由不得程远志不吃惊,可以说这一路来攻城掠地自己都没有碰到过敌手,没想到在这徐州成下,一个小兵,竟然如此勇猛,程远志看着自己那颤抖的手和微微裂开的虎口,不由得一股怒火由心而生,大吼一声:"黄巾力士何在"

    随着程远志的一声大吼一队身子魁梧如壮牛般的大汉,便冲了过来!

    只见程远志长刀一挥,

    那队黄巾力士便用自己的拳头击打着自己的全身,并齐齐仰天大吼道: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