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承一脉
字体: 16 + -

第三章 混战

    两方大将交手的一瞬间,竟隐隐有气浪向外翻腾。佩刀相对于长刀力量上显然不足,高大男子向后退数步方才停下,握刀的手微微颤抖。



    



    长刀自然也有其不便之处,两刀间隔较长,容易露出破绽。高大男子抓住胡茬大汉的空挡发起反击,手肘一绕,刀刃面直逼胡茬大汉握柄的右手。如果这一刀真落在实处,怕是整条手臂都保不住。无奈之下只能改攻为守,下落的刀式变做后半截刀柄的上挑,方才堪堪避过这致命一击。



    



    此刻战场的其他地方,却是一边倒的压制。士卒凭借人多势众,已经将包围圈缩减的越来越小,能允许逃离的口子也就两处。说是两处,只不过是拦截的士卒少些罢了。



    



    高大男子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之所以留下来牵制对方的第一战力,是因为想提高兄弟的逃生几率。不过现在看来,事情没有往好的方向走,他也无能为力。



    



    这次下山本来就是自己的过失,现在却要拉着兄弟们一起送死,难免问心有愧。不过现在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高大男子借着胡茬大汉的刀势弹开些许距离,面露心疼之色的从怀里拿出个东西,径直抛向地面,几息时间朦胧的雾气就向周围弥漫开来。



    



    高大男子立刻屏住呼吸,他十分了解暗器的作用,哪怕吸入一丝也会立刻中毒昏倒。借着毒气的掩护脱离包围圈,成功逃遁……



    



    “真他妈晦气,以为今天能抓个匪首回去,不想给他跑了。重点还伤二十来个兄弟,你说你们这些人白当了五六年的兵了。要是这件事情报上去,还不给营里兄弟们笑掉大牙。”胡茬大汉吹鼻子瞪眼的责骂着手下的士卒,眼里更多的是懊恼。



    



    其实这次有行动,他们原本以为有十成把我握活捉那名逃犯头目,不想出了这茬事情,实在高兴不起来



    



    与此同时,随军的军医开始检查伤员情况,还好暗器并不致命,只是暂时昏迷。先前与对方头领正面抗击的士兵张愣子,也没有生命危险,不过后半辈子怕是上不了战场了。



    



    古语十分主动的加入照顾伤员的行列中,其他士卒没有阻挠的意思,反而投来赞许的目光。听他爷爷说过,当兵的不是看不惯文人吗?



    



    其实,在南朝一直有个问题。安岐之乱后,文官就对武官极其厌恶,而武官对文官的种种行为也是嗤之以鼻,满朝百官自然而然形成两个极端。不过也有一些例外的,如当朝的兵部尚书戴权,就是站在武将这边的。



    



    其一的原因是这几年边境隐患不断,大部分文臣主张和谈,而那些主张开战的文官自然被排挤在外,而兵部尚书戴权就是他们的代表。这种情形之下,一戴权为首的文官就与武官们达成协议。其二,戴权的夫人是如今镇北元帅徐海文的义女,在这层关系下,戴权也就很难和当今文官太愉快的相处了。



    



    “小子,前面你那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啧...可以呀!比如今朝堂那些货色强多了。”一句洪亮的声音灌进古语的脑门,把古语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古语转身一看,就见一张大饼似的胡茬圆脸赫然出现,吓得古语后退半步道:“读书人就该心存正气,那只是我的分内之事。”



    



    胡茬大汉见他这副反应,也没有嘲笑他,接着说道:“我叫段大虎,以后叫我段叔就好了。有没有想法加入军方,你很适合。”



    



    古语没有过多思考,摇了摇头拒绝道:“我答应过爷爷,这次一定要过京试,以后进朝廷当官。”虽然古语很好奇段叔那种力量,但毕竟不是自己该走的路,他可不想爷爷和父亲失望。



    



    “行吧,等哪天改变主意了,我随时欢迎你加入哈。”段叔露出个笑容,看起来是很温和真诚,可搭配上那张圆脸就显得有一丝丝的猥琐。



    



    就在此时,一个士兵打扮的矮个男子小跑过来,抱拳行了一个军礼道:“报告段督将,传信的信鸽带来消息。五十里左右有敌人出现,不知道具体人数,行径速度也不明确,我们是不是应该通知源木村的人一同前往康阳城外的驻地。”



    



    “哼,这群匪人还真是胆大包天。你通知下去,让两名斥候立刻前往康阳成方向,并发出讯息通知驻地兄弟前来支援。其余的兄弟和我一同护送村民离开!”段叔面色沉重,明显被这个消息影响了心情。



    



    在古语看来,无论是让村民留在这里,还是一同离开都有危险。留在这里,匪人杀过来的时候肯定性命不保。相较起来,跟着官兵还是安全一些的。



    



    命令下达后,半数的士卒前去通知村名,其余的留在段督将身边准备待命。不到半个时辰,全部村名都到齐了,段叔也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带着近两百号人前往康阳城的方向。



    



    护送的队伍被段叔安排下,还是十分合理的。由一名年龄最大的老兵带队,一共十五人,他们的作用是前方带路,方便接引。而侧翼两边分别安排十个士卒,相隔距离恰当,不但有助于管理人群,而且无论两头哪边出问题都可立即前去支援。最后头自然是段叔自己带队,有三十四人之多,其中也包括了古语。他们的作用自然是拦截追兵,特别是这些人中有二十个备用弓箭,远程压制敌人靠近。



    



    人群的安排也考虑了一些因素,外围是受了些轻伤的士卒,紧接的是因受伤不方便行动的官兵,层层保护下最安全的自然是村民。而村里年轻力壮的被安排在受伤士兵之间,最后才是小孩老人。



    



    古语一直关注着段叔的安排,心里也觉得这样是最好的安排了。



    



    队伍开始向前推进,几乎所有人都闭口不言,这种压抑的气氛让古语十分不适应。突然脑袋闪过一个问题,转身问走在前面的段叔:“为什么先前那个高大男子身体会出现那种变化,我一直想不通。”